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_第1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_第2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_第3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_第4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如何根据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答: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即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反之,亦反之。但菲利普斯曲线没有考虑到预期的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根据适应性预期对这条曲线作了新的解释。他们认为,在短期内,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负相关关系。但在长期中,人们要根据适应性预期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即人们可以根据过去预期的失误来修正未来的预期。这样,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一致时,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就不存在这种交替关系,从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都不存在。2、为什么说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是总供给曲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答:短期总供给曲线指出产出和价格水平是正向变动的。由于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变化率,而失业率随着产出的上升而下降,因此总供给曲线隐含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恰恰就反映了这种关系。可以从总供给曲线直接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 即 得加 上 供 给 冲 击 (, 则( 根 据 奥 肯 定 律 , 令 )(1 (1)(1)(1ne neee uuYYYPYP3、如果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但总需求并没有增加,物价水平与实际 GDP 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如果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但总需求不变,只有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因此,当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和原来的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物价水平上升,而实际 GDP 减少。4、为什么古典理论总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答: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含义是价格变动不影响总供给,总供给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的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恢复到均衡。这样,实际工资恢复初始水平,就从而产量恢复初始水平充分就业。1、设总供给曲线为: ;总需求曲线40Y20, ,其 中 ePY为: 。MG21.31.80Y(1) 假设在某一时期,经济已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的状态,并在近期内预期政策不会变化。货币供给 M 为 600,政府支出 G 为 750。价格水平为多少? (2) 如果将货币供给从 600 增加到 62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是多少? (3) 将上述(1) (2)的情形绘图说明。解:(1) 因为 ,G750,M600,Y4000,得P21.31.80YP0.9998。(2) 由于近期内预期不变,所以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0.98e解得:P1.0027,Y4058。YP621.375028.10)98(41.00270.99984000 4058PYAD02.19726:PYA.1932067:1)(40: eESP LASY(3)如图所示,当货币供给从 600 增加到 620 时,需求曲线从 AD1 上移至 AD2,物价水平从 0.9998 增加为 1.0027,GDP 从 4000 增加为 4058。2、假设一个经济具有以下特征:第一、 自发消费支出为 100 亿元,第二、 投资为 50 亿元,第三、 政府购买为 400 亿元,第四、 出口为 50 亿元,第五、 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0.8,第六、 实际 GDP 的边际进口倾向为 0.14,第七、 边际税率为 0.2问: 这个经济的自发支出是多少? 边际支出倾向是多少? 作出这个经济的总支出曲线以及 450线。 均衡的支出是多少?答: 含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即 1005040050600。 0.8(10.2)0.140.56001200AEY450AE 均衡支出即均衡的 GDP 为 1200 亿元。1、 当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水平时为什么有人受益,有人受损?试以债务人与债权人来解释这一点。答:由于债务人和债权人都认识到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所以,借贷合约所规定的利率应该考虑到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如果他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高,他们就会同意较高的利率。如果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水平,债务人就会受损失,而债权人会受益,因为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之后,他们一致达成的利率会高于预期的水平。2、 假定一个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且投资入品价格不变,用图形说明人力资本存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物价水平与实际 GDP 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见图,经济最初的均衡点为 A。人力资本的增加,即资源的增加,会使 LAS 曲线和 SAS曲线都向右方移动。在新的均衡点 B 时,物价水平下降了,实际 GDP 增加了。