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_第1页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_第2页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_第3页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_第4页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篇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目录 一.引言 .1 二.存款保险制度含义及变迁的历史进程 1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2 (一)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 . 2 (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影响了货币政策执行的独立性 2 (三)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阻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2 (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透支了国家信用 . 3 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3 (一)逆向选择问题 .3 (二)道德风险问题 .3 (三)代理问题 . 4 五. 解决措施 .4 (一)做好顶层设计 .4 (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4 (三)完善金融法律法规 .5 (四)加强金融监督管理 .5 (五)保证存款保险机构的独立性。 . 5 六总结 . 6 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及对策摘要: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稳定金融秩序、保障存款人利益、维护民众信心、安定社会诚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从理念的提出到制度化建设的整个历史进程,然后指出我国目前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构建我国新型存款保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存款保险弊端对策制度建设 一.引言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日趋激烈,全新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变得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从理念的提出到制度化建设的整个历史进程,然后指出我国目前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构建我国新型存款保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二.存款保险制度含义及变迁的历史进程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XX 年 1 月初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之后均提出,要抓紧研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XX 年 7 月 16 日,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XX 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XX 年,央行发布XX 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内部已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XX 年 1 月,央行在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XX 年 5 月 1 日备受关注的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作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先手棋” , 存款保险条例的实施,表明我国银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信用银行共同构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业的稳定,国家对存款提供 100%担保。这种由国家全保的存款保险模式,被称为“隐性存保制度” 。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国家政治的长治久安是起到较大的作用。但在我国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引进公平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绊脚石。 (一)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间存在着一个隐含的长期合约关系,这种隐含合约就是隐性存款保险,即政府要求国有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反过来政府承担全部信贷风险,若银行破产,处置方式要么破产,要么重组或接管,政府过度干预。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商业银行在国家信用的保护下,缺乏竞争机制、风险意识淡薄、逐利性增强,极易引发道德风险,使银行业不注重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的提高,使其处于低效运行状态。之前国家运用多种手段如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等充实商业银行资本金,都是变相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隐患或弊端,而国家为此付出了巨额成本。 (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影响了货币政策执行的独立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拥有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的权力,不必在制定政策时追随政府的财政政策目标。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主要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政府为达到经济发展目标,往往采取扩张的经济政策,默许商业银行大量放贷,从而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而这种隐性担保是由政府来买单的。另一方面,正确处理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的关系。金融稳定指金融体系能充分发挥其支付结算、转化储蓄为投资的功能,并提供足够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化解潜在威胁的一种状况。 (三)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阻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速降低,资本流入速度减缓,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使国家的这种“兜底”行为日益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巨大障碍。首先,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因垄断优势使储蓄存款居高不下,市场公平竞争缺乏,因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存在使其存款安全系数隐性增高,这样不利于银行业改革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另外,巨额的担保不仅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而且使整个银行体系面临潜在风险,随着金融资产的日益增长,一旦引起连锁反应,就会产生“多 米诺骨牌”效应,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道德风险,而这种缺乏竞争的银行业会进一步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绊脚石。(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透支了国家信用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置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时,无论是采取托管、兼并重组或行政关闭等措施,倒闭金融机构的债务都由国家清偿,这都隐含了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在这种制度下,银行业利率受到管制,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都愿意把所有风险押在金融机构上,从而更多地透支国家信用,却最终损害了全社会的利益。