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 816_第1页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 816_第2页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 816_第3页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 816_第4页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 8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研究报告项目组编写陕西理工学院2012 年 10 月 30 日项目研究团队主持人:王忠锋教授成 员:王淑新博士扬名博士何红 硕士、讲师马彩虹 博士、副教授李战奎 硕士、副教授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目 录内容提要 1第一章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项目总论 .1第一节 项目基本情况 1第二节 项目背景 2第三节 汉中旅游的综合评价和主要问题 3第四节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的主要内容 6第五节 项目策划依据及原则 10第二章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 13第一节 必要性论证 13第二节 可行性论证 18第三节 市场分析 20第四节 结论 23第三章 建设内容及项目安排 25第一节 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 25第二节 创建新的旅游景区 36第三节 提升改造已有景区 61第四章 服务体系及配套设施建设 67第一节 弹性接待体系建设 67第二节 集散地建设 69第三节 车辆租赁体系建设 73- 2 -第四节 提升旅游区服务质量 74第五节 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 75第五章 生态化建设 与产业关联 81第一节 旅游和众多产业、事业相互支撑,循环促进 81第二节 汉中盆地边缘地带的生态化开发 82第三节 打造“汉中旅游礼品” 88第四节 走汉中盆地的城市化道路 90第五节 促进发展文化产业与 生态、旅游的融合 91第六章 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95第一节 项目实施与管理主体 95第二节 建设时限和进度安排 96第三节 项目实施与管理机制 96第七章 投资效益分析 98第一节 总投资估算 98第二节 效益分析 104第三节 风险分析 111附:项目表 114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1内容提要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是指沿汉中盆地边缘、依秦岭巴山之脚,以一条生态旅游公路环线,联系连接各类旅游吸引物(景区、景点、购物等)而形成的生态旅游格局。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涉及汉中盆地 1 区 5 县,项目区域主要位于汉中盆地与山地接壤的浅丘地带。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是“五位一体”的综合项目,即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项目的整体实施,可以实现五个方面的功能或目标:一是使汉中的旅游产业发生质的提升变化,形成高品位的“汉中旅游区” 。该项目以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建设为依托,重点建设40 个标志性的景区,其中新建包括“张骞丝绸之路微缩仿真园 ”、“西北联合大学纪念馆” 、 “(蔡伦)世界纸文化博览馆” 、 “航空科技城”等景区 15 个,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服务设施、挖掘文化内涵、拓展文化内涵等途径,扩建提升景区 25 个;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 4 个旅游集散(副)中心,同时开发汉中数字化旅游网络平台。从而破解汉中旅游“小而散” 、 “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难题,使旅游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成连片整合发展之势,并使大量的潜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商品,在此基础上,形成省内外知名的“汉中旅游区” ,使汉中旅游发生质的提升变化。二是促进汉中经济发展。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是汉中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能有力促进汉中突破发展。据估算,该项2目可在带动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总量、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在 2013-2020 年建设期内,整体拉动汉中 GDP 增长 1400 亿元左右,其中,旅游投资直接贡献 589 亿元,旅游收入贡献 670 亿元,因投资环境改善拉动 GDP 增长 150 亿元。三是大大促进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重点是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和发展生态旅游,丰富和扩充汉中旅游的生态内容。同时,与生态旅游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撑,优化改善生态环境,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使生态化、低碳化、循环化成为主流趋势,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建设国家级绿色产业基地,与此同步,也建设标志突出、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 四是实现汉中盆地边缘丘陵地带的开发、发展,促进汉中盆地产业的合理布局。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位于汉中盆地边缘的丘陵地带,该地带在近些年来汉中经济社会大发展中处于自然状态,基本上处于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薄弱区域,因此,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的建设也是汉中盆地边缘丘陵地带的大开发。把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的建设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布局统筹考虑,协同安排,就在汉中盆地形成三层环状的产业格局:沿生态旅游公路的外侧地带为生态旅游、生态休闲区,该区域除连续的生态景观外,还开发生态养老基地、低密度别墅群、移民新村等;生态旅游公路的内侧至环城(西汉、十天、巴宝)高速公路,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等农业产业带。环城高速公路内侧为市区,主要是生态工业、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3高新技术等绿色工业经济体,也是汉中的主要商业区和文化、教育、金融服务中心。五是促进汉中社会事业的发展。