这说明人力冷酷的增加可以增加总供给,从而在物价下降的同时增加 GDP。这正是各国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因,也是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P0 YLAS0SAS0SAS1LAS1ABAD3、为什么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是迅速的,而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会有时滞?答: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迅速是因为它影响是直接的。货币政策起初的影响是使实际货币供给曲线移动,从而很快地引起利率的变动。但是,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是间接的。财政政策起初的效应是通过乘数过程影响实际 GDP。这种过程是长时期的。然后,实际 GDP的变动才会影响实际货币需求,而实际货币需求的移动才影响利率。4、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反馈规则如何引起总需求更大的波动?答:政策行为只有在一定的时滞之后才能影响总需求。这就意味着,现在采取的政策行为只有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决策者就必须能正确预期一、二年以后的经济状态,以便在政策发挥作用时,现在所采取的政策是适当的。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时滞相当长,而且难以预期。这样,现在决定的决策就很可能并不适用于以后的情况,政策加剧总需求波动的作用要大于它的稳定作用。1、如果菲利普斯曲线为: 。)06.(5.1U自然率是多少? 请画出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使通货膨胀率降低 5%,周期性失业率会提高多少?利用奥肯定律计算牺牲率。为使通货膨胀率降低 5%,政府可以采取哪些宏观经济政策? 解: 06.nU0.030.06ULPCSPC0SPC1周期性失业 应提高 10%。根据奥肯定律,)06.(U,周期性失业率每上升 1%,实际 GDP 下降 2%。所以失 业 率变 化 率 实 际 23%GDP。45%20反 通 胀 通 胀 降 低 率反 通 胀 的 产 量 损 失 率牺 牲 率 (1)在短期内,如果预期是适应性的,由于通货膨胀具有惯性,降低通货膨胀必须出现有利的供给政策或者以更高的失业率为代价。因此,其政策选择有:A、扩张性的供给政策:如降低税率,限制燃料、原料的最高价格等。这时在降低通胀的同时不会对失业产生压力。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时通胀的下降以失业为代价。(2)在短期,如果预期是理性的,可采用紧缩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及扩张性供给政策,由于人们迅速调整预期,对失业与经济衰退的压力大大减少。表现为 SPC1 向 SPC0 移动。(3)在长期内,即使是适应性预期,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会调整到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同的水平。所以一定力度的扩张性供给政策、紧缩性政策与货币政策均能使通胀下降,就像理性预期那样。2、用图形说明,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则财政政策对均衡的实际GDP的影响大。答:财政政策对实际 GDP 有直接的与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就是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直接增加计划的总支出与实际 GDP。间接的影响是实际 GDP 的最初变动引起实际货币需求曲线移动,这又引起利率变动,并导致对投资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它对均衡的 GDP 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变动为既定时,利率变动越小,其挤出效应就越小,财政政策就越有力。图中,利率变动反应程度大的实际货币需求曲线 MD2 的利率上升要小得多(即挤出效应要小得多) 。因此,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那么,财政政策对均衡的实际 GDP 的影响就大,或者说,财政政策就是有力的。iMMD1MD1i10i2i0MSMD2MD21、假定一个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且投入品价格不变,用图形说明国外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影响。物价水平与实际 GDP 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国外收入增加引起净出口增加,从而 AD 线右移,在新均衡点上,物价水平提高,实际 GDP 增加。ABYAD0AD1LASSASY02、挤出效应是如何发生的?答:挤出效应是扩张性政策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使投资减少的趋势。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了”投资。利率的上升是由于政府购买增加引起实际 GDP 增加,实际 GDP 增加又引起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结果均衡的利率上升了。3、粘性工资理论如何解释现实中的失业波动?答:根据粘性工资理论,劳动市场并不总处于均衡状态。失业率的变动也不同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如果实际工资率市场均衡的工资,就业就低,失业率就大于自然失业率。如果实际工资率低于均衡的水平,就业就高,失业率就小于自然失业率。根据这种观点,自然失业率相当稳定,失业率的变动主要是由于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离。4、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答: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倾斜是因为投入品价格不变。当投入品价格不变而产品价格上升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所做出的合理反应就是增加产量。每个企业都会这样做。所以,在投入品价格不变而物价水平上升时,总供给就会增加,这样,短期总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增加。1、假设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的状态。在以后连续四年中,发生了这样一些经济事件:第一年:政府增加对物品与劳力的购买。第二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三年: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第四年: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量。用一个图说明这四件事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及结果。最初的均衡点为 A,以后第一、二、三、四年的均衡点分别为 B、C、D 和 E。