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公开课教案(8套精编)_第1页
《再见了,亲人》公开课教案(8套精编)_第2页
《再见了,亲人》公开课教案(8套精编)_第3页
《再见了,亲人》公开课教案(8套精编)_第4页
《再见了,亲人》公开课教案(8套精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见了,亲人公开课教案(8 套精编)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二、学习准备课前可安排同学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三、学时布置2 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局部;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和四局部。四、学习过程第一学时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 年 6 月 25 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 月 15 日又纠集 15 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 10 月25 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繁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 1953 年 7 月 27 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 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4、听两组(4 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交叉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局部。默读课文,用自身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 “雪中送炭”是指在他人最困难、最需要协助时给予协助。 )体会“唯一”的含义。 (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 “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 “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6、质疑。第二学时1、背诵第一局部。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3、学习第二、三局部。回忆学习第一局部的方法默读课文,用自身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情朗读;背诵。自学。用自身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 、“噩耗” 、 “代价”等词语。分组交流、讨论。大组交流、讨论。4、学习第四局部。体会“亲人” “亲爱的土地”的含义。 (朝鲜人民关心保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 。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只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 。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缺乏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说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说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金花,如对下辈孩子,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防止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推荐相关课件: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PPT课件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二、学习准备课前可安排同学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三、学时布置2 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局部;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和四局部。四、学习过程第一学时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 年 6 月 25 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 月 15 日又纠集 15 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 10 月25 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繁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 1953 年 7 月 27 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 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4、听两组(4 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交叉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局部。默读课文,用自身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 “雪中送炭”是指在他人最困难、最需要协助时给予协助。 )体会“唯一”的含义。 (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 “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 “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6、质疑。第二学时1、背诵第一局部。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3、学习第二、三局部。回忆学习第一局部的方法默读课文,用自身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情朗读;背诵。自学。用自身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 、“噩耗” 、 “代价”等词语。分组交流、讨论。大组交流、讨论。4、学习第四局部。体会“亲人” “亲爱的土地”的含义。 (朝鲜人民关心保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 。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只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 。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缺乏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说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说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金花,如对下辈孩子,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防止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推荐相关课件: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PPT课件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认识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二、学习准备课前可安排同学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三、学时布置2 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局部;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和四局部。四、学习过程第一学时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 年 6 月 25 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 月 15 日又纠集 15 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 10 月25 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繁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 1953 年 7 月 27 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 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4、听两组(4 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交叉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局部。默读课文,用自身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 “雪中送炭”是指在他人最困难、最需要协助时给予协助。 )体会“唯一”的含义。 (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 “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 “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6、质疑。第二学时1、背诵第一局部。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3、学习第二、三局部。回忆学习第一局部的方法默读课文,用自身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情朗读;背诵。自学。用自身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 、“噩耗” 、 “代价”等词语。分组交流、讨论。大组交流、讨论。4、学习第四局部。体会“亲人”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