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讲 正统法律思想PPT演示课件_第1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讲 正统法律思想PPT演示课件_第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讲 正统法律思想PPT演示课件_第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讲 正统法律思想PPT演示课件_第4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讲 正统法律思想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讲 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发展、深化及衰落,.,2,一、综 述,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封建社会自秦统一后,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王朝更迭,统一与分裂交替,周期性动荡造成了封建社会发展的缓慢,以至停滞。第二,从政权性质、统治方法、文化思想内容来看,封建社会又是二千年一贯制,堪称超稳定社会。这些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特点:,.,3,1、封建社会中的“贫”与“富”2、封建社会中的“集权”与“分权”3、“大一统”对文化的影响,.,4,发展线索示意图:,.,5,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整体发展过程:,一、春秋战国基础二、秦汉促进秦朝“事皆决于法” 法治思想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三、西汉中期形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四、三国两晋南北朝发展律学思潮玄学的法哲学思潮,.,6,五、隋唐完备唐律疏议六、宋代新的发展阶段理学的兴起七、明清开始走下坡路启蒙思想家民主思想八、鸦片战争之后衰落,.,7,儒家的重礼思想:从孔孟之礼到荀子之礼荀子的主张:1、排斥“为国以礼” 。反对“任人唯亲”、“世卿世禄”的贵族政体,主张“赏贤使能”。2、坚持“为法以礼”。“礼者,法之大分而类之纲纪也。”明确以宗法等级观念指导立法和司法,维护宗法家族制度。,二、理论起源,.,8,重法思想:从法家之法到荀子之法荀子:“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1、主张制定和颁布成文法2、主张人性恶,但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重视教化。“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3、主张以礼统法,.,9,古人的评价:荀子其人其书被贬为“杂家者流”而无人问津。今人的评价:俞荣根:荀子首创“礼法”概念,造就出一种将道德与法律纳入同一个框架之中贯通如一的道德法模式。(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胡旭晟:荀子是先秦思想和社会实践的整合者与总结者。在政治法律领域,他的主要贡献是融合儒、法两家而成就了后世中国正统思想的雏形。(法的道德历程:法律史的伦理解释(论纲),法律出版社2005年),.,10,总结:荀子的礼既是儒家的礼节仪式之礼、人伦道德之礼,同时也是典章制度之礼。他的礼法模式基本上以礼为外壳,法的独立性很低;礼是法的价值依据和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礼的实质内涵是“亲亲、尊尊”为原则的宗法伦理,并突出“君臣之伦”的首要地位。,.,11,三、法家法治理论实践的得失,(一)儒法两家不同的社会理想模式:王道与霸道王道,指古圣王所行之道,如尧舜禹汤等。其特征在于行德,以德服人。霸道,指春秋以来,强大的诸侯把持王政,“挟天子而令诸侯”之道,如春秋五霸。其特征在于倚仗实力,以力服人。,.,12,儒法两家的差异,.,13,(二)法家理论的实践商鞅变法(1)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度(2)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3)奖励耕作,发展农业生产(4)废除贵族封邑,实行郡县制(5)推行重法严刑政策。,.,14,统一的秦王朝仍以法治理论为指导,崇尚法家,实行重刑。秦始皇泰山刻石言: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秦朝的立法以繁密严苛著称。“秦时劓鼻盈累、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受天下之徒”。秦始皇还法外施刑,滥杀无辜。,.,15,秦法的得失开创了“法令由一统”的新局面。法网繁密刑罚严酷(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违背了法家的进化历史观:“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贾谊的名文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16,秦法失败的原因:1、法家法治理论自身的缺陷:(1)仅将法律视作维护专制权力的工具,法律无法制约权力;(2)重刑主义;(3)封闭性太强;(4)利攻不利守。2、秦王朝的法治扩大了法治理论的缺陷,导致暴政的产生。,.,17,四、汉初的思想过渡,公元前206年,经过四五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登基称帝,建国号汉,都长安,史称西汉。(1)社会现状: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民穷财尽”。(2)“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汉初君臣从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出发,严厉批判了“专任刑罚”的法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黄老思想正好契合其形势需要。,.,18,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1、何为黄老学派?黄老学派是先秦道家的一个支派。“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代表作:老子、黄帝四经、淮南子,.,19,2、法律思想(1)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治国指导思想(2)文武并用,“德刑相济”(3)“罚不患薄”,约法省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汉文帝废除肉刑,.,20,(4)重视法律作用,要求统治者明法修身一是立法明确并公布于众。陆贾指出:“威不强还自亡,立法不明还自伤”。二是统治者必须带头依法办事,自觉守法,做到“进退循法,守而勿失”。