答:(1)ABCEDLASSAS1SAS0AD0AD1AD4AD3PY0见图,第一年,政府购买增加,总需求增加,AD0 移到 AD1,实际 GDP 增加,物价水平提高。第二年,石油提价,SAS0 移到 SAS1,实际 GDP 减少,物价水平提高。第三年,中央银行增加货币量,AD1 移到 AD3,实际 GDP 增加,物价水平上升。第四年减少货币量,AD3 移到AD4,实际 GDP 下降,物价水平下降。(2)1 2 43 50YtABCDE由于外来冲击,第一、二、三、四年的 GDP 点为 B、C、D、E,这就是短期的经济周期中实际 GDP 的变动。2、在正常情况下,财政政策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的挤出效应,用 ISLM 模型说明: 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 0? 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 1? 决定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因素是什么? 如何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答:当 LM 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 IS 曲线向右移动,即从 IS0 移动为 IS1,实际 GDP 从 Y0 增加为 Y1,但利率仍为 i0,因此,LM 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 0。IS1YiLM0IS2i0Y0 Y1当 LM 曲线为一条垂线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为 1。IS1YiLM0IS2i0Y0i0根据以上分析,决定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大小的是 LM 曲线的斜率。LM 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小,LM 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可以用货币政策来消除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图中,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后,均衡点由 A 移动到 B,利率上升引起挤出效应,实际 GDP 增加为 Y1 而不是 Y2。为了消除这种挤出效应,可以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使 LM 曲线从 LM0 移动为 LM1,均衡点到达 C 点,这时利率又回到原来水平。1、假定一个经济最初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用图形说明工资增加所带来的影响。物价水平与实际 GDP 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P0 YLASSAS0SAS1ABAD工资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由 SAS0 移动为 SAS1,在新的均衡点 B,物价水平上升,实际GDP 下降。2、假设计划的总支出大于实际 GDP,解释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的过程。答:如果计划的总支出大于实际 GDP,存货的减少就要大于计划的水平,从而企业就要增加产量,以补充减少的存货,使之达到计划的水平,即合意的水平。这样,实际 GDP 就增加了。只要实际 GDP 小于计划的总支出,这个过程就一直要继续下去。只有在均衡得到实现,即当实际 GDP 等于计划的总支出时,这一过程才会停止。3、说明为什么边际支出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 (不作图)答:任何一种对自发支出的刺激,即自发支出中任何一部分的增加,都会直接引起实际GDP 的增加。乘数的基本含义是,这种实际 GDP 的最初增加会引起消费支出的增加,即引致消费的增加,从而再进一步引起实际 GDP 的增加。在乘数过程的每一轮,支出增加,从而实际 GDP 再增加,其增加量由边际支出倾向,即增加的实际 GDP 中用于国内物品和劳务支出的比例决定。在每一轮中,边际支出倾向越高,实际 GDP 的增加量也就越大,从而实际 GDP 的总增加量也就越大。所以,边际支出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4、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答: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利率也要上升,以补偿通货膨胀率上升所引起的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因为债务人与债权人都根据一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物品与劳务来衡量利息。债权人要求更高的利息以便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购买力损失,债务人承认货币在偿还时会贬值,也愿意支付高利息。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利率也要上升。1、 用图形说明,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则货币政策对均衡的实际GDP 的影响小。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既定货币供给变动引起的利率变动越大,货币政策对均衡的实际 GDP 的影响就越大。图中,较为陡峭的 MD1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小,较为平坦的 MD2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起初的实际货币供给曲线为 MS0,最初的均衡利率为 i0。当实际货币供给增加时,MD1 均衡利率的下降幅度大,而 MD2 均衡利率的下降幅度小。这就说明了,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则货币政策对均衡的实际 GDP 的影响小,反之,亦反之。iMMD1MD2i0i2i1MS1MS22、在图中,当经济处于 A 点时,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处于什么状态?如果采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如何实现均衡?IS0YiLM00ABIS1LM1i0i1答:在 A 点,两个市场均失衡。因为 A 点时计划总支出小于实际 GDP,政府的财政政策就是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使自发支出增加,从而计划的总支出增加,物品市场首先实现了均衡。图下中,IS 右移为 IS,这时 A 点在 IS曲线上,实现了物品市场均衡。IS 曲线右移使实际 GDP 增加,这会使实际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减少了实际货币需求,这样,经济就从 A 点移到 B 点。在 B 点,两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在这里,财政政策首先使物品市场迅速恢复均衡,然后通过货币市场的自发调节实现了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ISYiLM0ABIS在下图中,A 点时的实际货币需求大于实际货币供给。