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中医学)_第1页
肌萎缩(中医学)_第2页
肌萎缩(中医学)_第3页
肌萎缩(中医学)_第4页
肌萎缩(中医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骨病学,肌萎缩,1,案例定义病因病机临床分类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2,李女士,40岁,山东青岛人 ,患者在四年前突然出现了四肢无力的症状,同时还伴有上肢肌肉萎缩,慢慢的还出现了又出现说话不利,饮水呛咳,等到一年后右下肢开始出现无力和僵硬等症状,一个月后左肢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3,肌萎缩:因肌肉营养不良发生正常体态萎缩,肌纤维减少甚至消失,或者二者同时存在称为肌萎缩。,4,5,6,肌肉萎缩肌力分级 :0 级 完全瘫痪,不能做任何活动。 级全瘫痪,肢体运动时,可见肌肉轻微萎缩,但肌体不能移动。 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引力,能抬离桌面。 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级 肌力正常,行动自如。,7,8,9,肝肾亏虚:多见于先天性和遗传性(肌营养不良症、营养不良性肌强直、婴儿性肌萎缩)湿热浸淫:湿邪入内,郁久化热,浸淫经脉影响气血运行(多发性肌炎、肌萎缩性侧硬化)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减弱,肌肉失养,渐而成萎(恶病质性肌萎缩、代谢性肌病),10,临床分类,根据肌肉萎缩分布分类 : 全身弥漫性肌肉萎缩 头面部肌肉萎缩; 头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缩 上下肢远端肌肉萎缩; 局限性肌肉萎缩,11,根据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发病变分类 : 神经源性肌肉萎缩 肌源性肌肉萎缩 废用性肌肉萎缩,12,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损:小儿麻痹后遗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急性脊髓炎二、周围神经损伤(臂丛N、桡N、正中N、尺N、坐骨N),13,肌源性肌肉萎缩,一、遗传性肌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婴儿肌病,14,二、炎症性肌病多发性肌炎感染性肌炎,15,三、代谢性肌病营养性肌病糖元沉积性肌病脂质沉积性肌病,16,四、内分泌性肌病慢性甲状腺中毒性肌病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性肌病皮质醇增多性肌病,17,鉴别诊断,见书本P205,18,治疗,一、内治肝肾亏虚型: 治则:补益肝肾 方药:阳虚补肾丸、补肾壮阳汤 阴虚六味地黄丸湿热浸淫型: 治则:清热利尿 方药:三妙丸加味脾胃虚弱型: 治则:补脾健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健脾养胃汤,19,二、外治针灸治疗 取穴原则:调理脾胃 取穴:胃腧、脾腧、肝腧按摩推拿:除感染性肌炎、恶性肿瘤引起的 肌萎缩练功活动:适当功能锻炼配合被动活动,20,21,入院时,专家给患者做检查发现患者双手大鱼际肌及手指肌肉萎缩,双上肢肌张力稍增高,双下肢抬起费力,时伴有抽搐及痉挛,肌张力明显增高,右侧明显。双侧Hoffmann征(+),Rossollmo征(+),Babinski征(+)诊断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2,预防与护理,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患者尽可能维持日常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费用性肌萎缩应尽早去除外固定物婴儿病须注意预防肺部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