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制度的作用_第1页
调解制度的作用_第2页
调解制度的作用_第3页
调解制度的作用_第4页
调解制度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解制度的作用篇一:论中国的调解制度引 言 调解制度是指经过第三者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且具有自愿性、合法性1。我国在数千年文明传承过程中有着调解解决矛盾纠纷的传统和文化,并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的变化而逐步完善调解的方式、方法。而到了当代社会,我国在依法治国的总体框架下,制定了调解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调解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充分的发挥了调解制度柔性解决纠纷的独特作用,逐步形成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调解体系。共同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民内部团结、防止矛盾激化、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调解制度的意义 当代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但是由于社会各方面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各种体制、利益的调整及各种思想的碰撞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使新类型的社会矛盾和纠纷的不断涌现,因此,正确认识调解的作用,并对其进行创新,充分发掘传统法文化中的本土资源,完善并进一步发挥现有的调解制度的作用,有效地解决社会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并通过调解促进政策法令的宣传教育2,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调解制度存在于中国的独特文化土壤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加快了交流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更加激烈的碰撞在一起,而法治形态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自然也加入其中。 近代的中国作为典型的外源性法治发展的社会,存在上千年的中华法系随着中国屈辱的历史的开始而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国家的法治思想出现在中国不同版本的法律条文中。特别是建国以后,我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思想,并在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活动方面大量借鉴欧洲大陆法系的内容。然而无论外源性的力量多么强大,当其降落到中国这片土地上时,必然受到中国固有思想的修饰。调解制度并非是我们当代社会开始实施的,在源远流长的法治历史中,调解制度身处其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 当今社会,为建设和谐社会,古老的思想在经过现在文化的修饰之后在中国这块民族土壤中发挥着区别于西方社会法治的独特作用。(一)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的深刻影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关于法治思想更是从奴隶社会就形成了指导思想,夏商出现了神论思想,西周时期进步为“明德慎罚“和“礼治“3,中国历史经过春秋战国璀璨文化的洗礼,到了西汉时期儒家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儒家思想的“礼法结合、德主刑辅”及“礼之用、和为贵”的无讼思想4深刻影响了司法制度,并在之后的两千多年封建统治中延续着它的影响作用。 正是因为对无讼思想的追求促成了调处制度,也就是我们当今社会比较推崇的调解制度。中国古人对自然秩序和谐追求的思想影响了历代以来的统治者,且大多数的地方官吏是儒生出身,他们饱读诗书,学习孔孟之道,因此他们都向往儒家的无讼理想社会状态,这无形中成为调处制度加以大量运用的强有力推手。特别是在古代,人们多以氏族形式的家族群居方式生活,生活范围狭窄,即使出现矛盾那也是“自家”的隐私,不足为外人道也。中国自古就有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于是在此种情况下,氏族族长或者同宗中有威望的长者就成为矛盾解决的裁判者,而官府也是承认这种解决方式的。除此之外,只有在民间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才会状告到官府,请求官员来解决。 在我国古代,统治者们认为不是过于严重的刑事案件都可以使用教化的手段来引导双方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的方式来解决,并且官员们也不愿意看到民间矛盾的升温,这有悖于儒家“和为贵”的思想。所以,官府的办案人员在审理案件时也会对案件进行调解,在有些朝代地方官府中还专门设有调处事物的部门负责民间纠纷的处理。这些足以说明调解制度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它也是存在于中国这片独特的文化传统土壤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转型及各民族的高度融合,人们的生活范围再也不会是以前以氏族和村落为基础的狭小空间了,更好更快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加快了人们之间的交流,随之而来社会摩擦和纠纷的类型也变化多样,多元利益群体的形成和博弈也随之产生。此时,我们不能再强调无讼、中庸等思想,取而代之的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的现在思想,在这样的背 景下,法治社会的积极建设和社会和谐之间就要寻求一个更好的调节方法。此时要发扬传统的调解优势作用,就需要与时俱进的改良。因此,当今社会的大调解机制应运而生。三、我国现行的调解制度 提到大调解机制,有多种多样的理解,使用上也极不统一。一般认为, “大调解”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整合各种调解资源,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协调处5。大调解机制下涵盖了我国多职能部门的调解行为,如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这些职能部门对社会各方面进行调解,并在无形中形成联动机制,将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其他各种调解资源整合在一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可谓是古代社会家族调解、宗族调解的另外一种发展形式,它又称诉讼外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在基层中除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居民日常生活纠纷的组织还很多,诸如居委会对邻里纠纷的调解,妇联组织对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等。