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脾”的专题详解_第1页
医学中“脾”的专题详解_第2页
医学中“脾”的专题详解_第3页
医学中“脾”的专题详解_第4页
医学中“脾”的专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脾补脾方药对脾虚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目的:观察补脾方药对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 EDTA-Pronase 酶法消化大鼠壁细胞 ,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胃泌素受体,双波长荧光法测定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显著降低(P0.05),经补脾方药治疗后有所升高;同时模型组大鼠壁细胞内静息Ca2+i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胃泌素刺激后壁细胞内Ca2+i 有所升高,且模型组与党参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此状态有所恢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脾虚证可能与胃泌素受体低表达相关,且壁细胞内钙离子处于低代谢状态,但对于胃泌素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进而可能导致酸分泌敏感性相对增高,胃黏膜易损性增强,而补脾方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复合因素致脾虚证模型大鼠血中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目的:观察脾虚证模型大鼠造模不同时间点血中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游泳劳倦加饮食失节法,大鼠连续造模 3w,自然恢复1w。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在造模 23w 出现明显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活动减少、倦卧拱背等改变;体重显著降低,第 4w 仍未见明显恢复;尿 D-木糖排泄率在第 2,3,4w 均显著降低;血清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第 3w 显著降低 ,自然恢复期显著升高;生长抑素水平于造模 1w 后明显降低,其余各点无明显变化 ;血管活性肠肽(VIP) 水平 2w 时明显上升,第 3w 显著降低;P 物质(SP)水平3w 时显著降低;神经肽 Y(NPY)水平于 2,3w 时明显降低,-内啡肽( -EP)水平于 4w 时明显降低。结论:该病因造模法造模 3w 可引起大鼠食少便溏、倦怠少动等表现, 同时体重降低、尿 D-木糖排泄率降低以及伴有多种胃肠激素的异常变化。三种脾虚泄泻证模型大鼠消化系统功能改变的比较目的:运用番泻叶法、乙酸法和番泻叶加乙酸法分别制作三种大鼠中医脾虚泄泻证模型,比较所受损伤对消化及免疫系统功能等的影响, 以期从中选择出与中医临床脾虚泄泻证较为吻合的动物模型来评价相关的治疗药物。方法:实验于 2005-08 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完成。健康 SD 大鼠 48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番泻叶组、乙酸组和番泻叶加乙酸组,每组 12 只。番泻叶组灌服 20%番泻叶浸剂 4g/(kgd),连续 7dR 乙酸组在实验第 5 天起禁食不禁水 32h,由肛门 (深入 8cm)注入 8%的乙酸 0.5mL,捏紧大鼠肛门,倒提 20s。番泻叶加乙酸组同番泻叶组灌服番泻叶浸剂7dR 并在实验第 5 天注入 8%的乙酸,余同乙酸组。对照组灌服、注入均为生理盐水,操作同番泻叶加乙酸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症状,测定稀便率、体质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 D-木糖含量、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等指标。结果:实验大鼠 48 只均进入结果分析。 三种大鼠脾虚泄泻证模型均出现腹泻、体质量下降、畏寒、倦怠等类似临床脾虚泄泻证一般症状的表现。各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对照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与造模前比较有显著增长;三个模型组造模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大鼠胸腺质量、胸腺指数、脾质量、脾脏指数变化:各模型组胸腺质量和胸腺指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各组大鼠肠道病理:肉眼观察和病理切片均可见三种脾虚泄泻证模型大鼠肠道损伤, 其中番泻叶加乙酸组最明显。脾虚模型脑内神经肽 Y 水平和基因表达变化及归脾汤的影响目的 研究脾虚模型脑内神经肽 Y 基因表达变化及归脾汤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 检测下丘脑腹侧核、海马 CA1 区、前额叶皮层神经肽 Y 水平和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 NPY 免疫阳性反应物在下丘脑腹侧核、海马 CA1区、前额叶皮层明显降低;给予归脾汤的治疗组上述脑区的 NPY 免疫阳性反应物明显增加。模型组 NPYmRNA 表达在下丘脑腹侧核、前额叶皮层明显降低;治疗组上述脑区的 NPY mRNA 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脾虚模型学习记忆下降与脑内学习记忆有促进影响作用的神经肽 Y 水平和基因表达有变化,归脾汤对其有调节作用。