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课堂实录_第1页
《平衡》课堂实录_第2页
《平衡》课堂实录_第3页
《平衡》课堂实录_第4页
《平衡》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衡课堂实录一、认识实验资料,了解“平衡”师:今天自然课我们要做实验。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实验资料。平衡尺,就是挂的这个。老师到街上买了一把尺子,不过我把它改造了一下,给它挂了一些钩。在尺子的正中间有一条橘红色的线,线的左边有 1、2、3、4、5 五个钩,线的右边也有1、2、3、4、5 五个钩,每个钩的上面都有一个号,1 号钩、2 号钩左边的 1 号钩和右边的 1 号钩到橘红色线的距离是一样的,左边的 5 号钩和右边的 5 号钩到橘红色线的距离也是生(齐):一样的。师:这就是平衡尺。第二是钩码,它在盒子里,每个同学拿一个出来。(同学取钩码)师:找到钩了吗?生(齐):找到了。师:还有个小秘密,大家翻过来看。还有一个钩,这样几个钩码就可以串在一起了。最后是铁架台。今天用它来挂平衡尺,以后你们到实验室会发现铁架台还有其他用途。评:这段教学是“告诉的” ,并不要求同学观察发现,也没有“先讲一通” ,诸如“看谁最听话” 、“谁做得最好,给谁一朵小红花”之类。师:(一边演示)假如我在平衡尺的右边第三个钩上挂一个钩码,猜猜会怎样?生:挂钩码的那一边会沉下去。师:那我放手了。真的沉下去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假如要让平衡尺平衡了,你准备怎么做?生:再拿一个钩码挂在另一边的 3 号钩上。师:你来试一试。(同学上台演示)师:我先用手扶着平衡尺。猜猜我放手后平衡尺会不会平衡?(全班大多数同学举手)生:会平衡起来。师:我马上放手。假如平衡尺平衡了,那大家给她一点掌声好吗?(教师放手,平衡尺平衡。同学鼓掌)师:我把这种平衡的挂法画下来。评:这段活动的内容是让同学了解实验方法、实验要求,通常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刘老师选择“讲”以外的方法,不只教了方法,明确了要求,还在教同学遇事动脑筋,并且让他们高兴。二、同学实验,收集事实师: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很多,等会儿你们四人小组找一找平衡尺有多少平衡的方法,每找到一种平衡就在图上画下来。开始做吧。(同学活动,找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活动时间约 12 分钟。 )师:我看到同学们找到了许多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想不想把你们找到的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每组我都会发一张图,还有一个宝贝,在信封里,是用粘胶做的钩码。你们可以把自身准备向大家展示的方法,不用画,直接用粘胶贴上去。会吗?生:会。师:现在你们商量一下,准备展示哪种方法?评:这项活动有两种作用,一是同学做实验时都是忙着做出更多的平衡,现在让同学“商量” ,是让他们了解自身做了哪些平衡。二是挑选出一种平衡参与交流。以往这样说:“选一种你们觉得最有意思的平衡” ,结果同学都选不对称平衡,这次换成这样说。(同学活动,挑选一种让平衡尺平衡方法,并用粘胶贴在图上。教师将同学选好让平衡尺平衡方法的图例展示出来)三、整理和研究事实资料师: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出来了。这些都比开始挂的那样的方法(如图 1)要复杂得多。请大家观察一下,在这些平衡的方法中有没有完全一样的挂法。生:(上台指出图 2、图 3、图 5、图 6、图13)这些挂法一样。生:(上台指出图 11、图 8)一样。它们一种(钩码)是横的,一种(钩码)是竖的。师: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了。生:(图 11、图 8)有点相像。师:我把相像的放在一起。(教师将图 2、图 3、图 5、图 6、图 8、图11、图 13 放在一起)师:(教师指图 2、图 3、图 5、图 6、图13)这几个差不多, (指图 8、图 11)这 2 个差不多。我这里还有几个图,有些同学也用了这几种方法,现在我把它们也贴上去。师:在另一堆里,还能不能找到与这九个差不多的挂法。生:有一个。评:同学发现对称平衡的顺序依次是2、3、5、6、13、11、8,经老师提示才发现 10,标明同学对对称平衡的认识又发展了一步。这就是二年级同学认识平衡的心理特点。师:那我把这个图也挪过来。