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冷却器设计论文_第1页
煤油冷却器设计论文_第2页
煤油冷却器设计论文_第3页
煤油冷却器设计论文_第4页
煤油冷却器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油冷却器的设计1 前言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换热器,且它们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及传热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相继问世。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在换热器设计中,首先应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用的类型,然后计算换热所需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大的机构尺寸。列管式换热器的应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在化工、石油、能源设备等部门,列管式换热器仍是主要的换热设备。列管换热器的设计资料已较为完善,已有系列化标准。目前我国列管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验收按“钢制管壳式(即列管式)换热器”(GB151)标准执行。1.1 列管式换热器的种类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填料涵式换热器U 型管换热器1.2 换热器的特点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换热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用材广泛,清洗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管壳式换热器根据结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连在一起,这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管外清洗困难,宜处理两流体温差小于 50且壳方流体较清洁及不2易结垢的物料。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膨胀节的弹性变形可减小温差应力,这种补偿方法适用于两流体温差小于 70且壳方流体压强不高于 600Kpa 的情况。(2) 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板有一个不与外壳连接,该端被称为浮头,管束连同浮头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束可以拉出,便于清洗和检修,适用于两流体温差较大的各种物料的换热,应用极为普遍,但结构复杂,造价高。(3) 填料涵式换热器填料涵式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与浮头式换热器相比,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壳程流体有外漏的可能性,因此壳程不能处理易燃,易爆的流体。(4)U 型管换热器U 型管换热器的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管子两端可以自由伸缩,与其他管子机壳体无关。这种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重量轻,适用于高温高压场合,但管内清洗比较困难且管板利用率较差。1.3 换热器的发展趋势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有力地促进了传热强化技术的发展。为了节能降耗,提高工业生产经济效益,要求开发适用于不同工业过程要求的高效能换热设备。这是因为,随着能源的短缺(从长远来看,这是世界的总趋势),可利用热源的温度越来越低,换热允许温差将变得更小,当然,对换热技术的发展和换热器性能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这些年来,换热器的开发与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最近,随着工艺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效率化,换热器也趋于大型化,并向低温差设计和低压力损失设计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其一方面要求成本适宜,另一方面要求高精度的设计技术。当今换热器技术的发展以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化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及新型换热器开发等形成了一个高技术体系。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强化传热元件的开发,使得新型高效换热器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与换热工况设计制造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新型换热器,并已在化3工、炼油、石油化工、制冷、空分及制药各行业得到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2、确定设计方案2.1 换热器的类型浮头式换热器如右图所示,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外壳固定连接,该端称为浮头。当管子受热(或受冷)时,管子连同浮头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浮头式换热器不但可以补偿热膨胀,而且固定端的管板是以法兰与壳体相连接的,因此管束可以从壳体抽出,便于清洗和检修,故浮头式换热器应用比较普遍。2.2 材料的选择(1)换热器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换热器各种零、部件的材料,应根据设备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流体的腐蚀性能以及对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等的要求来选取。当然,最后还要考虑材料的经济合理性。一般为了满足设备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即从设备的强度或刚度的角度来考虑,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有时往往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这方面考虑不周,选材不妥,不仅会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大大提高设备的成本。至于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是与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换热器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和不锈钢。碳钢:价格低,强度较高,对碱性介质的化学腐蚀比较稳定,很容易被酸腐蚀,在无耐腐蚀性要求的环境中应用是合理的。如一般换热器用的普通无缝钢管,其常用的材料为 10 号和20 号碳钢。不锈钢:奥氏体系不锈钢以 1Cr18Ni9Ti 为代表,它是标准的 18-8奥氏体不锈钢,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冷加工性能。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同心圆排列用于小壳径换热器、外圆管布管均匀、结构更为紧凑。我国换热器系列中,浮头式则以4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2)管板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胀接或焊接。胀接法是利用胀管器将管子扩胀,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靠管子与管板间的挤压力达到密封紧固的目的。胀接法一般用在管子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 4 MPa,设计温度不超过 350的场合。(3)封头和管箱 封头和管箱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封头 当壳体直径较小时常采用封头。接管和封头可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封头与壳体之间用螺纹连接,以便卸下封头,检查和清洗管子。管箱 换热器管内流体进出口的空间称为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大多采用管箱结构。由于清洗、检修管子时需拆下管箱,因此管箱结构应便于装拆。