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预防_第1页
牙周病的预防_第2页
牙周病的预防_第3页
牙周病的预防_第4页
牙周病的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 牙周病的预防,1,学习目标1简述牙周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2说出牙周病三级预防的内容3说出机械性、药物性控制菌斑的常用方法4说出社区牙周保健的模式5简述相关局部因素的控制方法,2,3,第1节 牙周病的发病因素与临床表现,一、概述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大多数人口中广泛流行。 牙周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症状明显时,往往已进入晚期,有的甚至不能治疗而拔除。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4,发病过程,5,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 新概念认为: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6,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动因子牙菌斑,牙菌斑的分类及特点,菌斑按其附着部位,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龈上菌斑: 附着在龈缘以上的临床牙冠上,包括光滑面菌斑、he面点隙裂沟菌斑、邻面菌斑和颈缘菌斑。,7,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1.牙石 牙石是一种沉积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矿化或正在矿化的菌斑及软垢。可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8,牙石的致病作用主要有:菌斑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的危害;机械性刺激:牙石本身坚硬粗糙,可损伤龈沟上皮并降低其抗病能力,当炎症发生后又可促进炎症的发展。,9,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2软垢 由微生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唾液蛋白及少量食物碎屑混合而成。疏松地附着在牙面、修复体、牙结石和牙龈上。,10,3食物嵌塞,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两牙的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根据食物嵌塞的方式,可分为垂直型食物嵌塞和水平型食物嵌塞两种。,11,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4创伤,牙周组织的健康有赖于正常的咬合力的刺激,当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过牙周组织的承受能力时,即发生牙周组织的损伤。,12,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5不良修复体,邻面充填体的悬突,修复体边缘不密合,活动义齿的卡环位置不当,基托边缘过紧,正畸治疗中矫治器佩戴不当等,不但直接压迫和刺激牙龈组织,而且影响菌斑清除,可加重原有牙龈炎症或引起牙龈增生。,13,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6.错he畸形,牙的错位、扭转、过长或萌出不足等,均易造成邻面接触点位置改变或边缘高度不一致,有利于菌斑堆积,亦可造成创伤性he、食物嵌塞等。促使牙周炎发生或加重。,14,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进因素,7不良习惯,吸烟,不良刷牙习惯,磨牙症,单侧咀嚼习惯,其他不良习惯:经常咬指甲、烟斗、咬瓶盖等,15,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可使牙龈上皮过度角化,刺激骨形成和纤维组织形成,雌激素缺乏可致龈上皮萎缩,牙槽骨疏松,牙骨质沉积减少; 糖尿病也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II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牙周病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高3倍 。 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分泌过多或不足也可使牙周病加重。,16,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的作用是可增加宿主对牙周病的易感性,能影响和改变宿主对微生物的反应,并决定疾病是否进展与严重程度。 一些遗传病也常伴有牙周破坏,如周期性白细胞减少症、粒性白细胞减少症、唐氏综合征、掌跖角化牙周综合征等。,17,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营养因素和代谢障碍,蛋白质缺乏可引起牙龈、牙周结缔组织变性、牙槽骨疏松; 维生素C缺乏,结缔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可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严重时发生坏血病; 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磷代谢,使牙槽骨吸收或结构变疏松。,18,三、主要临床表现,牙龈出血及炎症 早期病变局限在游离龈和龈乳头,充血及炎症使牙龈呈鲜红或暗红色,松软易出血。,19,三、主要临床表现,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 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使龈缘增高,结合上皮位置正常,此时称假性牙周袋或龈袋。 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因炎症破坏或刺激向根方增生,使龈沟底移向根方而形成牙周袋,此为真性牙周袋。,20,21,三、主要临床表现,(三)牙槽骨的吸收,吸收方式主要有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凹坑状吸收等,其中最常见的为水平型吸收。 骨吸收的程度,一般按吸收区占牙根长度的比例来描述,如吸收为根长的1/3、1/2、2/3等。,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与炎症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有关。,22,三、主要临床表现,(四)牙松动和移位,牙周炎时牙槽骨吸收,牙周组织支持功能受到影响,牙齿发生松动、移位。 牙齿松动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和牙根数目及形态有关,在同样病变下多根牙比单根牙稳固;根分叉角度大者较稳固。 牙齿移位好发于前牙,一般向he力方向移位较常见,常伴有牙齿扭转。,23,24,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引起牙周病损之前将其去除。二级预防的对象是已有牙周病变的患者。三级预防的对象是晚期牙周炎患者 。,25,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尚未引起牙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去除。,=,26,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在牙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旨在减轻已发生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其发展。,27,第2节 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对象是晚期牙周炎患者,即牙周组织病变已发展到较严重的程度,需作深袋刮治术、龈切除术或翻瓣术等复杂牙周治疗以预防继发病或后遗症者,称为三级预防。,28,第3节菌斑控制,一、菌斑显示 常用菌斑显示剂来显色,运用菌斑显示剂的目的在于: (1)作为显示牙面不洁状态的手段; (2)作为检查、评价牙面清洁程度的手段; (3)作为确定残留菌斑、提高口腔清洁技术的手段。,29,第3节菌斑控制,二、菌斑控制的临床评估记录方法:包括所有的牙,记录4个牙面。凡显示有菌斑存在的牙面,可在记录卡中相应部位的格内用“一”表示;凡未萌出或缺失的牙,用“X”表示,30,第3节菌斑控制,三、机械性措施 目前认为,机械性去除菌斑的效果最为确切。常用的方法有:刷牙、牙线、牙签、牙间刷等。,31,第3节菌斑控制,四、药物方法 应用有效的化学药物来抑制菌斑的形成或杀灭菌斑中的细菌。它只能用于辅助性措施,只有在机械性清除菌斑和牙石的基础上,再辅以化学药物方法,才能较彻底的控制菌斑。 甲硝唑、替硝唑、四环素、强力霉素或者螺旋霉素,32,第4节 控制相关局部因素,一、改善食物嵌塞二、纠正不良习惯三、预防、矫治错he畸形,33,第4节 控制相关局部因素,四、咬合调整,34,第4节 控制相关局部因素,五、修复缺失牙六、正畸矫治七、松牙固定术八、牙周洁治术,35,八、牙周洁治术,牙周洁治术是用器械除去龈上龈下牙石、菌斑、软垢,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牙周洁治术是各型牙周炎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通过彻底清除菌斑、牙石,可使绝大多数的单纯性龈炎治愈;同时也是各种牙周病的复杂治疗、以及口内其他手术的术前准备。,36,八 牙周洁治术,龈上洁治术洁治器械分为手用洁治器及超声洁治器。洁治后必须用磨光器将牙面打磨光滑,以延迟菌斑的再粘附。,37,第5节 提高宿主抵抗力,积极治疗和控制与牙周病发生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营养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及遗传性疾病。 合理的营养可促进牙周结缔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