“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21,(5)“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汉初统治阶级强调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以佐百姓之急”,并要求将法律的作用和发展农业生产直接联系起来,“以粟为赏罚”。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2,汉初黄老法律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影响首先,汉初统治者鉴于秦亡的教训,对秦朝奉行的专任刑罚的统治思想持彻底的批判态度。黄老学派主张约法省禁,与民休息,成为汉初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它对推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23,其次,汉初黄老法律思想一改秦朝的专任刑罚、重刑轻罪,鼓吹约法省刑、去除繁苛。因此,它为两汉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它对统治阶级法律思想由秦朝的法家转变为西汉中期以后的儒家为本,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过渡性作用。,.,24,陆贾,陆贾(约前240前170)汉初思想家,政治家。楚人。早年随刘邦平定天下,口才极佳,常出使诸侯。刘邦即位之初,重武力,轻诗书,以“居马上得天下”自矜,他乃建议重视儒学,“行仁义,法先圣”,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方略,遂受命总结秦朝灭亡及历史上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无不称善,故名其书为新语。,.,25,新语道基:“桓公尚德以霸,秦二世尚刑而亡,故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 新语辅政:“尧以仁义为巢,舜以禹、稷、契为杖,故高而益安,动而益。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秦任刑法不变,卒灭嬴氏。” 可见,关注秦亡天下,从中引出经验教训的是陆贾新语的重要内容。,.,26,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27,1、“民为国本”和“攻守异势”说“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2、礼法结合,以礼为主3、“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特权思想“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过秦论)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一时谋议略实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28,刘恒(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29,(一)奖励农耕,轻徭薄赋(二)约法省刑,去严除苛1.废除收孥相坐法2.废除诽谤妖言法3.废除肉刑(三)严于律己,虚怀纳谏,.,30,五、正统法律思想的成型,什么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是指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兼采阴阳家、法家、道家等各家之说的法律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德主刑辅,君权至上,礼律融合,法有等差等。,.,31,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思想的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但长期支配着封建社会的立法、司法活动,而且对后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法律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理论奠基者是汉中期的大儒董仲舒。,.,32,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是与汉代中期的社会变化紧密联系的:1、经济的复苏2、政权的强盛3、文化的一统礼教复兴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历史、文化、个人,.,33,汉武帝刘彻,刘彻(前156年前87年),生于长安,幼名彘,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15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谥号“孝武”,厚葬于茂陵。,.,34,1、独尊儒术。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2、盐铁官营。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35,董仲舒,西汉时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其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直至清朝。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36,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法家的君主集权思想和重法思想,同时又结合阴阳五行加以及殷周的天命神权等各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因素,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一个新的王道思想体系。,.,37,.,38,董仲舒的法律思想,1、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1)春秋“大一统”思想 主张一切权力要集中到汉武帝手中,即汉朝的大统一。(2)“更化”论指改变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治国策略和制度。汉承秦制(3)“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9,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1)“天人感应”A、“天者,群物之祖也”B、天人合一:“人生有喜、怒、哀、乐之容,春、秋、冬、夏之类也” “人之性情,有由天者”C、天罚论“祥瑞”、“灾异”神化地上统治者,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依据。(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40,3、维护封建等级制的“三纲五常”论(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五常:仁、义、礼、智、信(3)用阴阳学说对三纲加以附会解释“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阳尊阴卑”、“阳贵阴贱”天之道“三纲五常”是“纲常名教”的核心,封建立法与司法的指导原则。