本项目建设的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是一条旅游的路、生态的路、经济的路,也是社会的路,它将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社会交往,扩大交流和开放,同时也树立汉中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 3.1 万个,间接就业岗位 16 万个左右,配合移民新村建设,能够为生态移民搬迁提供充分的空间,使“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有了可靠的产业基础,实现生态移民和梯次移民,使移民出山不进“圈” ,也使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又不增加城镇就业和用地的压力。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1第一章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项目总论第一节 项目基本情况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是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产业项目。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是指沿汉中盆地边缘、依秦岭巴山之脚,以一条生态旅游公路环线,联系连接各类旅游吸引物(景区、景点、购物等)而形成的生态旅游格局。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涉及汉中盆地 1 区 5 县,项目区域主要位于汉中盆地与山地接壤的浅丘地带。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把生态理念和方法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建设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建设新景区和改造提升已有景区、生态化建设与产业关联等,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将实现“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即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项目的整体实施,可以实现形成高品位的“汉中旅游区” 、整体拉动汉中 GDP 增长、大大促进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实现汉中盆地边缘丘陵地带的开发,以及促进汉中社会事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的功能或目标。2第二节 项目背景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改革创新是当今中国的发展大势当今中国的发展大势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改革是中国的发展大势和发展特征,是我们思考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背景,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八大还提出具体要求,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必须贯彻落实这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以加快转变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3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既是我们研究工作的方向,也是基本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有利于汉中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实现具有汉中特色的“三市”目标。三、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是汉中的发展快车2000 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今年 2 月,国家又编制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 (20112015 年)规划,汉中属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生态区;2004 年,国家实施南水北调重大战略性工程,汉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2011 年6 月初,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汉中位于秦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限制开发地区;2011 年, 国家秦岭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系列政策出台。服从和配合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是我们应该有的大局观念。同时,国家这些重大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也是汉中能够搭乘的发展快车,可以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机遇,扬长避短,化短为长,在国家战略部署的框架内争取项目,加快科学发展。四、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是汉中调整产业结构的内在要求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认为,“十二五”是汉中经济大发展、结构大调整的攻坚时期,也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纲要确立了打造国内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城市的发展战略,制定了打造核心品牌、加快旅游产品开4发的旅游产业发展方针。 纲要所做的判断、战略和方针,是我们思考问题的依据、起点和思路。第三节 汉中旅游的综合评价和主要问题一、综合评价“十一五”以来,汉中旅游业快速发展。至 2010 年完成旅游总收入 48 亿元,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 10%;在“十一五”旅游规划的指导下,建成国家 A 级景区 16 家,其中 4A 级景区 1 家,3A级景区由 5 家增至 9 家。拟定了“一心一带,三线五区” (1134)的空间布局。在完善和提升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休闲度假产品,如文化休闲、康体休闲、田园休闲、古镇休闲、农家休闲等也得到大力开发,森林游、湖泊游、草甸游等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以文化景区、节庆活动为基础的特色旅游产品日趋完善。这些都表明,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基本确立,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资源整合有了很大的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市场开始活跃。