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目·心·理.doc
学科教育论文目心理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而写景状物作文又是学生常写的一种文章样式,是作文家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写好这类作文,笔者以为,必须唱好“以目观物以心观物以理观物”三部曲,按照三个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一.以目观物所谓“以目观物”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再现景物,写成文章。这是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一阶段。没有这个基础,后面的东西便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戴着“有色眼镜”观察景物,描其形,绘其色,念好“准、细、顺”三字诀,把景物描摹准确、细致、有序。观之以目,首先要准确,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真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写景状物的基本功。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溥波”把鹅状写得准确传神,吟咏该诗,一幅“春鹅戏水”的水彩画就历历如在目前。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以为就是得力于“白、绿、红、青”四个表色彩的词语准确地再现了描写对象,从而产生很好的审美效果。可以说“准确”是一篇文章的生命,如果不准确,即使写得再精彩、再生动,也只能是败笔。“以目观物”做到“准确”了,还必须“细致”。如果不“细”,文章就会患“贫血症”,像个“瘪三”。这也是学生常犯的毛病,一些学生写景状物三言两语,寥寥几笔。虽然准确,但空洞无物。这就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景物尽量细一此,角度多一些,视点小一些。那些写景状物的经典名篇无不是在“细”字上下功夫,刻画出一个个精彩细致的特色镜头。如宗璞的写景名篇紫藤萝瀑布不仅准确写出紫藤萝整体象流动的瀑布,还从局部细致刻画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以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细致了,文章才会具体,内容才会丰富。一些学生的“瘪三”文章,必须从“细”字入手,观之以目要洞烛幽微,明察秋毫,使景物纤毫毕现。写得“细”,内容自然多,各个景点,千头万绪,万头攒动,这就要讲究“顺”字,就是要理顺,有次序。这样既能欣赏美好的景物,又不致眼花缭乱。如朱自清的春,景物写得够多、够细的,但他按着“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这样的顺序,把原本杂乱无章的景物组合得整整齐齐;济南的冬天所描绘的“山雪”之景也依着山顶、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一路写来,写得有条不紊、丝毫不乱;紫藤萝瀑布按着“花瀑花穗花朵”的顺序,先写紫藤萝的整个印象,再写它的每个细部,使景物显得错落有致、富有层次。在“以目观物”时,要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