脾虚证的研究进展脾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对脾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几乎各大系统( 消化、内分泌、神经、免疫、物质代谢、血液、肌肉运动及组织的病理形态等),运用补脾药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故有治脾胃可以安它脏之说。脾虚证与消化系统关系的研究 “脾主运化”与消化系统关系密切, 其功能与形态的异常是脾虚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胃肠道运动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内分泌、激素、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改变等,均是脾虚发生的病理机制。胃肠道的组织学变化 各型脾虚患者胃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淀粉酶活性下降,其化学消化能力低下,胃肠排空速度加快,小肠吸收功能下降。胃肠道内分泌及激素异常,餐后血清胃泌素明显降低,G 细胞合成分泌功能减弱。脾虚患者的消化功能改变有着消化道病理形态学基础,脾虚存在小肠吸收功能低下,其物质基础在于小肠形态结构的异常,小肠上皮微绒毛的结构变化是导致吸收功能低下的根源所在。与胃肠道激素的关系 胃肠道是全身最大的内分泌器官,散在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胃肠道激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 促胃泌素(GAS) 、胃动素 (MTL)、血管神经肽 Y(NPY)、P 物质(SP)、血管活性常肽(VIP)、胰高素(Glu) 、生长抑素(SST) 等。研究表明,脾虚动物模型血清中 GAS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血浆中的MTL 含量亦降低。陈芝芸等2 采用放免法检测发现脾虚患者血浆VIP、 Glu 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 ,SP 低于健康对照组,NPY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由此可见,脾虚时存在着胃肠激素水平的紊乱, 脾失健运所引起的消化功能活动及全身某些功能的紊乱与胃肠激素失调有关。与胰腺功能的关系 早就有学者已经证明脾气虚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与胰腺功能密切相关,发现胰功肽和木糖均降低。也观察到脾阴虚证胰功肽排出率降低,表明胰腺外分泌量减少,小肠吸收能力低下, 其变化与脾气虚一致。杨氏3等通过对血清淀粉酶、胰淀粉酶同工酶及胰脂肪酶的测定,发现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和脾气虚证病人均存在上述酶活性的降低,且胰淀粉酶同工酶活性下降的幅度与脾气虚证的程度具有相关性,故认为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可作为脾气虚证的病理机制之一。脾虚证与免疫系统关系的研究 “脾之为卫”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五脏不安,中医的“脾“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脾虚证的发生涉及到免疫学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以及免疫遗传等各方面。陈氏等4研究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免疫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变化,发现脾气虚组及脾虚胃溃疡组,其阳性细胞内的免疫反应产物比溃疡组少。樊氏等5研究,初步规范化的脾气虚证大鼠模型的细胞免疫功能, 证实模型动物胸腺皮质厚度减少,脾脏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直径减少, 外周血 T 淋巴细胞总数(CD3+T 细胞 )减少,T 细胞亚群变化见CD4+T 细胞降低,CD8+T 细胞不变或升高,CD4/CD8 比值降低,脾脏 T 细胞增值反应降低。徐氏6 也报道了脾虚病患者,外周血 CD4 计数及 CD4/CD8 比值降低。脾虚证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 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统摄无力,会出现贫血,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刘氏等7塑造的脾气虚大鼠模型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黄芪建中汤能改善其贫血,低蛋白血症。脾虚证及脾虚兼证患者甲皱微循环血液流速减慢,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为: 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增高、血沉增快、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脾虚证与神经系统关系的研究 胃肠运动的神经调节主要依赖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和 ENS 实现的,大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而大脑中延髓乃生命中枢之所在,是调节胃肠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重要脑区。修氏等8报道脾虚大鼠延髓中 VIP、NO 含量及 NOS 活性明显低于正常,或许是通过 DVC 及特异性迷走传出神经途径对小肠平滑肌靶细胞收缩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平滑肌张力增强,肠道运动加快。现在主要从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及分泌、胃电波等方面进行脾虚与植物神经功能的研究9。