刘老师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动脑筋想想。这一堆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与这边一堆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评:这句话给同学留下了很大的考虑余地。(一段时间的缄默)生:那边都是对称的,这边是不对称的。师:我有点糊涂,对称是什么意思?生:就是这边有三个(钩码) ,那边也有三个(钩码) 。师:你上来说。 (对其他同学说)我不知道你们明白没有,我还不明白。生:(指着图 14)对称的意思就是这边有 2个(钩码) ,那边也有 2 个(钩码) ;这边有 1 个(钩码) ,那边也有 1 个(钩码) 。师:我有点明白了。生:对称的意思就是两边一样多。师:什么一样多?生:重量一样。比方说(指图 5)左边是三个(钩码) ,右边也是三个(钩码) 。师:平衡尺这样就会平衡,是吗?假如左边挂一个(钩码) ,右边也挂一个(钩码) ,平衡尺会不会平衡呢?我们试一下。(演示:在平衡尺的左边 5 号钩挂 1 个钩码,左边 3 号钩挂 1 个钩码)师:这样会平衡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评:从缄默到活跃,从说不清楚到说清楚,教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我有点糊涂” 、 “我有点明白了” 。正是教师“糊涂”同学才明白了,气氛活跃起来。再次说明要寻找除讲以外的指导方法。有时明知道旧的教学习惯不好,硬是憋不住要讲,过得这边一关,就会柳暗花明进入佳境。生:不会。那个钩码应该换个位置。 (同学上台演示:将 3 号钩上的钩码取下并挂到 5 号钩上)要把钩码放在两边一样的位置。师:那么,两边的钩码除了挂的一样多外,还要生:还要把钩码放在同样的地方。师:我明白了,两边的钩码挂的一样多外,钩码挂的位置还要生:一样。师:随便说一个。 (图 8)左边 1、2、3 有三个钩码,右边也是三个;左边是挂在 1 号钩、3 号钩、5 号钩,右边呢?生:1 号钩、3 号钩、5 号钩。评:这段教学也是很讲究方式的。师:这下我明白了。刚才是谁说的对称呀?(对着那个同学说)我明白了,你说的对称就是左右两边的钩码挂的一样多,位置还要相同。(以下研究不对称平衡)师:(指图 4、7、9、12)这边好像与那边不一样,两边挂的不一样多,挂的位置也不一样。你们试过没有,这样挂是不是平衡?众生自由地说:试过了,是平衡的。师:想不想说说这样的平衡?(见同学不语)有点难是不是?生:(指图 4)这边只有一个(钩码) ,那边有两个(钩码) ;这边(钩码)是放在“5”的位置,那边不是“5”的位置,这些不一样。师:平衡吗?生:平衡的。师:这样的平衡是很难,我都没想到会有这种平衡。刚才同学们挂出来的时候,我吓了一跳。生:(指图 4)因为那边是“5”号,这边是“4”号和“1”号,一加四等于五。师:做加法呀,我们什么时候改上数学课啦?(这句话不如改成向大家介绍用数学研究平衡)(指图 4 左边)一加四等于五, (指图 4 右边)这边也是“5” ,哦,有点道理呢。其他的能做加法吗?加加试试。(师生一起算图 7。左边 1+2+3+4=10;右边两个 5,也是 10。 )生甲:(指图 12)这边 2 个 5 是 10,再加上3 是 13;那边 4+3=7,7+5=13。(同学注意到有误差,反应强烈)师:加法有问题?12 和 13 不一样。是加法算错了,还是挂得有问题,我们待会儿再说。生:(指图 12)那边全是 1,有 5 个;另一边是一个 5。5 等于 5,所以两边是一样的,平衡的。师:三个图我们做加法都做出来了。 (指图12)我们把这个试一试。(按图 12 所示重新将钩码挂上。挂完后同学发现不平衡)生:还差一个。师:差一个就补一个。我这里有一个钩码,补在什么地方?(指生甲)看来不是你算错了,而是挂错了。你想通了没有?谁想通了?来补。(有三位同学上台来试着挂,不少同学在台下指挥。终于使平衡尺平衡)评: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是经常发生的,如何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如何结合具体的活动渗透认真细致、科学态度的教育,值得研究。教育应该是正面积极,不批评把实验结果记录错了的同学是正确的,但是怎样让大家从中受到教育呢?教师抚慰了同学甲,但甲的确是算错了。所以,不如褒扬大家,“大家连记录不正确都发现了,真不简单。 ”师:这样的平衡刘老师都觉得蛮难,你们能把它们做出来,而且还知道里面有加法,不简单。这样的平衡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吗?生:没有见过。师:别慌,想想再说。到菜场去买过菜吗?生:秤!把肉放上去。生:还有一个钩。生:还有秤砣。师:一个秤砣就能把这么多的菜、肉给压住,有点像哪一种平衡?