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体疾病PPT课件_第1页
螺旋体疾病PPT课件_第2页
螺旋体疾病PPT课件_第3页
螺旋体疾病PPT课件_第4页
螺旋体疾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钩 端 螺 旋 体 病(leptospirosis),1,病例,患者,男,25岁,农民。因发热、全身酸软疼痛4天,双小腿疼痛、行走不能2天入院。近2周来有有田间劳作史(打谷),入院前院外诊断“感冒”,曾用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 查体:T 40.5 ,结膜有明显网状充血,呼吸急促,唇紫绀,双肺有中等量湿罗音,肝肋下2cm,双下肢腓肠肌触痛明显。 分析其可能的疾病,发生发展,需要的辅助检查。 【提示】 田间劳作(经潜伏期)早期(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赫氏反应(青霉素诱发),2,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各型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特别是肺大出血的治疗、护理措施和保健要点。、熟悉钩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要点、了解钩体的特点及血清学分型、我国主要流行的菌群、发病机理。参考书:临床医学用传染病学 护理专业本科传染病护理学,3,钩端螺旋体病俗称“懒孵鸡娘痧”。患者有腓肠肌痛,直立不舒服,欢喜蜷卧之状,犹似懒孵母鸡状。,4,1934年发现钩体病原体。我国自1955年起把钩体病作为法定传染病报告,在1958年以前,报告病例不多,主要发生在广东和浙江两省,1961年后病例不断增加,5080年代,南北方共有几十次较大流行,近年广东散发性病例不断有报道。,5,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一、病原学 钩体形态长而纤细,有1218个螺旋,两端有钩,呈旋转式运动,有较强的穿透力,G-。 全世界已发现的钩体共有23个血清群(serogroup),200个血清型(serovar)。我国已知有19群174型,是世界上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6,钩体对干燥非常敏感,在干燥环境下数分钟即可死亡。钩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如紫外线、温热5055,30min均可被杀灭。极易被稀盐酸、70%酒精、漂白粉、来苏儿、石炭酸、肥皂水和0.5%升汞灭活。在水和泥土中可存活13个月。,7,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是鼠和猪。西南和大部分南方地区以黑线姬鼠为主,沿海平原、华北地区则以猪为主。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 2、传播途径: 1)接触疫水:是主要传播途径。 2)直接接触病畜 3)消化道传播 4)垂直传播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同型免疫力。,8,4、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多见。 2)季节分布:夏秋季(610月),收割季节和暴雨洪水后。 稻田型:南方水稻田区多见。 洪水型:北方多见。 其 他:雨水型、职业型、游泳型、散发型等 3)年龄与职业分布:青壮年农民多见。,9,三、发病机制,中期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内脏病变,恢复期,10,血液(繁殖),早期,潜伏期,【病机病理Pathogenic Mechanism Pathology】,内脏损害期的发病机理特征:基础病变: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全身毛细血管病变各器官的功能障碍,不同的临床类型肺大出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形成细胞间的“孔道”(窗口),红细胞以伪足形式由孔道中溢入肺泡; 肺微血管漏出性出血,广泛、迅速,可致口鼻涌血。,11,四、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潜伏期:220天,多713天,平均10天。临床表现:常多种多样,轻重不一。病程分(早、中、晚)三期,五型。,12,(一)败血症期(早期、流感伤寒型) 起病多急骤,1-2天达高峰1发 热 T39,热程1周 ,稽留热 2全身酸痛 头、腓肠肌、腰肌为著,重者拒压3衰弱无力 难以站立4结膜充血 轻者眼结膜充血,重者膜下出血。5淋巴结肿大 腹股沟、腋下明显 6其 他 “三症状”:寒热、酸痛、全身软。 “三体征”:眼红、腿痛、淋巴大。 本期持续510天,绝大部分病例此时钩体自血液及脑脊液中消失。,13,14,(二)中期(内脏损害期) 1、流感伤寒型(单纯型):最常见 2肺出血型:3黄疸出血型4脑膜脑炎型 5肾 型6休克型,15,(二)中期(内脏损害期): 1、流感伤寒型(单纯型):最常见 病情最轻的一个类型,无明显的脏器损害。 除早期的“三症状”和“三体征”外,尚有似上感的表现。,16,2、肺出血型 : 无黄疸型钩体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1)轻度出血型:咳嗽伴有血痰或咯血,无呼吸困难或发绀。肺部少量湿罗音。 X线:散在小片状阴影。(2)肺弥漫性出血型: 以迅速发展的广泛肺微血管出血为特点。 1)气促、心慌与窒息感,多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发热和症状进行加重。 2)PE:R,P,出现奔马律,双肺较多湿啰音。 3)X线:双肺广泛点片状阴影或大片状融合阴影。,17,3、黄疸出血型: 于病程的第45日以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出血倾向和肾功能损害为特征。 1)轻度: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无明显出血表现,预后良好。 2)中度:消化道症状明显,伴皮肤粘膜瘀点、鼻衄等出血倾向。中度黄疸。肝、肾功能损害。 3)重度:消化道症状重,出血倾向明显,尿少,重度黄疸。肝、肾功能损害明显。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18,19,4、肾衰竭型,与黄疸出血型合并存在;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与尿毒症等。