二、存在的主要问题2011 年,汉中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 GDP 的 10.5%,这与同期陕西全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 GDP 的 11.04%相差无几。但从汉中旅游资源在全省的比重看,以及汉中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受限的情况下、旅游业应有的贡献和作用看,汉中旅游业还有较大的发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5展空间。汉中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从景区开发来看,旅游开发层次偏低,没有形成“招牌产品”汉中旅游景点“多、小、散、乱” ,大部分景区开发深度不足,没有形成集群效应。部分盲目开发、存在“四园如一园,一园知四园”等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开发。少数景区随意增设人造景观,不伦不类,弄巧成拙。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知名度的招牌产品,汉中旅游在游客及潜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还比较模糊。2.从游客的体验看,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配套服务有待提升汉中至今还没有功能齐全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旅游标识系统、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等公共服务不完善;旅游服务配套的娱乐、购物、餐饮、住宿设施发展落后;景区内基础设施不到位,有的景区甚至没有可供游人吃饭和住宿的设施。目前旅游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已经成为汉中发展旅游的“短板” ,直接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游客停留期间消费少的局面。3.从旅游格局上看,目前“一心一环,三线五区”空间布局有缺陷关于汉中的旅游格局,比较成熟的是“一心一环,三线五区”的空间部署。其中 “一环”的考虑是正确的,因为旅游圈是旅游活6动由点向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格局上的“环”是指三条高速围起来的平面上近似封闭的“环” 。实际上,考虑到高速公路的立体交叉性,这样的“环”几上几下高速公路,并不顺畅。况且,高速公路是为了快速赶路,旅游则是悠闲从容地走路;高速公路是要人来得快一些,而旅游则是让人去得慢一些,多呆一会。显然,这样的环并不具有旅游的功能。4.从市场运营方式看,没有体现旅游的“蓝海”战略。目前汉中旅游,竞争主要是内部同行竞争及与相似比邻地区的同质竞争,这样的竞争实质是以同样的资源抢占同样的市场,归根到底是产品价格竞争。从近几年旅游发展的趋势看,体验旅游、休闲旅游是旅游发展的“蓝海” 。现在人们对休闲需求的普遍性已经使一个很大的领域摆在旅游业的面前。通过休闲旅游等差异化方式,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视线超越竞争对手移向游客需求,可以得到崭新的市场。目前,休闲虽然进入了汉中旅游发展的议事日程,但还没有通过体验旅游、休闲旅游等差异化手段进入“蓝海”方式。第四节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的主要内容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由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旅游景区(点) 、旅游服务体系等构成。由于产业关联性,还可与移民搬迁、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等良性互动。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7一、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是沿汉中盆地边沿、依秦岭巴山之脚的闭环状生态旅游公路。公路距山脚的最小垂直距离为 1000 米,预计全长 320 公里左右,涉及汉台、勉县、南郑、西乡、洋县、城固等1 区 5 县。主要位于汉中盆地与山地接壤的浅丘地区。除 40 公里左右的路段外,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已有基本可通的基础道路。为联系相关景点,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还应包括总长约 300 公里的支线线路。二、旅游吸引物由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连接的景区(点)有 44 个,其中新开发张骞丝绸之路微缩仿真园、蔡伦世界纸文化博物馆、天然温泉度假村、黄埔军校第一分校遗址等大型、较大型景区(点)15 个。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覆盖的景区(点)占汉中全部景区(点)的 70%以上,同时通过发挥乡(镇)村及民营企业、个体的积极性,使中小型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建造如“牡丹园” 、 “荷花园” “桃花岛” 、 “梨花沟” “银杏林”之类的农业观光景点。这样,从整体上看,由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的联系,汉中的旅游景点就有了由点成线、由线成片之势。三、服务体系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的服务体系,包括弹性旅游接待体系、8游客集散地、数字化旅游网络平台、车辆租赁体系、环境保护与安全体系等。弹性旅游接待体系由配套设施和网络系统构成,主要是保障在旅游旺季把游客接待好,而在旅游淡季接待设施不闲置。游客集散地是游客到达汉中旅游区的二次营销中心,是放大旅游经营效益的工作母机。其思路是游客在初步营销的吸引下抵达汉中后,通过集散地的宣传、展示、引导等营销活动,使原本想停留较短时间的游客因为环境、服务、景致、餐饮等原因停留而停留较长时间,然后再口耳相传,产生“二次营销”的“母机”效应。建设集散地和发挥其应有功效,需要环境支撑和产品支撑。为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需要建设数字化旅游网络平台,使游客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数字化。环境保护与安全体系,主要是发挥旅游的生态性和保护生态的低碳节能、环保设施和技术采用,以及基于以人为本、保障游客安全的设施和技术采用,还要包括防灾防疫的预案等。四、生态化建设与产业关联产业关联主要是根据旅游产业的前、后向联系,以及社会发展事业的联系,把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的建设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与移民安置就业、小城镇建设等统筹考虑,协同安排,并促进汉中盆地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形成汉中盆地三层环状的产业格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9局。沿生态旅游公路的外侧地带,除连续的生态景观外,可开发生态养老基地、低密度别墅群、农家乐集聚区、移民新村、民族风情小镇等,使景中有人,人生活在风景好、空气好、房子好的宜居之地。这样,既缓解城市用地矛盾,实现土地增值,又拉大城市骨架,也实现一批人的生态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生态旅游公路的内侧至环城(西汉、十天、巴宝)高速公路,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等农业产业带。