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发育PPT课件_第1页
儿童行为发育PPT课件_第2页
儿童行为发育PPT课件_第3页
儿童行为发育PPT课件_第4页
儿童行为发育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行为发育,1,人类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对疾病的发生、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躯体医学向整体医学发展,疾病的诊治向疾病的预防为主的观念倾斜,行为医学也在形成和发展。儿童发育和行为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为儿童乃至人类的健康、疾病防治增加了新的途径,而且从儿童个体和卫生保健结构两个层面的行为干预,也促进了人类健康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又补充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足,丰富和完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发育和行为儿科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发育疾病和行为疾病的病因与诊断、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疾病的预防与健康促进三个方面。,2,第一节 发育、行为儿科学的现状内涵及发展趋势,3,对行为发育医学的新认识 (1. 现代医学模式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疾病的不断认识,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是顺应社会进步和人类疾病谱系变化的结果。上个世纪末,现代医学模式对疾病的认识及防治已经提上到“只靠生物疗法是不够的,需协同心理-社会两个发面”。,4,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整体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医学专家们对于医学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认识。认为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虽然重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并且以被广泛认同与达成共识,但仍感觉不完整,还忽视了行为因素。只有加上行为因素,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疾病防治体系。因为心理不能等同于行为。因此,一些行为专家认为,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行为-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在此方面,我国的成人行为医学走在儿童行为医学的前面。,5,(2. 行为医学的“跨学科认识” 行为医学创建开始,人们对行为医学的认识是“把健康、疾病相关的行为科学知识技术和生物医学知识技术整合起来,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边缘性学科”。随着对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深入认识,行为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而,人们对行为医学的认识已从“一门边缘性学科”转变为“一门跨学科性学科”。该认识的转变意义在于促进了人们的思想改变,影响疾病和健康的因素众多,疾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需多个学科的通力合作,行为医学在概念和技术上拓展了其在科研和临床干预的研究范围,目前已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与重视。,7,(3. “相互作用”和“变异性” “相互作用”和“变异性”的概念是行为医学模式最独特的特征。所谓相互作用系指不同学科、不同分析水平和不同变量间联合效应的相互作用,这种联合效应远大于或不同于各变量的单一作用之和。变异性系指系列环境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差异。随着人们的不断努力,已经证实,许多非传统方法对于愈来愈多的慢性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潜在探索价值。,8,如饮食和体重控制、体育锻炼、应急管理、吸烟行为等已公认是防控慢性疾病的正当手段;儿童肥胖症是引起成人后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已成公认,肥胖儿童血压和心律长期过高,则可导致心脏器质性功能失调,甚至功能紊乱和疾病。但儿童肥胖症的治疗并非通过减肥药达到目的,而是通过纠正不正确的进食行为、运动行为等行为方法来干预的。如果“相互作用”和“变异性”的概念其中之一被忽视,即可能发生疾病。,9,一些发达国家首先将“生活方式”应用于全国性卫生保健计划,如何改进人类的某些不良行为和提高应对生活应急的能力,增进健康已经备受关注。一些群体研究提供了人类行为与健康问题关系的流行病学有力证据,证实吸烟,饮食、体育锻炼、肥胖和血压调控是保持心脏功能良好和长寿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改变儿童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率、促进健康的范例已不少,如通过宣传科普知识,改变烹饪方法,饭菜中不使用食用碱,可使食物中维生素B2的破坏减少,降低人群中核黄素缺乏症的患病率;,10,婴幼儿减少鲜羊奶的摄入降低维生素B12的患病率;儿童通过便后饭前洗手切断了环境铅的手-口摄入途径和减少了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率;高危儿在脑发育敏感期内通过训练干预可以达到康复目的等等,这些非生物治疗有力的促进了儿童的健康。儿童处在不断的体格和行为发育过程之中,因此,发育行为儿科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11,2 发育和行为儿科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习压力大大增加、高危出生儿存活率上升、社会不健康媒体的宣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际关系的改变、儿童疾病谱发生改变,儿童的发育和行为问题日趋增多,促使儿科界和儿童保健人士已越来越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同时也使该学科得到了从所未有的重视并促进了其发展。,12,从1985年前后上海新华医院郭迪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发育行为儿科,1987年西安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成立了“发育及行为儿科学研究室”,开创了我国内地发育及行为儿科学专业(香港的发育行为儿科开始于1978年)。随后,出现了更多的发育及行为儿科学中心,教研室,儿童保健科,儿童心理科。目前,已遍及我国各大中型城市。开始阶段,发育行为儿科的研究和门诊医疗工作使许多人不理解,不认可,患儿就诊也廖廖无几。,13,但是20年后的今天,儿童的行为心理保健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表现在行为问题的儿童非常希望能得到医生帮助的越来越多,家长和群众对儿童发育和行为知识的需求史无前例的高涨;儿科医生、保健医生遇到行为问题束手无测,大儿科及其他科室要求邀请发育行为儿科会诊的患儿不断增多,基层儿科、儿童保健转诊病儿日渐增多;幼教、教师希望得到一些行为技巧来帮助小学生的越来越多;(报刊、电视、电台)也将儿童的发育和行为知识作为热门话题。,14,同时,这些年来,发育和行为儿科学的人才迅速成长和壮大起来,一些院校成立了发育行为研究室,不少省、市妇保院的儿童保健业开展了此项业务,这些反过来也促使这门学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发育和行为儿科学已成为儿童保健人员和儿科医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在开展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医、教、研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发育和行为儿科学对促进儿童健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一门学科,一定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逐渐发展起来。,15,第二节 发育和行为的干预,16,1 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早产在我国的发生率为5.06.4%,随着围生医学水平和技术的提高,早产以及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逐年上升,获救治的早产儿体重也越来越低,有报道早产儿中1020仍有不同程度的伤残。