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高技能型人才研究综述.doc

    • 资源ID:196502       资源大小:18.9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高技能型人才研究综述.doc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高技能型人才研究综述摘要:高技能型人才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关于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原因,主要观点有:培养慢,晋升难;传统人才标准不利;激励和保障机制缺乏;投入少;职教生源数量和质量下滑;职教发展滞后。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校企合作、订单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要从思想、机制、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其人才培养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未来研究中,建立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应成为重点,而关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途径及实现方式则更需要深入研究。关键词:高技能型人才;内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主体;高职院校一、高技能型人才的界定问题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高技能型人才”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外延与内涵会逐渐发展。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灰领”(GreyCollar)。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生产、运输和服务等一线中,掌握专门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工作实践中关键性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的从业人员。毕结礼在其主编的高技能人才开发探索与实践一书中对“高级技能人才”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定义: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现代设备,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能完成中级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或关键动作,并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年初的一次会议上为高技能人才“正名”,将其称之为“应用型白领”,主张称其为“银领”。何应林(2006)认为,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内涵应包括5个方面: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哪些人员属于高技能人才的范畴,目前在我国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国家职业资格系列中的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比较符合国际上对高技能人才的划分。也有研究者认为,在高技能人才的划分与使用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不必完全拘泥于职业资格等级。另外,刘春生(2006)认为,高技能人才是一个相对性、广义的、综合化的概念,谁是比谁更高级的技能型人才,只能放到市场中去检验。现代意义上的高技能人才应该不仅仅是指技能型人才中的较高层次,而应更多地存在于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重叠带”,是一个具有技术倾向性的技能型人才群体。他还强调,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技能性特色并不是唯技术技能论,还要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李萱(2006)认为,高技能人才起着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作用,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王金利(2006)进一步指出,高技能型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是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学校教育主要是完成基础教育和基本专业技术教育,毕业生进入企业时一般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即使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也依然存在这一问题。从企业用人的角度看,学校毕业生还只是一个“半成品”,但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培训,就能成为真正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仍然可以把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当作是高技能型人才的范畴。二、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及原因(一)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状彭腾(2005)在“论我国现阶段的高技能型人才紧缺”一文中指出,现阶段我国技术工人总数约为7000万,其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280多万人,仅占4左右,这与发达国家20至40的比例相差甚远。涂云海(2004)进一步研究指出,我国制造业、信息产业领域中,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在整个技工队伍里仅占35,短缺高级技工100多万,200多万人亟待培训。也有许多学者对全国不同省市的高技能型人才现状及需求作了研究。何添锦(2006)对“十一五”,期间浙江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作了分析,预测到2010年浙江高中阶段教育程度及其以上学历的技术工人的比率将提高到90,其中高级技工的比率将提升到15,因而浙江省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量必然快速上升。另外,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4月刊文指出,广州技能型人才缺口逾30万,其中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工、中级工所占的需求比重达到7:40:53,高技能人才需求比重大。另据环境物流网载北京市每年技工缺口达33万人,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缺口严重;而南京对技能人才需求也是越来越大,技术工人缺口高达1666万人。还有学者分行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短缺情况进行了研究。如刘勇、张庭祥(2006)通过对山西省21家冶金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调研,认为不锈钢冶炼、不锈钢轧制、铁合金冶炼方面的人才将有很大的需求。许多学者研究指出,我国房地产、汽车维修、数控、护理、电力、IT、服务业、新型农业等行业对高技能型人才有很大需求。在我国总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下,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的失衡。刘春花(2006)认为技能短缺可分为两种:技能短缺性空缺和内部技能短缺,前者主要是指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中具备必要技能、工作经验和资格的劳动者供给不足,企业难以获得满意的劳动力,从而造成技能性岗位空缺,后者则表现为现有劳动力的水平不能满足企业需要,这两种短缺都属于结构性短缺。(二)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原因涂云海(2004)认为,观念陈旧是造成现有劳动力中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造血”机能丧失,是造成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直接原因;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大,使企业不重视职工培训和人力资本投资,是导致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彭腾(2005)则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他认为,高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强劲而有效供给相对不足导致了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洪伟峻(2005)则认为,就高技能人才短缺原因而论,传统的人才标准,重学历、轻技能的教育体制,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培训经费不足,技术工人待遇低等是造成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而蔡竹良(2006)则重点分析了一般企业和培训机构不愿搞深度培训的原因,认为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比“一次性”学历教育的培养成本还要高,具有“多次性培养”、“实践成本”的特点。总之,我国学者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原因的论述一般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培养慢,晋升难。缺乏系统化、规模化和制度化的科学培养体系,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要经历“熬三龄”(即工龄、年龄、厂龄)的过程。二是传统的人才标准不利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存在错位认知,社会对人才价值的评价还是有“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三是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在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与科技人才相比,工资待遇偏低,大多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应享受的津贴、福利待遇没有落实到位,各级政府对高技能人才也没有很好的激励措施。四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经费少。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本高、周期长,许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尤其是在认识上存在差距,一怕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跳槽”,二怕培训影响生产,三怕培训增加企业成本,因此许多企业都不愿拨出专项经费对技能人才进

    注意事项

    本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高技能型人才研究综述.doc)为本站会员(2****)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