,.,41,4、“阳德阴刑”,德主刑辅(1)“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德主刑辅(2)“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天亲阳而疏阴,任德不任刑。”阳德阴刑,.,42,4、“阳德阴刑”,德主刑辅(3)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把人的品性分成三等:圣人之性上等之性,天生性善,不待教而成。中民之性“有善质而未能为善”,施以教化。斗筲之性下等之性,天生性恶,刑罚制裁。,.,43,5、春秋决狱,“原心定罪”(1)春秋决狱 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途径(2)原心定罪 在审理案件时,要根据犯罪事实,考察行为者的动机。只要有犯罪动机,就应当加以惩罚;如没有犯罪动机,就应当从轻发落。“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4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内容,1、“王者法天”的神权法思想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认为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皇帝的权力在人间不受任何束缚。在神权思想的解释下,皇权被神秘化,皇帝成为人与天的中介,可代天行赏施罚。儒家强调君主的权威,董仲舒则利用神权使这种权威合法化。,.,45,2、“德主刑辅”的德、刑关系说“德主刑辅”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其来源于西周“明德慎罚”与先秦儒家“为政以德”的主张。董仲舒从“天道”与“人性”两个方面,对“大德小刑”、“先德后刑”、“德多刑少”即“德主刑辅”予以论证。,.,46,3、礼律融合,法有等差的立法主张“礼者为异”,礼的实质内容就是等级制度。在奴隶社会中礼表现为宗法等级制,在封建社会中,礼表现为封建官僚等级制。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用阴阳变化来解释封建等级制,将封建等级制合法化,神秘化。,.,47,4、“春秋决狱”的司法主张所谓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经义附会汉律,指导司法的一种制度,即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春秋决狱的核心是“原心定罪”,将儒家经义置于法律条文之上。主张春秋决狱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春秋决狱”是礼法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反映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将礼置于法上的观点。,.,48,5、顺天则时的“司法时令说”“司法时令说”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神权观的体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间的赏罚应与“天意”相符。在春夏万物生长之际,应从事教化奖赏;秋冬万物肃杀之时,则应从事断狱活动,故而“秋冬行刑”成为制度。,.,49,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基本特点,1、皇权至上、法自君出2、以经断狱,礼法融合西周春秋战国汉隋唐3、“三纲”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4、大德而小刑,德主刑辅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一经形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并逐渐对封建立法和司法活动起着指导作用。,.,50,五、正统法律思想的定型法典化,法典化的标志: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完备永徽律+“律疏”=唐律疏议 主要特点: “一准乎礼”,礼法结合的范本,.,51,唐律疏议的特点,1、“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相须而成者也”,.,52,2、儒家三纲的法律化,维护三纲,是唐律法律思想的核心“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1)“君为臣纲”及其在唐律中的体现谋反、谋大逆谋反:“谋危社稷”谋大逆:“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危害皇帝安全。大不敬,.,53,(2)“父为子纲”及其在法律上的体现 “不孝”(3)“夫为妻纲”及其在法律上的体现“夫者,妻之天也”各种具体的不合理的规定,限制妻的权利 “七出”,.,54,3、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皇帝、贵族、官吏、平民、贱民等贵族、官吏有罪无刑议、请、减、赎、官当。良贱异法同罪异罚禁止通婚诉讼方面,禁止卑告尊,.,55,唐律疏议的影响:,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一部治国安邦的法典,为宋元明清所继承。唐以后的各代封建王朝,都以这种以礼入律、礼法结合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封建法律儒家化的过程至此完成。 以经决狱以经注律以经立法,.,56,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法律思想领域出现与封建社会前期不同的特点1、唯心主义理学出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2、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3、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法律制度封建化。4、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具有民主主义因素法律思想,.,57,道德法律化,道德法律化主要表现为国家伦理、家族伦理、社会伦理的法律化,其核心是传统宗法伦理的法律化。(1)国家伦理法律化。先秦法家的根本立场,至两汉以后被宗法伦理所吸收和改造,形成以“君为臣纲”的核心立法原则。如唐律“十恶”的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等政治性职务犯罪。,.,58,(2)家族伦理法律化。孔孟儒家的立足点,宗法伦理的逻辑起点,至两汉则进一步形成以“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核心的家族主义立法原则,如唐律中的不孝、内乱及株连、荫亲、同居为隐、依服制定罪等。,.,59,(3)社会伦理法律化。包括普遍性社会伦理(矜老爱幼等人道主义立法)与特殊性社会伦理(去利求义与等级贵贱等观念原则在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法律表现)。