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委会“6+1”为农服务推进体系汇报的材料_第1页
市农委会“6+1”为农服务推进体系汇报的材料_第2页
市农委会“6+1”为农服务推进体系汇报的材料_第3页
市农委会“6+1”为农服务推进体系汇报的材料_第4页
市农委会“6+1”为农服务推进体系汇报的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农委会“6+1”为农服务推进体系汇报材料近两年来,我市围绕现代都市农业的绿色农产品供应、休闲体验观光和生态涵养调节三大功能,积极搭建“6+1”为农服务推进体系,做好推进发展的六篇文章,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保障,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布局区域化、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监管长效化,努力打通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 ,促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一)做好六篇文章1、规划好一张产业布局地图,解决“在哪发展”问题。去年,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我市制定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形成了 5 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布局、10 个现代农业示范区、5 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 个辐射中东部地区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交易物流中心的现代都市农业“51051”产业布局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城乡干道路网体系,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明确重点建设 313 省道现代林业(水果)观光走廊、314 省道现代田园观光走廊、环大青山现代园艺农旅观光走廊、围乌路江南水乡观光走廊、 206 省道精细蔬果观光走廊、226 省道林产一体与特色畜禽观光走廊、105 省道林业(水果)观光走廊等 7条都市农业走廊。与之相配套,各县区也编制了农业产业布局规划,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企业服务,加快形成全市农业立体空间布局。目前,全市“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已初具规模,现有国家级 “一村一品”4 个、省级 12 个,护河鲜桃、乌溪蟹苗、大陇葡萄、善厚种子等一批特色乡镇都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初步形成了水韵当涂、蔬果和园、稻香含山和花意诗城的差异化发展格局。2、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谁来发展”问题。一是建立技术应用培训平台。依托 5 大优势主导产业布局,分江东、江西片,依托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先期选择建设了 10 个农业产业孵化器。产业孵化器采取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 “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育形式,努力建成农业自主创新、集成示范、推广应用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着力培育一批愿种地、会种地、种好地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搭建联盟发展平台。先后成立了粮油、水产、畜牧、蔬菜、花木等优势特色产业联盟,初步形成了纵向联合、横向联手、多方联动、整体联进,产业全覆盖、产业内各环节全覆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的合作共赢发展格局。例如,粮油联盟对外横向联手,通过集中采购、集体议价,在采购生态肥过程中实现了每吨降价 300 元,降幅达%的市场效益。又如,XX 县蔬菜产业借助联盟纵向联合的条件,正积极筹划打造“XX 县蔬菜”地产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打造宣传引导平台。今年,我市通过致农民的一封信,宣传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高雷、解放军炮兵学院大学生陶许冲等一批现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激情创业的经历,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把农业“搞热” 、农村经济“搞活” ,又与主流媒体合作,先后推出了“现代都市农业四季摄影大赛” 、 “马鞍山好味道之现代都市农业走廊”和“蟠桃会” 、 “葡萄会”等农产品评销展推活动,形成点、线、面联动的宣传态势,让城里人有看头、有玩头,让村里人有赚头、有甜头。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农业部和省里的统一要求,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对培育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发放资格证书,并在项目、融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达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牵动一产、富裕一地”的培育效果,真正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3、组建一套服务班子,解决“谁来推动”问题。去年,我市打破固有行政体系,整合内部资源,成立了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办公室,统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后,产业办公室发挥公信力、号召力的优势,将服务延伸至联盟,由产业办公室负责人担任联盟总干事,承担枢纽、联络和协调职责,同时注意发掘、引导和培育行业领军人士担任联盟副总干事。在联盟骨干单位架构上,注意选择既能代表产业发展水平又兼顾地域分布的行业代表,发挥带动、推广和支撑作用,形成多点支撑、区域协调、两岸共进的产业推动格局。农业主管部门着力在资金、项目、科技、评选、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强联盟内部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使之能成为推动产业政策贯彻和开展各项工作的桥梁纽带。目前,联盟成员单位自主学习交流 27 批次 439 人次,外出调研考察 6 批次 87 人次,积极推广产业链间订单生产,促进了品牌培育,提升了农业附加值。4、用好一套产业政策,解决“如何支撑发展”问题。一方面,坚持敏锐把握宏观形势,吃透用足上级政策。近两年,我市共争取国家、省农业产业化和示范家庭农场的认定扶持、农业园区建设、“菜篮子”工程、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农机购置、阳光工程培训等专项补贴资金 39 项,总额近亿元。另一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政策落实。