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doc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的思考内容提要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正确把握知识与技能是落实新课标的基础;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体现新课标的核心。但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却存在一些误区,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新,多元评价,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求异,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关键词过程和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持续性发展、不教而教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误区。如教学过程和方法陈旧,依然是灌输式,添鸭式的教学,重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挥学生学而无趣,审美情感和能力未能提高等。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美术课教学目标,笔者作了如下思考。一、过程和方法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过程和方法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之所以重视它,是因为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培养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任务。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1.立足点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每当我们备课,就意味着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这方面设计提问、板书、备课写得越详细就越好。总之,一切从教材出发,一切立足于教,很少想到学生的学习应当如何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教师预设的。曾经听过一堂这样的美术公开课,教学内容是画一盘水果,教师从介绍水果的品种说起,提问“你看见过或吃过哪些水果。”学生分别回答,说了西瓜、苹果、桔子等。接着教师示范和画出水果,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布置学生作业,播放音乐,巡视指导,最后小结,宣布下课。这节课节奏均匀,课堂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画的水果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创造性。后有教师尝试同一内容的教学,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调查,我国哪些地方产什么水果,水果和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关系。上课时,改变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排座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拿着实物从讲台上走下来,改变讲台上的控制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