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农民工进城问题研究.doc

    • 资源ID:197286       资源大小:23.1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农民工进城问题研究.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农民工进城问题研究内容摘要:当今社会存在了许多的农民工问题,本文针对农民工走进城市,融入城市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了解农民工的一些基本状况后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加以解决。在分析过程中,作者发现阻碍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户籍制度,也不在于城市容纳力,而是由于多种制度的不合理结合造成的。因此,本文提出在建立农民工组织化的基础上建立准入机制对农民工采用分层分类法享受城市待遇,逐渐实现农民工的城市居民的过渡,与此同时还提出了改革农村土地政策等措施,推进农民工进城的速度。关键词:户籍制度组织化分层分类土地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分层中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改革开放20年以来,由乡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没有间断过。对于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规模,近年来说法比较多的是有8000万,其中跨区流动的有5000万。据2001年,全国对建筑行业用工统计,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已经超过3800万人,其中75%来自农村。进入21世纪以来,进城的打工的农民工增加到9400万人,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在这里我们把这个特殊的群体称作农民工。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阶层。从职业上看,农民工是不在自己从事农业生产的而是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但从身份上看,他们仍然是农民,因为他们的户口仍然在农村,他们的家仍然在农村,他们仍有土地在农村,由此可见农民工是一个置业与身份不一致的群体。他们的流动态势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而呈现增长的趋势。他们的流向主要是向劳动力需求量大,收益较高,其它外来劳动力限制较少地区聚集,他们流动范围扩大,到96年末跨省就业的已经占66.4%他们的流动频率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密切相关。一城市农民工基本状况1基本素质偏低据调查,这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的劳动队伍,35岁以下占85.5%,平均年龄为27.48岁,比整个职工年龄小10.65岁。他们中31.2%的人刚由学校毕业,首次步入社会;37.7%务农,24.9%务工;3.4%当过兵,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他们的文化程度:初中占65.0%,高中,中专和中技专占21.6%,小学占11.2%,文盲,半文盲为1.4%,大专及大专以上占0.7%。2收入水平低下2005年,广东省总工会给了一组收入数据,76.3%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处于1000元以下,5001000占63.2%,500元以下为13.2%。珠江三角洲进城的务工人员的生活成本为每月500左右,可以看出13.2%的农民工入不敷出,63.2%的人勉强生存,而为了赚钱,他们只能靠加班。据调查,52.4%的农民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广东省有的城市工资标准太低,按照国际惯例,最低工资标准应为上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但目前珠江三角洲有些城市只有20%30%。有些学者对山东济南农民工收入调查表明:月收入300元以下占40%,300500元占43.7%,500元以上占16.3%。农业部调查,2003年上亿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仅640元。3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和劳动强度大。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一个月休息8天以上的为6.9%,休息57天的是5.4%,休息34天为11.5%,休息1或2天的占12.4%,没有休息的为63.8%,而且据国家统计局农调纵队对全国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农民工平均务工8.1个月。4劳动合同订立不规范劳动合同存在霸王条款,据调查显示71.7%的农民工和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只有46.3%的劳动合同是经过双方协商的,这说明劳动合同签订率虽然高,但由于合同中“霸王条款”普遍存在,即使农民工持有合同也无济于事。劳动合同签订质量不高,有44.8%的农民工手中没有合同文本,而且大部分农民工对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都是“不记得”或是“说不清”。有的签署的劳动合同本身就是无效的。在私营个体工商户中做工的农民工的合同签订率只有10%左右。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劳动法要求对劳动者承担的义务,除了采取故意拖延的办法不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外,还通过逐步清退合同工,改用劳务工,不与农民工发生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样用人单位可以把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变为简单的“干多少活,给多少钱”的经济关系,以减轻企业的管理负担和劳动力成本。5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差进城的农民工由于不被城市认可为该城市的成员,因此也被排除在福利之外。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生活补助,在社会保险上,厂方为农民工参保率低于30%,他们与城市居民有相同工龄却获不同工资,奖金。对于住房,公费医疗,子女教育福利更没有。有94%的务工人员根本不知道“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的电话号码等等。这说明,虽然中央出台了各类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但因某些具体部门执行不利,农民就业的服务体系并未形成。6职业与社会身份背离“身份是在特定社会结构模式中所占据的一个位置”简单的说,身份就是地位的不同表述。一个人的身份所代表的就是他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角色是身份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地位的外在形式,通常情况下,角色的转换与身份的转换是一致的。职业是最主要的正式角色,一个人获得了某种职业随之也就获得了相应社会身份,占据一定的社会位置,但这一定状况在农民工身上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身份与角色的背离,也正因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二农民工进城障碍原因分析农民工进入城市的趋势已定,但农民工进城障碍重重。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消除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很多学者在分析农民工的问题时,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城市管理体制尤其是户籍制度的阻碍,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受城市本身容纳力和发展的制约以及人口增加与就业矛盾的制约。本文认同以上几个原因,但认为不是主流,不是根本。本文认为阻碍农民工进城的内在主要原因是1农民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2体制障碍;3农村土地改革的不彻底;4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5法制不健全1农民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每年将有大规模的农民工从农村涌入城市寻找生活;每年在城市中也大规模的发生了许多农民工问题,但每年有很多问题被搁浅。数量的规模化没有形成组织上的规模化,这造成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由于农民工进入城市没有组织,进城后没有相应的组织体系加以管理,使农民工在求职,福利待遇和一些正当权益受侵害。与此同时,对于这些行为还无法得以解决。长此以往,农民工只是城市劳动力的流动,永远无法成为城市的一员,成为建设城市的一分子,这就使农民工无法真正进入城市。2体制障碍户籍制度不是阻碍农民工进城的主要障碍,证明公民身份,满足社会管理需要是户籍制度的本来功能。在历史上,户籍制度对证明公民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提供人口资料,保证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调节和控制城镇人口增长,满足社会管理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手段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逐渐发展成为隔绝城乡,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最重要制度。这种集多种功能与一身的特点恰恰是造成现在阻碍农民工的进城的原因。现今的户籍制度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面目,一张户口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生活等。现在的户籍制度正是与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制度的不合理结合才阻碍农民工真正进城,形成了一种“可以进城,但进不起城”的尴尬局面,这样也造成了每年国家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众所周知,城市居民在购物消费等方面的特权已经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中逐步取消,但农业户口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的方面仍存在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没有取消。例如,有的地方限制农民工进入正规部门工作,很多城市只是把那些城市居民不愿意做的脏,累,险的工种留给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不应有的歧视;有些地方虽然允许农民工子女上学,但额外要加收一定费用,且费用很高。因此,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是制度不合理的结合。户口与福利性制度的挂钩,使广大农民工永远被拒绝在城市边缘,无法介入城市生活;使农民工的生活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农民工进城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2****)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