,20,5、脑膜脑炎型: 以脑膜炎或脑炎症状和体征为特点。重者可有脑水 肿、脑疝与呼吸衰竭。CSF检查:压力,蛋白稍, WBC500106/L,L为主,氯化物正常,糖多正常, 钩体培养阳性率较高。,21,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三)后期(恢复期) 1. 后发热:钩体病经治疗或自愈后34日,再出现发热,38左右,经13日而自退,此时并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 2反应性脑膜炎 :在后发热时或稍后出现脑膜炎症状与体征,但脑脊液钩体培养阴性,预后良好。 3眼的后发症 :退热后1周-1月,主要为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葡萄膜炎。 4.闭塞性脑动脉炎:见于感染后25个月,表现类似脑膜炎型,脑血管造影为脑基底部多发性动脉炎。,22,各期临床表现(归纳小结),流感伤寒型,23,五、实验室检查(一)Blood Rt:WBC和N稍或正常,ESR。(二)Urint Rt:蛋白(+),镜检可见RBC、WBC或管型。(三)特异性检查: 1、病原体分离:病程第一周内从病人的血、尿、脑脊液中可检出钩体。 2、血清学检查: (1)显凝试验: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2)ELISA: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四)其他检查:,24,六、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在流行地区、季节,易感者有疫水接触史。 2、临床表现:急性期有“三症状”和“三体征”;中期有内脏损害。 3、实验室检查:WBC,ESR,尿常规异常,血清学检查和病原体分离阳性。 4、X线检查:点片状或大片状融合阴影,25,临床诊断,寒热“三痛”爬不起,拒绝检查腓肠肌,眼红出血淋巴肿,流行多在夏秋季。,26,七、治疗要点:“三早一防一就地”的原则。(一)病原治疗: 青霉素:为首选药,能直接杀死病原体。 起病三日内开始使用,剂量160240万u/日。疗程57天,首剂用量宜小(40万单位)或加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500mg/次VD或地塞米松510mg VD,以避免发生赫氏反应。 其他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也有一定疗效。,27,治疗Therapy,部分钩体病病人首次用青霉素G治疗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灭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的加重反应,常见表现为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称为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 。,end,28,(二)对症治疗 1、赫氏反应的处理:积极预防,一旦发生,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降温、补液、升压、强心等处理。 2、肺弥漫性出血型: 1)镇静剂:尽早使用。 2)解毒:早期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3)酌用强心剂 4)止血:可选用各种止血剂。 3、降温、止血等。,29,4、黄疸出血型: 1)有肝肾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给予VitK注射; 2) 补充液体和热量; 3)重者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必要时采用腹膜或血液透析。(三)后发症的治疗 无需用抗菌素,轻症可自行缓解。影响较大的眼葡萄膜炎、脑动脉炎等,可酌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0,八、预防 重点在于消灭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预防注射。 1.传染源的管理:防鼠、灭鼠,猪的管理 。早发现,早隔离治疗,对病人的血尿等消毒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水源,用水消毒,防止接触疫水。 3.自动免疫:疫区居民提前一个月接种与本地流行菌株相同的钩体多价疫苗。 4.药物预防:多西环素200 mg Tid,保护率达90%。,31,九、护理:(一)主要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钩体毒血症有关。 2、疼痛:与钩体毒血症和肌肉损害有关。 3、潜在并发症:赫氏反应、出血、肾功能衰竭等。,32,(二)主要的护理措施 1、休息 2、饮食:给予高热量、低脂、适量蛋白质、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粗糙及刺激性食物。 3、病情观察: 1)监测生命体征。 2)及时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 3)观察有无出血的先兆。,33,4、对症护理:,疼痛:急性期 卧床休息,不宜随意搬动;病情重者恢复期也不宜过早活动。解释疼痛原因,严重头痛伴全身肌肉酸痛者,遵医嘱给镇静剂;局部肌肉疼痛者热敷;增加营养:急性期给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蛋白饮食,入液量保持在25003000ml。做好生活护理。,34,5、肺大出血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无出血先兆。 2)确保病人身心得到良好休息,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氢化可的松及止血药物。 4)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5)做好急救准备,如发生大出血?,35,6、赫氏反应的护理,皮试(一)后,遵医嘱小剂量分次用药;首剂用药后,密切观察,询问病人感觉;一旦发生赫氏反应,遵医嘱处理。,36,【保健指导】,1.开展灭鼠工作,以消灭与控制传染来源。家猪要实行圈养。2.切断传播途径,管好田水。在钩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