各个部门在对人们纠纷进行调解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减轻了司法机关的诉讼负担,节约了诉讼成本。特别是近几年,人民调解不断发挥着其本身的独特作用,也不断的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基层组织的调解因其缺乏权威性,大量调解工作完成后常常因为某些当事人的反悔而失去作用,因此,人民调解急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基层调解组织的工作提供保障。XX 年 8 月 28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人民调解法的草案,人民调解法于 XX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调解法的适用为基层调解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在其组织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再是从前可以任意反悔的口头约定,调解协议可以在达成调解意向后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过确认后的协议具有类似合同的效力,若一方当事人不愿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两年多的法律适用,事实证明,人民调解制度非常适合我国的法制建设。可以说它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的一种特殊制度。 (二)司法调解司法调解顾名思义就是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调解。在这里,笔者主要阐述一下法院工作过程中的调解制度。 1.诉前调解,主要指纠纷当事人来到法院起诉,法院工作人员在立案前对其进行调解,进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方法6。案件当事人即然来法院起诉说明早已做好打官司的准备,是否对其进行调解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首先,法院调解要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自愿性原则是诉前调解最根本的原则之一,是诉前调解实施的合法性基础。诉前调解要真正实现公正与效率,就要保证程序的正义性;其次,诉前调解也要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诉前调解的合法性原则是比较宽泛的基本原则,既调解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就行。诉前调解毕竟没有正式进入司法程序,所以诉前调解并不要求事实清楚,是非分明。因此,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对一些敏感性、保密性的内容可以避而不谈,在调解过程及协议书中也可不予明确。 在工作实际中,对那些案件纠纷轻微、案件标的额较小的案件,负责法院立案的同志大多会先对其进行调解。笔者工作所在的基层法院就出现过这样的一个案例:李某去朋友家办事,在开车回家的途中,不慎将朋友邻居家的一条母狗撞死,由于母狗正处在哺乳期,几只幼仔只有十天大,惹得邻居大妈又心疼又生气,遂向李某进行索赔,李某认为索赔金额不合理,但双方意见难以统一,李某在万般无奈下,来法院起诉,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受理起诉的过程中,法院并没有急立案,而是通过调查带领李某前往大妈家中进行登门调解,与大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从双方的经济利益、道德观念、市场价格等几方面对双方进行耐心的劝说,法官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大妈,降低了索赔金额,双方握手言和。诸如此类案件,案件标的额较小,双方当事人纠纷情绪不大,如经诉讼途径会在时间与经济上给双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负担,而且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也导致了法院审判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诉前调解程序解决本案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化解双方矛盾,又节约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更主要的是有效地减少了邻里间不和谐的因素,有助于百姓日常生活的和谐幸福。 2.审判调解。我国基层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数量巨大,而这其中多为生活中的民事纠纷,如果审理这些民事纠纷只是简单的追求案结事了,而结果往往会导致案结事不了,为日后产生更大的纠纷埋下隐患。所以,法院等司法机关的调解 也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处在纠纷中的当事人,也许在案件审理前对案件整体事实及法律运用不是很明了、清晰,借助法官的审查和梳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双方的纠纷就会有新的认识,此时法官对双方进行调解,对矛盾的消除和案件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今年施行的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适用调解的案件类型做出了新的调整。在以往的民事案件处理中,仅仅是婚姻家庭和继承纠纷、劳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以及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等几种案件实行先行调解制度,但新修订的诉讼法对此作出较大的调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依据此条新确定的先行调解制度,没有明确具体的案件范围,不论是简易程序还是普通程序的案件,只要法院认为适宜调解,当事人不明确拒绝,法院就可以进行调解。总而言之,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必经先行调解,其他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在不同的审理阶段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需及时判决,不能久调不决。3.执行工作的和解方式运用。