生:(指图 9)这个。师: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帮帮助。已经有人看出来了,玩跷跷板。你们俩坐在什么地方?(两个同学商量后,摆出图 16)师:我想跟她一起玩。我与她怎么坐?谁出出主意?(一同学上台演板,图 17)如有机会,你们同学间可以玩;你们还可以跟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玩。你想想怎样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玩好。你假如还想做恶作剧把你爸爸弄到天上去,有方法吗?生:有。师:回去试试。下课。评价:这是在21 世纪科学教育与刘默耕科学教育思想研讨会上所做的课。通常在这样盛大的场所很难教出充沛发挥自己教学水平的课。尽管如此,仍能看出刘老师教学的特色。他在课堂上似乎很随和,这种随和使他和同学贴得很近,所以总能吸引同学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活动,他善于观察同学在学习中的心理变化,总能找出好的方法让同学兴奋起来。从根本上说这不是教学技能的问题,而是尊重同学,平等对待一切同学的结果,在师生关系方面体现了新的观念。同一教师用同样的教法,在不同班级教同一课,教学的发展不会像工业产品那样都是一模一样的。刘老师教平衡大体上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同学“不屑于”说对称平衡,认为那太简单,一下就用乘法计算,说明不对称平衡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我不明白”的方法让这些思维敏捷的同学把思维过程展开,以便使全体同学都明白。第二种情况如本课一样,同学只说到加法,尽管加法与乘法只有半步之遥,也不强求。第三种情况是两者兼而有之。在课的进程很顺、时间来得和的情况下,两者都不研究。本课的进程中间有点周折,周折有周折的教育价值,体现了教师掌握教学的能力。以上两点,都是逾越具体的教学,结合教学谈教师,研究教师需要具体有什么样的素养。一、认识实验资料,了解“平衡”师:今天自然课我们要做实验。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实验资料。平衡尺,就是挂的这个。老师到街上买了一把尺子,不过我把它改造了一下,给它挂了一些钩。在尺子的正中间有一条橘红色的线,线的左边有 1、2、3、4、5 五个钩,线的右边也有1、2、3、4、5 五个钩,每个钩的上面都有一个号,1 号钩、2 号钩左边的 1 号钩和右边的 1 号钩到橘红色线的距离是一样的,左边的 5 号钩和右边的 5 号钩到橘红色线的距离也是生(齐):一样的。师:这就是平衡尺。第二是钩码,它在盒子里,每个同学拿一个出来。(同学取钩码)师:找到钩了吗?生(齐):找到了。师:还有个小秘密,大家翻过来看。还有一个钩,这样几个钩码就可以串在一起了。最后是铁架台。今天用它来挂平衡尺,以后你们到实验室会发现铁架台还有其他用途。评:这段教学是“告诉的” ,并不要求同学观察发现,也没有“先讲一通” ,诸如“看谁最听话” 、“谁做得最好,给谁一朵小红花”之类。师:(一边演示)假如我在平衡尺的右边第三个钩上挂一个钩码,猜猜会怎样?生:挂钩码的那一边会沉下去。师:那我放手了。真的沉下去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假如要让平衡尺平衡了,你准备怎么做?生:再拿一个钩码挂在另一边的 3 号钩上。师:你来试一试。(同学上台演示)师:我先用手扶着平衡尺。猜猜我放手后平衡尺会不会平衡?(全班大多数同学举手)生:会平衡起来。师:我马上放手。假如平衡尺平衡了,那大家给她一点掌声好吗?(教师放手,平衡尺平衡。同学鼓掌)师:我把这种平衡的挂法画下来。评:这段活动的内容是让同学了解实验方法、实验要求,通常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刘老师选择“讲”以外的方法,不只教了方法,明确了要求,还在教同学遇事动脑筋,并且让他们高兴。二、同学实验,收集事实师: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很多,等会儿你们四人小组找一找平衡尺有多少平衡的方法,每找到一种平衡就在图上画下来。开始做吧。(同学活动,找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活动时间约 12 分钟。 )师:我看到同学们找到了许多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想不想把你们找到的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每组我都会发一张图,还有一个宝贝,在信封里,是用粘胶做的钩码。