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儿飘飘》教学设计_第1页
《树叶儿飘飘》教学设计_第2页
《树叶儿飘飘》教学设计_第3页
《树叶儿飘飘》教学设计_第4页
《树叶儿飘飘》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叶儿飘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唱:树叶儿飘飘2、动:歌表演 打击乐伴奏3、听:哪里有秋天教学目标:1、学唱树叶儿飘飘这首歌,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2、让学生初步掌握和认识全音符。3、通过“视、听、说、唱、想、动“等综合音乐活动,感受秋天的美好、美丽。4、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在活动中表现,在创造中发展。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飘飘的情景。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动态。用模进表现荡高后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运动,归于主音。插入的“噢!噢”在高音区的属音上,孩子聪明的领悟引出因好奇产生的潜在疑问的回答。后五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出来的,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开始两小节的变化是前紧缩后放宽,后几节摘取前面的片段材料 123561,又添上一个 532增加起伏,将两小节扩展为三小节,一唱三叹地表现树爷爷奉献于人类的深情与温暖。歌里不但听不到悲秋的老调与伤感,而且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抒情美好的声音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切分音、全音符以及长音等节奏的正确掌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沙球、树叶、电子琴、纱巾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发学生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填字游戏吧,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一叶知秋 秋色宜人 秋高气爽)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节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师:你们知道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吗?(秋天) 。对,都是描写秋天的。你是怎样感觉秋天的来临的?(学生观看秋天的景色)师:秋天到来时,它会告诉那些细心的小朋友:用你的眼睛,会看到(湛蓝的天空) ;用你的鼻子,会闻到(飘香的桂花和满园的果香) ;用你的耳朵,能听见(秋虫的鸣叫)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律动:过渡语:你听,那随风飞舞的树叶在和我们说悄悄话呢?1、思考:小树叶它是怎样说话的呢?谁来学学?2、声响模仿:听听,小树叶是怎样对老师说的呢?(看课件树叶飘落的画面)学生模仿小树叶飘落的声音:沙 沙 沙沙 03、思考并动一动:小树叶飘落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子的?大风中的小树叶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声音?小风中的树叶呢?4、律动:随着音乐来表现风中的小树叶。 (动画:飘落的小树叶)画外音乐:秋天来临了,小树叶变黄了,起风了小树叶开始飘落了,风大了,小树叶在空中随风飘舞,风小了,小树叶随风飘落到地面。 (背景音乐:树叶儿飘飘 )设计意图:运用模仿树叶说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童趣,在律动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树叶的可爱,从心灵上走入秋天,走进歌曲。三、创设情境、情感铺垫1、出示课件动画,树叶儿飘落的画面。师:树叶儿飘飘,飘到了天空,你们猜猜,谁看见了呢?(燕子)请一位学生来模仿燕子飞翔的动作。2、朗诵并律动表现。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学生接口朗诵:燕子看见了,衔在嘴中) 。3、以次类推,分别观看蚂蚁、小鱼的动画画面,请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师生采用接口朗诵的形式熟悉歌词。设计意图;通过动物动作的模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在熟悉歌词的前提下,再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唤起学生的音乐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参与学习,寓教于乐。过渡语:同学们,飘落地树叶给燕子、蚂蚁、小鱼们带去了什么呢?我们听听歌曲就知道了。1、听录音范唱(课件动画) ,学生并听音乐并随着晃动身体。2、学生听后各抒己件,熟悉歌词。3、揭题。师:树爷爷可真是个无私奉献的老爷爷啊,给小动物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树叶儿飘飘 。 (大屏幕出示课题,歌词) 。4、教师范唱学生边听边看大屏幕边模仿三种小动物的动作。思考: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5、学唱歌谱。(1) 、采用听唱、跟唱等不同方法学唱歌谱,唱准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切分音“5 3” 、 “3 2”、以及歌曲中跳进“3 5”、 “1 5”、 “2 5”、 “5 5”,唱足、唱满附点二分音符的三拍。