以证明脾虚病人的副交感神经的应激能力低下。分子生物学研究 目前脾虚证在自由基脂质过氧化方面,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细胞信号传递等方面,已有了十分丰富的报道。王彩霞等10研究发现 ,脾虚痴呆大白鼠脑组织中磷脂组分发生变化 ,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含量显著降低,神经磷脂(SM)含量显著增多,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乙醇胺 (PE)含量无明显变化。SM/PC 明显升高。脾虚证与基因关系的研究 ,目前散见于临床疾病的研究。研究多探讨 P53 基因与胃病的关系。其研究结果一致。刘晓颖等11,12研究发现,脾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癌基因 P53 表达异常。刘宝林等13 研究发现 ,P53 基因突变在胃癌中具有很高的频度,与胃癌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实验性脾虚证大鼠消化酶的变化运脾治疗对脾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目的 探讨运脾治疗对脾虚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以黄芪、当归、苍术、龙骨等组成运脾基本方,加工制成糖浆制剂,应用利血平建立大鼠脾虚模型,以正常组、模型组、运脾治疗组对照,观察运脾方对脾虚大鼠主要免疫器官脾、胸腺组织结构,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作用。结果 运脾治疗对胸腺组织结构有较显著的恢复作用,可提高Ig、SOD 的含量。结论 通过提高 SOD、 Ig 含量,促进胸腺组织结构恢复等作用 ,从而显著提高脾虚大鼠免疫功能。脾虚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胃肠道的组织学变化 近年来,在宏观方面,运用纤维内窥镜等方法, 把中医脾胃病的不同病证与胃肠道的组织形态学联系起来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特异性的变化。如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慢性胃炎脾气虚弱者胃镜可见黏膜变薄,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而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脾虚患者十二指肠活检粘膜的病理学改变表现为绒毛变平或损伤,微绒毛稀疏和脱落。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从而引起了诸多的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在微观方面,吴煜1等人运用立体计量学方法对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及脾胃气滞证患者的胃组织主、壁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发现脾胃气虚证与脾胃气滞证两型比较,主、壁细胞内一些细胞器的体密度有显著差异。其中以线粒体的改变最具有特征性。脾胃气虚证的线粒体密度明显减少,其体密度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固缩所致。消化系统机能减退 在消化酶分泌方面 ,研究表明脾虚证慢性低热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在酸的有效负荷下,唾液淀粉酶活性明显下降,而正常人则上升。脾虚患者还可见胃蛋白酶活性低下,尿淀粉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初步说明脾虚患者胰分泌淀粉酶功能低下;胃脘痛脾虚病人基础酸排量()及高峰酸排量()均显著低于正常人。胃肠运动是由各个部位的平滑肌周期性产生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互相协调而完成的。宋述财等2应用“ 胃肠电检测系统”观察脾虚湿困及其它脾胃虚实证的胃电频谱,分析其胃动力改变,发现脾胃气虚患者胃电减弱,进餐反应延迟。张向菊等3研究表明脾虚证患者胃电波幅及频谱累加值(值)在餐前、餐后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脾胃湿热证患者( 0.05),其胃排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05)及脾胃湿热证患者( 0.05) 。提示脾虚证患者的餐前餐后的胃电图都显示低下,并有胃排空障碍。-木糖排泄率是反映消化吸收功能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指标。-木糖由上段空肠吸收,吸收后不为肝脏消除,大部分从尿中排出。因此,口服木糖后检测其尿中排出量可以反映小肠相对吸收量。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脾虚患者-木糖排泄率降低,提示脾虚证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处于减退状况。胃肠道粘膜保护性屏障作用减退 胃肠道的保护性屏障,有胃粘膜屏障和内源性前列腺素()。前者包括胃粘液蛋白、胃粘膜细胞的再生力紧密性、胃壁的正常血液循环等因素。后者由胃粘膜上皮分泌,能保护胃粘膜屏障,预防或减轻多种理化因素的损伤,此作用由介导的。占宏伟等4研究发现 ,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 ,脾胃虚弱型2 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偏高,偏低,致/高于正常对照组。另外,唾液中含有多种抗微生物因子,胡彩钦等5 通过测定唾液过氧化物酶 ()活性、硫氢酸盐(-)、 -和溶菌酶的浓度 ,作为机体抗菌防御功能的指标,发现脾虚者唾液-和溶菌酶的浓度与对照组虽无显著差异,但活性却显著降低。胃肠道激素水平紊乱 胃肠道激素在调节胃肠道及某些全身性生理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