你们可以把自身准备向大家展示的方法,不用画,直接用粘胶贴上去。会吗?生:会。师:现在你们商量一下,准备展示哪种方法?评:这项活动有两种作用,一是同学做实验时都是忙着做出更多的平衡,现在让同学“商量” ,是让他们了解自身做了哪些平衡。二是挑选出一种平衡参与交流。以往这样说:“选一种你们觉得最有意思的平衡” ,结果同学都选不对称平衡,这次换成这样说。(同学活动,挑选一种让平衡尺平衡方法,并用粘胶贴在图上。教师将同学选好让平衡尺平衡方法的图例展示出来)三、整理和研究事实资料师: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出来了。这些都比开始挂的那样的方法(如图 1)要复杂得多。请大家观察一下,在这些平衡的方法中有没有完全一样的挂法。生:(上台指出图 2、图 3、图 5、图 6、图13)这些挂法一样。生:(上台指出图 11、图 8)一样。它们一种(钩码)是横的,一种(钩码)是竖的。师: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了。生:(图 11、图 8)有点相像。师:我把相像的放在一起。(教师将图 2、图 3、图 5、图 6、图 8、图11、图 13 放在一起)师:(教师指图 2、图 3、图 5、图 6、图13)这几个差不多, (指图 8、图 11)这 2 个差不多。我这里还有几个图,有些同学也用了这几种方法,现在我把它们也贴上去。师:在另一堆里,还能不能找到与这九个差不多的挂法。生:有一个。评:同学发现对称平衡的顺序依次是2、3、5、6、13、11、8,经老师提示才发现 10,标明同学对对称平衡的认识又发展了一步。这就是二年级同学认识平衡的心理特点。师:那我把这个图也挪过来。刘老师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动脑筋想想。这一堆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与这边一堆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评:这句话给同学留下了很大的考虑余地。(一段时间的缄默)生:那边都是对称的,这边是不对称的。师:我有点糊涂,对称是什么意思?生:就是这边有三个(钩码) ,那边也有三个(钩码) 。师:你上来说。 (对其他同学说)我不知道你们明白没有,我还不明白。生:(指着图 14)对称的意思就是这边有 2个(钩码) ,那边也有 2 个(钩码) ;这边有 1 个(钩码) ,那边也有 1 个(钩码) 。师:我有点明白了。生:对称的意思就是两边一样多。师:什么一样多?生:重量一样。比方说(指图 5)左边是三个(钩码) ,右边也是三个(钩码) 。师:平衡尺这样就会平衡,是吗?假如左边挂一个(钩码) ,右边也挂一个(钩码) ,平衡尺会不会平衡呢?我们试一下。(演示:在平衡尺的左边 5 号钩挂 1 个钩码,左边 3 号钩挂 1 个钩码)师:这样会平衡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评:从缄默到活跃,从说不清楚到说清楚,教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我有点糊涂” 、 “我有点明白了” 。正是教师“糊涂”同学才明白了,气氛活跃起来。再次说明要寻找除讲以外的指导方法。有时明知道旧的教学习惯不好,硬是憋不住要讲,过得这边一关,就会柳暗花明进入佳境。生:不会。那个钩码应该换个位置。 (同学上台演示:将 3 号钩上的钩码取下并挂到 5 号钩上)要把钩码放在两边一样的位置。师:那么,两边的钩码除了挂的一样多外,还要生:还要把钩码放在同样的地方。师:我明白了,两边的钩码挂的一样多外,钩码挂的位置还要生:一样。师:随便说一个。 (图 8)左边 1、2、3 有三个钩码,右边也是三个;左边是挂在 1 号钩、3 号钩、5 号钩,右边呢?生:1 号钩、3 号钩、5 号钩。评:这段教学也是很讲究方式的。师:这下我明白了。刚才是谁说的对称呀?(对着那个同学说)我明白了,你说的对称就是左右两边的钩码挂的一样多,位置还要相同。(以下研究不对称平衡)师:(指图 4、7、9、12)这边好像与那边不一样,两边挂的不一样多,挂的位置也不一样。你们试过没有,这样挂是不是平衡?众生自由地说:试过了,是平衡的。师:想不想说说这样的平衡?(见同学不语)有点难是不是?生:(指图 4)这边只有一个(钩码) ,那边有两个(钩码) ;这边(钩码)是放在“5”的位置,那边不是“5”的位置,这些不一样。师:平衡吗?生:平衡的。师:这样的平衡是很难,我都没想到会有这种平衡。刚才同学们挂出来的时候,我吓了一跳。生:(指图 4)因为那边是“5”号,这边是“4”号和“1”号,一加四等于五。师:做加法呀,我们什么时候改上数学课啦?(这句话不如改成向大家介绍用数学研究平衡)(指图 4 左边)一加四等于五, (指图 4 右边)这边也是“5” ,哦,有点道理呢。