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暨工业强区(修订3)_第1页
招商引资暨工业强区(修订3)_第2页
招商引资暨工业强区(修订3)_第3页
招商引资暨工业强区(修订3)_第4页
招商引资暨工业强区(修订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 全 区 招 商 引 资 暨 工 业 强 区 、 科 技 兴 区工 作 会 上 的 讲 话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方 旭(2010 年 3 月 11 日)同志们: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区招商引资暨工业强区、科技兴区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会、表彰会、部署会,也是一次动员会、加压会、鼓劲会。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区招商引资大突破、工业经济大跨越行动的大幕正式拉开,标志着全区上下合力奋进、强势突破,加速落实“ 四个构建、四个打造、四个发展”战略目标的战鼓再次擂响。刚才,朱霞同志宣读了奖励项目引荐人表彰决定、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决定;张书平同志宣读了 2010年度工业经济先进单位表彰决定以及区科学技术奖励、授权专利表彰通报;陈涛同志通报了 2010 年度全区 23 个口招商引资综合考评认定结果。大会对 2010 年度招商引资、工业- 2 -强区和科学技术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有关单位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希望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以先进为榜样,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下面,就招商引资、工业强区和科技兴区工作,我讲两点意见。一、肯定成绩,进一步提振跨越发展信心在刚刚过去的 2010 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 四个构建、四个打造、四个发展” 的发展战略,狠抓“541 工程 ”落实,集中开展了招商引 资、园区建设等四项重点工作两轮“百日大会战” ,有力推 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尤其在招商引资、工业强区和科技兴区战略落实方面,整体呈现出了“五个更加、四个突破、三个提升”的喜人发展态势。第一,招商引资“五个更加”, 彰显新成效。一是招商成果更加丰硕。2010 年,全区共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 804 个,总投资额 604.8 亿元,实际到位资金 41.5 亿元。其中,合同项目 342 个,投资额 230.4 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量居- 3 -全市第一名,获全市 2010 年招商引资工作一等奖。二是招商氛围更加浓厚。区委、区政府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激发了全区上下的招商热情,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领导率先垂范、部门主动出击、小分队积极跟进的良好局面。三是招商方式更加科学。区委、区政府创新开展了驻点招商、节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领导招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招商形式,先后组团参加了“中博会” 、“徽商大会”、全国与全省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大会、 “厦门博览会”、 “阜洽会 ”等大型招商节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颍州西湖桃花樱花节项目签约仪式、 “8.18”经贸洽谈会暨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端论坛等大型招商盛会,在 23 个驻点地区成功召开了专题招商投资环境说明会,进一步宣传了颍州,扩大了招商效果。四是招商环境更加优化。按照“两个集中,三个到位”的要求, 组建了区行政服务中心;认真落实了“ 一站式、全程化、终身制、保姆型” 服 务理念,大力推行了 “五个零” 工作模式,全区“亲商、聚商、安商、富商”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更加优化。五是招商队伍更加专业。经过两年的招商实践和历练,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驻点招商人员,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历练了作风。一些驻点招- 4 -商人员已经成为了技能强、实战型,善招商、会招商的“行家里手”。第二,工业经济“四个突破”, 体现新跨越。即:一是工业总量实现新突破。2010 年,全区工业经济始终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势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3 家,累计达到 56家。二是工业后劲实现新突破。入驻园区企业快速增长。经济开发区、工贸园累计入驻企业 243 家,总投资近 300 亿元;老企业科技技改投入显著提高,累计完成科技技改投入 5.3亿元,全区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三是工业平台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了园区建设“百日大会战 ”,突出抓好土地、融资保障,全年共完成土地报批 11028 亩,实现融资 11 亿元。经济开发区、工贸园“ 八通一平” 基础建 设提速推进,项目承载能力日益增强;7 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加速规划建设,工业发展平台更加坚实。四是工业效益实现新突破。全区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 209.8%,同比增长 60.6%;实现销售收入 21.3亿元,产销率达 97.1%,呈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实现利税1.33 亿元,同比增长 164.5%,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第三,科技工作“三个提升”,呈现新进步。即:一是科技- 5 -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对京九丝绸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对大北农等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申报升级,对欧尚建材、华康电子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重点培育,引导鑫皖龙机械、三缔新材料等企业积极与合工大、阜阳大学等大中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升级换代。