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其培养.doc
学科教育论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其培养摘要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作为学生应该掌握这一重要的工具。通常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而使其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项途径。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一、引言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用来表达其内容。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有其特殊性,它精巧、简明、方便,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它不仅为数学本身,也为其它学科的数学应用提供了简捷的表达方式。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又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种特殊的语言。很难设想,一个不懂数学语言的学生,将来能在数学及相关学科中有所作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这显然和中学数学的基础有关,同时也说明大学生同样需要继续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和体会。二、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一)表达要清晰、准确无误。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时要注意清晰,也就是要确切而不是模棱两可,同时要准确无误。例如不能把“非负数”说成“正数”。在表达数量关系时要贴切,有时一字之差,可使题目面目全非,甚至有时语气上的停顿不当,也会使人在数量关系上产生错误理解。例如“”,应该读成“,减分之一”。即在后略作停顿。若在后面停顿,读成“减,分之一”就变成了。(二)表达要严谨,有逻辑性。数学语言首先要符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有其严密的科学性。即表达要十分严谨,符合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符合已有的科学理论,毫无差错。例如,在微积分中“是无穷小量”,这种说法就是不严谨。因为无穷小量的概念,必须和自变量的变化趋势联系在一起,只有当趋向于零时,才是无穷小量。(三)表达要通俗,使人易懂。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要符合数学上的一般习惯,用通俗的措词和符号,并且应当“直来直去”,而不“转弯抹角”。例如在概率论中,如果设A“没有一次拿到的三个球有不同颜色”,就不如设成A“任一次拿的三个球都同色”直接了当。又如概率论中习惯把随机变量用、表示,而有的学生把随机事件也用、表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