其他的能做加法吗?加加试试。(师生一起算图 7。左边 1+2+3+4=10;右边两个 5,也是 10。 )生甲:(指图 12)这边 2 个 5 是 10,再加上3 是 13;那边 4+3=7,7+5=13。(同学注意到有误差,反应强烈)师:加法有问题?12 和 13 不一样。是加法算错了,还是挂得有问题,我们待会儿再说。生:(指图 12)那边全是 1,有 5 个;另一边是一个 5。5 等于 5,所以两边是一样的,平衡的。师:三个图我们做加法都做出来了。 (指图12)我们把这个试一试。(按图 12 所示重新将钩码挂上。挂完后同学发现不平衡)生:还差一个。师:差一个就补一个。我这里有一个钩码,补在什么地方?(指生甲)看来不是你算错了,而是挂错了。你想通了没有?谁想通了?来补。(有三位同学上台来试着挂,不少同学在台下指挥。终于使平衡尺平衡)评: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是经常发生的,如何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如何结合具体的活动渗透认真细致、科学态度的教育,值得研究。教育应该是正面积极,不批评把实验结果记录错了的同学是正确的,但是怎样让大家从中受到教育呢?教师抚慰了同学甲,但甲的确是算错了。所以,不如褒扬大家,“大家连记录不正确都发现了,真不简单。 ”师:这样的平衡刘老师都觉得蛮难,你们能把它们做出来,而且还知道里面有加法,不简单。这样的平衡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吗?生:没有见过。师:别慌,想想再说。到菜场去买过菜吗?生:秤!把肉放上去。生:还有一个钩。生:还有秤砣。师:一个秤砣就能把这么多的菜、肉给压住,有点像哪一种平衡?生:(指图 9)这个。师: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帮帮助。已经有人看出来了,玩跷跷板。你们俩坐在什么地方?(两个同学商量后,摆出图 16)师:我想跟她一起玩。我与她怎么坐?谁出出主意?(一同学上台演板,图 17)如有机会,你们同学间可以玩;你们还可以跟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玩。你想想怎样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玩好。你假如还想做恶作剧把你爸爸弄到天上去,有方法吗?生:有。师:回去试试。下课。评价:这是在21 世纪科学教育与刘默耕科学教育思想研讨会上所做的课。通常在这样盛大的场所很难教出充沛发挥自己教学水平的课。尽管如此,仍能看出刘老师教学的特色。他在课堂上似乎很随和,这种随和使他和同学贴得很近,所以总能吸引同学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活动,他善于观察同学在学习中的心理变化,总能找出好的方法让同学兴奋起来。从根本上说这不是教学技能的问题,而是尊重同学,平等对待一切同学的结果,在师生关系方面体现了新的观念。同一教师用同样的教法,在不同班级教同一课,教学的发展不会像工业产品那样都是一模一样的。刘老师教平衡大体上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同学“不屑于”说对称平衡,认为那太简单,一下就用乘法计算,说明不对称平衡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我不明白”的方法让这些思维敏捷的同学把思维过程展开,以便使全体同学都明白。第二种情况如本课一样,同学只说到加法,尽管加法与乘法只有半步之遥,也不强求。第三种情况是两者兼而有之。在课的进程很顺、时间来得和的情况下,两者都不研究。本课的进程中间有点周折,周折有周折的教育价值,体现了教师掌握教学的能力。以上两点,都是逾越具体的教学,结合教学谈教师,研究教师需要具体有什么样的素养。一、认识实验资料,了解“平衡”师:今天自然课我们要做实验。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实验资料。平衡尺,就是挂的这个。老师到街上买了一把尺子,不过我把它改造了一下,给它挂了一些钩。在尺子的正中间有一条橘红色的线,线的左边有 1、2、3、4、5 五个钩,线的右边也有1、2、3、4、5 五个钩,每个钩的上面都有一个号,1 号钩、2 号钩左边的 1 号钩和右边的 1 号钩到橘红色线的距离是一样的,左边的 5 号钩和右边的 5 号钩到橘红色线的距离也是生(齐):一样的。师:这就是平衡尺。第二是钩码,它在盒子里,每个同学拿一个出来。(同学取钩码)师:找到钩了吗?生(齐):找到了。师:还有个小秘密,大家翻过来看。还有一个钩,这样几个钩码就可以串在一起了。最后是铁架台。今天用它来挂平衡尺,以后你们到实验室会发现铁架台还有其他用途。