法院调解大多发生于民事案件审判当中,除此之外,执行案件适用和解制度,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执行案件因其有明确的执行依据不能适用调解,但执行和解制度也和调解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执行和解指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经过平等协商,就变更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和解协议,从而中止或终结案件执行程序7。特别是近些年来,法院执行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日渐凸显,一些地方的当事人面对生效的法律文书但却无法实现权力而失望,在社会上竟让出现一些卖法律文书的情况,这使得司法机关的权威性大打折扣。在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上,执行和解是当下执行部门比较倡导的一种方式。执行和解是指在法院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经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结束执行程序的活动。在执行过程中,一方面,申请执行人握有生效的法律文书,另一方面,双方当事人均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这为执行和解工作提供了合法的平台。在和解过程中,一方自愿放弃一部分或全部权利,也可以是一方满足另一方的要求,还可以是双方都作一些让步,从而双方达成共识,终结执行案件。如若一方当事人反悔,法院还可以恢复执行程序,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力推行执行和解 篇二:浅谈法院调解制度的功能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自愿就民事权益的争议,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我国诉讼调解制度在解决各类纠纷中独具优势,法院所审理的民商事案件撤诉的有近百分之九十是在法官调解下撤诉的,对减少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当事人与法官的对立情绪、稳定社会秩序、及时解决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法院调解制度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法院民事审判权的主导性运作方式。立法上也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审判程序的始终。调解作为一项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发展和变迁着。被国外称之为东方经验,成为我国民事诉讼的表征。在近几年的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浪潮中,这一古老的制度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热点。调解制度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纠纷的解决机制呈多样化的趋势。理性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偏好选择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以保障个人的权利和实现社会公正。调解是指由第三者主持,对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进行调停,排解疏导,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我国的调解制度主要有诉讼内调解和诉讼外调解两大类。诉讼外调解主要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内调解只有法院调解。法院调解,是指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法院调解制度表现为公权力和私权力的有机结合方式:一方面,法官作为中立的第三人介入调解过程,使的调解协议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另一方面,调解协议的产生又是双方当事人合意的结果, 使的调解协议乐为双方当事人所接受。因此,同审判相比,调解具有其独特的司法救济价值。 以调解为主的处理民事诉讼,能及时化解矛盾,对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以及对法制的相对忽视,法院调解制度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具有强烈的职权主义的特点。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法院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一个制度的确立,即民事诉讼程序的制定,应体现其根本的价值,调解制度作为类司法制度也不例外。所谓价值在哲学上是一种关系的范畴,即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调解程序价值既为参与调解的主体的内在需要所给予的满足与实现。程序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内在价值,即程序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公正,效率和自由等。其最主要者为公正与效率。二为外在价值,通过程序的运作导致的实体公正,秩序等具体形态。因此,调解程序的重构首先在根本上体现其内在价值,即公正与效益。只有体现了内在价值的程序,才能在司法运作中带来实体的公正,进一步实现社会秩序稳定的外在价值。 法律从诞生之日起,便与正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正义是法律所追求的永恒的目标。尽管如博登海默所说正义就象普洛透斯的脸令人难以捉摸,但是,在司法运作中还是有其实现的客观标准。罗尔斯认为正义的实现有如下两个原则:(1)平等原则,既程序对每一个人的适用应没有差别。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对妥协协议的公正性的内心确信,主要以当事人各方地位平等为前提,当事人双方自由的提出自己的意见,保障其诉讼上的利益。法官在调解时对于双方的基本权利是不容侵犯的,法官作为中立人应给予双方当事人以平等的机会提起诉讼中的权利。 (2)差别原则,既程序在平等的基础上,可以使不利的一方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就是说允许法官差别对待当事人双方,但这种差别要对诉讼中不利的一方。这里不利的一方是指法律知识的欠缺严重,而导致在诉讼中个人的合法利益无法得以保障。因为,在现实中各方势均力敌的情形并不多见,所以通过程序的规定保障当事人的对等性安排是十分必要的。 调解程序是由第三人来主持,通过斡旋解决纠纷的程序。而由第三者处理案件这一事实本身就必然包含着判断契机,因而学理上关注的重点首先应(!)当是如何适当地防止恣意。因此作为调解程序中法官(来自: 小龙 文档 网:调解制度的作用)的职权应该受到一定的规制,使其只能充当中立的第三方,以保障当事人合意的纯度。如果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从各自所拥有的手段确认调解法官提出的某个妥协点是能够得到的最佳效果,这样纠纷的解决即可获得。