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doc

    • 资源ID:196460       资源大小:13.9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doc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摘要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论述开发西部人力资源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着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广大农民,而多数农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部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而开发西部地区广大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西部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一、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1.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目前,西部是我国的贫困人口的集聚地,据统计,西部地区现有贫困人口为1305万人。西部先天条件较差,坡耕地比重较大,决定了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很大程度地还沿袭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主要通过增加耕地和加大物质资源的投入来提高产出,生产效益不高。这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极大地阻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必须向主要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面对西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依靠开发耕地等物质资源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的余地很小,而只能依靠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一个优势。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和农业增长方式的需要,必须依赖于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使西部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尽快纳入现代化的洪流。2.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西部农村农产品品种繁多,绝大多数已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靠出售初级产品已不能满足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使农民从一产进入二产、三产,从生产领域走向农产品加工、销售领域,参与对加工、销售利润的分配,而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就无疑对农村劳动力的人才质量、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科技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劳动力才能胜任农业产业化。对于西部农村人力资源来说,还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必须通过教育等方式才能得以开发利用,才能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效益大幅度增长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统筹城乡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路。它要求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业产业,促进城镇化进程。由于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平均土地占有量较低,造成许多富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仅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机遇,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而且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动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份额一般在16%20%之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中西部转移到东部地区,这种转移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事实上,能转移出去从事非农产业的人数与规模却是相当得少,其原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自身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力度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就越强,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就会越快。4.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业投入的利用效率,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西部的自然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多年来,西部农业发展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破坏之上,造成人口、自然资源、环境的严重失衡。原因在于西部农村人口文化教育程度低下,一般不具备理性的计划生育意识,而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大大降低了人均资源的拥有量,对西部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满足人口膨胀的需要,西部农民继续延用一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造成自然资源十分短缺,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存环境的恶化使西部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人们越来越穷,于是造成了“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的人口与资源环境恶性循环。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发西部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坚决制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二、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农村人口数量大,自然增长率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的数字统计,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占全国农村人力资源的30%左右,占西部人力资源总量的80%左右。由于贫困与多生的恶性循环,导致西部农村人口增长过快,给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形成独特的“数量取代质量”的人口发展模式。2003年西部12省市区总人口约3692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57%,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个百分点。最高的有西藏、宁夏、青海、陕西。而人口的增长主要在农村,成为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障碍。2.农村人才资源素质较低,人才短缺和浪费并存在农村人口中,人力资源素质普遍较低。根据2004年统计资料上的数据,6岁及6岁以上人口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4.5%,15岁及其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的比重为18.2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尤其是西藏,高达54.86%,青海、云南、甘肃也都超出20%。西部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整体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农村有一部分科技人才,由于西部农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使农村的科技人员大量流失,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与此同时,农民受自给自足经济的影响和文化素质水平低的限制,造成农村劳动力不愿意接受或接受科技能力不高的现实,致使许多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在农村大范围推广,农业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地发挥,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农民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显示了对科技人员需求不充分,最终出现人才闲置与稀缺并存。3.教育投资不足。人力资源开发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教育教育能够明显地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而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投入严重不足,它表现为教育需求投入和供给投入脱钩。在西部农村地区生产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缺乏对教育需求的动力,农民没有看到科技给人们带来丰厚的效益,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而偏重于体力劳动,重视外出打工的眼前收益,忽视科技的长期性回报,使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农村中辍学率始终居高不下。此外,农村教育发展过度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而西部地方政府财政的匮乏又制约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引起教育供给不足,形成了人才资源的巨大开发潜力与实际开发能力的反差。4.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差由于营养、卫生、医疗、保健以及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民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偏低。一方面西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不高,并且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的扩大,限制农民消费能力的增长,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改善,极大地影响到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西部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投入大大落后于实际需要,办医形式以及农村人力资源的健康保障制度受到较大影响,农村公共预防保健服务薄弱,卫生基

    注意事项

    本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doc)为本站会员(2****)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