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PPT演示课件_第1页
步态分析PPT演示课件_第2页
步态分析PPT演示课件_第3页
步态分析PPT演示课件_第4页
步态分析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态分析,.,1,步态分析,行走是上肢、躯干、骨盆、下肢关节及肌群的一种周期性规律运动。步态是一个人行走时的表现形式,即行走模式。正常人的行走模式虽各有特点,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步行的基本功能 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2,.,正常的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协调工作,当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如脑卒中,儿童脑性瘫痪,神经骨骼肌肉系统损伤或病变如外周神经损伤、截肢,以及退行性病变等)出现时,就可能影响其行走功能。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通过步态分析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行走功能异常。对步态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治疗师认识发现异常步态,亦有助于分析异常步态的原因并制订针对性的步态矫正方案。,3,.,自然步态的要点 :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态。,4,.,自然步态的生物力学因素:(1)具备控制肢体前向运动的肌力或机械能。(2)可以在足触地时有效地吸收机械能,以减小撞击,并控制身体的前向进程。(3)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及髋膝踝角度,以及充分的支撑面。(4)摆动相有足够的推进力、充分的下肢地面廓清和合理的足触地姿势控制。,5,.,步态分析用术语及基本概念,步行周期 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每一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与地面接触并负重的支撑相及离地腾空向前挪动的摆动相。,6,.,步行周期,一、支撑相: 指下肢接触地面并承受重力的时间,约占步行周期的60,支撑相大部分时间是单足支撑,包括早期、中期、末期。二、摆动相: 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40,包括早期、中期、末期。,7,.,支撑相,1、早期(early stance):指进入支撑相开始阶段的时间,包括首次触地和承重反应,占步行周期的1012。首次触地: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使下肢前向运动减速,落实足在支撑相的位置的动作,因此是造成支撑相异常最常见原因之一。参与的肌肉包括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承重反应: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骨盆运动在此期间趋向稳定,参与的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臀中肌、腓肠肌。,8,.,双支撑相:支撑足首次触地及承重反应期,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地,此时双足均在地面,称为双支撑相,是步行周期中最稳定的时期(双支撑相的时间与步行速度成反比,双支撑相时间延长,使步行速度越慢,步行越稳定;反之亦然)。到跑步时双支撑相消失,表现为双足腾空。患者步行障碍时,往往首先出现的异常就是双支撑相时间延长,步行速度减慢,以增加步行的稳定性。,9,.,地面反作用力(GRF):首次触地时的GRF一般相当于体重和加速度的综合,正常步速时为体重的120一140。步速越快,GRF越高。下肢承重能力降低时可以通过减慢步速,减少肢体首次触地负荷。缓慢步态的GRF等于体重。患者在下肢承重能力减退时,往往通过减慢步行速度以减轻下肢承重负荷。,10,.,2、中期(mid stance):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惟一单足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正常步速时大约为步行周期的38一40。主要功能是保持膝关节稳定,控制胫骨前向惯性运动,为下肢向前推进做准备。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下肢承重力小于体重或身体不稳定时此期缩短,以将重心迅速转移到另一足,保持身体平衡。,11,.,3、末期(terminal stance):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push off)的阶段,开始于足跟抬起,结束于足离地,约为步行周期的10一12。此阶段身体重心向对侧下肢转移,又称为摆动前期。在缓慢步行时可以没有蹬离,而只是足趾离开地面,称之为足趾离地(toe off)。踝关节保持趾屈,髋关节主动屈曲,参与的肌肉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等长收缩)、股四头肌和髂腰肌(向心性收缩)。,12,.,摆动相,1、早期(initial swing):主要的动作为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摆动,占步行周期的13一15。参与的肌肉为胫前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如果廓清地面障碍(如足下垂),或加速障碍(髂腰肌和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将影响下肢前向摆动,导致步态异常。,13,.,2、中期(mid swing):足廓清仍然是主要任务,占步行周期的lo。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保持踝关节背屈。3、末期(terminal swing):主要任务是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姿势,占步行周期的15。