今年,市级财政支农政策瞄准农业发展的“靶点” ,重点加强了对优势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发展关键领域和“一村一品”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薄弱环节的支持,率先在省内实行支农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建立由建设主体、产业发展能力、土地流转、建设内容等共 8 个方面组成项目综合评价体系,将农业建设类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带动项目规模扩张、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推动产业要素积聚。此次招标共分 10 大类61 个小项,吸引了 104 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报名,70 家参与竞标,最终以 920 万元的财政资金标的,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亿元。下一步,将进一步厘清市XX 县区的职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支农资金将按农业人口、土地、农业发展绩效和考核分配给县区。同时,进一步架好发展性的“爬升梯” ,拉好托底性的“防护网” ,支持和指导县区成立农业担保公司,开展贴息、担保、风险补偿和政策性保险等服务,把项目发展的自主权交给企业和市场。5、健全一个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谁来提供服务”问题。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既要固本培元,也要舒筋活血,更要打通梗塞。固本培元,加强农技服务。在公益性服务方面,推进农业科技人员包村联户,通过带动核心户,引领普通户。在经营性服务方面,组建了由省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优势主导产业专家顾问团。为满足主体个性技术需要,联合电信运行商,共同开发了“农企通”等农技服务应用软件,将专家“装进手机” ,提供“私人定制”服务。经过努力,我市农业科技有了长足发展。如在素有农业“技术珠峰”之称的制种行业,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和在建的院士工作站科技研发能力,已获得棉花、水稻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8 个,种业综合竞争力在省内名列前茅。今年,我市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开展政、产、学、研、推合作,中国农业大学城乡设计规划研究所与 XX 县台创园合作开发的长江湿地农业休闲观光区、农业嘉年华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舒筋活血,畅通销售渠道。今年,结合乡村旅游, “无中生有”地遴选了 20 个农业节庆活动,现已开展了花山草莓节、当涂桃花节、含山茶文化节、XX 县常久蔬菜采摘节、当涂大陇葡萄节等 11 个节庆活动;“有中出新”地在“淘马鞍山” 、 “聚农 e购”等网络平台建立了网上名优农产品专馆、微信用户体验群和农产品推荐展示会等活动;“新中出奇”地在博望区智峰生态园与 XX 县常久蔬菜园推出了现实版“开心农场” ,打造市民休闲娱乐养生新模式。打通梗塞,强化金融支撑。创新融资模式。发挥各行业联盟的群体优势,与金融机构建立社会化服务与融资担保相结合的新型农业金融模式。上半年,市国融担保公司以联合担保形式为 XX 县蔬菜联盟成员单位放贷 2100 余万元;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采用信用担保方式为经营主体提供最高 50 万元的无抵押贷款,共贷款 3000 余万元。探索政策性保险。利用我市被省列入政策性保险试点市契机,积极推行水产、畜禽等高风险农业类政策性保险。目前,投保水面 8000 余亩、家禽 18 万余头,保险金额近 XX 万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推动指导 2家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金融建设。此外,我市还率先引进土地信托模式。6 月 14 日,XX 县政府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信托流转土地近 2万亩,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土地信托项目。同时,在社会化服务上,我市在充分发挥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培育发展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服务合作社等多元经营性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广“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服务模式,建立托管式、订单式和承包式等新型农业服务方式。6、构造一个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解决“农民财产权市场化实现”问题。农村资源主要是“两地两产” ,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农民住房财产和农村集体经济资产。农业农村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农村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现代产权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一是由“扯不清、理还乱”到“赋真权、颁铁证” ,推进产权明晰化。以 “面积准、四至清、地证符”为准绳,扎实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今年,在 XX 县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选取 XX 县善厚镇、XX 县乌溪镇和博望区丹阳镇八卦村同步开展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选取 XX县善厚镇开展“两地两产”全面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目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扎实推进。二是从“看不见、摸不着”到“看得清、摸得准” ,推进资源资本化。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探索土地股份化的集约经营、村民股民化的运营管理、红利共享化的分配机制,变模糊的农村集体资产为村民共享、共管、共支配的实体产权。完成股份制改革的示范园区太仓村,当年就实现了人均分红 500 元。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 14个村(居)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谋划启动新一批村(居)试点。为改变农村资源长期闲置、浪费的状态,我市拟争取农民财产权市场化试点,探索在农业设施、农村知识产权等 4 大类 14 项的农村资源上拓展抵押、担保等金融权能,实现农村产权的资源资产资本的“农门三跳” 。三是让“锅要补的”找到“要补锅的” ,推进要素市场化。