须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使 LM 曲线从 LM 向右移动为 LM,这时 A 点在 LM上,实现了货币市场的均衡。但这时计划的总支出小于实际 GDP,实际 GDP 减少,经济从 A 点向 B 点变动,当达到 B 点时,实际了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ISYiLM0ABLM1、如果政府增加其购买,而且这种增加是可以预期的,即物价水平的变动是可以预期的,那么,对物价水平和实际 GDP 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政府购买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果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是可以预期的,预期物价水平的上升就等于总需求曲线的垂直移动量,从而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向上移动相同的量。因此,当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完全预期时,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将向上移动相同的量。结果,物价水平上升,实际 GDP 仍然不变。2、如果中央银行宣布自己要通过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来降低通货膨胀率,那么,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就会下降,从而不引起衰退就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为什么实际上往往并不是这种情况?答:问题在于预期的通货膨胀并不会由于中央银行的宣言而下降。因为预期主要是受中央银行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受其宣言的影响。如果人们不信任中央银行,他们就不会根据中央银行的宣言来作出预期。这样,尽管中央银行作出了宣言,但减少货币供给仍会引起衰退。3、总需求曲线与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有何不同?答:总需求曲线属宏观经济范畴,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属微观经济范畴;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受相对价格的影响;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都受价格影响,但对前者的解释必须从利息率的变化入手,而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4、政府采取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对价格和利息率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答:政府采取扩张总需求的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对利息率的影响分以下两种情况: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提高。价格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将进一步提高。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下降。价格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下降受到一定的限制。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2、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为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开放替代效应3、已知某国的投资函数为 I=300-100r,储蓄函数为 S=-200+0.2Y,货币需求为 L=0.4Y-50r,该国的货币供给量 M=250,价格总水平 P=1。(1)写出 IS 和 LM 曲线方程;(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 10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1)IS 曲线:300-100r=-200+0.2YLM 曲线:0.4Y-50r=250(2)求解:300-100r=-200+0.2Y0.4Y-50r=250得到:Y=1000r=3(3)C=100,则 IS-LM 方程为100+300-100r=-200+0.2Y0.4Y-50r=250解得:Y=1100,因此,国民收入增加 100。 4、 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试图稳定经济的积极的政府干预要么是不必要的,要么是不尽如人意的?一些经济学家(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观点持有者)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外生干扰,儿经济本身很快可以适应这些干扰,市场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提供最优的解决办法,比方说,外生的冲击造成了失业,想工作的人会找到工作,只要肯降低工资和非货币报酬预期,从而失业不会成为问题,政府的干预是不必要的,也是无能为力的。另一些经济学家如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经济学家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样,相信市场会对经济变动作出迅速反应,政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无效。意图良好的政策既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他们认为是由于信息的限制、政府的预测能力不足以及政策的时滞等原因造成。1、 试述 IS-LM 模型。(1)均衡的决定r LMr0 IS0 y0 Y(2)一个市场均衡,另一个市场不均衡r LM.A B . O . C D . IS0 Y A 点 I = S L M B 点 I S L = MC 点 I S L = M D 点 I = S L M两个市场同时不均衡r LM. . . . IS0 Y 点 I S L M 点 I S L M点 I S L M 点 I S L M1、讨论下列变化将如何影响自然失业率,并评论一下这些变化的负作用。A、 取消工会 B、劳动力市场中妇女就业比重增加 C、增加职业培训结构A 取消工会自然失业率将会下降。负面影响工人的利益保障降低;B 劳动力市场中妇女就业比重增加自然失业率将会将会上升。由于供给的增加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实际工资有下降的压力。C 增加职业培训结构自然失业率将会下降;政府开支将增加。2、在一个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实际 GDP 的年增长率为 6%,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5%,名义利率是 11%,则实际利率为多少?