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案例分析方法及其说明_第1页
论案例分析方法及其说明_第2页
论案例分析方法及其说明_第3页
论案例分析方法及其说明_第4页
论案例分析方法及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案例分析方法及其说明 案件分析是划定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基础和依据,对侦查案件具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结合一起杀人案件对案件分析方法的 总结: 2011 年 1 月21 日晚,一具无名女尸被发现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的一条高速公路旁,女 尸头部受到多处锐器致命伤,被被子被褥包裹并捆绑置于高速路旁的草丛中,经查明死者身 份是一名叫李静的北戴河本地人,侦查人员随即展开了调查。案件的分析方法如下: 一.分析犯罪动机,判断案件性质。 准确判断案件性质有利于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是选择侦查途径进行侦查活动的前提和重要 依据。对案件性质的分析主要基于对犯罪行为人的犯罪目的和动机的判断。 首先,结合案件现场状况分析作案动机。 犯罪的动机和案件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根据现场内的痕迹物证、翻动情况、财物丢失情 况、被害人的被侵害状况、尸体状况、现场伪装情况等等,即可以判断犯罪行为人的作案动 机,确定案件性质。上述案件中,死者尸体的头部有锐器伤六十余处,且多为致命伤,这反 映了作案人很可能是出于报复泄愤心理,欲置受害人于死地;除了头部的多处锐器伤,尸体上没有其他受伤痕迹,所以受害人在受到致命打击时可能没有反抗行为,且受害人的头部多 次被掩盖包裹,这可能是熟人作案后对死者怜悯和愧疚心理的表现,所以这很可能是一起熟 人作案。 其次,从被害人或当事人的背景情况分析作案动机。 被害人或当事人的人际关系、思想品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家庭情况、财务情况、性格 心理特征等往往是与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有关联的因素,结合现场上的各种现象,大致可以 揭示出作案人的作案动机。经调查,被害人李静,女,30 岁,家住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未 婚,性格开朗,外貌姣好,经济条件较好,有私家车一部,死前一段时间与 19 岁男子赵某 交往密切,案发后赵某不知去向,因此男子赵某具有一定的作案嫌疑。 最后,通过案件知情人、相关群众提供的信息分析犯罪动机。 要深入挖掘知情人提供的与案件、受害人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如受害人是否与他人有财务 纠纷、奸情关系、个人仇恨等可能引发犯罪的关系,是否看到案发前有熟人进入犯罪现场等 情况。经调查访问,有群众反映案发当晚赵某曾进入李静的住处,且李静的住处内曾发生过 激烈的争吵。经以上分析得出结论,该案件很可能是一起因感情纠葛引起的仇杀案件,且男 子赵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二.分析犯罪条件,深入发掘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分析犯罪条件,即分析犯罪的地点、时间、 工具、手段等。犯罪条件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排除无作案嫌疑人员并筛选重大作案嫌疑人员。 对于犯罪地点,要着重分析发现案件地点是否为第一现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路线,策划作 案方案、踩点、潜伏等犯罪活动的场所,以及犯罪嫌疑人可能的住所等。经现场勘查,发现 李静被杀案件发现案件的现场只有拖拽尸体的痕迹以及尸体周围少量的血迹,没有实施杀人 行为可能产生的痕迹物证,所以该地点很可能不是案件第一现场。经调查发现李静家中有大 量与杀人行为相符的痕迹物证,即认定李静家为案发第一现场。 对于案发时间的分析有助于缩小、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认定犯罪嫌疑对象,主要依据有: 事主、知情人陈述、现场物品痕迹状况、现场上的各种记载着时间的物品所表明的时间、尸 体状况、日常生活规律等。根据现场勘查结果,李静的死亡时间大致在被发现前 10 小时的 范围内,结合群众反映案发前李静与人发生争吵的时间和发现尸体地到李静家的行车时间, 可以大致判断案发的时间段为当晚的 6 点到 12 点。 对于犯罪工具的分析有助于发现和确定犯罪物证,从犯罪工具和犯罪手段排查犯罪嫌疑对象。现场上所遗留的物证、破坏痕迹、尸体伤痕及其他有关痕迹、事主和知情人的陈述等都是分 析犯罪工具的重要依据。根据尸体头上的伤痕,可以确定杀人工具应为刀斧等锐器;由于尸 体被发现于距离第一现场数公里外的高速路旁,所以可以确定犯罪交通工具为汽车,结合受 害人丢车的情况可以初步怀疑犯罪嫌疑人是驾驶受害人的车抛尸的。 经以上对犯罪条件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犯罪嫌疑人在21 日晚 6 点到 12 点之间在李静家 用锐器将李静杀害,并驾驶李静的车将尸体抛于数公里之外的高速路旁,抛尸后驾车逃窜。 于是,侦查人员迅速对李静的车、杀人工具及当晚去过案发地的人员展开调查,进一步确定 了赵某的作案嫌疑。 三.分析犯罪行为人的人数、特征。分析作案人的人数、特征有利于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具体 形象,以便寻找、发现、确认犯罪嫌疑人。对作案人人数、特征的分析要依据于作案人的犯 罪工具手段、遗留在犯罪现场的能够反映作案人个人特点的痕迹物证以及当事人、知情群众 的陈述。