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言语内容·言语形式.doc

    • 资源ID:188573       资源大小:19.9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言语内容·言语形式.doc

    学科教育论文-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摘要: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是同时成就的,言语内容生成于言语形式,言语形式实现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通过课文的言语形式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特征和优势所在,语文教学必须以言语形式为纲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关键词:语文教学;言语内容;言语形式一、思想就是使用语言1一直以来,我们都被这样告知:世间万物无不包含着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无不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是事物中较为活跃、主要的方面,它决定着形式,形式则依赖于内容,同时又反作用于内容;同一内容可能有多种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反之,同一形式也不是只能和某一内容相对应,它往往也可以表现或容纳不同的内容。具体到言语作品,内容(或实质)是语言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形式是情感和思想借以流露的语言组织。内容(或实质)在先,形式在后;情感思想在内,语言在外。正如语文知识词典所解释的:“内容借形式来体现,形式靠内容而存在。但内容与形式也不是并列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2读优秀作品时,我们常会觉得作者“先得我心”,他所说的话都是自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我们也常有“诗意”,因为没有作诗的训练和技巧,有话说不出,所以不能作诗。写作时,有时情感和意象都很模糊隐约,似可捉摸又似不可捉摸,必须苦心搜索,聚精会神,再三思索推敲,才能使模糊隐约的变为明显固定的,不可捉摸的变为可捉摸的。文章写出来以后,还要反复修改,直到令自己满意。总之,我们似乎先在自己的头脑里生成了思想内容,然后再去寻找表现这种内容的言语形式,即先有内容再有形式。事实果真如此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关系到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进行必要的反思。朱光潜先生曾对思想与语言、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细致、长久的探讨与分析。他说:“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杂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是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3(73)“内容跟着形式,意念跟着语文,时常在变动,在伸展。一切调配妥帖了,内容与形式就已同时成就,内容就已在形式中表现出来。”3(76)朱光潜先生还认为:“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3(60)为什么呢?因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即在实质与形式之不可分开”。4(76)“形式是自然的、固有的,而不是人为的、附加的。”4(261)朱光潜先生在“内容与形式”问题上坚持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便是“思想和语言是一致的活动”,4(268)“语言的形式就是情感和思想的形式,语言的实质也就是情感和思想的实质。情感、思想和语言是平行的,一致的。它们的关系是全体与部分而不是先与后或是内与外”。4(279)的确,脱离了语言的思想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索绪尔),是不可思议的。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也认为:思想不是在词中表达出来,而是在词中实现出来。其实,词和思想的关系就是言语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人们并不是先有一个无形式的内容,然后在这个内容之外去寻找一种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而是一定的形式才能使一定的内容成为现实存在。也就是说,在形式出现之前,内容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一种表达意念而已,或者说是“非言语的、无意识或前意识的认识”(S·阿瑞提),它决然不是后来被形式实现出来的内容。要把内容和形式分割开来,并不比把有生命的血液同血液中的生命分割出来更容易。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女士也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极有力的论证。她认为,某种表达方式,既可以使得这种思想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又可以使它令人望而生畏;正如同一件事实在苏联和美国的出版物中往往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一样,这种不同的表达效果完全是由它们的不同的表达方式造成的。5朗格在她的另一部著作情感与形式里也对此进行了探讨,她认为,内容之所以成为内容,是因为它具有了形式,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特定形式,是不可能表现特定内容的;反之,形式也不可能独立地存在,再抽象的形式也有自己的内容。内容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情感,可以鲜明也可以似是而非;即或是那种完全说不出的内在心理状态,只要它有所表现,就仍然是掩盖在艺术形式之后的内容。朗格所要调和兼顾的,就是这样一种统一:艺术(符号形式)普遍情感(表现内容)的统一。上述理论和观点对我们认清“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真正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言语形式作为言语作品的存在方式,一头连着言语内容,是言语主体的心声;一头连着接受主体的感官,是语感所由生成的对象。”6(251)对言语主体(即言语作品的作者写者和说者)而言,言语对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言语形式是言语主体心灵的眼睛。比如,红楼梦第七十回写宝玉看了桃花行,“并不称赞,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宝琴让他猜是谁做的,宝玉一猜就中:“自然是潇湘妃子的稿子了。”宝琴骗他说是自己做的,宝玉道:“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如果仅仅着眼于内容,宝玉未必能如此迅速地作出判断,即使判断也未必准确。言语内容固然有言语主体个性的投影、心灵的映现,但言语形式更能真实地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灵世界、精神个性。面对同一部外国作品,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翻译文本。比如,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第一句话的几种译文,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下面是其中的两种。译文一: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郭宏安)译文二:玻璃市算得是方施孔特地区山清水秀、小巧玲珑的一座市镇。(许渊冲)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读者,包括许多专家学者,都喜欢第一种译文,认为它语言质朴,符合原文风格,既简洁,又有“洋味”,而第二种译文则有雕琢之感,难以体现原作的朴素语言。原作的韵味、情调,与原作言语形式密切相关;言语形式的改变,便可能丧失原有的韵味和情调。因为言语形式实现言语内容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使用语言技能、技巧的“表现”过程,它从头到尾都倾注着言语主体的主观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有话又说不出的苦恼,明明心里有想要表达的思想或感受,但是一时间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把它“表达”出来。这难道不是说明“形式”是用来表现“内容”的吗?其实,就如克罗齐给自以为有“诗意”而不能作诗的人取的诨号“哑口诗人”一样,不是因为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而是因为我们所谓的这些“话”不过是模糊隐约的感触,仅仅是一种表达意向而已。言语形式最终成就以前,言语内容也一直处在变化不定之中。有“话”说不出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体思想情感的未确定,是言语内容本身的未成就。那么,文章的修改又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对文章的修改就是对言语内容的调整,改变了言语形式就是改换了言语内容,言语形式的差异往往也就是言语内容的差异,即便言语形式的差异极为细微也不例外。史记载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其实,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钉截铁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很多经验都告诉我们,一旦言语形式稍有变化,譬如增加、删减或改变一个词、一个标点,或者调整几个字的顺序,言语内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推敲”这段文字美谈,古今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字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言语内容·言语形式.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