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在RTM瓶坯渗透和磨具填充过程中织物组织和磨具曲率的影响 中文版.doc
-
资源ID:97807
资源大小:788.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 扫描成功!重扫
- 请在手机上确认支付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外文翻译--在RTM瓶坯渗透和磨具填充过程中织物组织和磨具曲率的影响 中文版.doc
1外文资料名称:FabricstructureandmoldcurvatureeffectsonpreformpermeabilityandmoldfillingintheRTMprocess.外文资料出处:DepartmentofMechanicalEngineering,UniversityofDelaware,Newark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指导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2在RTM瓶坯渗透和磨具填充过程中织物组织和磨具曲率的影响:第一部分实验S.Bickerton,E.M.Sozer,P.J.Graham,S.G.Advani吴庆译摘要:液体复合成型的过程需要将高分子树脂通过由玻璃,碳,或Kevlar纤维组成的多空瓶坯浸渍。通过这些方法成功地制造复合材料零件依赖于模型的成功填充在模具型腔内,驱逐所有空气内,使其保持真空.数值模拟可以模拟这一过程,是功能强大的模具设计工具。模拟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瓶坯渗透张量的规格,通过磨具型腔的树脂流,形成一个对阻力的数值描述,这个数值的改变能够很容易的影响到固有的渗透率。磨具型腔内的弯道是一个瓶坯变形的潜在影响因素,并有重点的研究。一组对5个模具进行了研究,其中包含角半径从0.06到8.0英寸.详细流动可视化研究模具拐角半径对流动前沿进展及注射压力的影响已经完成。对于不同的半径,流动前沿进展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注射压力,被认为是弯道半径越小,压力越大。在相同磨具里的实际复合材料部件制造表明,模腔的厚度不是常数。为了判断弯道半径对磨具型腔填充的重要性,将需要单独分离由于弯道影响的平面瓶坯压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里提出的试验数据将与第二部分工作中的详细的数值研究相比较.关键词:液体复合成型1导言液体复合成型技术很受欢迎,复合材料技术在民间、航空航天、汽车以及国防工业获得青睐。这些工艺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包括净形状生产,相对较低的注射压力,中都低周期,以及简单的加工要求。LCM的过程有可能产生低成本,高质量,复杂的材料零件几何,数值传递模型(RTM),结构反应注射成型(SRIM),Seeman复合树脂关注成型过程(SCRIMP),以及注塑压缩成型是很多LCM工艺变化的例子。一般来说,LCM工艺过程可以概括如下:首先,制造好用来加固的光纤预制棒,工艺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调整瓶坯到所需要,并视需要增强。光纤预制棒是由各种各样的东西构成的,由玻璃,碳和克维拉纤维。光纤预制棒将提供成品间大多数的结构性能。瓶坯置于型腔,并且将磨具密封,接下来,聚合树脂注入磨具型腔,饱和瓶坯,保证真空。然后固化反应开始,完成后可以磨具型腔填充,或者可能在某个阶段中浸渍。等完成之后,成品复合材料产品可以从磨具1移除。3要想成功的制造LCM,预成型和浸渍,和成型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侧重于在弯处出变形的瓶坯,研究其在浸渍阶段的影响。不成功的模型填充导致了缺陷,包括微观和宏观间隙2、3。微观孔洞指微小气泡被困在纤维束的瓶坯的周围和里面。这种空隙往往很难被彻底消除,但应尽量减少4。宏观孔洞是指大气囊团由于注射错误被困在型腔内。图1.模具A(a)底部为铝(b)底部为铝顶部为腈纶通常这种孔洞将导致部分无法使用,会导致刚性降低。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查是否不同的曲率半径对型腔内树脂的流动有影响或者可能导致宏观空隙。LCM填充过程通常用Darcy定律进行树脂模拟,涉及内压力梯度磨具树脂衡量通过瓶坯的流到阻力。最近,在发展基于数值模拟填充的LCM的Darcy定律做了很多研究。只要我们对材料参数有一定的了解,这种模拟可以预测流动模式和压力分布,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渗透张量。许多关于渗透的论文已经发表。4图2.组装模具的俯视图图3.确定模具几何原理的数据(a)模具A-D(b)模具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