作案人手段极其残忍,砍伤受害人头部 60 余处,且死者头部经过多次掩盖包裹,死者身上的金项链没有被取走,说明作案人很可能是与受害人具有密切关系的青壮年男子。 因此,赵某的嫌疑被进一步加大。 四.分析犯罪行为人的作案过程作案过程是指作案人从预谋、准备、进入现场、事实犯罪、 逃离现场、毁灭证据到销赃等阶段的犯罪行为的先后顺序。 分析作案过程是确定案件性质、作案特点、明确侦查方向的重要依据,对侦破案件有重要的 意义。分析作案过程的主要方法有调查访问、物证分析、逻辑推理、现场试验、现场重建等。 对这起案件的作案过程分析,主要运用了调查访问、物证分析、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 首先,对报案人、案件知情人包括李静的邻居、李静的亲戚朋友等进行调查访问(为了不打 草惊蛇所以暂不对赵某进行调查访问),询问李静生前的相关情况、赵某的身份、李静与赵 某的关系、案件情况等;其次,对现场的物证痕迹进行分析,案发第一现场,即受害人家里 的卧室中,只发现了受害人和另一个人的足迹,受害人的床上有大量的血迹,现场没有翻动 迹象,物品摆放整齐;最后进行逻辑推理,现场只有受害人的足迹和另一种足迹,说明这可 能就是作案人的足迹,现场物品摆放整齐,说明案发时受害人与作案人没有肢体冲突,结合 床上发现的大量血迹就可以基本确定作案人是在被害人在床上休息时趁其不备将其杀害的, 之后作案人驾车抛尸后逃窜,而作案人的身份可以基本确定为赵某。 五.对犯罪后犯罪行为人可能实施的后续行为作出分析 分析作案人作案后的活动趋向,有利于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及时制定侦人员,采取措施, 防止危害后果的扩大,抓获犯罪嫌疑人。作案人作案后一般会继续流窜作案、流窜到异地躲 避侦查、畏罪自杀、自首,要依据对作案人特征的分析、调查访问所获取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分析作案人的活动趋向。经调查,赵某的家在安徽省某县,其在河北省少有朋友亲戚,所以 赵某很可能驾车逃窜到其家乡。1 月 24 日,公安机关在其家附近设卡堵截将赵某抓获,赵 某对其杀人抛尸的罪行供认不讳。赵某在网上结识自称 20 岁的受害人李静并交往,后赵某 前往李静住处与其一同生活,一段时间后李静的真实年龄被赵某得知,赵某 因无法接受事实在一次争吵中将李静杀害后抛尸,并潜逃到其老家安徽省最终被抓获,案件 告破。 案例 1 案情:张某系某县一个下岗待业人员,一天晚上,张某在回家途中与王某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张某卡住王某的颈部并致其窒息。张某误以为王某已死,遂向附近的县法院投 案,称自己杀了人。法院值班人员告诉张某,法院不受理杀人案,让他去县公安局。张某在 去公安局的路上,想到杀人要偿命,越想越害怕,于是便逃往了外地。王某自己醒过来后立 即向公安局电话报警。后来王某又多次向公安局提出控告,公安局答复说,只有抓到犯罪嫌 疑人才能立案,遂决定不立案。王某又向县检察院提出对张某的控告,检察院接到控告后建 议公安局立案,公安局置之不理。王某无奈,只好向县法院起诉,法院又告诉王某自己无权 管辖,让王某找公安局处理。 问题:试分析本案中公、检、法机关行为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1.公安局的错误:公安局不应以没有抓到嫌疑人为由决定不立案。对有犯罪事实需要追 究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 2.检察院的错误:检察院不应建议公安局立案。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 理由,认为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立案。 3.法院的错误: (1)法院值班人员不应当不接受张某的投案,让他去公安局。人民法院对于自首应当接 受。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再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 (2)法院值班人员未对张某采取紧急措施,致其逃走的做法错误。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 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3)法院不应当不接受王某的起诉,让其找公安局处理。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 犯自己人身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被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案例 2 案情:某日凌晨,某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在人民路有两人持刀拦路抢劫行人。县公安局 立即组织侦查人员赶赴案发现场,到达时,拦路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张某(男,19 岁)和王某(女, 20 岁)已被下夜班路过此地的李某和赵某当场抓获。侦查人员决定进行搜查,尽管当时在场 的侦查人员均为男性警察,但还是对张某、王某进行了人身搜查,并搜得人民币 400 0 余元 以及一条金项链。一名侦查人员说:“这些证据被扣留了。 ”就将人民币、金项链一起放入一 文件袋内拿走了。之后,侦查人员制作了搜查笔录,由侦查人员和在场的见证人李某、赵某 签名。本案经该县公安局立案侦查,依法对张、王二人执行拘留后,侦查人员分别对他们进 行了讯问。张某聘请的律师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公安局十天后才安排会见。被害人钱某(女, 27 岁)被犯罪嫌疑人张某刺了两下,侦查人员因侦查需要欲对其进行人身检查,以确定其伤 害状况,但钱某拒绝检查,侦查人员组织女医师强制进行了人身检查,确定为轻伤。