该区域内种植、养殖全面生态化,柑橘、莲荷、花卉色彩斑斓,农业产业化一条线,农业产业链条多支、多环节发展。环城高速公路内侧为市区,主要是生态工业、高新技术等绿色工业经济体,也是汉中的主要商业区和文化、教育、金融服务中心。专栏: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总体内容(683.5 亿元)干线生态旅游圈的基本骨架,含征地、拆迁补偿、服务中心建设等。预计364 公里140(亿元,下同)沿汉中盆地边缘、顺秦巴山脚丘陵地带,涉汉台、勉县、南郑、西乡、洋县、城固等 1 区 5 县。支线 联系 40 个左右景区(点)预计总长 300余公里40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沿线生态景观带林、水、花、雕塑景观,憩息地等 沿途 60 生态旅游公路形象10新开发丝绸之路微缩景观园、温泉天然浴场、汉中文化大茶楼、大型情景剧场、黄埔军校一分校、定军山军事文化体验场、7 条栈道等15 个 60 生态旅游圈的旅游吸引物、目的地已有景区提升改造哑姑山、黄花河、红寺湖、小南海、午子山、天台山、罗镇茶园、武侯墓、武侯祠、黄金峡、桔园等景区。16 个 20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服务设施、挖掘文化内涵、拓展文化内涵旅游吸引物(景区景点)重点改造景区 南沙湖、南湖、红寺湖等 3 个 20建设服务区、丰富内容、整合功能、提升档次、综合开发等龙头带动的设施、服务体系 30 个左右 2 弹性接待体系网络平台 1 套 0.5保障旺季接待好游客、淡季相关设施不闲置主集散地 1 个, 3集散地副集散地 3 个 6服务游客;二次旅游营销中心数字化平台 数字化旅游网络平台 1 1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数字化。旅游服务体系租赁体系 自驾游车辆出租 6 4 租赁体系生态环保的技术、设施 6低碳节能的技术、设施 3环境保护与安全体系防灾防疫的设施、预案 2体现生态性和人性化前后向联系的产业农业、工业、饮食服务等 6 个 12移民搬迁安置 移民新村 40 个 160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与移民安置就业、小城镇建设等统筹考虑生态休闲度假基地 5 20低密度别墅群 10 50绿色产业基地 50生态化及产业相关生态产业开发观光农业、体验农业 10位于生态旅游公路外侧的丘陵地带。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改善建筑格局,拉大城市骨架,实现土地增值。汉中旅游礼品 100 余 5旅游文化建设 各类文化挖掘、整理 5 生态、人文、历史“三位一体”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11第五节 项目策划依据及原则一、策划依据1.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 、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200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98) 、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0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等有关法律、法规。2.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GB/189722003) ;(4)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5)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 2 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 (GB/T 10001.2-2002)12(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 1 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1-2001)3.相关规划、计划(1)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 汉中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3) 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4) 汉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5) 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6) 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7) 汉中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8) 汉中市十二五交通规划(9) 汉中秦巴连片扶贫规划4.其他相关材料(1)实地踏勘与座谈资料(2)网络及其它公共渠道资料二、项目策划编制原则1. 遵循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布局,以科学的发展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比选,优化技术路线,力求方案合理;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132. 在汉中市旅游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汉中市“十二五”交通规划和各县旅游发展规划,根据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开发建设工程的要求、及项目所在地的特点,主要建设工程的开发时序和地区开发规划进行本报告的编制工作。14第二章 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第一节 必要性论证一、建设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是落实国家、省、市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决策的举措生态旅游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汉中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前景广阔。2006 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旅游业是陕南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之一;2009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将旅游业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体系,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 ,全面规划了旅游业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政策措施;2011 年,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汉中建成国内一流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将旅游业确定为汉中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这表明,着眼于做大做强汉中的旅游产业,使其成为汉中经济发展的支柱,优化旅游格局,建设“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这一重大旅游项目,是落实国家、省、市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决策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建设汉中“三市”目标的有力举措。