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中有515长大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缺陷,主要表现为脑性瘫痪;2550遗留有严重的认知和行为缺陷,如智能低下、发育迟缓和学习困难等。如何改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预后,减少日后行为问题和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成为发育儿科学关注的重点。,17,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通过各种积极的感官刺激,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活动,它用于发育(主要指神经精神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6岁以前小儿,通过这种措施,可有望使这些儿童的智能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早期干预完全有可能扭转小儿偏离正常神经精神发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小儿的潜能。,18,早期干预可直接针对受干预婴儿,在婴儿室或训练室个别或集体进行促进发育的刺激;通过指导家长间接对干预对象进行训练,形成医院、社会和家庭三结合长期的小儿精神发育迟滞的干预训练模式。早期干预的方法在新生儿期针对人体主要感觉器官给予早期附加刺激和(或)环境变更刺激,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前庭运动刺激等。婴幼儿期早期干预的主要内容为感知觉刺激、言语及动作的促进。,19,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患病率在310之间,是儿童发育行为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注意障碍,过度的活动和冲动控制能力差为主要临床特征。因其对生活、学习有明显的影响,而且有些症状可持续到成人期,所以引起了广泛关注。近10年来,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心理特征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一些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进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与康复。,20,目前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5种理论模型,延迟转移模型、行为抑制/促进模型、抑制模型、认知能量模型、执行功能模型。目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仍主要依据临床诊断,必须综合病史、临床观察、躯体、神经系统检查、行为评定量表、心理测验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同时参考儿童的个体情况,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治疗远远不只限于一些中枢兴奋剂或其他药物,还包括长期的行为矫正、认知行为训练、躯体训练项目及社交技能训练等。行为矫正是指运用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儿童改变他们的行为,临床实践证明药物治疗结合行为矫正要比单纯使用药物疗效要好。,21,认知行为训练是通过采用问题解决策略、自我指导训练、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治疗方法,运用认知行为技术,训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自我控制、自我指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感觉统合方法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尤其是伴有运动技能障碍者效果较好。除此之外,给予家长心理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养育技能也十分重要,如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共同参与,效果会更好。,22,虽然绝大多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是在学龄期被诊断,但是他们在婴幼儿早期和学龄前期就有表现。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如出生低体重儿、早产儿、出生时有脑损伤的婴儿、属于“难养育气质婴儿”应定期追踪观察;对在学龄前即出现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等症状的儿童,在进行行为矫正的同时,及时进行提高注意力的训练,有助于减少和减轻今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23,3 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一组异质性综合征,指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殊性障碍,推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某种功能障碍所致。这类儿童不存在感觉器官和运动能力的缺陷,学习困难亦非原发性情绪障碍或教育剥夺所致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计算障碍、书面表达障碍和未注明的学习障碍。据国外报道学习障碍的患病率为35,据统计我国学龄儿童学习障碍的患病率为38之间。学习障碍研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但其病因、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也无切实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24,近年来由于学习障碍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有关学习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这些研究均以西方文字体系为基础,东方文字体系则大多为日本学者的研究,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少。学习障碍由于具有强烈的文化背景,因此发病情况各国间大不相同,学习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没有可供治疗的特殊药物,需要制定个别的教育计划,进行个别的指导计划。,25,具体的矫治方法包括:感觉统合疗法、行为疗法、正负强化、游戏疗法、社会技能训练、理解规则训练、结构化教育训练等。目前学习障碍尚无统一的矫正体系可供参考,总体来说学习障碍的治疗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最近中山医科大学钟世彪等根据我国学习障碍儿童的某些神经心理特征,自行开发研制了一套“学习障碍儿童视听认知训练系统软件”,训练内容包括:言语能力训练、视结构认知训练、注意力集中和手眼协调训练、记忆能力训练等,并全程对学习障碍儿童辅以心理指导,取得了一定的疗效。,26,由于学习障碍目前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且不少学习障碍患儿的特殊技能缺陷可能持续到成年后,影响患儿的社会就业,早期预防,早期干预仍是该病的防治重点。需特别关注那些具有高危出生史的儿童,并且及时进行诊断,一旦发现儿童有语言或其他学习问题要及时就诊,指导家长改进养育条件和方法,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27,4 慢病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与早期干预儿童期慢性疾病包括从罕见的染色体异常到类风湿关节炎、癫痫、哮喘、青少年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通常在慢性躯体状况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等慢性精神状况,有相对高的发生率。此外,国外报道416岁的儿童、青少年中,有慢性身体健康问题儿童的行为障碍现患率是健康同辈的2.4倍。综合多项国内的研究成果,儿科慢性病儿童心理行为现患率也较普通人群儿童中的高,约2倍左右。儿科慢病患儿心理行为问题比普通儿童偏多有多方面的主要原因。,28,情绪和行为的障碍可以表现出或引发躯体症状,并造成生活和学习能力受损。例如,焦虑、抑郁可表现出心慌、胸闷、乏力、食欲减退等躯体化症状。哮喘发作可因心理应激而诱发或加重等。儿童不良的情绪感受,常常以躯体问题表现出来。一些躯体障碍可以继发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长期存在也不利于慢性疾病的康复。家长对心理问题的忽视和偏见常常使得这些慢性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被忽视。对于慢病患儿,可考虑将心理行为状况的筛查纳入常规的健康检查范围,以期早期主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