参与的肌肉包括腘绳肌、臀大肌、胫前肌、股四头肌。,14,.,步态分解示意图,15,.,步行周期示意图,16,.,步态评定常用参数,步频:指每分钟的行动步数。步幅:指一步移动的距离,一足足跟着地处至对侧足跟着地处之间的距离(与步频、身高等因素有关,一般男性为7075cm)。跨距:即同一腿足跟着地处至再次足跟着地处之间的距离。 步宽:指双足足中线之间的宽度。 步角或趾偏外角度:即足跟中点到第二趾之连线与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 步速:每秒行走的距离。,17,.,常见的异常步态,(一)分类1、支撑相障碍:下肢支撑相的活动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髋、骨盆、躯干、上肢、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闭链系统的任何改变都将引起整个运动链的改变,远端承重轴(踝关节)对整体姿态的影响最大。(1)支撑面异常 足内翻、足外翻、单纯踝内翻和踝内翻伴足内翻、单纯踝外翻和踝外翻伴足外翻、足趾屈曲、拇趾背伸。(2)肢体不稳 由于肌力障碍或关节畸形导致支撑相踝过分背屈、膝关节屈曲或过伸、膝内翻或外翻、髋关节内收或屈曲,致使肢体不稳。(3)躯干不稳 一般为髋、膝、踝关节异常导致的代偿性改变。,18,.,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相对孤立的姿势改变,但是往往引起对侧支撑相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改变;近端轴(髋关节)的影响最大。(1)肢体廓清障碍 垂足、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2)肢体行进障碍 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髋关节内收。,19,.,20,.,此外髋关节也可发生代偿性屈曲。患肢摆动相地面廓清能力降低。步态障碍患者纠正足内翻往往是改善步态的第一要素。与足内翻畸形相关的肌肉包括:胫前肌、胫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伸肌和腓骨长肌。其中胫前肌、胫后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过分活跃较常见,拇长伸肌过度活动也有关联。,21,.,(一)短腿步态(short leg gait) 患肢缩短达2.5cm以上者,该腿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导致同侧肩倾斜下降;对侧腿摆动时,髋膝关节屈曲与踝关节背屈加大,出现斜肩步。如缩短超过4cm,则步态特点可改变为患肢用足尖着地行走。,22,.,(二)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髋关节屈曲挛缩患者,站立时腰椎常过伸,骨盆前倾,行走时步幅缩短。膝关节屈曲挛缩时: (1)挛缩小于30,仅在快速行走时才出现异常步态 (2)挛缩大于30,则慢速行走也不正常,其表现与 下肢缩短相同。 膝关节伸直挛缩者,由于患腿变得过长,该腿摆动时须髋外展及同侧骨盆上提。 踝跖屈挛缩和马蹄足畸形者,行走时患腿足跟始终不能着地,且摆动时膝髋过度屈曲,以防足趾拖地, 呈现跨越步态(steppage or footdrop gait)。,23,.,(三)蹒跚步态或关节不稳步态 行走时左右摇摆如鸭步,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病症。,24,.,(四)减痛步态 患肢站立相时间缩短以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此外,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现可有差别。 (1)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肩下降,躯干稍倾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量避免足跟击地。 (2)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以足趾着地行走。,25,.,(五)肌无力步态胫前肌无力者,因足下垂,摆动期增加髋及膝屈曲度以防足拖地,形成跨越步。股四头肌无力,患者站立相不能主动维持伸膝的稳定,故足跟着地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若同时有伸髋肌无力,患者常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股神经损伤等病症患者。,26,.,臀中肌无力时,无力提起、外展和旋转大腿,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表现为行走中患腿站立相时,躯干向患侧侧弯,防止髋部下沉并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向前摆动。双侧臀中肌受损时,行走时左右摇摆,称 臀中肌步态或鸭步。 臀大肌无力时,伸髋障碍,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髋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凸腹的臀大肌步。,27,.,(六)偏瘫步态 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 其典型特征为:患侧小腿三头肌痉挛、踝关节跖屈,足尖先着地后全足底着地形成足下垂内翻,为了将瘫痪侧下肢向前迈进,摆动期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故又称划圈步态。,28,.,(七)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功能障碍时,患者行走时不能走直线,呈曲线或Z形前进,两上肢外展以保持平衡。因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称酩酊或醉汉步态。,29,.,(八)剪刀步态 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摆动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互相碰撞,下肢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