为促进农村资源市场化合理配置,同时也为更好地规范和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我市在省内率先建立了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截至目前,市 XX 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已完成 8 笔交易,共计 10452 亩农村土地(水面)经营权流转。今年 4 月,XX 县姑孰镇连千村 556 亩的耕地和水面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流转,成交价高出底价万元/年,溢价率接近 50%。四是改“私定终身”为“明媒正娶” ,推进运作规范化。自发的农村资源流转,多是“口头协议”和“私下协定” ,容易出现纠纷而且很难解决,也不能融资。为加快我市农村资源流转的规范化进程,一方面,对通过农村产权市场交易的项目在财政支农竞标中加分、给予组织者奖励等方式,提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严格审查交易主体,严格交易流程和规范管理,实现“操作规范、信息公开、监督有力”的产权交易程序,建立覆盖全市的农村产权交易网络。(二)强化一个保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解决“如何保障农产品安全”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生态保障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模经营是基础,产地环境是前提,投入品质量是关键,标准化生产是重点,产品检测是保障,应急处置是底线,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级创建活动是载体。在推进规模化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措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产地环境控制上,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检测预警和管理体系,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按照“五有”要求,在全省率先实施蔬菜、生猪产地准出试点。在农业投入品监管上,扎实开展农资规范经营整体推进示范乡镇和农资经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坚持督查执法和示范创建两手抓,整体提升农资经营规范化建设水平。在推行标准化生产上,加强农产品种养环节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添加剂等行为,编制农业品牌申报指南,落实“三品一标”认定奖补政策,引导激励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品牌。在产品检测上,今年以来,农业部、省农委分 6 批次对我市产地农产品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均为 100%。下一步,将继续强化产地农产品检测,增加检测项目,提升防范农产品质量风险隐患水平。在应急处置上,修订完善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举办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四级创建上,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 XX 县(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服务示范乡镇(街道) 、农业标准化整村推进示范村(社区) 、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单位等四级创建力度,推进监管保障能力、执法监管能力、监管长效机制和农业标准化建设,达到农产品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在生态保障建设方面,做好“四则运算” ,做实生态保障活文章。用加法,增添城乡一抹亮绿。围绕生态市创建目标,大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绿化家园、 “三线三边”综合绿化和产业造林提升三大行动,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截至目前,共完成人工造林万亩,创建森林长廊公里,创建森林城镇 10 个、森林村庄 92 个。用减法,狠抓农村节能减排。通过肥效提升和有机肥替代等方法,减少化肥用量;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高效农药替代,实现农药减量;推广精量滴灌和地膜覆盖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我市农药、化肥和用水量以平均每年11%、22%和 18%的速度递减,利用效率以每年19%、33%和 27%的速度递增。用乘法,探索“生态循环”新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由业主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产业大循环等三种不同模式组成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业主小循环即单个经营主体将种养结合,进行生态循环发展。区域中循环是以农业园区为单位,构建经营主体间生态循环无缝对接;产业大循环则为畜牧、种植、水产等三大产业搭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桥梁。截至目前,利用联盟间的链接,将 2 万吨的畜禽粪便转化为蔬菜产业有机肥料,节约化肥约万吨,发挥了变废为宝的乘积效应。用除法,力除秸秆“一把火” 。探索推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机化发展内在质量,通过规范农机作业程序、出台财政奖补政策、建立秸秆收储体系、营造群众参与氛围,疏堵结合、综合施策,解决秸秆“一把火”问题。近两年来,我市围绕现代都市农业的绿色农产品供应、休闲体验观光和生态涵养调节三大功能,积极搭建“6+1”为农服务推进体系,做好推进发展的六篇文章,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保障,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布局区域化、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监管长效化,努力打通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 ,促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一)做好六篇文章1、规划好一张产业布局地图,解决“在哪发展”问题。去年,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我市制定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形成了 5 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布局、10 个现代农业示范区、5 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 个辐射中东部地区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交易物流中心的现代都市农业“51051”产业布局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城乡干道路网体系,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明确重点建设 313 省道现代林业(水果)观光走廊、314 省道现代田园观光走廊、环大青山现代园艺农旅观光走廊、围乌路江南水乡观光走廊、 206 省道精细蔬果观光走廊、226 省道林产一体与特色畜禽观光走廊、105 省道林业(水果)观光走廊等 7条都市农业走廊。