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15二、建设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是促进汉中旅游业突破发展的现实途径1.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改善旅游景点“多、小、散、乱”的问题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通过环形的旅游格局,使汉中区域内景区(点)与景区(点)的空间距离相对缩短;又在环秦巴旅游公路的引导促进下,潜在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已有的旅游景区(点)得以提升。旅游景区的相对集中化、密集化的效果,会使汉中的旅游景区呈现连片化的趋势。同时,穿行在青山绿水、大小景区间的生态旅游公路,也树立起汉中旅游的独特风格和崭新气象。2.改善基础设施,提升配套服务水平,改善游客停留时间短、游客停留期间消费少的局面。通过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完善旅游咨询服务、旅游标识系统、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等公共服务;通过伸缩自如的弹性接待体系,保障游客有满意的吃饭和住宿;通过景点的可观赏性、及互动性的体验式旅游活动,是游客在汉中快乐开心、呆的时间长些;通过二次营销和引导等,使游客进入发现之旅和探索之旅;通过旅游小商品的开发,刺激游客的购物愿望,等。从而改善游客停留时间短、游客停留期间消费少的局面。163.修正“环”的理念,完善“一心一环,三线五区”的空间格局环秦巴生态旅游公路,沿汉中盆地边缘,顺秦岭巴山之脚,串联各类景区,路边有景,景中有路,可以让游客旅中有游,游中有旅,游游旅旅,旅旅游游,从而形成名符其实的旅游“环” ,这就很好地完善了“一心一环,三线五区”的旅游格局,也形成汉中生态旅游的独特景观。进一步地,建设汉中环秦巴旅游圈可以大大释放汉中旅游资源的潜力,形成较大规模旅游区,并能整体统筹和建设,提高旅游档次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汉中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提升经济社会效益。4.摆脱“红海” ,进入旅游的“蓝海”方式。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通过旅游休闲化、生态化等差异化方式,跨越现有的旅游竞争边界,将视线超越竞争对手移向游客需求,将城市中希望释放工作生活压力的游客作为目标客户,从而开辟新的旅游领域,得到新的旅游市场,使汉中的旅游进入旅游的“蓝海”方式。这样汉中旅游发展就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战略,避免了与西安、成都、天水等大中城市旅游同质化竞争。三、建设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是汉中盆地边缘丘陵地带的大开发模式2002 年 11 月,汉中市委、市政府做出“发展绿色产业,建设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17绿色汉中”的决定;2010 年, 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开始实施;2011 年,汉中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经济强市、宜居城市、文化名市的“三市”目标。2006 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 ,指出旅游业是陕南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之一。可见,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是汉中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式,同时还可能成为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方向。由于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位于汉中盆地边缘的丘陵地带,而该地带在近些年来汉中经济社会大发展中处于自然状态,基本上处于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薄弱区域,因此,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的建设也是汉中盆地边缘丘陵地带的大开发。四、建设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是配合国家南水北调、功能区规划等大政方针的需要。陕南秦巴山区作为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区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地,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生物多样化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因此,加大旅游业在产业中的比重,引导产业于生态的方向上来,是汉中配合国家大政方针,维护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同时,以生态型为显著特征的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其“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 “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本身就具有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18五、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能够成为接收周边经济区辐射的有效载体汉中处于关天、成渝两大国家级经济区的交接地带,同时地处西安、成都和天水三个大城市的中心地带,有着接受发达经济区域辐射的地理区位优势。建设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使汉中成为半径 500 公里以外、行程 6 小时以内的区域性知名旅游区,成为西安、成都和天水等大中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就可以以旅游的人流带动物资流、信息流和资本流。同时,休闲度假基地、生态养老基地和低密度别墅群的建设,也能够吸纳周边大中城市投资于汉中、生活于汉中。显然,建设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有利于形成接收周边大经济区辐射的有效载体。旅游圈是指对旅游景点而言的,它是由若干个景点组成、风格各异的景点形成的环形旅游线路,组成了一个范围较大的旅游区域,她是旅游业发展在地域上的反映。长期以来,旅游活动仅局限于一个景点,各个景点之间缺乏有机的配合,不利于旅行社导游业务的发展,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各地方旅行社联系的加强,在某一区域的若干景点就形成了一个旅游圈。旅游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