评:这段教学是“告诉的” ,并不要求同学观察发现,也没有“先讲一通” ,诸如“看谁最听话” 、“谁做得最好,给谁一朵小红花”之类。师:(一边演示)假如我在平衡尺的右边第三个钩上挂一个钩码,猜猜会怎样?生:挂钩码的那一边会沉下去。师:那我放手了。真的沉下去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假如要让平衡尺平衡了,你准备怎么做?生:再拿一个钩码挂在另一边的 3 号钩上。师:你来试一试。(同学上台演示)师:我先用手扶着平衡尺。猜猜我放手后平衡尺会不会平衡?(全班大多数同学举手)生:会平衡起来。师:我马上放手。假如平衡尺平衡了,那大家给她一点掌声好吗?(教师放手,平衡尺平衡。同学鼓掌)师:我把这种平衡的挂法画下来。评:这段活动的内容是让同学了解实验方法、实验要求,通常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刘老师选择“讲”以外的方法,不只教了方法,明确了要求,还在教同学遇事动脑筋,并且让他们高兴。二、同学实验,收集事实师: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很多,等会儿你们四人小组找一找平衡尺有多少平衡的方法,每找到一种平衡就在图上画下来。开始做吧。(同学活动,找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活动时间约 12 分钟。 )师:我看到同学们找到了许多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想不想把你们找到的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每组我都会发一张图,还有一个宝贝,在信封里,是用粘胶做的钩码。你们可以把自身准备向大家展示的方法,不用画,直接用粘胶贴上去。会吗?生:会。师:现在你们商量一下,准备展示哪种方法?评:这项活动有两种作用,一是同学做实验时都是忙着做出更多的平衡,现在让同学“商量” ,是让他们了解自身做了哪些平衡。二是挑选出一种平衡参与交流。以往这样说:“选一种你们觉得最有意思的平衡” ,结果同学都选不对称平衡,这次换成这样说。(同学活动,挑选一种让平衡尺平衡方法,并用粘胶贴在图上。教师将同学选好让平衡尺平衡方法的图例展示出来)三、整理和研究事实资料师: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出来了。这些都比开始挂的那样的方法(如图 1)要复杂得多。请大家观察一下,在这些平衡的方法中有没有完全一样的挂法。生:(上台指出图 2、图 3、图 5、图 6、图13)这些挂法一样。生:(上台指出图 11、图 8)一样。它们一种(钩码)是横的,一种(钩码)是竖的。师: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了。生:(图 11、图 8)有点相像。师:我把相像的放在一起。(教师将图 2、图 3、图 5、图 6、图 8、图11、图 13 放在一起)师:(教师指图 2、图 3、图 5、图 6、图13)这几个差不多, (指图 8、图 11)这 2 个差不多。我这里还有几个图,有些同学也用了这几种方法,现在我把它们也贴上去。师:在另一堆里,还能不能找到与这九个差不多的挂法。生:有一个。评:同学发现对称平衡的顺序依次是2、3、5、6、13、11、8,经老师提示才发现 10,标明同学对对称平衡的认识又发展了一步。这就是二年级同学认识平衡的心理特点。师:那我把这个图也挪过来。刘老师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动脑筋想想。这一堆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与这边一堆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评:这句话给同学留下了很大的考虑余地。(一段时间的缄默)生:那边都是对称的,这边是不对称的。师:我有点糊涂,对称是什么意思?生:就是这边有三个(钩码) ,那边也有三个(钩码) 。师:你上来说。 (对其他同学说)我不知道你们明白没有,我还不明白。生:(指着图 14)对称的意思就是这边有 2个(钩码) ,那边也有 2 个(钩码) ;这边有 1 个(钩码) ,那边也有 1 个(钩码) 。师:我有点明白了。生:对称的意思就是两边一样多。师:什么一样多?生:重量一样。比方说(指图 5)左边是三个(钩码) ,右边也是三个(钩码) 。师:平衡尺这样就会平衡,是吗?假如左边挂一个(钩码) ,右边也挂一个(钩码) ,平衡尺会不会平衡呢?我们试一下。(演示:在平衡尺的左边 5 号钩挂 1 个钩码,左边 3 号钩挂 1 个钩码)师:这样会平衡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