与之相配套,各县区也编制了农业产业布局规划,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企业服务,加快形成全市农业立体空间布局。目前,全市“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已初具规模,现有国家级 “一村一品”4 个、省级 12 个,护河鲜桃、乌溪蟹苗、大陇葡萄、善厚种子等一批特色乡镇都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初步形成了水韵当涂、蔬果和园、稻香含山和花意诗城的差异化发展格局。2、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谁来发展”问题。一是建立技术应用培训平台。依托 5 大优势主导产业布局,分江东、江西片,依托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先期选择建设了 10 个农业产业孵化器。产业孵化器采取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 “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育形式,努力建成农业自主创新、集成示范、推广应用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着力培育一批愿种地、会种地、种好地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搭建联盟发展平台。先后成立了粮油、水产、畜牧、蔬菜、花木等优势特色产业联盟,初步形成了纵向联合、横向联手、多方联动、整体联进,产业全覆盖、产业内各环节全覆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的合作共赢发展格局。例如,粮油联盟对外横向联手,通过集中采购、集体议价,在采购生态肥过程中实现了每吨降价 300 元,降幅达%的市场效益。又如,XX 县蔬菜产业借助联盟纵向联合的条件,正积极筹划打造“XX 县蔬菜”地产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打造宣传引导平台。今年,我市通过致农民的一封信,宣传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高雷、解放军炮兵学院大学生陶许冲等一批现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激情创业的经历,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把农业“搞热” 、农村经济“搞活” ,又与主流媒体合作,先后推出了“现代都市农业四季摄影大赛” 、 “马鞍山好味道之现代都市农业走廊”和“蟠桃会” 、 “葡萄会”等农产品评销展推活动,形成点、线、面联动的宣传态势,让城里人有看头、有玩头,让村里人有赚头、有甜头。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农业部和省里的统一要求,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对培育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发放资格证书,并在项目、融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达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牵动一产、富裕一地”的培育效果,真正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3、组建一套服务班子,解决“谁来推动”问题。去年,我市打破固有行政体系,整合内部资源,成立了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办公室,统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后,产业办公室发挥公信力、号召力的优势,将服务延伸至联盟,由产业办公室负责人担任联盟总干事,承担枢纽、联络和协调职责,同时注意发掘、引导和培育行业领军人士担任联盟副总干事。在联盟骨干单位架构上,注意选择既能代表产业发展水平又兼顾地域分布的行业代表,发挥带动、推广和支撑作用,形成多点支撑、区域协调、两岸共进的产业推动格局。农业主管部门着力在资金、项目、科技、评选、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强联盟内部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使之能成为推动产业政策贯彻和开展各项工作的桥梁纽带。目前,联盟成员单位自主学习交流 27 批次 439 人次,外出调研考察 6 批次 87 人次,积极推广产业链间订单生产,促进了品牌培育,提升了农业附加值。4、用好一套产业政策,解决“如何支撑发展”问题。一方面,坚持敏锐把握宏观形势,吃透用足上级政策。近两年,我市共争取国家、省农业产业化和示范家庭农场的认定扶持、农业园区建设、“菜篮子”工程、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农机购置、阳光工程培训等专项补贴资金 39 项,总额近亿元。另一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政策落实。今年,市级财政支农政策瞄准农业发展的“靶点” ,重点加强了对优势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发展关键领域和“一村一品”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薄弱环节的支持,率先在省内实行支农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建立由建设主体、产业发展能力、土地流转、建设内容等共 8 个方面组成项目综合评价体系,将农业建设类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带动项目规模扩张、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推动产业要素积聚。此次招标共分 10 大类61 个小项,吸引了 104 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报名,70 家参与竞标,最终以 920 万元的财政资金标的,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亿元。下一步,将进一步厘清市XX 县区的职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支农资金将按农业人口、土地、农业发展绩效和考核分配给县区。同时,进一步架好发展性的“爬升梯” ,拉好托底性的“防护网” ,支持和指导县区成立农业担保公司,开展贴息、担保、风险补偿和政策性保险等服务,把项目发展的自主权交给企业和市场。5、健全一个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谁来提供服务”问题。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既要固本培元,也要舒筋活血,更要打通梗塞。固本培元,加强农技服务。在公益性服务方面,推进农业科技人员包村联户,通过带动核心户,引领普通户。在经营性服务方面,组建了由省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优势主导产业专家顾问团。为满足主体个性技术需要,联合电信运行商,共同开发了“农企通”等农技服务应用软件,将专家“装进手机” ,提供“私人定制”服务。