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0 年,全区共申请专利 138件,授权发明专利 4 件,实用新型 43 件,外观设计 21 件,通过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 8 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 3 项。三是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共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6 个,组织申报省科技攻关项目 3 个,承担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 5 个,拥有京九丝绸、文胜肥业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3 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2 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20%。成绩值得肯定,经验弥足珍贵。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上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体现为“五个较多、五个不够多”,即:签约项目较多、实地落地不够多,小项目较多、大项目不够多,开工企业较多、投产见效不够多,传统产业较多、新兴产业不够多,固定投资较多、科技投入不够多。对于- 6 -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加压增效,全面提速提质推进跨越发展(一)坚持抓紧抓优招商引资,不断积蓄跨越发展潜力第一,招商认识要再强化。招商引资是颍州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摆到重中之重、至高无上的位置,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精力,大力引进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以大招商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第二,招商信心要再增强。一是要准确把握优势。颍州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畅达的交通优势、富饶的资源优势、优越的环境优势、强劲的后发优势等五大优势。二是要准确把握机遇。对一个地方发展而言,机遇不会常有,机遇来之不易。当前,颍州共拥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金向加速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国家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决策辐射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机遇和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 双轮驱动” 战略的机遇等五大 发展机遇。尤其是,受土地、人力、市场等要素制约,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不仅受土地因素的制约,还大面- 7 -积出现“用 电荒、用工荒 ”,全国范围内 产业“大洗牌” 正在加速进行,现在正是大招商、招大商的黄金时期。第三,招商目标要再明确。区委、区政府自我加压,拔高标杆,制定了 2011 年颍州区招商引资“1367” 总体目标任务,即完成新增税收 1 亿元,新签合同金额 300 亿元(其中工业至少 100 亿元以上),实现到位资金 60 亿元(其中工业 40 亿元),实际落地开发区项目 70 个开工、70 个投产,各级各部门要结合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任务分解,加强工作调度,确保任务目标超额完成。第四,招商方法要再优化。一是要提升成效抓驻点招商。一要在选好人员上下功夫。区委、区政府决定,继续向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派出 23 支驻点招商小分队。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那些基本素质比较好、文化程度比较高、责任感和进取心比较强,有发展培养潜力,能适应招商引资工作需要的年轻干部,选派到招商一线进行培养锻炼,着力锤炼和壮大一支敢见大客商、敢谈大项目、敢做大买卖的专业招商队伍。坚决不准搞形式、走过场。二要在强化培训上下功夫。在招商引资中,与外商交往是一门学问,促进双方良好的交流更是一门艺术。区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区招商局要- 8 -加强对驻点招商人员培训,帮助他们把握对外交往知识,熟练掌握交往技巧,学会公关和谈判艺术,增强应变统筹能力,掌握疏通协调方法,使他们人人成为招商引资专家。三要在埋头苦干上下功夫。招商信息瞬息万变,发展机遇稍纵即逝。驻点招商人员要有勇于拼杀、敢于亮剑的精神,要有放开手脚、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的意识,鼓足勇气、增强底气、提升志气,多用心、多动脑、多想办法,对驻点地区内所有企业进行“ 拉网式” 摸排,坚 持以狠劲、韧劲、钻劲盯 住项目;以诚心、专心、恒心打动客商;永不懈怠、永不退缩、永不言败, “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引来千企万商”。二是要 扩大影响抓节会招商。精心策划好2011中国安徽颍州经贸洽谈会,积极参与徽商大会、皖西北(阜阳)贸洽会和中博会等省内外各类节会招商活动,提高项目签约率、合同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三是要挖掘资源抓以商招商。要充分利用现有企业、2010 年新签约项目和数以万计常年在外人员的网络优势、人脉优势、信息优势,将其转化为我们的招商优势、发展优势,进一步激励他们牵线搭桥,推介颍州。四是要完善平台抓网络招商。要加强招商网络链接,建成全区综合性招商引资信息系统,积极对外发布项目- 9 -信息、扶持政策、投资导向等信息,收集汇总投资、合作需求意向,实现网上项目对接。第五,招商机制要再完善。一是强化领导机制。各部门单位“ 一把手 ”要带头 走向招商引资的第一 线 ,将主要精力用在抓招商、引项目上,用在搞协调、强服务上。二是强化服务机制。要充分发挥区行政服务中心作用,深入推进“三在三比” 、“五强 五做” 活动,不断深化“一站式、 终 身化、全程式、保姆型” 服务 机制。三是强化导向机制。要在全区上下强化招商人员是功臣意识,坚持政治、经济待遇向一线招商人员倾斜。要按照招商引资项目“十抓” 的要求, 实 行招商奖励向后延伸,加速招商成果转化。四是强化保障机制。要严格落实颍州区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实施细则,继续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 2011 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内容,纳入 2011年各地各单位绩效考核内容,严格考核考评。同时,要认真落实“ 日汇报 、周总结、月调度、季督查 、年总评” 制度,加大对驻点招商人员的调度考核。