由 MV=PY 得 M/M+V/V=P/P+Y/Y根据题意 15%+0=P/P+6%得P/P=9%即 =9% 又 i=r+ 所以 r=i-=11%-9%=2%1.试述总供给的工资粘性模型。1、工资产生粘性原因之一是长期劳动合同的存在。在名义工资粘性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对总供给的作用机制:(1)名义工资保持不变,价格水平的上升降低了实际工资,使劳动成本降低。 (2)实际工资下降促使企业雇佣更多工人。(3)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提高了产出水平。W/P W/P1 W/P2 L=LD(W/P) 0 Y L1 L2 L P Y=F(L,K0) P2 Y2 Y1 P1 0 0 L1 L2 L Y1 Y2 Y 2、ISLM 模型解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一个国家的总产量生产函数是:y=k 1/2 如果储蓄率为 28%,人口增长率 1%,技术进步率2%,折旧率为 4%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 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 4%,其他不变,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K=sf(k *)-(+n+g)k *=0即 0.28 k*1/2=(0.04+0.01+0.02)k *k*1/2=4,所以 k*=16,y=k 1/2=4如果 s=0.10,n=0.04 即 0.10 k*1/2=(0.04+0.04+0.02)k *得 k*=1,y=k 1/2=14、假设经济运行突然受到一次没有预料到的价格冲击,例如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使得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如果政府任其自然,其结果会怎么样?如果使用政策能否使价格下降,使用什么样的政策?政府如任其自然,则随着替代品的增加或人们预期价格的下降,短期供给曲线逐渐向右下方移动,价格水平会逐渐下降,同时国民收入逐渐接近潜在的国民收入。如果使用紧缩性的政策在短期内也能使价格下降;例如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会是国民收入下降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也不同。2、 试说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的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意义。古典学派于凯恩斯学派争论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即供给决定还是需求决定;货币中性还是货币非中性;市场出清还是政府干预。正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总供给曲线把两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完全区别开来。PP00Y2、试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相关的政策含义。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不太高,工人没有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的话,那么通货膨胀与失业确实会有替代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厂商们发觉实际工资没有下跌就不愿增雇工人,于是用通货膨胀换取失业率的政策就无效。政府如采用更高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会类似于上述现象。但菲利普斯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画图,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政策在短期有一定的成效,但在长期内没有任何效果,只会引起物价的变动。(附图说明)工资变化率 1 2 SPC2 2% SPC1 0 2.5% 5.5% 失业率 0 U N U 1、用 ISLM 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基地表示债券价格极高) ,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灵活偏好陷阱” (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从而 LM 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 曲线右翼,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 ,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这可以在图 a 上得到表现,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在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这可以在图 b 上得到表现,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为什么 LM 曲线为垂直形状时货币政策极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呢?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如图 b。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 ,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如图 a。所以古典主义这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作用。 a 财政政策在 LM的凯恩斯区域极有效 o Y0 YrLMIS IS 图b 货币政策在LM的凯恩斯区域无效 o Y0 YrIS LM Y1 LMLMMM2、什么是职业搜寻理论?试用职业搜寻理论来作图分析摩擦性失业的产生原因。(1)职业搜寻理论模型以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为出发点,分析摩擦性失业问题,它有以下几个基本假设条件: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每个企业对劳动者的报酬是不同的;失业是寻找高报酬工作的一种投资;获取有关报酬的信息和职业岗位的信息是要化费成本的。 (2)用 W 代表工资,于是 是职业搜寻时间 t 的计量函数,并且)(t0, 0,用 C 代表职业搜寻成本,于是 是时间的增函数,并且,t)(2)(t )(tC0, 0,理性的劳动者选择工作时间时,应当使自己的边际收益等于边tC)(2)(t际成本,即 = 见图一。 tW)(tC)(图一(3)影响最优的搜寻时间的因素很多,我们都可以将其归结为和 曲)(tW)(tC线的移动。比如说失业保险和失业经济金的设置,失业保险和救济金是减轻失业者的痛苦,维护社会公平的一种方式,但它的设置会降低职业搜寻成本,于是延长职业搜寻时间,从而产生或增加摩擦性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