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途径 .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途径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企业的发展与生产安全面临考验,建立安全文化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企业及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途径“安全第一”是我们党和国家搞好经济建设的一贯方针,从而形成了安全文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之后,待业管理安全的方式转变为依法监督、监察,已有的安全文化形式,内容及要求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建设完善新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是当前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的重要工作,也是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措施。一、安全文化的现状1、安全文化的延革安全文化初始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我国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煤矿开采情况,反映了古代安全管理状况。我国安全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建国以后,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党和国家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定了“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到一系列政策、法令,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使我国的劳动保护和生产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与提高,从而保障了劳动者在生产建设中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了安全文化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发展2、安全文化的现状安全文化是由社会文化(包括政府机构及政令)及企业文化所构成的。形成安全文化需要一个社会环境,安全文化是与经济相互作用,当安全文化社会环境活跃时,安全状况好转。当安全状况不好时,它又要求社会给予支持。根据,曲线(附图),建国以来煤矿安全的变化可以说明,要建立一个安全文化,需在各个文化圈内完善,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安全文化。但是,由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差别较大,因而存在一些问题。1)、煤矿的安全投入尚显不足,国有煤矿灾害预防措施从技术装备、理论上还没有突破,如煤矿的矿震防治、水采工作面老塘发火等;地方乡镇煤矿的投入更显不足,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供电系统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威胁进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2)、“三违”现象还比较普遍。不论是煤矿的事故,还是其它待业的责任事故,都是由于违章作业造成的。3)、相关规定的协调与完善,事故责任者被行政处理后,没执行。处罚依据不完善,行政处罚法的处罚标准过低。地方乡镇煤矿的工人都为农民协议工或临时工,行政处罚只能罚款,有关事故责任者除追究刑事责任外,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4)、事故调查组的责任、权力、义务没有明确的定义,有关部门参加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