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想象的和实际的:谁认同“亚洲”?.doc

    • 资源ID:197902       资源大小:45.45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想象的和实际的:谁认同“亚洲”?.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想象的和实际的:谁认同“亚洲”?【提要】把“亚洲”不仅作为一个地理区域,而且作为历史文化思想有联系性的空间,希望从这一背景出发,重新思考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前景,这似乎无可非议。但是,这种被称为“亚洲主义”的思路,在日本的明治时代即中国的晚清时代就有了的。本文追溯日本在明治时代的“亚洲主义”和它后来的发展,分析“兴亚论”与“脱亚论”的差异,指出那个时代的日本出现“亚洲主义”,只是迅速富强起来的日本,力图摆脱西方附属地位的一种民族主义表现和扩张主义的策略,相反,晚清至民初处在相对衰弱的中国,却对亚洲主义反应相对冷淡和警惕,尽管那个时代中国也有对“亚洲”的赞美,但是这只是一些特例。本文指出,这一中日之间的差别,一方面来自历史传统,当时的中国长期而普遍地停滞在天朝大国和朝贡体制的想象中,因此,在普遍的观念世界中,“亚洲”不是一个实质性的区域而只是地理学上的一个词汇,在传统中国观念世界中,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南亚诸国都是一样的“四夷”。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承认,对于迅速膨胀的日本,中国人是有警惕的,那种“亚洲主义”的言说,在中国人看来,很明显掩盖着日本扩张的欲望。从晚清到民初,日、中两国的知识界和思想界关于“亚洲”的言说背后,心情和思路竟是如此不同。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民族主义,二是近代性追求,而这两个问题不仅成为二十世纪思想史的起点,而且几乎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本文指出,无论日本还是中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民族主义”都表现为对于国家整体的近代性追求,简而言之即通过追求富强来凸显民族存在,而追求富强又只能是近代化和西方化。于是,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价值就常常混杂在一起,近代性的追求遮掩了传统性的固守,民族主义则经由世界主义来表达。比较而言,如果说,日本通过“脱亚”而进入“兴亚”,是实现了近代性追求之后,进而诉求传统性保存,而中国从“中体西用”激进地转向“全盘西化”,表面上看去,是未实现近代转化的背景下,对近代性的追求和对融入世界的向往,但是底色却是救亡,拯救民族危亡。因此,对于同一个“亚洲”,从中国的晚清到民初也就是日本的明治时代,中国和日本在认知上有相当大的差距。近年来,中日两国有的学者重新提出“亚洲价值”或“亚洲共同体”的意义,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指出,我们还是需要追问,第一,“亚洲”,是哪一个“亚洲”,是东亚,还是包括了西亚、中亚和南亚的整个亚洲?第二,“亚洲”作为地理学的一个空间如何可以成为一个文化认同空间?第三,日本所认同的“亚洲”,是否就是中国和韩国也都认同的一个政治或文化共同体?第四,“亚洲”究竟是一个需要建构的认同共同体,还是一个已经被认同了的共同体?换句话说,它是已然的历史,还是希望的现实?2001年十月间,我在日本参加一个讨论会的时候,东京大学的黑住真教授送给我一份关于日本的亚洲主义的论著目录,回到北京不久,东京大学的末木文美士教授又寄来一册他与中岛隆博先生合编的非·西欧视角,这本书中收录他的一篇论文<连带,还是侵略大川周明与日本的亚洲主义>1,这使我重新对“亚洲主义”这个词语产生了兴趣2。自从六十年代,日本学者竹内好等人开始集中讨论“日本的亚洲主义”以后,陆陆续续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似乎新的一轮讨论又在日本开始,根据手边的资料举一些例子,追溯亚洲主义与日本主义之间关系的如1997年小路田泰直的日本史的思想:亚洲主义与日本主义的冲突,直接讨论这一问题的像1996年古屋哲夫编的近代日本的亚洲认识,间接用这种视角来思考历史的如1992年荒野泰典等合编的亚洲中的日本史3,特别是在当代中国也相当有影响的日本学者沟口雄三、滨下武志、平石直昭和宫岛博史所编的丛书从亚洲出发思考,更是再一次在九十年代引起了这个话题4。