,.,60,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61,政治法律思想:1.实施“均田”、“租调庸”法,鼓励农桑,省约赋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2.厉行俭约,节制奢纵,“矜恤民困”,消除各种不安定的社会因素3.法律思想:(1)删削繁苛,力求“宽简” (2)“据理论情”,“恤刑慎杀” (3)明正赏罚,“一断以律” (4)整饬吏治,防止枉纵 (5)“惩革弊风”,加强治安,.,62,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63,韩愈对正统法律思想的补充: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道统”就是儒家仁义思想的传授。“性三品”说:仁义礼智信 (五德),依据五德多少将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原性,.,64,在“道统论”的影响下,其法律思想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宗旨。(1)“圣人”制刑的法律起源论与“代天行罚”论。(强化了法律的神秘性)(2)“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的德刑关系说韩愈的“道统论”以儒家仁义思想为核心,兼采法家之长,使礼法融合在理论上更进一步深入,并以此而反对佛教的“惮于刑条”及道教的法律虚无论,为有为政治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小红: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65,白居易,(772年846年),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白居易故居纪念馆,洛阳),.,66,白居易的法律思想体系以儒家为主,兼采道、法。(1)刑、礼、道迭相为用。“刑者,礼之门;礼者,道之根;知其门,守其根,则王化成矣。”白居易集刑礼道(2)法令贵一,自上行之。(司法官员)“轻重加减,随其喜怒,出入比附,由乎爱憎”。(执法者)“不从口之言,从上之所好也;不从力之制,从上之所为也”,“虽三令五申,而令不明矣。”(策林篇),.,67,(3)慎选狱官,预防犯罪。“刑法者,君子行之,则诚信而简易,简易则人安。小人行之,则诈伪而滋彰,滋彰则俗弊。”(策林篇)(4)“贫穷”犯罪论“食足财丰而后礼教所由兴业,礼行教立而后刑罚所由措也。”“富其人,崇其教,开其廉耻之路,塞其冤滥之门,使人内乐其生,外畏其罪”。(止狱措刑篇),.,68,六、正统法律思想的深化,道德法的内在矛盾复仇之争国家伦理(法家情结)与家族伦理(孔孟情结)的矛盾自周礼、东汉律、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历代法律都禁止复仇,其态度也日益明确,但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却往往法外徇情,.,69,正统法律思想的深化,理学,又称为“道学”,儒学发展的最高阶段,纳释、道、儒为一体,使传统儒学思辨化、精致化,达至哲学理论形态。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学术思想。它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理既是绝对的精神本体,也是伦理道德的本体,是自然规律(天道)与社会规律(人道)的综合,是对宗法伦理纲常的抽象化和客观化。,.,70,(一)理学的兴起原因,长期混乱动荡局面使传统封建伦理纲常遭到严重的破坏。儒家思想理论上贫乏,受到道教、佛教思想的冲击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出于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需要。,.,71,(二)理学形成发展过程,萌芽于唐代韩愈。中经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朱熹总其大成,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为“心学”。1、韩愈(唐)(1)道统论(2)性三品说:性,情为后来提出“气质之性”“天理人欲”开辟了道路。,.,72,2、周敦颐(北宋)(1)太极图(2)“诚”是性命之源,圣人之本。 宋理学的开山鼻祖3、程颢、程颐(理学奠基者)(1)“理”、“天理”(2)“天性” 建立初具体系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73,4、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74,(三)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人物简介: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一生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创建书院,招收学生。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继孔子之后第二个最有影响的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和思想家。学识渊博,著作极多,主要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子全书。,.,75,法律思想:,朱熹的法律思想是在其哲学思想体系上形成的,他以孔孟之道为本,援佛、道入儒,吸收其哲学思辨性的一面,而排斥其宗教性的一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从而使儒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哲理化的高度。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76,1、“存天理,灭人欲”,其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1)“理”理:理学中的基本范畴。指的是超然于物质之外的宇宙间的绝对真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理在人类社会表变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77,(2) “气” 气的千差万别就构成具体多样化的宇宙万物。气有清浊明昏之别,人根据所承受的气的不同,就有高低贵贱之分。 以此论证了人类社会不平等是必然的。,.,78,(3)“理”和“气”人是理和气的混合物。 人有两种属性:A、“天命之性”:理在人性上的一种体现,表现为一种至善之性。B、“气质之性”:气在人性上一种体现,人的感情和物质欲望,含有恶的危险性,即“人欲”。,.,79,(4)“存天理,灭人欲”天理: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法,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人欲:人的感情和物质欲望,指的是超出维持人的生命所必需的欲望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天理是纯粹的善,人狱是绝对的恶,二者不容并立。“存天理,灭人欲”,以完成人的本性的复归,达到人生的最高目的。