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更新解读_第1页
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更新解读_第2页
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更新解读_第3页
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更新解读_第4页
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更新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更新解读,PP-HI-CN-1365,Yellow CCI,目 录,中国T1DM和T2DM患病率概况,*根据国际数据推测,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数据来源于20岁的成年人,所以缺少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具体数据,1.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01.;2.2013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新诊断患者约占60.7%,目 录,2013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CDS2013版 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尽管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但大部分T2DM患者胰岛细胞功能仍随病程进展逐渐恶化,故应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纪立农,冯波,苏青,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10):745-751.,基础方案:包括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预混方案:包括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基础-餐时方案:包括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我国多数T2DM患者选择预混胰岛素治疗,一项开放、非随机、非干预性多中心临床观察性研究,纳入4847例OADs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T2DM患者,旨在了解起始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共识的更新背景,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于2013年首次发布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共识,三年来临床证据有所更新基于原共识进行重新修订2016年发布新版专家共识,目 录,预混胰岛素的分类,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的药代动力学,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目 录,预混胰岛素每日1次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每日1次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采用每日1次治疗方案患者的SMBG,SMBG:自我血糖监测“”表示需测血糖的时间,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DURABLE研究:赖脯胰岛素75/25 BID vs 甘精胰岛素QD血糖控制更佳,HbA1c达标率更高,Buse JB,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 32:1007-1013.,一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开放性研究,纳入2091例接受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至少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LM25 bid+口服药组和甘精胰岛素 qd口服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起始治疗阶段,血糖控制情况,HbA1c达标率情况,DURABLE研究:赖脯胰岛素75/25 BID vs 甘精胰岛素QDHbA1c达标时间更长,Buse JB, et al. Diabetes Care. 2011 Feb;34(2):249-55.,长期治疗HbA1c的变化,维持治疗阶段,HbA1c达标持续时间,一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开放性研究,纳入2091例接受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至少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LM25 bid+口服药组和甘精胰岛素 qd口服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DURABLE研究:赖脯胰岛素75/25 BID vs 甘精胰岛素QD低血糖发生率相似,总体低血糖发生率,夜间低血糖发生率,Buse JB, et al. Diabetes Care. 2011 Feb;34(2):249-55.,严重低血糖发生率,维持治疗阶段,一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开放性研究,纳入2091例接受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至少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LM25 bid+口服药组和甘精胰岛素 qd口服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赖脯胰岛素50 BID vs NPH+餐时赖脯胰岛素患者生活质量更高,Masuda H,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08 Dec;10(12):1261-5.,此研究纳入28例未经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随机分配至赖脯胰岛素50 BID或NPH+餐时赖脯胰岛素治疗,旨在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对患者血糖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胰岛素治疗相关生活质量问卷(ITR-QOL)评分,中预混胰岛素的适用人群,如何区分中/低预混胰岛素的适用人群?