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抓好化学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兴趣.doc

    • 资源ID:185201       资源大小:10.5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抓好化学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兴趣.doc

    学科教育论文-抓好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摘要】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抓起,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兴趣入手,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提高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培养学生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一、用化学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许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引入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提出问题:谁是纵火犯?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样达到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1.有人放火;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3.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利用一些相关的轶闻趣事导入新课,比如:教学<金刚石与石墨>这一节课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尝试,拉瓦锡有一次曾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焦在一块贵重的金刚石上,希望仔细欣赏它璀璨的光芒。没想到,在强烈的光照下,不一会儿,金刚石居然烟消云散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他既诧异,更后悔不迭。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学生都急着想弄清金刚石到底到哪去了,其后的教学当然就很好组织了。二、以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创设良好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相关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第一次上化学课,学生们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在他们眼中,化学老师就像魔术师一样有着神奇的魅力,教师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愉悦、轻松地“撩开化学的神秘面纱”,例如:在绪言课中适当补充两个有趣的实验:其一,魔棒点灯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的灯心就可以点燃酒精灯。其二,用无色酚酞浸过的蝴蝶状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就会出现一只红色蝴蝶,再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时,蝴蝶又渐渐褪色。又如:在教学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值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课例: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教师提问:“生活中的哪些物质曾给你留过酸的印象?”“山楂”、“西红柿”、“苹果”、“葡萄”、“橘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凭着自己的经验回答着。教师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种食物,又在屏幕上打出一些酸性食品的照片,又问:“它们的酸性强弱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动手将1毫升白醋稀释了十几倍后问学生:“这瓶中的白醋和稀释的白醋的酸性强弱一样吗?你有什么办法来确定这些物质酸性的强弱呢?”“用酚酞试液。”;“不,用石蕊试液。”“那好,请同学们来用石蕊试液检验白醋和稀释的白醋哪个酸性强?”在大家面前,两位同学用试管进行了实验,但所有的同学都呆住了。因为两个试管中的红色几乎一样,同学们面露惊异之色。“看来,我们要用别的方法来区分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对了,用PH的方法。”一位同学不知是预习了还是接触过该知识点,睁着眼睛兴奋地打断了老师的话。“对,就是常用的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三、以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教育家荀况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行、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操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从信息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制作课件奇怪的“死狗洞”与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来,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认为洞内有一“妖魔鬼怪”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轻举妄动。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式、运用的教学模式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发生,所学知识才易于再运用,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参考文献:1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初中化学新教材的研究.化学教育研究工作室百家出版社.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抓好化学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兴趣.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