分程隔板 当需要的换热面很大时,可采用多管程换热器。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在管箱内应设分程隔板,将管束分为顺次串接的若干组,各组管子数目大致相等。这样可提高介质流速,增强传热。管程多者可达 16 程,常用的有2、4、6 程。在布置时应尽量使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成逆流布置,以增强传热,同时应严防分程隔板的泄漏,以防止流体的短路2.3 流动空间的确定换热器内冷热流体通道的选择:a 不洁或易结垢的物料应走易于清洗的一侧,如冷却水走管内;b 需提高流速以增大传热膜系数的流体应走管内,因管程比壳程易增加流速;c 有腐蚀性或高压流体多走管内,以减少设备腐蚀或降低壳体受压;d 饱和蒸汽一般走壳程,因蒸汽较清洁,且冷凝液排出方便;e 被冷却流体一般选壳程,便于散热;f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宜将传热膜系数大的流体通入壳程,以减少温差应力;g 流量小而温差大的液体一般走壳程为宜,因在壳程 Re100 即可达到湍流。但这并不是绝对,若流动阻力允许,将该种流体通入管内并采用多管程结构,反5而能得到更高的传热膜系数。煤油没有腐蚀性,碳钢的价格低,强度较高所以换热器的材料选择碳钢。由于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比较大,且易结垢,故选择冷却水走换热器的管程,煤油走壳程2.4 流速的选择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的沉积的可能,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动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核算才能确定。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要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但管子度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考虑的问题。下表列出了常用的流速适用范围,供设计时参考。所选流速,应尽可能避免处于层流状态。流体种类 一般液体 易结垢液体 气体管程 0.53 1 530流速/(m/s)壳程 0.21.5 0.5 315液体粘度/mpas1500 1500500 500100 10035 351 1最大流速 0.6 0.75 1.1 1.5 1.8 2.42.5 管子规格和排列方法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该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我国目前管壳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仅有 及 两种规格的管子。*25m.*192m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一般出厂的标准管长为 6m,合理的换热器管长为 1.5m、2m、3m 和 6m。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6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此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壳程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外观的外壁,适用壳程流体易结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形排列时低。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与直排列相比,对流传热系数可适当提高。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 t(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 ,随管子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通常,胀管法取 t(1.31.5) ,且相邻两管外壁间0d距不应小于 6 ,即 t ( +6) 。焊接法取 t 1.25 。m0d2.6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要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管程数过多,导致管内流动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会使平均温度下降;此外多程隔板使管板上的可利用面积减小。设计师应考虑这个问题。管壳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中管程数有 1、2、4 和 6 程等四种。采用多程时,通常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致相等。管程数 m 可按下式计算,即 u式中 管程内流体的是以速度,m/s;单管程时管内流体的实际速度,m/s;当温度校正系数 低于 0.8 时,可采用壳方多程。但由于壳程隔板在制造、t安装和检修等方面都有困难,故一般不采用壳方多程。2.7 折流挡板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壳程流体的速度,使湍流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最常用的是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为外侨内径的 1040,一般取 2025,过高或过低度不利于传热。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 为外内径的 0.21 倍。系列标准中采用的7h 值为:固定管板式的有 150、300、600 三种;浮头室的有m150、200、300、480 和 600 五种。板间距过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也较大。板间距过大,流体就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2.8 外壳直径的确定对于斧浮头式换热器而言,换热器的壳体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官办的直径。根据计算出的实际管数、管径、管中心距及管子的排列方法等,可作图法确定壳体的内径。一般在初步设计中,可先分别选定两流体的流速,然后计算所需要的管程和壳程的流通截面积,于系列标准中查出外壳的直径。待全部设计完后,仍应用作图法画出管子排列图。为了使管子排列均匀,防止流体走“短流” ,可适当增减一些管子。另外,初步设计也可以用下式计算壳体内径,即 (1)2cDtnb式中 壳体内径, ;m管中心距, :t横穿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cn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一般取b(11.5) ,m。0d值可由下面公式估算,即cn管子正三角形排列1.1c管子按正方形排列1.19cn式中 n 为换热器的总管数。按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壳内径应圆整,标准尺寸见下表壳体外径/mm 325 400,500,600,700 800,900,1000 1100,1200最小壁厚/mm 8 10 12 142.9 主要附件8(1)封头 封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用于直径小(一般小于 400mm)的壳体,圆形用于大直径的壳体.(2)缓冲挡板 为防止壳程流体进入换热器时对管束的冲击,可在进料管口装设缓冲挡板。(3)导流筒 壳程流体的进、出口和管板间必存在有一段不能流动的空间(死角) ,为了提高传热效果,常在管束外增设导流筒,使流体进、出壳程时必经过这个空间。(4)放气孔、排液孔 换热器的壳体上常按有放气孔和排液孔,以排出不凝气体和冷凝液等。(5)接管 换热器流体的进、出口的接管的直径按下式计算,即 4sVdu式中 流体的体积流量, ;s 3/ms流体在接管中的流速, 。u流速 的经验值可取为对液体 1.52 /s对蒸汽 2050um对气体 (0.150.2) (P 为压强,Kpa; 为气体密度,Kg/ ) 。/3m3 定性温度下流体物性密度/ 3Kgm比热容/ 10JKgC 粘度/Pas 导热系数/ 10WC煤油 810 203 0.91 3100.13水 994 4.187 0.727 0.6264工艺计算4.1 试算和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计算煤油流量、热负荷和冷却水流量9hKgtcQWWThgpph /134060187.452)( 10572.)(/4302362 6321计算量流体的平均温差。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进行计算。逆流时平均温差为021(40)(3)9.1mt CInIn其中 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