经过努力,我市农业科技有了长足发展。如在素有农业“技术珠峰”之称的制种行业,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和在建的院士工作站科技研发能力,已获得棉花、水稻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8 个,种业综合竞争力在省内名列前茅。今年,我市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开展政、产、学、研、推合作,中国农业大学城乡设计规划研究所与 XX 县台创园合作开发的长江湿地农业休闲观光区、农业嘉年华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舒筋活血,畅通销售渠道。今年,结合乡村旅游, “无中生有”地遴选了 20 个农业节庆活动,现已开展了花山草莓节、当涂桃花节、含山茶文化节、XX 县常久蔬菜采摘节、当涂大陇葡萄节等 11 个节庆活动;“有中出新”地在“淘马鞍山” 、 “聚农 e购”等网络平台建立了网上名优农产品专馆、微信用户体验群和农产品推荐展示会等活动;“新中出奇”地在博望区智峰生态园与 XX 县常久蔬菜园推出了现实版“开心农场” ,打造市民休闲娱乐养生新模式。打通梗塞,强化金融支撑。创新融资模式。发挥各行业联盟的群体优势,与金融机构建立社会化服务与融资担保相结合的新型农业金融模式。上半年,市国融担保公司以联合担保形式为 XX 县蔬菜联盟成员单位放贷 2100 余万元;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采用信用担保方式为经营主体提供最高 50 万元的无抵押贷款,共贷款 3000 余万元。探索政策性保险。利用我市被省列入政策性保险试点市契机,积极推行水产、畜禽等高风险农业类政策性保险。目前,投保水面 8000 余亩、家禽 18 万余头,保险金额近 XX 万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推动指导 2家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金融建设。此外,我市还率先引进土地信托模式。6 月 14 日,XX 县政府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信托流转土地近 2万亩,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土地信托项目。同时,在社会化服务上,我市在充分发挥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培育发展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服务合作社等多元经营性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广“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服务模式,建立托管式、订单式和承包式等新型农业服务方式。6、构造一个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解决“农民财产权市场化实现”问题。农村资源主要是“两地两产” ,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农民住房财产和农村集体经济资产。农业农村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农村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现代产权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一是由“扯不清、理还乱”到“赋真权、颁铁证” ,推进产权明晰化。以 “面积准、四至清、地证符”为准绳,扎实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今年,在 XX 县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选取 XX 县善厚镇、XX 县乌溪镇和博望区丹阳镇八卦村同步开展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选取 XX县善厚镇开展“两地两产”全面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目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扎实推进。二是从“看不见、摸不着”到“看得清、摸得准” ,推进资源资本化。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探索土地股份化的集约经营、村民股民化的运营管理、红利共享化的分配机制,变模糊的农村集体资产为村民共享、共管、共支配的实体产权。完成股份制改革的示范园区太仓村,当年就实现了人均分红 500 元。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 14个村(居)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谋划启动新一批村(居)试点。为改变农村资源长期闲置、浪费的状态,我市拟争取农民财产权市场化试点,探索在农业设施、农村知识产权等 4 大类 14 项的农村资源上拓展抵押、担保等金融权能,实现农村产权的资源资产资本的“农门三跳” 。三是让“锅要补的”找到“要补锅的” ,推进要素市场化。为促进农村资源市场化合理配置,同时也为更好地规范和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我市在省内率先建立了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截至目前,市 XX 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已完成 8 笔交易,共计 10452 亩农村土地(水面)经营权流转。今年 4 月,XX 县姑孰镇连千村 556 亩的耕地和水面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流转,成交价高出底价万元/年,溢价率接近 50%。四是改“私定终身”为“明媒正娶” ,推进运作规范化。自发的农村资源流转,多是“口头协议”和“私下协定” ,容易出现纠纷而且很难解决,也不能融资。为加快我市农村资源流转的规范化进程,一方面,对通过农村产权市场交易的项目在财政支农竞标中加分、给予组织者奖励等方式,提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严格审查交易主体,严格交易流程和规范管理,实现“操作规范、信息公开、监督有力”的产权交易程序,建立覆盖全市的农村产权交易网络。(二)强化一个保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解决“如何保障农产品安全”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生态保障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模经营是基础,产地环境是前提,投入品质量是关键,标准化生产是重点,产品检测是保障,应急处置是底线,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级创建活动是载体。在推进规模化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措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产地环境控制上,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检测预警和管理体系,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按照“五有”要求,在全省率先实施蔬菜、生猪产地准出试点。