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幼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梳理_第1页
2017年幼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梳理_第2页
2017年幼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梳理_第3页
2017年幼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梳理_第4页
2017年幼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发展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婴幼儿发展的涵义:幼儿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婴幼儿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发展表现。身心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的发展身心活动从随意性(无意性)被动性像随意性(有意性)的发展认知技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的发展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的发展由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文化人的发展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 生物因素 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 生理成熟度,制约儿童心理发展顺序,为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其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重要条件。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心理发展基本特点:(简述题)1. 发展的不平衡性2. 发展的顺序性(定向性)3. 发展的阶段性4. 发展的互补性5.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儿童心理发展趋势1. 从简单到复杂2. 从不齐全到齐全。 3. 从笼统到分化。 4. 从具体到抽象 5. 从被动到主动:6.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7.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8. 从零乱到成体系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3-6 岁是幼儿心理活动的奠基期3-4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园小班)1. 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是主要的学习方式4-5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园中班)1. 更加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6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园大班)1. 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活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2.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是在儿童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3. 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 和成年人的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儿童与周围世界的实际联系是以成人为中介实现的与成人交往中儿童形成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交际工具语言的掌握,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特殊意义儿童个性是在交往中形成的2. 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影响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同伴交往可以增强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婴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1.从出生到 2 岁发展迅速,2 岁到青春期发展较平缓2,身体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即从头部延伸到身体下半部,次序是头部-颈部-躯干-下肢3.身体发展遵循近远原则,身体发育从身体的中部开始然后延伸到边缘部分儿童身体发育的特征1 生长发育的迅速性2 生长发育的不等速性3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4 大脑发育的重要性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 从上至下: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2. 由近及远:身体中部-躯干 肩-上臂-肘-腕-手-手指3. 由粗到细:大肌肉延伸向小肌肉,粗动作到细动作4. 从整体到局部规律,从全身性笼统的动作到动作逐渐分化,向局部准确化和专门化。5. 遵循无有规律,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儿童动作的发展特点1. 头部 眼肌控制发生于出生初期, 12 小时后出现“眼球震动 ”运动,3-4 周眼睛逐物运动,第三个月眼睛水平方向运动,第六周出现眼睛圆周式的“环球运动” ,反射性微笑出现在出生后一周,社会性微笑出现在 3-4 个月,2. 躯干部 3. 手臂和手 4. 腿和脚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1.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2. 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36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36 岁儿童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无意记忆占优势,表现为:刺激物的物理特征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2有意注意初步形成,表现为: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额叶 7 岁完善)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方法(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整洁优美,教具应该密切配合教学内容,不必过于新奇。(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3)注意教学的方法,控制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控制好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幼儿的神经耐受力比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的活动,便会引起大脑疲劳,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幼儿休息时间不足也一引起疲劳。(4)妥善地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教师既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要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幼儿注意的偶发事件。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 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 两岁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3. 感知觉在 36 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1. 观察的目的性加强,从无意到有意2. 观察的持续性延长,从短到长3. 观察的细致性增加,从笼统迷糊到比较清晰4. 观察的概括性提高,从表面特征到本质特征5. 观察方法的形成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趋势1. 记忆保持时间不断延长2. 记忆提取方式在发生变化3. 记忆容量不断增加4. 记忆内容不断变化最早出现 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比重最大,语词记忆最晚发展36 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的方法逐渐发展想象发生的年龄在 1 岁半至两岁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趋势:1. 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2. 从想象的单纯再创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 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无意想象的特点无意想象是幼儿想象的典型方式1 无预定目的,有外界刺激引起2 主题不稳定3 内容零散,无系统性4 想象过程获得满足,对感兴趣的想象主题可以多次重复5 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 最早出现思维直观行动性,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2.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3.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学前儿童判断发生发展趋势1. 判断形式间接化2. 判断内容深入化3. 判断根据客观化4. 判断论据明确化学前儿童理解发生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理解是以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的直接理解为主的1. 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 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语的理解3. 从简单的 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4. 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 从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的相对关系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语的时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只是处于准备时期,4,5 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1. 情境语言和连贯语言,前者以具体事物作为支撑,后者不需要以具体事物做支撑2. 口吃的心理因素,矫正口吃的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34 岁是矫正口吃的关键期)3. 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游戏语言 问题语言是 4,5 岁幼儿最为丰富)4. 培养“前读写”兴趣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1.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表情的社会化(理解辨别面部表情能力 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2.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幼儿情绪情感的深刻化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可分为以下几种 (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情感)3.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情绪冲动逐渐减少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情感外显到内显幼儿情绪表现的特点:情境,外部性;激动,冲动性;暂时性;与生理需要有关。