本质是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80,2、“德礼政刑”,“相为始终”,对气禀最厚者导之以德对气禀厚者齐之以礼对气禀薄者导之以政对气禀最薄者齐之以刑,.,81,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 二者都是“天理”的产物 二者都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者的目的都是“存天理、灭人欲” 二者应作为统一体来看待,.,82,3、“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1)原因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理学家的理论证明刑罚的目的是“存天理,灭人欲”(2)具体措施:主张恢复肉刑,限制赎刑。明谨用刑而不留狱。审判中贯彻宗法等级观念。,.,83,(四)理学对封建社会后期法律实践活动的影响。,通过引入“理”这个哲学理论,使儒家思想建立在此基础上,弥补其形式上粗浅直观的欠缺,具备更慎密、系统、思辨的特点,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为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法律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思想领域达七百余年。,.,84,1、为封建统治采用严刑提供了理论基础2、使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披上理学的外衣,更添迷惑性和欺骗性。3、严重窒息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压抑了劳动人民的权利观念,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85,(五)历史上的评价,1、在生之世,因遭权臣韩侂胄陷害,被称为“伪学之师”;2、宋理宗时,特赠大师,追封信国公;3、元时,诏定以四书集注试学子,改封齐国公;4、明代,令天下学宫祭祀朱子,其著作称为读书和科举考试内容;5、清康熙将其喻为孔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将朱熹牌位移至孔庙大成殿,配享先圣。有读书人云:“天不生孔子,三代以上如长夜;天不生朱子,三代以下如长夜。”,.,86,清代戴震说:“而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清末谭嗣同批判道:“世俗小儒,以天理为善,以人欲为恶,不知无人欲,尚安得有天理!吾故悲夫世之妄生分别也,天理善也,人欲也善也。”现代学者蔡尚思说:“程朱派理学家最不讲理,最无良心,阳儒阴法。以理责人,甚于以礼责人;以理杀人,甚于以法杀人。”(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87,现代许多学者对朱熹的学术成就作出基本肯定的评说。他撰写、编次、注释、校刊了不少著作和典籍,为保存和发展祖国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他建立书院,聚徒讲学,总结教育经验,在中国教育史上作出重要贡献。他还对自然科学作过比较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甚至说他的理学思想体系也是适应了巩固中央集权君主统治体制的要求,也起到了一些进步作用。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以大量的篇幅讨论了朱熹理学的科学思想。其基本观点有三:其一,朱熹理学是一种有机的自然主义;其二,朱熹理学是现代有机自然主义的先导;其三,朱熹的有机自然主义是科学的。,.,88,钱穆在朱子新学案中,对朱熹作出如此高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此两人,先后矗立,皆能汇纳群流,归之一趋。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也说:“朱熹,或称朱子,是一位精思、明辨、博学、多产的哲学家。光是他的语录就有一百四十卷。到了朱熹,程朱学派或理学的系统才达到顶峰他的渊博的学识,使他成为著名的学者;他的精深的思想,使他成为第一流哲学家。尔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独占统治地位,绝不是偶然的。”,.,89,.,90,七、正统法律思想的衰败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产生,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后期一个“天崩地裂”(王夫之语)的大动荡时期。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出现了启蒙思想家,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敲响了丧钟。启蒙思想的特点:未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土生土长、人数少、对后世影响较大。,.,91,启蒙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十七世纪,即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封建统治高度强化并日趋腐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并要求发展;李自成农民大起义推翻了长达三百年之久的朱明王朝,而清贵族的入关却使广大人民陷入更深重的民族灾难。这一切,不仅表明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无可挽回地进入了衰亡阶段,而且也显示出社会、思想发展上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新形势。,.,92,明末清初历史概况,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从明代中后期的嘉靖到万历年间(相当于16世纪中叶),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私人手工业、矿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增长,全国出现了规模相当可观的商业城市四十多个,对外贸易也有发展。,.,93,资本主义的幼芽已经在中国社会内部孕育起来,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处于缓慢解体的过程中。商品货币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城市和乡村、农业和手工业的矛盾日益显露。有些中小地主也兼营工商业。作为这部分地主阶级代言人的某些封建士大夫,甚至一身而二任,同时又扮演了市民利益代言人的角色。(明代文学作品的反映),.,94,2、政治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民族矛盾、政治斗争等显得格外复杂激烈另一方面,与这种时代信息相对立的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统治,则日益腐朽。皇帝带头大肆兼并土地,无休止地扩充皇庄,官僚地主也群起效尤,迫使广大农民丧失土地,变成佃农。