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doc

    • 资源ID:185865       资源大小:14.3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doc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摘要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背景下,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忠实于规训的机械操作和形式化的误读倾向。这些倾向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作为新课程具体实施者的一线教师,要合理面对规训,避免误解,在改革过程和教学实践中成为一名自主的教学实践者。关键词新课程;规训;误解;独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倡导至今,由实验进入到全面推广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新课程俨然成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话语,成为研究和指导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理念。然而,新课程归根到底要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这就需要我们走出纷繁复杂的文献与无止境的论证和讨论,走进课堂,走近教师,倾听来自学校、来自课堂的真实的声音。一新课程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规训。什么是规训?米歇尔·福柯把它定义为“规范人的多样性的手段”。来自社会或上层组织的制度、规定,往往对个体行为具有规训的作用。批判理论的权力模式理论认为:社会世界的组织方式产生了一种通过文化安排来对社会成员形成的实际统治,而这种文化安排是由大规模经济政治组织的活动领域所塑造的,这种文化统制的实现不需要运用计谋,但能将自主行动的主体还原到对塑造社会生活的文化范畴的简单反映的程度,造成主体性的崩溃。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之后,一些教育专家、学者竭力论证其观点的正确性。纲要尽管有“试行”二字,但多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将其作为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学校和教师作为社会制度下的个体,无疑要遵循国家倡导的教学信念和通行的教学方式。于是,新课程就逐渐构成了学校和教师不容质疑、无需反思、绝对正确的行为背景,成为了规训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新工具。下面我们来看几段有关教师对新课程看法的采访实录:“新课程就是要让学生活动起来,不要总是读死书。”“教师需要边教学边做科研。我们的确不知道怎么样搞科研,但这是教育专家提出来的,肯定是好的。”“我自己也需要充电,不可能一辈子教书都一个样子。现在的孩子不好教,教师需要学习一些新的观念和知识。不少教师都在进修,有的还在读在职研究生呢。”“不实施怎么行呢,这是国家制定的,学校也有文件,全国都在实行嘛。”“老师的课堂教学气氛很活跃,学生都特别喜欢上他的课,我也常常去听。我们都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对教学的理解就是把知识讲给学生听就行了,没有这么多花样。”“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家长都望子成龙心切,什么班都想让孩子上,有的家长喜欢挑老师,要选寓教于乐的教师。”很显然,教师的谈话中反映了是一些新课程理念,诸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等。但是,学校和教师把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等同于平日的文件学习或政治精神的领会,以致将新课程作为一种来自社会和集体的约束。在他们看来,如果要获得社会、社区的认同或取得更高的成就,就应该接受并熟悉这种具有时代性和主导性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者曾参与一次县级教师的评课讨论。县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让教师更快地掌握新课程所倡导的评课方法,生硬地将评课讨论归入到几个步骤和模块的窠臼中,虽然形式上采用了新方法,但其实质仍停留在“应该”的规训中。将新课程作为规训的教学实践,其特点是学校和教师应理所当然地接受改革,这种接受的背后可能是出于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质性理解和接纳,也可能是不得已的被动接受,茫然地顺从“大流”,或者是毫无主观体验的模仿。他们所接受、顺从和模仿的对象不仅是新课程的理念,更是一切在这个潮流中似乎带点新课程理念“影子”的观念方法。二新课程主张“先立后破”的工作方针,但立什么、破什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于是,“新课程”似乎又成了一个箩筐,装进这个箩筐的观念、方法均被学校和教师视为行动指南,而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则被顺势扔在箩筐之外,成为被“破”的靶子。笔者在一份报纸上发现了这样一个教学故事:一位学问、口才都很好的教师给学生连续上了3课时的语文课,几乎没有提问,结果,遭到不少听课教师的非议,认为这样“满堂灌”不可取。作者问一位老师:学生爱听吗?这位老师说,从学生到教师都很爱听。在中小学校推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如果教师没有采用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方式方法,进行“老”的教学实践,往往要被学校或同行视为墨守成规、不够创新。难道课堂教学中真的是要把系统讲授这样一些传统教学方法抛得一干二净或者将之边缘化,才算是进行课程改革?难道课堂教学只有按照纲要中所提出的所谓“质疑、调查、探究”,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师生交流?在这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在思考,也有交流,只是这种思考和交流是缄默的、无声的而已。“我以前很喜欢我们语文老师上的课,从头到尾娓娓道来,十分动听。可现在他经常拿着录音机或图片等物品来上课,还不断地向学生提问。虽然教具比以前多了,花样多了,但他的课没以前动听了。”“学校的活动越来越多,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但直到活动结束,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活动是在做什么。”很显然,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些教师开始做一些变革改变自己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将一些新鲜的东西搬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他们认为,提倡新课程理念就要破除传统教育的一切,在有意无意之间把新课程与传统教育对立了起来。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观念无疑陷入了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方式。的确,新课程所提倡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改变传统教育中学生“唯书”“唯上”的被动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彻底否定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并非在所有学校,也不是对所有教师和学生来讲,新课程都是灵丹妙药。受自身因素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和教师要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还需要时日。一些学校和教师不仅在宏观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有所误读,而且对新课程的具体观念也缺乏正确的理解。笔者在访谈和观察中发现,不少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就是对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变,并不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多花心思,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令人堪忧的情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热闹之后学生竟然连课文里的生字都不理解;用现代化的手段代替传统教学工具,学生对多媒体倍感新鲜,却忘记了对教学内容的实质性思考;赏识教育用到了极至,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简单问题,只要有学生回答,教师就会用一连串的鼓励,以致让学生觉得表扬和激励只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