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旸:“十二五”时期应进一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_第1页
李旸:“十二五”时期应进一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_第2页
李旸:“十二五”时期应进一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五”时期应进一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李 旸来源:新华观察 2010-11-0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进一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环境,并对国家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特定历史时期。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演进,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全球分工日益深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利用全球要素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条件和更好的社会环境。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在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本世纪头 20 年,对我国来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由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 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尽管如此,2009 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超过 8%,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10 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GDP 增长速度达到 11.1%。综合判断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党中央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为“十二五”时期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前 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11.4%,比世界同期水平快 8.2 个百分点。2002 年,我国 GDP 首次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2006 年达到 20 万亿元,2008 年突破 30 万亿元大关,短短 6 年内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9 年,我国GDP 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 8.5%;人均 GDP 目前已经超过 3700 美元,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2009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 2.4万亿美元,居世界各国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额为 22072.7 亿美元,出口额上升至世界第一位。“十一五”期间,我国谷物、肉类、籽棉、水果等主要农产品(000061)产量和钢铁、煤炭、水泥、棉布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十一五”前 4 年平均增长 4.6%,粮食在 40 多年中首次实现了连续 6 年增产。第二产业年均增速 12%,比“十五”时期的 10.8%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2009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3.4%,比“十五”时期提高 4.3 个百分点。我国区域经济保持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西部地区开工建设近 70 个国家重点项目,投资额超过 1 万亿元,覆盖交通、能源、农业、工业、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 27.3%,比 2005 年提高 5.2 个百分点;2009 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举超过东部,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十一五”时期,我国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了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补贴,加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的力度,使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2006 年到 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1760元增长到 17175 元,年均实际增长 10.2%,比“十五 ”时期的平均增速加快了 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 3587 元增加到 5153 元,年均实际增幅8.3%,比 “十五” 时期加快了 3 个百分点。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 2005 年的 36.7%下降到 2009年的 3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 2005 年的 45.5%下降到 2009 年的41.0%。 2009 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46.6%,比 2005 年提高 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 0.9 个百分点。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结构调整思路日益明晰和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就能在“十二五”时期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为“十二五”时期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根本保障 “十一五”时期,我国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都有了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持续推进,中央企业由 2006 年初的 169 家调整为目前的 123家。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实现政企分开,电信行业和航空工业完成重组,城市公共交通、供水、燃气、环卫等市政公用行业普遍引入竞争机制,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基本形成。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成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生力军,持续带动大量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以及国内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可以预见, “十二五” 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将获得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 “十一五” 时期,我国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制度,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企业营造了公平的税收环境。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初步形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国务院在 5 年时间内相继批准设立了 8 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分布在东中西部不同区域,涉及三次产业及人口、资源和环境多个领域,涵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两型社会” 发展等多个主题。 “十一五 ”时期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新的思路,必将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为“十二五”时期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十二五”时期适逢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和全球技术革命关键时期,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均把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以期尽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一轮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中,哪个国家率先抢占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哪个国家就能取得全球经济发展的先导优势,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从战略高度对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了谋划,积极出台一系列重要科技战略措施。例如,美国将政策重点放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上;欧盟重在提高“绿色技术” 在全球的领先水平,强调加快发展电动车、混合燃料车产业;日本大力促进 IT 技术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强调要大力发展环保型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等产业;俄罗斯计划用 10 年时间改变过分依赖能源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创新型经济,重塑科技大国形象;印度政府在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出台一系列科技新政,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布局;巴西正在积极实施创新法 ,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节能低碳新兴产业;等等。为利用好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提出未来 10 年我国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到 2015 年,这些产业的增加值占我国 GDP 的比重达到 8%,到 2020 年上升至 15%。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十二五” 时期我国将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我国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有强大的市场需求,也有牢固的传统产业支撑。我国规模庞大的传统制造业在产品、技术、装备升级和替代的过程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