幼儿基本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高级情感发展表现):(1) 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3 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之后,随着幼儿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他们的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2)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3)理智感。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一般来说,在幼儿 5 岁左右。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幼儿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2. 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3. 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4. 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1.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和谐的情绪气氛,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2. 成人的情绪自控,榜样的示范作用。3.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理解并接纳儿童的负面情绪,引导儿童用语言或其他可接受的方式合理表达情绪,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肯定为主,多鼓励4.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如 转移法 冷却法 消退法等5. 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 如反思法 自我说服法 想象法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幼儿个性的特征: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社会性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23 岁1.心理活动整体性形成2 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3. 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4. 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幼儿个性初步形成于 36 岁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1. 自我感觉的发展(1 岁前)2. 自我认识的发展(12 岁)从母子同一到母子分离3. 自我意识的萌芽(23 岁)掌握名词“我”为标志4. 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 岁以后)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规律:1.34 岁期间,儿童自我评价发展迅速2.45 岁期间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3.自我体验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趋势及特点1.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独立性评价2. 从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多方面的评价3. 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内心品质的评价4. 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行为准则的评价5. 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幼儿的自我体验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幼儿自我体验发生始于幼儿期大约 4 周岁1. 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到较强烈的内心体验2. 从易受暗示性到独立的体验幼儿自我控制的趋势及特点1. 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到自己控制2. 从不会自我控制到能使用控制策略3. 儿童自我控制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气质的类型胆汁质:精力旺盛 放映迅速 兴奋 心理强大 果断 大胆 干脆 但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 易冲动 情绪明显表露于外多血质:活泼好动 反映敏捷 喜欢与人交往 善于适应环境变化 效率快 反映快 但容易做事虎头蛇尾 草率 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 情绪表现明显 易变粘液质:安静稳定 内向 沉默寡言 交际适度 能克制自己 注意稳定不易转移 耐心 耐力 但保守 固执 墨守成规抑郁质:行为孤僻 反应迟钝 较高的感受性 抑郁 细致 情绪发生比较慢 情绪反映深刻持久 反映慢 胆小幼儿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1. 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气质对智力和性格都有影响2. 幼儿的气质通过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3. 根据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的教育幼儿依恋发展的阶段(鲍尔比):第一阶段, (03 个月)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第二阶段, (36 个月)有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第三阶段, (6 个月3 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 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2. 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依恋应注意的问题1. 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出生后 3 小时起就要有母子的定时接触,在开始的三天里,每天有 5 小时让母亲搂抱孩子2. 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68 个月是建立情感关系的关键期3. 父母与孩子之间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4. 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作出反应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表现为 活泼好动 喜欢交往 好奇好问 模仿性强 好冲动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期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的特点:1. 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2. 智力解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3. 出现主导能力萌芽4. 智力发展迅速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1. 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2. 语言能力在婴儿时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3. 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4. 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5. 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 创造力萌芽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在幼儿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反社会行为,最大特点是主观上的目的性而不一定造成后果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1. 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频率较高2. 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3. 幼儿多是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语言的攻击4.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1. 父母的惩罚 榜样作用2. 同伴间的模仿和强化3. 过多经受挫折的幼儿比心满意足的幼儿更具攻击性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对应策略:1. 尽量满足儿童合理的心理需要2. 努力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宜“疏”不宜“堵”3.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避免让幼儿通过摔打物品的方式来宣泄内心不满的情绪4. 教师在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应先注意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学前教育原理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作用,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关系,能够运用教育原理分析教育中的现实问题。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时间活动,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产生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过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方式,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社会发展的显示和要求,社会历史条件,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各国的历史经验我国教育目的的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因材施教是全面发展的手段方式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 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 政治决定教育的方针目的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1 教育有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功能2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发展与变革的功能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 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 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 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5. 经济体制决定教育体制教育的经济功能:1. 教育是劳动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2. 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个人身心发展受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理解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意义,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1. 学校教育代表社会要求,把握社会要求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的价值和延时的价值4. 学校教育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