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科教育论文-论中专体育评价取向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中的地位.doc

    • 资源ID:188793       资源大小:12.3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科教育论文-论中专体育评价取向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中的地位.doc

    学科教育论文-论中专体育评价取向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中的地位摘要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着重于对代写论文学生学习效果的横向评价,淡化、甚至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纵向评价。本文依据中专体育应为中专生的终身体育服务这一思想,在充分论证体育评价在实现中专体育教育目的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中专体育教育应该作为中专生终身体育的开端;建立起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差异,并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的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关键词中专体育评价取向终身体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特别是中专体育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体育。但是长期以来,体育教育评价过多地强调了体育的功效性,注重最终考试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学生的最终体育成绩完全取决于考试,这种只重视横向评价忽视纵向评价的评价机制制约着中专体育教育的正常发展,不利于中专体育教育有效地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客观数据并进行分析,力求探索出一条体育改革的新途径。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文在小范围内对山东省商贸学校、济南三职专、济南师范的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依据目前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中专生对体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制成调查表,力求调查覆盖周全,内容翔实,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87份,有效问卷975份。(2)访谈法。同我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面谈,听取他们对中专体育评价机制的意见与建议。(3)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以此学习他人宝贵经验,把握体育评价改革新动向。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中专生对当前体育评价机制满意率低。从以上数据得知,中专生对当前体育评价机制是不满意的,现有的体育评价机制基本是以学生的最终体育考试成绩作为该生一学年的体育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绝大部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并从调查中得知,对现有评价机制“满意”的中专生中89.8%是身体素质非常好的学生,而“不满意”的中专生中85.7%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事实如此,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每年体育成绩都在良好以上,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不管自己怎样努力,体育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样的评价机制所造成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1.体育教育评价在实现中专体育教育目的中的重要性体育教育评价作为中专体育教育系统中终结性的一环,其评价取向完全制约着中专体育的发展方向。好比高考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一样,中专体育教育评价取向就是中专体育教育的指挥棒。学生出于对学校各种评优及评奖学金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考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拿到优良的体育成绩。如果体育评价取向注重横向评价,学生则只会从考试出发,针对考试被动地进行体育锻炼,造成考什么学什么,考完不知学什么的局面。而我们传统的体育考试,不外乎身体素质测试、专项技能掌握测试等。这样的评价取向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应付考试,而不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起不到激励作用,就谈不上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如果体育教育评价能够从学生的基础差异出发,注重学习过程,把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学生就不会只重考试,一切围着考试转。从而可以基于自己的基础,不用担心考试结果,从兴趣出发,培养自己多方面的体育能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做到“锦上添花”,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努力地学习、锻炼,在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可以拿到较好的体育成绩。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贯彻中专生终身体育思想。所以说,体育教育评价取向在中专体育教育能否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这一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2.传统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对贯彻中专生体育终身化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重体能,重结果,重外在,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差异,仅以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评价中无视学生学习态度,进步幅度,这样的评价机制缘于没有把中专体育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贯彻到评价中去,忽略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这完全有悖于终身体育思想。一方面,传统的体育评价方法对于身体素质基础条件好的学生,因为体育课成绩评定取决于最终身体素质的测试及运动技能掌握水平,所以他们不用怎么努力去学完全能够拿到较好的体育成绩,体育课考评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继续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积极性,满足于自己一时的身体条件,忽视了对自己更重要的终身体育所必需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以及实用体育技能的学习,待走出中专校门,徒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别无它有,好的身体条件又能维持多久呢?所以说,不利于学生本人向着终身体育方向发展努力。另一方面,传统的体育评价方法对于身体素质基础条件差的学生,客观地讲,他们无论怎样努力地去学习、去锻炼,都不能在一学年甚至三学年中专生活中锻炼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最终考试还是拿不到理想的体育成绩,不仅是对这部分学生自信心的打击,更严重的是学生有可能由此而放弃体育的学习与锻炼,放弃参与竞争的机会,放弃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素质教育也便成了空谈。三、对策体育教育评价取消单一的只重视结果的横向评价,着眼于学生身体条件的基础差异、把学生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建立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强调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和过程评价,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以及学习过程表现予以评分,以激励为主,为他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1.学生身体素质及基本运动技能基础条件信息获取获取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信息是进行评价的先决条件,为了避免学生投机取巧保证信息真实可靠,新学年开始就要进行基本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测试,具体测试项目与方法每个学校应本着“客观真实,公平合理”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掌握学生真实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信息,详细备案,以备后用。2.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评定(1)统计出勤率。(2)课堂表现。是否积极认真学习及与教师、同学的配合意识如何。(3)体育创新精神。能否积极钻研所学体育项目,并提出独到见解。校外教学点应在本地设置还是外地设置,这也是高校应考虑的因素。设置校外教学点应以本地设置为主,严格控制在外地设置教学点,如要有以下两点因素需要考虑。1.专业的雷同性在我国,共有2000余所大专院校,有282个地级市,基本上每个地级市最少都会有一所大学和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是一般都会超过这个平均数。而我国大专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雷同。作为设置校外教学点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地方培养需要的人才。如果本地的大学已经可以培养了,自然外地的高校再来设教学点的必要性就不是很大了,除非是本地大学缺乏的专业或者是培养的是本地紧缺的人才。高校设置校外教学点应以本地为主,在外地设教学点不宜超过3个,以完成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为地方培养人才的任务。表2列举了2007年成人高考在深圳招生的各高校的专升本招生专业的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高校在深圳的招生专业具有相当的雷同性,大部分的

    注意事项

    本文(学科教育论文-论中专体育评价取向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中的地位.doc)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