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行为导向教学法.doc

    • 资源ID:187746       资源大小:10.5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行为导向教学法.doc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高,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要求的综合化程度也相应提高。企业为了达到高绩效目的,要求从业人员很好地掌握技能并能及时更新、补充和扩展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并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等。高职院校承担了目前国内职业技能从业人员的培养,为了能适应社会需要,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高素质高技能为目的,服务工业园区。我院开设的语文课中包含听说读写等多种内容,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高素质与高技能。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对于这些要求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做到。而使用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较好地实现了这些教学要求。一、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行为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逐渐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界人士接受和推崇深入研究“行为导向”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借鉴其精髓,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行为导向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对学习者来说,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即现在的学习是为今后的职业服务。教学活动的开展,通常是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为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行为模式。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以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教学目标。职业教育最高目标是养成学生职业行为能力。“行为导向”研究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仅传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具体专业知识需要“自我确定,一生不断地学习”。因此将培养“为完成今后任务应获取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即关键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并将关键能力比作一把能迅速无阻力地开发不断变化的专业知识的“钥匙”。专业知识加关键能力才能构成一个人完善的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关键能力在“行为导向”理论的视野里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要使独立行动、实用思维和职业行为成为个体专业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传授专业、社会和方法行为能力,应成为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教学中则应引入行为导向式学习。通过行为导向型教育或培训,才可以使学生获得职业行为能力。“行为导向”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可概括为:1、促进独立思考与操作;2、提出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允许提出多种建议;3、鼓励合作,并能独自进行工作;4、在教师依据一定标准评价学生的同时,允许学生自己检查学习成果;5、多加鼓励和赞扬,而不只是指责和挑剔。二、“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行为导向中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下是一个项目教学的简案。项目:求职面试技巧训练(一)教学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写一封漂亮的求职信,完成求职档案的准备工作。2、社会能力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面试全过程获得某个职位;3、方法能力目标:主动分析、总结求职面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在模拟求职面试的过程中演好一个角色。(二)项目的实施过程1、学生自由组合小组(5-8人)。2、向学生展示标准的求职信范本,让学生归纳格式与内容,派代表上台说明;3、向学生展示求职信病例,让学生派代表上台说明症断结果;4、小组成员协商拟写一份求职信(提纲),上台展示;5、模拟招聘现场,其中2人为公司主考官,3-5人为应聘者;6、学生自评在本次模拟应聘中存在的问题;7、教师总结,从仪表、声音、内容、动作、应试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点评,重在表扬与鼓励。8、评选最佳合作小组和最佳表现者。点评整个参与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及不同角色的任务完成情况。(三)需注意的两个问题1、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双师型”的教师,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咨询员、伙伴、朋友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为此,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2、项目设计的合理性项目设计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以保证学生便于操作,并有收获。因此,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三、效果评价行为导向教学法明确以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倡导多种教学策略与方法,期望学生彻底地、完整地运用手、心、脑等多种感官去学习,追求学生专业技能、方法能力、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并举兼得,因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专注于认知过程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弊端,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由单一认知转向专业与跨专业的知、情、意、行并举,又使整个教学过程涉及描述性和程序性两类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问题解决、与他人和集体相处、敬业负责和善于学习等情感、意志及动作作业的练习,其创设的各种不同教学方法,正好满足了高职语文中听、说、读、写的教学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了求职过程的金“钥匙”,真正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学生人人获得角色、获得突出的表现机会并成为项目活动中的主人,由此更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愿望。此外,行为导向在师生之间容易形成一种融洽的协作关系。在活动或项目中,组织与被组织、指导与被指导,咨询与被咨询等方面,师生以默契配合为准则,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准绳。04级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能够沉着自信,轻松参与,而且很多学生表现较为优秀,工作反馈情况十分乐观。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稿纸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5期.3武马群、李川义、马必学.就业导向,工学结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0月.4周彬琳.实用口才艺术(第二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5张健.应用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行为导向教学法.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