(2) 、结合歌曲结束句认识全音符。要求:声音平稳、统一换气,唱足四拍的时值。(3) 、完整的随音乐伴奏用轻声哼唱歌谱。(及时纠正学生唱得不好的地方) 。6、学唱歌词。(1) 、师:你觉得歌曲中哪句旋律最好听?(2) 、 (学生随机学唱乐句) 。(3) 、师:你觉得哪句旋律最难唱呢?(4) 、用模唱、接唱等方法练习。(5) 、完整的唱歌词。(6) 、纠正学生唱得不好的地方。设计意图:巧设问题,让学生关注歌曲本身,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切实的从学生学歌的角度出发,解决重难点。并在教唱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为进一步表现歌曲打下基础。7、歌曲处理并表演。教学内容:1、唱:树叶儿飘飘2、动:歌表演 打击乐伴奏3、听:哪里有秋天教学目标:1、学唱树叶儿飘飘这首歌,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2、让学生初步掌握和认识全音符。3、通过“视、听、说、唱、想、动“等综合音乐活动,感受秋天的美好、美丽。4、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在活动中表现,在创造中发展。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飘飘的情景。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动态。用模进表现荡高后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运动,归于主音。插入的“噢!噢”在高音区的属音上,孩子聪明的领悟引出因好奇产生的潜在疑问的回答。后五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出来的,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开始两小节的变化是前紧缩后放宽,后几节摘取前面的片段材料 123561,又添上一个 532增加起伏,将两小节扩展为三小节,一唱三叹地表现树爷爷奉献于人类的深情与温暖。歌里不但听不到悲秋的老调与伤感,而且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抒情美好的声音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切分音、全音符以及长音等节奏的正确掌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沙球、树叶、电子琴、纱巾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发学生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填字游戏吧,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一叶知秋 秋色宜人 秋高气爽)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节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师:你们知道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吗?(秋天) 。对,都是描写秋天的。你是怎样感觉秋天的来临的?(学生观看秋天的景色)师:秋天到来时,它会告诉那些细心的小朋友:用你的眼睛,会看到(湛蓝的天空) ;用你的鼻子,会闻到(飘香的桂花和满园的果香) ;用你的耳朵,能听见(秋虫的鸣叫)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律动:过渡语:你听,那随风飞舞的树叶在和我们说悄悄话呢?1、思考:小树叶它是怎样说话的呢?谁来学学?2、声响模仿:听听,小树叶是怎样对老师说的呢?(看课件树叶飘落的画面)学生模仿小树叶飘落的声音:沙 沙 沙沙 03、思考并动一动:小树叶飘落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子的?大风中的小树叶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声音?小风中的树叶呢?4、律动:随着音乐来表现风中的小树叶。 (动画:飘落的小树叶)画外音乐:秋天来临了,小树叶变黄了,起风了小树叶开始飘落了,风大了,小树叶在空中随风飘舞,风小了,小树叶随风飘落到地面。 (背景音乐:树叶儿飘飘 )设计意图:运用模仿树叶说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童趣,在律动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树叶的可爱,从心灵上走入秋天,走进歌曲。三、创设情境、情感铺垫1、出示课件动画,树叶儿飘落的画面。师:树叶儿飘飘,飘到了天空,你们猜猜,谁看见了呢?(燕子)请一位学生来模仿燕子飞翔的动作。2、朗诵并律动表现。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学生接口朗诵:燕子看见了,衔在嘴中) 。3、以次类推,分别观看蚂蚁、小鱼的动画画面,请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师生采用接口朗诵的形式熟悉歌词。设计意图;通过动物动作的模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在熟悉歌词的前提下,再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唤起学生的音乐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参与学习,寓教于乐。过渡语:同学们,飘落地树叶给燕子、蚂蚁、小鱼们带去了什么呢?我们听听歌曲就知道了。1、听录音范唱(课件动画) ,学生并听音乐并随着晃动身体。2、学生听后各抒己件,熟悉歌词。3、揭题。师:树爷爷可真是个无私奉献的老爷爷啊,给小动物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树叶儿飘飘 。 (大屏幕出示课题,歌词) 。4、教师范唱学生边听边看大屏幕边模仿三种小动物的动作。