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建议.doc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建议摘要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采取职业化管理。我国民营企业职业化管理还很不规范,在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定误区。为此,我们实行公司治理模式等举措,促进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建设快速、有效发展。关键词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误区对策我国的民营经济和企业短短的20年来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突破管理上的障碍,即改造原有的家族管理模式,取而代之采用职业化的管理。本文就民营企业推行职业化管理,在职业经理人建设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民营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存在的误区1在引进职业经理人过程中重引进、轻融合。民营企业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时,往往在引进前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对引进来后怎样管理团队的融合则较少考虑。要真正做到让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发挥作用,作到实质上的引进,还需要做好引进后的人员融合,在内部建立有效的人员融合机制。2在职业经理人使用的过程中制衡多、施展空间小。通常,民营企业老板对职业经理人授权时,让外聘经理与家族成员同时负责一个部门,或让家族成员进入由职业经理人主管的部门。企业老板如此安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让家族成员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监督;2让家族成员学习;3让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彼此竞争或相互制约;四是可以让家族成员成为候选人。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家族成员往往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婆婆”,职业经理人的际权限受到极大地削弱,管理空间非常有限。3对职业经理人的行为约束多,激励少。“控制性残缺”现象是民营企业强化企业控制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职业经理人名义上可能获得很大的控制权,但实际上做决定的还是企业主及其家族成员。这种对职业经理人单独设防的制度设计会极大地打击经理人的积极性。况且目前民营企业的老板尚未重视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激励职业经理人最大程度地提高人力资本产出,如果设防过多,这必然会导致职业经理人与老板之间缺乏信任而分道扬镳。4激励手段单调、老化、缺乏层次性。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坚信金钱万能的激励作用,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物质激励,多给钱就能留住人才。这种单一、传统的激励已发挥不了应有的效应,无法保障经理人员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二、民营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对策建议鉴于上述民营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种种误区,民营企业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时应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