把“亚洲”不仅作为一个地理上的区域,而且作为历史文化思想有联系性的空间,希望从这一背景出发思考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前景,似乎无可非议,我也曾经在一次会议论文中,以近代佛教为例指出,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时候,应当注意到日本、韩国和中国是互为背景与资源的5。但是,什么时候它却成了“亚洲”而且是“共同体”?尽管我们承认,日本、韩国、中国的一些学者重提“亚洲”,在某种意义上说,有超越各自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边界,重新建构一个想象的政治空间,对内消解“国家中心”,向外抵抗“西方霸权”的意义,但是从历史上看,亚洲何以能够成为,或者什么时候成为过一个可以互相认同、有共同历史渊源、拥有共同的“他者”的文化、知识和历史甚至是政治共同体?且不说亚洲的西部和中部现在大体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族,也不说文化和历史上与东亚相当有差异的南亚诸国,就是在所谓东亚,即中国、朝鲜和日本,何时、何人曾经认同这样一个共同空间?竹内好以及相当多的学者当年都曾经指出,这种产生于日本的亚洲主义,在日本“脱亚”入欧追寻近代化的努力已经成功的背景下,引出了“兴亚”并与欧洲分庭抗礼的心情,这使日本一方面重建与亚洲的“连带”关系,另一方面又滋生了凌驾与指导亚洲的“侵略”心情6。对于这一分析框架,现在尽管有很多学者以为已经相当陈旧,但我以为仍然相当有说服力。那么,现在重提“亚洲”或者“亚洲共同体”的旧话,如果已经超越了竹内好所说的“连带与侵略”,那么,其背景和心情又是什么呢?特别是日本所认同的“亚洲”,是否就是中国和韩国也都认同的一个共同体,换句话说,就是“亚洲”究竟是一个需要想象和建构的共同体,还是一个已经被认同了的共同体,却还是一个大可考究的事情,特别从历史上看尤其有疑问。一、关于日本近代的亚洲主义按照桂岛宣弘氏说法,关于日本的亚洲主义思潮要追溯到十九世纪前半叶甚至十八世纪末期,当西洋的天文与地理之学改变了面前的世界,使日本人意识到万国的存在和“东洋”、“西洋”的地图时,传统的以中华为文化中心的华夷观念便开始瓦解7,这种世界图像的瓦解成了日本重新建构新的政治地图和文化地图的契机。而按照山室信一的说法,日本的“亚洲观念”之确立,更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初,当西川如见(1648-1724)作增补华夷通商考中的<地球万国一览之图>凸显了“亚洲眼光”、新井白石(1657-1725)在西洋纪闻中区分了“西洋”和“东洋”,其实已经改变了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8。不过,尽管历史渊源还可以向上追溯,但通常学者注意到的是日本迅速近代化的明治时期的很多言论,因为,不仅是日本的亚洲主义观念,以及“兴亚论”和“脱亚论”,甚至一切后来的思想史变化,都可以在这个时代找到其原因。有的学者指出,“兴亚论”与“脱亚论”的差异,是前者以“东洋-西洋”为认同的基础,强调地缘性的作用,而后者以“文明-非文明”为认同的基础,强调近代性的意义。但是,实际上“亚洲主义”并非单纯强调地缘的作用,它也在凸显一种价值的认同取向,而“欧化主义”也并非仅仅注意到追求欧洲的近代性,它也曾经要求日本在亚洲作为表率,使整个东亚一同摆脱大清帝国中心与传统中国观念世界的笼罩。因此,像脱亚论的主张者中,最具代表性的福泽谕吉(1835-1901),也曾经在强烈呼吁“脱亚”的时候,其实并不忘记亚洲的连带性9,很多人都注意到,明治十八年(1885)三月十六日他发表在时事新报的<脱亚论>中就有这样的话:我日本国土在亚洲东部,但国民之精神已经摆脱亚洲的固陋而移向西洋文明。然而为今日谋,我国不能不等待邻国之开明,一道振兴亚洲,与其脱离其伍而与西洋文明国度共进退,还不如接引支那、朝鲜10当然,同时他也说到,这个亚细亚的同盟,当然不能不以日本为盟主,因为日本在东洋的文明化进程中已经是当然的盟主和领袖11。这恐怕不是一个福泽谕吉的个人私言,据芝原拓自对日本明治时期中央五大报纸舆论的调查和研究,即使是在一般的民间,也可以看到,自从明治维新以来的十年,已经浸透了骄傲自满的开化日本观和充满蔑视的亚洲观念12,而伊藤之雄则指出,在明治维新到1884年,无论在藩阀还是在民间,日本都已经开始确立了自己东亚盟主的意识,从1885年到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深感欧洲列强特别是英国和俄国在东亚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想象的和实际的:谁认同“亚洲”?.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