法官的中立是这个妥协点能够被当事人双方合理接受的前 提,也是保障程序正义的前提。从程序正义的角度,调解制度中应包括以下四个要素:(1)平等。一个公平的调解程序要求每个当事人都应得到平等的对待。平等决不是程序的一个简单的或直接的属性,它可以成为一个严格的要求。 (2)准确。公正的调解程序应能够保障当事人双方了解争议所涉及的实体法律的信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合意.(3)公开。调解程序的运行状态应该是在当事人对席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其运行的规则和标准对当事人双方是透明的。 (4)尊严。在调解程序中不应使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以一种有损尊严的方式进行协商。 从现代世界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看,为克服诉讼迟延、法律职业工作者人数跟不上实际需要、诉讼费昂贵等弊端,和解或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无论在大陆法系还是普通法系、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无论在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和解或调解制度的完善也处于不断成熟之中。据了解,有诉讼王国之称的美国,95的民事案件经过和解在法院内附设的强制仲裁或调解等所谓代替诉讼解决纠纷程序得到解决,只有不到 5的案件才进入法庭审理阶段;日本通过调停解决的案件占总数的 53到 54,诉讼中经和解解决的案件达35;德国的和解率最低,其案件总数的 75是通过判决解决的。虽然各国的和解、调解缺席并非完全相同,但通过协商解决纠纷、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和减轻法院案件过多的负担是各国法律设立调解制度的本意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民事权益之争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以调解的方式妥善处理各类纠纷案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快速调节经济关系,预防和减少诉讼,增强人民内部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判决结案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在深入法院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仍应提倡多做调解工作,以调解的方式解决各类民事纠纷,同时注重对调解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而不是对其弱化或忽视。篇三:民事调解制度的利弊民事调解制度的利弊 班级:法学 1204 班 学号:1211100332 姓名:江敏 民事调解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民事诉讼法过程中,可以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主持并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协商解决的制度。调解制度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机制,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在审判中占有重要地位。通俗地说,调解制度就是万金油,除了一些不适用的情形,不论是在一审程序、二审程序还是在再审程序中都可以适用。 调解的基本原则就是自愿与合法,调解必须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展。在法务实践中,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情况占了大多数。这说明,与诉讼结案相比,调解结案有它一定的优越性。 一、调解的自愿性。调解的自愿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对于双方当事人意思的最大尊重。双方当事人完全有权选择是否进行调解。只要有一方不同意,就不可以适用调解程序。调解达成后,在签收调解书之前当事人还有机会可以反悔。调解书生效后,当事人还可以通过申请再审来进行救济。调解程序可以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限度最大化。调解的自愿性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双方愿意妥协,愿意让步。只要双方自愿,法律允许,双方可以超过诉讼请求进行谈判,可以商量的余地更加宽泛。 二、调解的高效快捷。相比于普通的诉讼程序而言,通过调解结案所需的时间更短。并且调解是不可以上诉的,因此法院有时候更倾向于通过调解结案以此来降低上诉率。民事诉讼程序冗长复杂,期间还可以适用法律关于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一个案子有时候拖上个一年半载的也是常态了。这样对于当事人日常的生产生活,哪怕是心情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调解就不同了,当事人双方合意之后,在法院的调解下,有商有量地就把事情解决了,大家都省事。 三、有利于社会和谐。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之前,或多或少都是有点利害关系的。彼此互相都认识,能提起民事诉讼那大概也是因为忍无可忍的了。但是社会这个大家庭,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而法庭诉讼上,双方为了争议标的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有时候可能还大打出手。那诉讼结束之后多半都是老死不相往来了。但是如果通过调解程序,大家心平气和,有话好好说,各自退让一步,日后也不至于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民事调解制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调解不公开原则。调解可以不用把事情闹到人尽皆知的地步,给双方都留有一点余地。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国现存的民事调解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当事人的反悔权是否合理?调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还可通过在调解书送达前,以拒签调解书的方式使已成立的调解协议对当事人不产生约束力。让我们再次回到调解的自愿原则上,达成调解是双方当事人合意的表现,既然说好是自愿的,那怎么又反悔了呢?调解也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方式之一,既然是审判权,涉及司法权威性,那当事人随意反悔是不是有失司法严明呢?二、一味促成调解对当事人是否有利?因为调解不可以上诉,因此法官更倾向于通过调解结案。那么在调解的过程中,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