由于现 场的目击证人李某、赵某等对二犯罪嫌疑人实施抢劫的行为的具体事实情节陈述不一致,侦 查人员便对两目击证人同时进行询问,两人互相提醒、互相补充,终于作出了一致的陈述。 询问证人李某、赵某时,他们要求对自己的姓名保密,被侦查人员拒绝。本案经县检察院审 查起诉,又向县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受理后,依法公开审理。在审理过程中,证人李某提出 申请审判员回避,审判长宣布休庭,由院长作出了回避决定。后来,证人赵某在旁听法庭审 判时,在法庭大吵大闹,审判长决定对其处以 1500 元罚款。审判结束后,经合议庭评议, 判处被告人张某和王某犯抢劫罪,分别判决张某、王某有期徒刑 9 年、7 年。 问题:本案诉讼程序有何不当之处?请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1.对王某的人身搜查,不应由男性侦查人员进行。搜查妇女身体,应该由女工作人员或 医师进行。 2.侦查人员不应将搜查所得的证据直接装入文件袋中拿走,扣押程序违法。扣押时应会 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 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 3.搜查笔录不应只由侦查人员和在场见证人签名。搜查笔录应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 者他的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4.张某聘请的律师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公安局不应 10 天后才安排会见。侦查阶段犯 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 48 小时内安排会见。 5.侦查人员在被害人拒绝人身检查时,不应强制进行检查。只有对犯罪嫌疑人才能强制 进行人身检查。 6.不应同时询问证人李某和赵某。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7.证人在侦查阶段要求对自己的姓名保密,侦查人员不应拒绝。证人在侦查阶段有权要 求对自己的姓名保密。 8.法院不应接受证人李某提出的回避申请。证人无权申请回避。 9.证人赵某不应旁听法庭审判。证人不得旁听对案件的审理。 10.证人赵某在法庭大吵大闹,不应由审判长决定对其处以罚款,也不应处以 1500 元的 罚款。应报经院长批准,对行为人处以 1000 元以下罚款或者 15 日以下拘留。 案例 3 案情:某市公安局对一起共同盗窃案件立案侦查,以公安局长张某为首组成侦破小组, 查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李某、赵某涉嫌共同盗窃。在侦查过程中,王某聘请的律师钱某未与 王某商量,独立提出本案的侦查员孙某与被害人是同住一个村的村民,关系密切,申请其回 避。侦查科的科长立即停止了孙某的侦查工作,孙某为了避免别人的闲话也立即退出了侦查 活动,侦查科长经审查认为不属于法定回避的理由,驳回了回避申请。接着李某申请公安局 长回避,理由是公安局长与被害人的父亲是大学同学,关系很好,后来上级公安机关作出了 回避决定。本案经市检察院起诉至市法院,在审理期间,赵某提出书记员刘某原是本案侦查 人员,后工作调动至法院,不应担任本案书记员;王某提出出庭支持公诉的书记员陈某在参 与案件审查起诉过程中曾经和被害人一起吃饭,应当回避;李某提出陪审员林某相貌凶恶, 语气严厉,不应参与案件的审判。审判长贾某当庭决定准许陈某回避,驳回赵某、李某的回 避申请。 问题:本案回避程序有何违法之处?请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1.侦查阶段介入诉讼的律师钱某无权申请回避。只有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 提出回避申请。 2.对侦查员孙某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不应停止其侦查工作,孙某也不应当立即退出侦查 活动。因为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3.孙某回避与否不应由侦查科科长来决定。侦查员的回避,应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4.公安局长的回避不应由上级公安机关来作决定。公安机关负责人(局长)的回避,应由 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5.审判长贾某无权决定法院书记员刘某的回避问题,法院书记员的回避问题应由法院院 长决定;不应驳回对书记员刘某的回避申请,因为参加过本案侦查的侦查人员,若调至法院 工作,不得再参与本案的审判工作。 6.审判长贾某无权决定出庭支持公诉的书记员陈某的回避问题。对出庭支持公诉的书记 员的回避,应由指派其出庭的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决定。 案例 4 案情:犯罪嫌疑人张某,男,1986 年 6 月 3 日出生 ;王某,男,1984 年 7 月 1 日出生。 2002 年 1 月 9 日,张某与王某一起去一家网吧玩电子游戏。二人玩了一上午的游戏,中午 因费用问题与网吧老板发生争吵,被老板骂了几句,二人遂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当晚 23 时许,二人带上事先准备的汽油,趁人不备,将汽油洒在网吧的木质大门、窗户上,用打火 机点燃。由于网吧出口已被大火封住,结果正在上网的人员中有 6 人死亡、17 人受伤。市 公安局立即组织侦查人员对案件进行侦查,经检察院批准对二犯罪嫌疑人执行了逮捕。在对 二人进行讯问时,均未通知其父母等到场。张某的父亲请求会见张某并为其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