(二)要坚持抓大抓强工业经济,不断壮大跨越发展实力颍州要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做大做强工业。全区各级各部门务必要紧抓当前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举全区之- 10 -力,加速推进工业经济大跨越行动,全面完成工业发展“211”总体目标,即开工和投产企业累计达到 200 家,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累计 100 家,亿元产值企业 10 家,进一步壮大全区工业经济规模实力。第一,要千方百计提速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园区建设大提速行动,不断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一要超前规划,加速扩园升级。突出“两极七点” ,即突出安徽 颍州 经济开发区和工贸园“ 两极 ”和 7 个乡镇 工业集中区“七点” (程集、九 龙、马寨、三合、王店、三十里铺、袁集),超前规划发展空间,科学布局园区内部功能,完善功能配套。二要强化基础,快速拉开框架。要采取吸引区内外企业投资入股、争取国家项目扶持、银行信用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全力以赴抓好开发区和工贸园“ 八通一平” 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基本 实现“五通一平” 建 设。 三要狠抓项目,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创造条件、引导新上项目进入园区投资创业,确保经济开发区实现“768”目标,即新开工企业 70 个,新投产企业 60 个,新增纳税 8000 万元;工贸园实现“881”目标,即新开工企业 8 家,新投产企业 8 家,实现利税 1 亿元;每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实现“863”目标,即新入驻企业 8 个,开- 11 -工 6 个,投产 3 个。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 40 个、力争新增 80 个。第二,千方百计培育产业集群。一要以打造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高端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专用车制造、汽摩配件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攻关。二要促进服装加工、家具制造、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化升级,依托丰富的物产和人力资源,加快形成比较优势。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为园区配套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物流服务业,重点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为制造业、专业市场和都市经济服务的运输、仓储、转运、加工配送型的第三方单一物流企业落户颍州。第三,要千方百计强化要素保障。一是确保项目用地。坚持“ 集约 化用地,高 质量发展” 的原则 ,创造性地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政策,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区的用地支持,力争全年获批建设用地达 6000 亩以上。二是确保项目资金。按照“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企业运作” 的投融 资运作模式,充分 发挥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通过银政企对接会等形式积极扩大融资规模,确- 12 -保全年融资 10 亿元,力争融资 15 亿元。三是确保项目用工。实行由分管领导牵头,人保部门主抓,教育、农委、开发区、共青团、妇联和各乡镇相互配合的招工机制。通过有计划地实施“阳光工程 ”、“雨露计划”等农民工培 训,不断提升全区农民工的劳动技能;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务对接活动,力争全年完成新增就业岗位 6700 个,及时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第四,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快项目储备。区发改委、项目办要及时梳理项目库中现有的 341 个项目,并抓紧围绕工业发展,再编制一批重大优质项目,力争进入省“861”计划和市“6611”重点工程。二是加快项目开工。认真落实“ 一个 项 目、一个 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 制度,继续实行招商口派驻园区安商组,以及审批单位现场办公制度,确保及时入园开工。重点抓好欧健药械、中菱汽车、森泰体育用品等 3 个 5 亿以上项目和嘉泰钢构、方圆玻璃、久程电动车、天汇汽配等 61 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大项目建设。三要加快项目投产。要及时掌握项目开工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逐条进行梳理和调度,逐个进行解决,确保企业早日投产见效。- 13 -(三)要坚持抓新抓实科技工作,不断增强跨越发展动力第一,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和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前提。一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新化。围绕做大做强化工、建材、有色金属、食品加工等产业,引导企业进行攻关,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加快培育成为核心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服务体系,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业料技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三要要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力。围绕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中介、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第二,加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要着力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二要着力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在颍州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分支机构。三要加强科技园区基地建设。要加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