思考: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5、学唱歌谱。(1) 、采用听唱、跟唱等不同方法学唱歌谱,唱准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切分音“5 3” 、 “3 2”、以及歌曲中跳进“3 5”、 “1 5”、 “2 5”、 “5 5”,唱足、唱满附点二分音符的三拍。(2) 、结合歌曲结束句认识全音符。要求:声音平稳、统一换气,唱足四拍的时值。(3) 、完整的随音乐伴奏用轻声哼唱歌谱。(及时纠正学生唱得不好的地方) 。6、学唱歌词。(1) 、师:你觉得歌曲中哪句旋律最好听?(2) 、 (学生随机学唱乐句) 。(3) 、师:你觉得哪句旋律最难唱呢?(4) 、用模唱、接唱等方法练习。(5) 、完整的唱歌词。(6) 、纠正学生唱得不好的地方。设计意图:巧设问题,让学生关注歌曲本身,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切实的从学生学歌的角度出发,解决重难点。并在教唱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为进一步表现歌曲打下基础。7、歌曲处理并表演。教学内容:1、唱:树叶儿飘飘2、动:歌表演 打击乐伴奏3、听:哪里有秋天教学目标:1、学唱树叶儿飘飘这首歌,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2、让学生初步掌握和认识全音符。3、通过“视、听、说、唱、想、动“等综合音乐活动,感受秋天的美好、美丽。4、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在活动中表现,在创造中发展。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飘飘的情景。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动态。用模进表现荡高后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运动,归于主音。插入的“噢!噢”在高音区的属音上,孩子聪明的领悟引出因好奇产生的潜在疑问的回答。后五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出来的,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开始两小节的变化是前紧缩后放宽,后几节摘取前面的片段材料 123561,又添上一个 532增加起伏,将两小节扩展为三小节,一唱三叹地表现树爷爷奉献于人类的深情与温暖。歌里不但听不到悲秋的老调与伤感,而且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抒情美好的声音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切分音、全音符以及长音等节奏的正确掌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沙球、树叶、电子琴、纱巾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发学生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填字游戏吧,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一叶知秋 秋色宜人 秋高气爽)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节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师:你们知道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吗?(秋天) 。对,都是描写秋天的。你是怎样感觉秋天的来临的?(学生观看秋天的景色)师:秋天到来时,它会告诉那些细心的小朋友:用你的眼睛,会看到(湛蓝的天空) ;用你的鼻子,会闻到(飘香的桂花和满园的果香) ;用你的耳朵,能听见(秋虫的鸣叫)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律动:过渡语:你听,那随风飞舞的树叶在和我们说悄悄话呢?1、思考:小树叶它是怎样说话的呢?谁来学学?2、声响模仿:听听,小树叶是怎样对老师说的呢?(看课件树叶飘落的画面)学生模仿小树叶飘落的声音:沙 沙 沙沙 03、思考并动一动:小树叶飘落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子的?大风中的小树叶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声音?小风中的树叶呢?4、律动:随着音乐来表现风中的小树叶。 (动画:飘落的小树叶)画外音乐:秋天来临了,小树叶变黄了,起风了小树叶开始飘落了,风大了,小树叶在空中随风飘舞,风小了,小树叶随风飘落到地面。 (背景音乐:树叶儿飘飘 )设计意图:运用模仿树叶说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童趣,在律动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树叶的可爱,从心灵上走入秋天,走进歌曲。三、创设情境、情感铺垫1、出示课件动画,树叶儿飘落的画面。师:树叶儿飘飘,飘到了天空,你们猜猜,谁看见了呢?(燕子)请一位学生来模仿燕子飞翔的动作。2、朗诵并律动表现。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学生接口朗诵:燕子看见了,衔在嘴中) 。3、以次类推,分别观看蚂蚁、小鱼的动画画面,请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师生采用接口朗诵的形式熟悉歌词。设计意图;通过动物动作的模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在熟悉歌词的前提下,再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唤起学生的音乐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参与学习,寓教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