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doc

    • 资源ID:185800       资源大小:12.1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doc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提问要体现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及艺术性。通过有激发性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多方面探求各种事物的新意义。关键词:教学理念;课堂提问;技巧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问在课堂上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一种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做的较高水平的智力活动。课堂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促进思维、引发疑问,巩固所学、检查学习,应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一、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技能1.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还明确指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应当成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这次教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实践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剔除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这种理念下数学课堂提问有了新的界定,即教师课堂设置一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进行信息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2.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技能(1)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密切联系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大众数学意义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因此,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乐于在生活中联系数学、发现数学、乐于探究,形成探索知识的习惯和方法。(2)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意识”充分考虑“学生意识”,即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新知识的生长点)出发,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呢,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本体意识,按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与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建立概念框架,借助问题设置这个“脚手架”步步攀升的,每一步攀升都是在独立思索与共同讨论的结合下实现的,这是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3)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重视过程性操作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应当成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的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显得很重要。二、改进方法促进教学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而且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并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问题。1.提问方法新课标下的问题设计、提问方式、问题表述,一切都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提问设计上的缺点,下面笔者介绍几种适合新课标理念的提问方法:(1)铺垫法在讲新课之前设计一些准备性题目,铺路搭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减少难度。例如学习异分母加减法时,可以先准备提问,学生将l/2、1/3、l/5三个分数通分以后,教师提问:1)通分以后这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变化?2)要将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化成单位相同的分数,怎么办?这样一提问,就为学生主动寻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交给了具体的思考方法,作好思维方面的铺垫,从而降低了难度。(2)引导法知识在于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又有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错例,进行分析讲评,借此生议。(3)递进法对于教学上的难点或较大的问题,教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以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4)消化法适用于讲授新课后,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在学生容易模糊处设问。例如,通过归纳,学生总结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以后,教师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先通分?通分后,为什么就可以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这样就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又如,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后,教师提问:“公式中“长十宽”是指长方形的哪一部分?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为什么要乘以2?”这样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5)设疑法教学中常有一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自觉无疑,而实质有疑,教师在在浅处设问,于无疑处设疑,引导学生探讨教材,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C,使ACab。”作法:(1)作射线AE;(2)在射线AE上依次截取ABa,BCb,则AC即为所求。这里的做法学生一看就让,但“为什么要这样写作法”却是学生心中比较悬乎的问题。因此可向学生提问:“可以先制造一套作法,然后再完成作图吗?”使学生明自作法是作图的记录,从而理解“如何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6)激趣法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有意识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创造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带着深厚的学习兴趣去积极的思维,寻求新的知识。2.应注意的问题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这是因为有时候教师把问题设计得太具体、太琐碎,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只是盲目的设计问题,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忌提问笼统性,要有明确的方向性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围绕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及主要内容等设计问题。(2)忌提问时态度生硬,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本身的动机、兴趣、态度、情绪和感情、意志、性格等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展开有一定的影响。如教师提问时持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思维能起促进作用,学生从教师愉悦的态度中,得到鼓励和鼓舞,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如果教师提问时表现出不耐烦、训斥、为难的态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