新版指南根据最新CLASSIFY研究结果给予了明确推荐,基线PPG切点,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 75th Scientific Sessions, Boston, Massachusetts, June 5 9, 2015.,基线PPG中位数 =13.5 mmol/L,中国亚组,基线血糖波动切点,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 75th Scientific Sessions, Boston, Massachusetts, June 5 9, 2015.,HbA1c自基线的变化(%),基线血糖波动中位数 =4.4 mmol/L,P=0.116,P0.001,中国亚组,基线碳水化合物/总能量切点(%),DOI: 10.1111/jdi.12547,HbA1c自基线的变化(%),基线碳水化合物/总能量中位数 =54%,P=0.093,P=0.009,全部人群,采用每日2次治疗方案患者的SMBG,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采用每日2次治疗方案患者的剂量调整,注:通常每35天调整1次,每次调整14U,直至血糖达标,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每日3次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每日3次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Jia W,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5 Apr;3(4):254-62.,预混胰岛素TID vs 甘精+餐时赖脯胰岛素血糖改善相似,24周时,HbA1c自基线的变化,7点血糖自基线的变化,一项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99例使用预混胰岛素(bi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1:1分别给予预混胰岛素赖脯胰岛素50/25(tid- 早餐和午餐前给予赖脯胰岛素50,晚餐前给予赖脯胰岛素25)及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tid),观察24周后不同治疗组患者HbA1c自基线的变化,12周时预混胰岛素组24周时预混胰岛素组12周时甘精+赖脯组24周时甘精+赖脯组,预混胰岛素TID vs 甘精+餐时赖脯胰岛素血糖达标率相似,Jia W,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5 Apr;3(4):254-62.,24周时,血糖达标的患者比例,一项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99例使用预混胰岛素(bi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1:1分别给予预混胰岛素赖脯胰岛素50/25(tid- 早餐和午餐前给予赖脯胰岛素50,晚餐前给予赖脯胰岛素25)及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tid),观察24周后不同治疗组患者HbA1c自基线的变化,预混胰岛素TID vs 甘精+餐时赖脯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相似,Jia W,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5 Apr;3(4):254-62.,低血糖发生率(/30天/人),P=0.148,P=0.235,一项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99例使用预混胰岛素(bi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1:1分别给予预混胰岛素赖脯胰岛素50/25(tid- 早餐和午餐前给予赖脯胰岛素50,晚餐前给予赖脯胰岛素25)及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tid),观察24周后不同治疗组患者HbA1c自基线的变化,采用每日3次治疗方案患者的SMBG,“”表示需测血糖的时间“”表示可省去的测血糖时间,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1-2-3次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1-2-3次治疗方案,每日1次:10-12u,晚餐前注射,根据早餐前血糖调整剂量,治疗后HbA1c或餐前血糖不达标,则早餐前加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6u,根据晚餐前和空腹血糖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剂量,如果治疗后HbA1c或午餐后血糖不达标,则午餐前加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u或将早餐前剂量按1:1分配到早午餐前,根据午餐后(或晚餐前)血糖调整午餐前剂量,注:通常每35天调整1次,每次调整14u,直至血糖达标,起始剂量,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1-2-3次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PARADIGM研究:赖脯胰岛素75/25(1-2-3) vs 甘精+赖脯HbA1c达标率无差异,HbA1c达标率,Bowering K, et al. Diabetes Med 2012; 29: 263-272.,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426例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1:1随机分为给予赖脯胰岛素75/25 (逐渐增加剂量qd-bid-tid)及甘精+赖脯胰岛素,观察48周后各治疗组的疗效与安全性,PARADIGM研究:赖脯胰岛素75/25(1-2-3) vs 甘精+赖脯HbA1c改善相似,Bowering K, et al. Diabetes Med 2012; 29: 263-272.,HbA1c自基线的变化,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426例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1:1随机分为给予赖脯胰岛素75/25 (逐渐增加剂量qd-bid-tid)及甘精+赖脯胰岛素,观察48周后各治疗组的疗效与安全性,PARADIGM研究:赖脯胰岛素75/25(1-2-3) vs 甘精+赖脯低血糖发生率相似,低血糖发生率(%),LM25qd,G+Lqd,G+Lbid,LM25bid,G+Ltid,LM25tid,Bowering K, et al. Diabetes Med 2012; 29: 263-272.,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426例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1:1随机分为给予赖脯胰岛素75/25 (逐渐增加剂量qd-bid-tid)及甘精+赖脯胰岛素,观察48周后各治疗组的疗效与安全性,赖脯胰岛素50(1-2-3) vs 甘精+赖脯血糖改善相似,Jain SM,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0; 12(11): 967-975.,一项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484例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1:1随机分为给予赖脯胰岛素50 (逐渐增加剂量qd-bid-tid)及甘精+赖脯胰岛素,观察36周后各治疗组的疗效与安全性,预混胰岛素类似物(1-2-3次方案)剂量调整方法,“”表示剂量不调整注:通常每35天调整1次,每次调整14u,直至血糖达标,每日1次,每日2次,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治疗流程,生活方式干预,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因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等不同而异 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经济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危险因素的T2D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