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doc

    • 资源ID:185772       资源大小:12.7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doc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者:张泽祥李增梅王升义摘要: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兴趣的激发;兴趣的发展;兴趣的持久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120120038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化学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目前的大气候条件下,中学化学却出现了学校不愿管、学生不愿学的状况。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化学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化学,自觉地学好化学。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有趣、有用、值得学!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意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教材出发现在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书不是耍贫嘴,说笑话,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一切脱离教材,不切实际的调侃,都会有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新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披文人情,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灌满“一杯水”。二、兴趣的激发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初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何谓化学?化学有何用?怎样学化学?等等问题。我在第一堂课就作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再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化学”二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两个鲜红的大字。从而先声夺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镁带的燃烧与白炽灯泡的通电发光等实验,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发学生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以下几点:(一)示范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二)新奇性新鲜的教学内容,新奇的仪器实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师的服饰、体态和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增添学生上好化学课的乐趣。(三)浅易性教学要深入浅出,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都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着意分解,让学生感到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从而可以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四)直观性以前的小黑板、挂图、示范,现在的沙盘、录相和多媒体教学、都能直观明了地揭示、演示教学内容。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五)游戏性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爱好适当操作。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作为教师,只要吃透教材,把握要点,做教学的有心人。实践就能揭示许多兴趣爆发点。三、兴趣的发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点燃。氯酸钾中氯元素的鉴定,酚酞等各种试剂的应用等都会发展学生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