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出,影子银行的日渐凸现,银行承担的风险有增无减,一旦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国金融体系累积的风险有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如果尽早改革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减少国家信用的透支,为消除系统性风险争取时间。 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存款保险制度因降低了对参与者的激励,削弱了市场约束力,从而引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加大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提高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成本。 (一)逆向选择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发点是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但在自愿性统一费率会员制度下,因保险费与风险不挂钩,使经营稳健的金融机构收益和成本不对称,大量稳健的金融机构退出这一制度;而经营相对差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存款保险制度,交纳保费,企业家发现这一制度的巨大漏洞,充分利用银行业这一特点,从事高风险的活动,最终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结果导致逆向选择。另外,偏好风险的金融机构本身因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会承担更高的风险,交纳更高的保费,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期,会出现存款保险制度顺经济周期效应。存款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存款保险体系变得脆弱,可能造成存款保险体系进一步恶化。 (二)道德风险问题 从理论和实务角度看,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是指:一方面是储户的道德风险。因信息不对称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储户对银行的风险和经营状况不再关心,从而失去对银行从业行为的监督,监督责任由存款保险公司来执行;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在这种制度下,金融机构持有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时,只享受高收益而不必担心高风险的危害性,偏好高风险的金融机构会增加高风险资产的持有量,因此,对于银行本身具有更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提供了错误或不兼容的激励机制,有了保险,情况则更糟。存款保险降低了监管人迅速关闭破产银行的动力,最终增加了转嫁到纳税人身上的成本。(三)代理问题 所谓代理问题,指代理人在其行动中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委托人利益。在存款保险制度中,存款保险机构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如果过于关注自身的利益,为了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的利益而损害存款者和纳税人的利益,或者在政府的干预下而放弃自己的原则,都会导致代理问题的发生。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降低,产生大量寻租机会。在扭曲的制度下,制度设计者的初衷将无法实现。 五. 解决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民间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也在大胆创新中推出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而影子银行的复杂演化趋势也在不断挑战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安全控制问题,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便捷性和信息交换的即时性更是放大了金融系统的潜在和现实风险。在上述背景下,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主要障碍和困境,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一)做好顶层设计 首先,要站在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做好长期规划。决策层、理论界和金融界应联手,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存款保险制度的利益各方,如存款人、借款人、银行家及经济决策人和监人的行为考量,制定存款保险制度运行的长期规划,为金融体制改革铺平道路。其次,要妥善处理好金融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存款保险制度顶层设计好与坏,可以从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状况来体现,如金融深度、可得性、效率和稳定性四个维度来综合评价。只有进行这种顶层设计才有利于金融业改革,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强化风险防控和金融稳定,才不至于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程度的提高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会提高金融稳定水平并增进社会福利。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导致双方在交易关系中的地位不平等,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降 篇二: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及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分析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及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最新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开启了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进程,对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对现有存款保险制度所带来的影响依然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弊端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必要性来分析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显性保险制度;存款保险;隐性保险制度 一、引言 存款保险条例由国务院联合多个部门制定,已经在 XX 年 10 月国务院第 67 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XX 年 5月 1 日起施行。显性存款制度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从世界范围看,已经有 90 多个国家施行显性保险制度,其在保障国家安全及促进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相反,隐性保险制度存在容易引发银行道德风险,增加财政负担,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端。 二、中国隐性存款保险弊端 增加银行的道德风险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保费最终由纳税人缴纳。银行为赚取高利润,不管风险的大小,随意激励扩大规模,造成了不良资产不断增加。而政府对存款人的风险担保无形中弱化了存款人的风险意识,降低了存款人对银行的约束能力,同时也激励了银行这种冒险的行为,削弱了市场机制。增加政府负担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国家为银行提供无偿的资金保障,应对银行可能出现的紧急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专门的保险基金,政府的这种行为大大增加了财政负担,同时由于对银行外资注资的渗入,也转化为对政府财政的压力,增加财政成本。 工作效率低下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金融机构之间没有有效的协调机制,所有事情都是事后处理,不能及时解决现有的问题,国家对企业救助又存在任意性,对金融机构的保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公信力。 缺乏公平的待遇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带给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更多的帮助,却缺乏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和资助,造成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然而其资产可能具有更多的隐患。小微银行和企业缺少应有的市场份额,扭曲了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无法及时应对资金短缺问题。 