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

    • 资源ID:199029       资源大小:18.7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论文关键词利益协调机制;和谐社会;完善论文摘要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利益格局失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负面效应。文章认为,为了真正实现利益关系协调的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各种刺益关系,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阶层间的利益尽可能地得到不断协调的社会。世纪之交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年年在扩大,基尼系数超过了警戒线,这是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通过种种手段,创新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调整好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使他们能得到应得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整个社会和谐。一、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结构重大变化中凸现失衡危机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体制转变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资源重新配置和社会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它必然引发社会结构及其利益关系、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并伴随着矛盾和冲突。随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出现和利益的分化,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社会负面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社会公正秩序受到挑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种种不公正、不和谐现象。“社会之所以不和谐,深层次的、根本的原因是利益关系的失衡。”这种失衡突出地表现为:(一)利益差别扩大化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行其道,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程度低,利益差别微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变革,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明朗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的自我意识日益强化,各利益主体首先是追求自身利益。但是,由于各利益主体内在和外在的条件不同,因此,其利益的实现程度不同,形成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差别。并且,利益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例如: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的利益差距、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同行业之间的职工收入差距等等,都有扩大化的趋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197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9.8元,2001年达到4493.2元;从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来看,1978198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地区是最低的地区的3.15倍,2000年达4.21倍;从不同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来看,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的职工年人均工资比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的职工年人均工资的倍数1978年是1.81倍,2000年增至2.63倍。就反映居民收入差距或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基尼系数来看,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基尼系数处在0.3以下。80年代中期以后,基尼系数超过0.3,90年代初为0.37,90年代中期以后上升至0.4以上。本世纪初的几年基尼系数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比,没有明显上升的势头,但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我国的收入差距进入了差距过大的区间。(二)利益关系复杂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利益主体较少,且利益差别不大,所以利益关系比较简单。改革以后,随着利益主体增多,利益来源的多样化,利益表达的公开化以及利益差别的显性化与扩大化,我国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呈现出纵向权威性利益关系与横向契约性关系互相交叉与渗透的趋势。(1)从中央与地方及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来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分权使得地方利益的清晰化和独立化成为可能,从根本上引起了地方政府利益行为的变化,进而导致中央与地方及地方之间利益矛盾的进一步复杂化。(2)从产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来看,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产业之间的效益和收入差距迅速拉开,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已经不仅仅限于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而扩大到了几乎所有的行业。有的行业既保留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垄断性,又获取了原本属于“统收统支”的超额利润。而另外一些行业,既失去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福利待遇,又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变化。(3)从城乡利益关系来看,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尤其是近年来扩大速率加快,城乡利益矛盾加剧。(4)从个人利益关系来看,城乡居民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以及全国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突破警戒临界点,都表明我国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已经到了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程度,它同时也表明,我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矛盾日益尖锐化。(三)利益矛盾和冲突公开化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差别不大,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处于隐形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导致利益差距的扩大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人们在能力、生产要素的拥有量以及劳动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别,因而造成社会阶层之间财富分配和拥有的差异,这是正常的,但差距不宜过“度”,其差距应以所有社会阶层都能普遍得到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益处为前提。而我国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强势的富裕阶层增长得很快;与此同时,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得到相对的提高,反而产生了众多的失地农民、失业下岗工人、被拆迁而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居民等贫困的弱势阶层。而社会中间阶层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由此引起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公开化、明朗化。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1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l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年均递增17。从新世纪开始的我国战略机遇期,大体上与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的时期相一致。特别是随着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的时期,我国社会进入了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这是世界各国历史所表明的,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所不得不面对的。二、利益格局失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负面效应利益关系的变化通过提供一个利益激励机制安排而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再次证明了“发展是硬道理”。但在体制改革的渐进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分配不公、利益差距拉开太大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一)利益分配不公危害社会稳定首先,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会引起一部分人的社会心理失衡,危及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我国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心理,而社会现实却是收入差距迅速拉开,这必然激化利益矛盾。这不仅是贫富差距数量方面的问题,而且在这一差距拉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和非正常因素,诸如特殊优惠、官商结合、偷税漏税、欺诈暴利等,往往使富者富得“不仁不义”,贫者贫得“不明不白”。这就使日益扩大的贫富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其次,利益分化,会引起人口流动失序,危害社会的稳定。城乡差距的拉大,是利益分化的一个主要表现。在我国,城乡差距仍呈扩大之势。农民为了求得更多的经济机会和经济收入,大量涌向城市,并且涌入城市的大多为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剩下在农村务农的则多为老弱病残,这无疑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而言更是如此。一旦农业这个基础弱了,社会稳定的系数就会随之降低。同时,由于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流入城市的人口的绝大多数无法取得迁入地的户籍而成为稳定居民,迁入地对他们的管理易出现空档,而且他们还可能会因为不能定居而四处流动。这种流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突发性,很难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对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再次,阶层利益分化割裂社会共识,激化矛盾,危害社会的稳定。社会阶层利益的分化,也使得不同利益主体在其人生沉浮中选择相互冲突的价值认知,某一利益群体往往自我认定在社会地位上处在“劣势”,并以此与处在“优势”地位的群体攀比,由此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社会分化带来了人们自我意识的分化,漠视社会整体利益,社会发展中公正的缺失,更容易引起对立性社会思维方式的形成。那些并非靠努力奋斗与智慧,而是靠巧取豪夺、化公为私和不法勾结而暴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为本站会员(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