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当代西方社会科学转型与中国社会科学的中国化.doc

    • 资源ID:197868       资源大小:37.6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当代西方社会科学转型与中国社会科学的中国化.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当代西方社会科学转型与中国社会科学的中国化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知识体系的西方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次全面而重大的转型,建基于牛顿经典科学之上的现代社会科学架构的一些基本层面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中国的社会科学在走向繁荣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和回应这种转变趋势,调整自己的发展基点,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的中国化。一方面,力求生产出具有推进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本土价值意义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全面参与全球化的学术生产,成为社会科学学术生产的大国和强国。关键词西方社会科学;转型;中国社会科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冷战”格局的崩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以及科学探索的长足进展,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改变。建基于牛顿经典科学的社会科学体系的一些基本层面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科学理论思维的空间视野开始出现由“西方中心论”向“全球体系论”的位移;历史进步模式出现了“革命”还是“演进”的争论;历史终极动力的追寻已经超越物质层面而直指人类文化深层世界;对人类行为价值归属的追问开始超越人本身的诉求,而诉诸整个生命现象;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始出现与自然科学方法交叉与整合的趋势。总之,社会科学一场深刻的转型或者革命正在潜动。中国的社会科学应该调整自身的发展基点,以回应这种转型。一、西方中心还是全球体系: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空间视野的位移全球化的推进首先触发了社会科学理论探索空间视野的位移,即从“西方中心论”向“全球体系论”转变。近二百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的基本视野是“西方中心论”。“西方中心论”是源于西方的一种社会历史观。在这种观点看来,人类文明的历史产生于欧洲。欧洲人创造了世界历史。欧洲人在地理大发现以后,凭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开创了全球化时代,开创了世界历史。欧洲以外的人虽然也有历史,但他们的历史没有世界历史意义,他们只能沿着欧洲人开创的历史道路前进,欧洲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未来1(p16)。诚如汤因比所言,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自我中心的错觉,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2(p46)。犹太人曾自以为是上帝唯一的选民;大清乾隆皇帝于1793年写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所言:“天朝德威远披,万国来王”,无疑体现了“中国中心”观念。但是,只有欧洲人的“西方中心观”最后发展成了一种系统的世界历史观。之所以如此,客观上是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自15世纪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而主观上看,“西方中心论”适合于殖民主义者的需求,是殖民主义者的世界模式。殖民主义者的强权决定了“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霸权”。近二百年来,“西方中心论”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空间视野,有如宇宙观支配自然科学一样,构成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基础结构,支配了几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例如,政治学理论将西方式的“民主”视为人类民主的终极模式,以至于弗兰西斯·福山宣布人类历史已经终结;经济学理论则基本上建立在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之上,而这一“经济人”的理性特征分明是从西方人身上抽象出来的;马克斯·韦伯社会学中的“理性”则是西方新教徒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应该说,“西方中心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受到一些思想家的质疑。例如,与19世纪“西方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黑格尔同时代的德国诗人、思想家歌德就曾批判当时欧洲流行的颂扬欧洲、贬斥中国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3到了20世纪,“西方中心论”开始受到系统的理论批判。汤因比曾剖了“西方中心论”的三个错觉(自我中心错觉、“东方不变论”错觉、直线式进步错觉)2;布劳特认为,建基于“欧洲中心论”的历史是“隧道历史”4。但是,他们并没有建立起能够取代这一视角的理论。真正对“西方中心论”发起震撼性攻击的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股建基于“世界体系史观”的理论思潮。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有力地论证,不是欧洲创造世界,而是世界创造欧洲,欧洲历史只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4。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中则证明,欧洲在15世纪以前与东方没有任何重大区别,欧洲的兴起不是基于欧洲的民族优越、理性精神、产权制度等独特性,而是因为成功地利用殖民体系实现了生态缓解,摆脱了资源约束5。“全球体系论”尚未完全摧毁“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霸权,但是至少已经开始动摇其霸权的根基。一方面,伴随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西方中心论”势必日渐式微,“全球体系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新的世界历史时代的理论。另一方面,基于“全球体系论”的多中心空间视野开始影响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例如,在经济学领域,阿马蒂亚·森以其关于贫困、匮乏和福利的理论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体现了经济学领域对于非欧洲区域发展诉求的重视;在历史学领域,反“西方中心论”而主张“多中心论”的白银资本和大分流两书在西方学术界均获大奖并大行其道,在殖民地寻找历史之风已经形成一股蔚为大观的学术潮流6;在现代化理论领域反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民族主义探索已经成为后发国家的主流。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西方中心论”的理论的普遍性开始遭到怀疑。在西方国家和向西方模式转轨的国家,基于西方经验与理念的转轨方案即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开始遭到普遍质疑。在社会主义世界,中国在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无疑昭示着中国将进一步超越西方文本的社会主义,走上一条基于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革命还是演进:历史进步模式的反思如果说“全球体系论”以及“多中心论”的兴起可能改变社会科学理论思维的空间模式,那么,历史进步的模式是革命还是演进抑或二者并存的争论则可能导致社会科学理论思维时间模式的倾覆。尽管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将进化和演化引入了社会科学,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演化观也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思维工具。但是,建基于牛顿科学体系之上的社会科学体系中占主流的历史时间模式观依旧是“革命”。社会科学领域中崇尚“革命”的首推历史学。在历史学家看来,“革命”是突变,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历史的断裂,即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到来。20世纪上半叶以前,历史学家主要用“革命”来解释历史的进步模式。例如,世界历史解释中占支配地位的观点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一系列革命推动的,包括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西方世界的兴起也是由一系列革命推动的,包括以“文艺复兴”为标志的文化革命,以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以资产阶级掌权为标志的政治革命,以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为标志的经济革命等。在20世纪世界体系的演变中,“革命”仍占据了支配地位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瓦解帝国主义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民族主义革命彻底瓦解了殖民主义体系,造成了一个两极对立的世界;苏联解体因为终结了“冷战”格局而被描述为一个革命性事件。又如,中国20世纪的历史也是用“革命”来解释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者;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文化走向新文化的“文化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世纪末叶的经济体制改革也被描述为“革命”。“革命”范式不仅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也影响着人们对于自身精神发展史的思维模式。例如,在经济思想史中,充满了各类革命性的事件,如边际革命、凯恩斯革命、新古典主义革命等。更有甚者,则莫过于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所谓“灵魂深处闹革命”了。20世纪后半期以来,这种用“革命”来解释人类客观历史发展与主观历史发展的时间模式开始受到挑战。人们发现,“革命”一词,从揭示历史发展深刻性、全面性、艰巨性的角度看是可以接受的,如“改革是一场革命”的内涵指向就在于此。但是,“革命”难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与机理。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试图从“演化”的角度来解释历史的时间模式,以淡化“革命”。在经济学中,演化经济学或演进经济学开始兴起。经济学家开始抛弃新古典主义超越时间和动态演进的纯理论分析范式,开始复兴19世纪末期马歇尔开创的传统,注重引入时间的因素,从动态中考察经济组织、经济运行形态的演化过程。根据这种范式,人类的一切经济组织、经济行为与经济运行形态,都是在逐渐演化中形成的。在历史学中,一些学者发现,所谓工业革命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早在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当代西方社会科学转型与中国社会科学的中国化.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