三、我国显性保险制度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显性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克服隐性保险制度弊端的需要 长期以来,国家和政府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止因银行支付危机而导致的系统和非系统风险的出现,一般采取国家全额收购的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存款人的利益,但在无性中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金融监管的功能被弱化,降低了存款人的风险意识,银行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银行业改革的需要 中国加入 WTO 以后,中国银行业也面临改革压力。在金融市场开放前提下,民营资本的加入,银行资本呈现多元化发展。中国银行也通过上市的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人民币升值加速,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进一步促进多元化银行资本结构的形成。中国现行的隐性保险制度严重阻碍了银行改革的步伐。从另一个角度说,政府也随着银行资本规模的扩大感觉到资金支持的乏力。 居民储蓄的高度增长 作为一个高储蓄国家,储蓄存款(来自: 小 龙 文档网: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见表 1)。然而大部分存款人对所存银行的职能和风险以及办理的业务并不关心。因此,信息不对称可能是存款人的利益得不到相应保护的原因之一。显性保险制度通过立法来保障居民存款主体的利益,这样减少了居民对风险的恐惧心理,减少了挤兑风险的产生。 银行的脆弱性DD 模型分析 DD 模型论证了三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银行可以通过吸收活期存款,为那些需要在不同随机时间消费的人们提供更好的风险分担职责,并以此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二,活期存款在一定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银行挤兑,造成存款人恐慌,快速提款。第三,银行挤兑确实引发一些经济问题,包括银行破产导致贷款的撤销和生产性投资的中断。该模型包括三个时期分别是 t=0,1,2,将存款人分为类型一和类型二。假设他们在 t=0 时存款是相同的,并且不知道在下一阶段的流动性需求状况,每种类型的人都只关注某一特定时间的需求流动性。现在在 t=0 时给予他们一单位的要素禀赋,如果存款人将存款投资长期资产项目,那么在 t=2 时将获得回报 R。如果在 t=1 时出现对存款的流动性需求,会导致该投资项目被迫提前清算而获得较低的收益 LI11。如果这种流动性需求是独立分布的,那么概率为 p 和 1-p。假设银行将 p 中 F 资金投资于短期投资项目,如果信心是持续的,就能有效地进行风险分担。相反,如果存款人恐慌,在时期 t=1 提款的存款人超过了预测的概率 p,那么 F 资金将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流动性需要,银行被迫提前清算非流动性资产,此时类型 2 存款人虽然原本打算在时期 2 提款,但担心其收益受到影响,就会参加挤兑。在这种情况下,在银行耗尽资产前,每个人都涌向银行提款。 表 1 光大银行居民储蓄 数据来源:Wind 金融终端。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银行竞争力的提升 这几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迈进和各项法规的提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见表 2),营利水平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也在进一步加强。截至 XX 年年底,资产总额万亿元,同比增长%,负债总额依然有所增加,增长%;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 1016 亿元,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较年初均有所上升,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于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 银行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 。这将为显性保险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表 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比 数据来源:Wind 金融终端。 存款人的风险意识提高 近年来,随着一些城市信用社的倒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存款的风险性。三十多年的改革,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迈进,国家也在金融监管、金融立法等多个方面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银行经营管理能力也在增强。随着人们风险意识的逐步增强,显性存款制度也不得不被推向历史舞台,推进了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进程。 银行会计与世界接轨 XX 年起中国银行业全面实行新的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完善了评级标准、费率、保费标准等技术指标。新的会计准则更加有效地规范了银行的行为,提升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使得监管更加全面和系统。激励我国银行对会计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化、规范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银行资产安全性和经营的风险程度,为我国现行保险制度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宏观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改革发展的 30 多年,经济快速增长(见表 3)。XX 年我国 GDP 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继续以稳定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也为显性保险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宏观经济条件。 表 3GDP 逐年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 四、我国显性保险制度建立的建议 强制性投保管理 相较于日本的强制性投保和美国的强制与自愿相结合,我国显性保险制度也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让每个银行都加入其中。国有银行有国家担保,一般不具有破产危机意识,加入存款保险制度担心增加经营成本因此积极性不高。相反,中小银行因为没有政府资金的保证,往往希望加入保险制度,但成本大于国有银行可能发生道德危机。强制投保一方面提高对监管的专注度,对不同资本充足率等级的银行规定监管的强制性条款和选择性条款。另外,实行最小成本的管理,应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到资产总额的具体比例做出明确规定。 建立差别费率和限额赔付 根据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比率等方面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日本等国纷纷以“差别费率制“代替“单一费率制“以此来激励金融机构从事谨慎的业务,避免风险的过度集中和增加。实行限额赔付,也会使大额存款人面临不同的风险促使其关注银行的经营,这也需要提高存款人的风险意识。全额偿付不利于市场对金融机构的约束,现在国际上的两种方案分别是人均 GDP的倍数和 90%的人得到全额偿付,我国的显性保险制度的建立势必要参考国际的两种方案。同时在立法方面要协调多个部门的管理机制,加强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一旦发生危机降低对银行的处置成本。 建立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制度,保证保险基金来源 目前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通过政府出资设立;二是加强政府与银行的合作,组成存款保险机构;三是建立民间的存款保险机构。我国在机构的设立上也要注意保持机构的独立性,内部监管和外部调节双管齐下,保证存款机构的资金来源。由政府和人民银行共同出资提高出资人的信心,同时也通过收取保费和投资收入,减轻巨额赔付过多消耗基金资本。 五、结论 通过对隐性保险制度弊端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退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过程和方式的选择依然需要循序渐进,从多个方面入手,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促进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进程。 篇三:关于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反思关于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反思 长期以来,我国事实上存在着以国家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