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与对策.doc

    • 资源ID:197251       资源大小:16.5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与对策.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与对策摘要:内蒙古地区有非常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综述了内蒙古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状况,分析了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和利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原则及总体目标,指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关键词: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有利条件;发展思路;对策0引言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东西蜿蜒2500km,南北纵横1700km,总面积118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是全国第三大省区。全自治区森林和草原面积均居全国第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内蒙古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开发量均居全国前列。如何才能使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能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始终是内蒙古农村牧区能源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技术。截止“十五”末期,各项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累计推广太阳热水器80万平方米、太阳能日光温室15万亩、太阳能畜棚暖圈900万平方米、太阳灶1.2万台、太阳能电池816千瓦。内蒙古风力发电开展最早,发展规模最大。自行研制的小型风力发电机从20瓦延伸到20千瓦,风力提水机扬程从2米5米,并形成了系列产品。全区除建有辉腾锡勒、达里、锡林浩特、朱日和、商都五个总装机容量7.8万千瓦的大型风力发电场外,根据地区资源优势重点推广了小型户用风力发电机近15.3万台,占全国的70%,解决了15.3万户农牧民的基本生活用电问题。这一成效已被载入联合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02年在奥地利举行的全球能源大会上,“内蒙古新能源开发利用”荣获“全球能源奖”一等奖,成为我国,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全区户用沼气池达7.9万余座,使7.9万户农牧民用上清洁气体燃料,解决了生活用能短缺问题;累计改造节能灶220万户、节能炕40多万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秸秆气化工程1处,科学、高效、合理地解决了当地牲畜粪便、秸秆资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2内蒙古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利条件2.1光照充足内蒙古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从东北向西南递增,以巴彦淖尔市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太阳总辐射量4.86.5×109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2位。日照时数26003400小时,日照百分数69%75%之间,大部分地区在2700小时以上,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高达3400小时以上,是全国的高值地区之一。2.2丰富的风能资源为发展风能事业提供了基础条件内蒙古风能资源可利用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0%,其中丰富区域面积达46万余平方公里,10米高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1亿千瓦,占全国总储量的40%,居全国首位;50米高度可开发量为2.02亿千瓦,占全国总储量的40%;全区年平均风速在3.35.7米/秒,年大于3米/秒风速的时间在50006000小时;大部分地区风能密度在200300瓦/平方米之间,且稳定度高、连续性好,为发展风能事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阿拉善盟和锡林郭勒盟以及阴山山地属风力丰富区,年有效风能密度大于200瓦/平方米,有效风能出现时间达70%,320米/秒风速年积累5000小时以上2.3丰富的作物秸秆和家畜粪便是发展生物质能的资源保障内蒙古有丰富的秸秆、薪柴、粪便等生物质资源,这些资源除了为近57%的农村牧区人口生活燃料和牲畜饲料外、其余均被浪费,造成环境污染源。据调查,全区秸秆资源每年基本稳定在1800万吨以上,除58%用作饲草料外,还有42%用作燃料或浪费(折标煤约400万吨),其中浪费掉的几乎占一半。2005年,全区牲畜存栏头数突破1亿头(只),主要为牛、羊、马。户均30头(只),其中农区牲畜就达7200万头(只),占总头数的68%,年人畜粪便可收集实物总量4516万吨,其中约有30%用作肥料使用,30%用作燃料使用,40%被废弃。丰富的作物秸秆和家畜粪便为发展沼气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资源条件。从以上几个条件综合分析,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可以发展风能、太阳能和农村牧区增温保护型户用沼气。在全区101个旗县中有89个旗县、354万余户适宜发展增温保护型户用沼气。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赤峰市、通辽市南部旗县无论气候环境还是生物质能资源,均具备大力发展户用沼气的有利条件,适宜推广“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生态模式。3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3.1总体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紧紧抓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机遇,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节约并重”的农村牧区清洁能源建设方针,充分发挥自治区风能、太阳能和畜禽粪便及秸秆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建设,努力构建能源管理、技术推广、施工和建后服务四支队伍,积极推广“一池三改”、“四位一体”、“五配套”等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模式、风能和太阳能利用等农村牧区清洁能源建设技术,逐步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牧业生产无害化、农村牧区能源结构合理化的目标。3.2总体原则3.2.1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与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总体目标紧密结合,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3.2.2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综合考虑环境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具备、资源丰富的地区优先发展,尽快形成规模,整体推进。3.2.3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的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突出优势,分类指导,多能互补,梯次推进。3.2.4坚持典型带动效益吸引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整合项目,配套技术,树立典型,实现综合效益,吸引和调动农牧民与干部的积极性。3.3总体目标3.3.1能源建设在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两种沼气建设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推广自行研究、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的适合内蒙古不同生态类型区的六种新模式一是在纯牧区开展“草原六结合”模式。与草原建设相结合,将“两池两灶两棚”(沼气池、青贮池、省柴节煤炕连灶、太阳灶、太阳能暖圈棚、蔬菜大棚)六者结合起来,综合建设,配套实施。把一定范围或面积的草场围圈起来,进行封闭培育;建设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提供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建设青贮池,为牲畜提供优质饲料;建设省柴节煤炕连灶,并配套太阳灶;建设太阳能暖圈,改善牲畜生活环境,变散养为圈养;建设蔬菜大棚,结束牧区“菜比肉贵”的历史,提高牧民生活质量。该模式可有效缓解草场压力,给草原提供一个更新复壮、繁衍生息的机会,使草原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二是在半农半牧区开展“农牧六配套”模式。以农牧户家庭为单元,在有限的庭院范围内,将“沼气池、节能架空炕、节能灶、太阳能暖圈、饲草加工机械和青贮(或微贮)窖”六种适宜于农村牧区家庭生产、生活的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与配套建设,改变农牧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改燃烧秸秆、畜粪为使用沼气、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与对策.doc)为本站会员(2****)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