在农业投入品监管上,扎实开展农资规范经营整体推进示范乡镇和农资经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坚持督查执法和示范创建两手抓,整体提升农资经营规范化建设水平。在推行标准化生产上,加强农产品种养环节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添加剂等行为,编制农业品牌申报指南,落实“三品一标”认定奖补政策,引导激励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品牌。在产品检测上,今年以来,农业部、省农委分 6 批次对我市产地农产品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均为 100%。下一步,将继续强化产地农产品检测,增加检测项目,提升防范农产品质量风险隐患水平。在应急处置上,修订完善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举办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四级创建上,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 XX 县(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服务示范乡镇(街道) 、农业标准化整村推进示范村(社区) 、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单位等四级创建力度,推进监管保障能力、执法监管能力、监管长效机制和农业标准化建设,达到农产品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在生态保障建设方面,做好“四则运算” ,做实生态保障活文章。用加法,增添城乡一抹亮绿。围绕生态市创建目标,大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绿化家园、 “三线三边”综合绿化和产业造林提升三大行动,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截至目前,共完成人工造林万亩,创建森林长廊公里,创建森林城镇 10 个、森林村庄 92 个。用减法,狠抓农村节能减排。通过肥效提升和有机肥替代等方法,减少化肥用量;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高效农药替代,实现农药减量;推广精量滴灌和地膜覆盖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我市农药、化肥和用水量以平均每年11%、22%和 18%的速度递减,利用效率以每年19%、33%和 27%的速度递增。用乘法,探索“生态循环”新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由业主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产业大循环等三种不同模式组成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业主小循环即单个经营主体将种养结合,进行生态循环发展。区域中循环是以农业园区为单位,构建经营主体间生态循环无缝对接;产业大循环则为畜牧、种植、水产等三大产业搭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桥梁。截至目前,利用联盟间的链接,将 2 万吨的畜禽粪便转化为蔬菜产业有机肥料,节约化肥约万吨,发挥了变废为宝的乘积效应。用除法,力除秸秆“一把火” 。探索推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机化发展内在质量,通过规范农机作业程序、出台财政奖补政策、建立秸秆收储体系、营造群众参与氛围,疏堵结合、综合施策,解决秸秆“一把火”问题。近两年来,我市围绕现代都市农业的绿色农产品供应、休闲体验观光和生态涵养调节三大功能,积极搭建“6+1”为农服务推进体系,做好推进发展的六篇文章,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保障,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布局区域化、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监管长效化,努力打通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 ,促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一)做好六篇文章1、规划好一张产业布局地图,解决“在哪发展”问题。去年,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我市制定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形成了 5 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布局、10 个现代农业示范区、5 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 个辐射中东部地区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交易物流中心的现代都市农业“51051”产业布局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城乡干道路网体系,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明确重点建设 313 省道现代林业(水果)观光走廊、314 省道现代田园观光走廊、环大青山现代园艺农旅观光走廊、围乌路江南水乡观光走廊、 206 省道精细蔬果观光走廊、226 省道林产一体与特色畜禽观光走廊、105 省道林业(水果)观光走廊等 7条都市农业走廊。与之相配套,各县区也编制了农业产业布局规划,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企业服务,加快形成全市农业立体空间布局。目前,全市“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已初具规模,现有国家级 “一村一品”4 个、省级 12 个,护河鲜桃、乌溪蟹苗、大陇葡萄、善厚种子等一批特色乡镇都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初步形成了水韵当涂、蔬果和园、稻香含山和花意诗城的差异化发展格局。2、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谁来发展”问题。一是建立技术应用培训平台。依托 5 大优势主导产业布局,分江东、江西片,依托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先期选择建设了 10 个农业产业孵化器。产业孵化器采取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 “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育形式,努力建成农业自主创新、集成示范、推广应用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着力培育一批愿种地、会种地、种好地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搭建联盟发展平台。先后成立了粮油、水产、畜牧、蔬菜、花木等优势特色产业联盟,初步形成了纵向联合、横向联手、多方联动、整体联进,产业全覆盖、产业内各环节全覆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的合作共赢发展格局。例如,粮油联盟对外横向联手,通过集中采购、集体议价,在采购生态肥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