江南许多地区出现了“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的局面。,.,95,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封建统治者的贪婪本性更加变本加厉,不断加重对农民的各种剥削。与此同时,政治上也愈益混乱和黑暗。由于皇权的恶性膨胀,产生了一个毒瘤,就是宦官专权。按照明代的制度,宦官一般握有五种权力。,.,96,一是“批红”,司礼监太监代皇帝批奏折;二是监军,由太监出任京营和各镇的监军,控制了很大的军权;三是干预司法审判,太监在会审中地位最尊贵,权力比刑部尚书还大;四是镇守各地的太监兼理民事,干预所在地的行政;五是掌管“厂卫”,大搞惨绝人寰的特务活动;明末臭名昭著的宦官刘瑾、魏忠贤等正是这五种权力的产物。,.,97,明末政治的腐败不仅仅表现在宦官专权上。外廷的官僚集团为了觊觎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的权势,不惜互相残杀,窃取首辅交椅以后,则往往贪墨成风,贿赂公行。达官贵族和皇帝贪婪荒淫,大肆挥霍民脂民膏,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波澜壮阔的明末农民大起义,一举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打乱了封建的纲常秩序,深刻暴露了封建制度的危机与政治的腐朽。,.,98,满洲贵族入关以后,在联合汉族大地主官僚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建立清朝统治的过程中,又使民族矛盾激化起来,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都融合在抗清斗争的形式之中,全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动荡的社会,严峻的现实与沉痛的教训要求人们从思想理论方面加以认识和总结,同时也促使先进的思想家们去思索,寻找新的社会出路。,.,99,启蒙思想家的产生,启蒙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更新。启蒙思想家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新的形势下,他们用新的思想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是启蒙思想家提出微弱的“民主”要求的历史依据。此外,“学校议政”、“君臣共治”、“限制君权”等等,都可以在儒学中找到依据。启蒙思想实际上是对传统精华思想的一次弘扬。,.,100,启蒙思想家在政治方面明确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民权、民主,平等和自由;在经济方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要求平权地权,主张工商皆本;在法律思想方面,则对于封建专制主义的法律及其“法治”进行深刻的批判,提出了以民主启蒙思想为核心的新的“法治”主张。,.,101,黄宗羲的法律思想,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中与法律思想关系比较密切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和唐甄,而以黄宗羲最为突出。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州先生,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是“东林党”的重要人,后因弹劾魏忠贤专权而被宦官杀害。,.,102,黄宗羲知识渊博,既是思想家又是史学家,对数学、天文、地理等也很有研究。他的著作不下数十种,主要有南雷文定、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 明夷待访录不但是他,也是当时所有启蒙思想家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它在抨击旧制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带有民主色彩的改革方案。在批判旧世界中同时闪耀着新时代的曙光。,.,103,在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中,最有代表性,理论建树最大的是黄宗羲;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史中,第一次提出具有近代民权、民主色彩的“法治”主张的,也是黄宗羲。黄宗羲的民本主义法律思想,是明末清初的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是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法律主张的思想先声。,.,104,黄宗羲“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围绕着这一核心,他批判揭露了君主专制的黑暗与封建法律的残酷,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立法、司法主张。黄宗羲认为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原因就在于:由“天下为主,君为客”到“以君为主,天下为客”,权利主体的颠倒。,.,105,1、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一家之法”:黄宗羲认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家天下”的法制是“一家之法”。因此,它所体现的意志是君主个人的私意,所维护的是皇帝及皇室一姓的利益。黄宗羲认为,法律应维护天下之公利,以兴公利、除公害为原则。所以一家之法根本不能称为法,它是“非法之法”。黄宗羲认为,“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106,2、以“法治”限制“君权”的法治观黄认为君主专制的最大弊端在于君权过重,法治不兴。要实现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理想,首先要限制君权。在依法限制君权,实行法治方面,他提出了以下主张:,.,107,(1)加重相权,以分君权(恢复宰相制,并加重相权)(2)君臣共治,以弱君权(3)地方分治,以制集权(4)学校议政(5)健全法治体系(黄主张“有治法而后有治人”),.,108,黄宗羲的“法治国”中,任何人也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人们依据“天下之法”尽其义务,享其权利,这与近代资产阶级的“法治”观多有相似之处。,.,109,3、黄宗羲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新生的市民阶层的代言人。黄宗羲法律思想的时代气息对市民的同情与希望,亡国与亡族之忧,家破人亡之恨;对后世的影响黄宗羲的法律思想不仅使同时代有卓识的思想家 、学者为之倾倒,而且影响了二百年之后的中国近代社会。 近代地主阶级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民主派的法律中,都有黄宗羲的印记。黄宗羲法律思想的历史局限性。,.,110,王夫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