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_第1页
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_第2页
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_第3页
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_第4页
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真” ,乃习作之本写在三年级习作起步时内容摘要 现在的学生习 作存在着空洞、抄 袭、瞎仿的现象,这种现象弊端很多,也与语文课标相左。为了能更好地进 行习作教学,本文从 习作的素材 (习作的资源开发和兴趣培养)、习作的方法(仔细观察生活、社会;扩充课外阅读量;学会仿写。 )及习作的讲评(指导自评、互评;教师讲评;多激励)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力求从第二学段的习作起步开始求“真”,脱离“假大空”的习作方式。关键词 第二学段 习作 真实 激励 兴趣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 ,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 ,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 。课程标准这么称呼无非是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那作为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就更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也指出,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 ,第二学段的相关表书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这就说明三年级,只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关键是培养他们乐写、爱写。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本人觉得,写真实的心里话才是关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心”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他们还说“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 。然而,当今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要么空洞无物;要么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孩子们在平时习作中抄袭、瞎仿,甚至瞎编造成的。因为这种抄袭、瞎仿,使得我们的孩子惰于想象,懒于创造。那为什么他们要这样抄袭、瞎仿呢?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起步要求太高,揠苗助长了。在揠苗助长的同时又给了孩子们很多条条框框,使得孩子们不小学语文论文2敢说不敢写,因为写了真话、心里话,也会被批评说这不好,那不够美,而抄袭的、仿造的却能得到嘉奖。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怕写真话,会太幼稚、肤浅,或者说不高尚,得不了高分。于是,伪圣化和功利化的思想使得他们不敢写真话,看到自己满意的文章,直接抄袭,或者稍微做下变动,而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象和再创造,这样的作文自然就丧失了自己、 丧失了真我、丧失了个性的创造。那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本人粗浅地认为,让孩子的习作在起步阶段就强调要说真话,写真话,说出他们的真性情,写出他们的真灵性。因为只有让孩子们的习作回归本真,让他们用自己稚嫩的笔头写出他们可爱的心灵,才是最富个性化的创造。在起步阶段,尤其在一二年级的写话阶段,就不要给他们条条框框,只要从一年级开始的会写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二年级会写一段通顺的、意思明白的话,且用正确的字和词,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充分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敢于写、让他们乐于写。孩子们对习作的恐惧心理,其实就是从别人的批评声中开始的,所以请别打击孩子们习作时的“真” ,这里的“真”包括两方面的真:一是孩子写真话,只要是真实的,是自己创造的,就要予以肯定;二是孩子写话的真实水平,家长和教师不要以自己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写话和习作,只要孩子不是抄袭别人的文章,只要是他自己观察社会后用心写出来的,我们都应该肯定。而这份美好的“真”实,也会在我们教师和家长的用心“宽容” 、用心“呵护”中生根、发芽和开花,所以,请千万别打击孩子们那份写“真”的勇气。一、找准“真”心,告别不敢说、不敢写。不知道刚接手三年级的老师们有没有碰到这种情况,只要一布置孩子们日记或习作,孩子们就怨声载道:有的孩子东转一圈西转一圈,眉头紧锁,口中念念有词,该写什么呀该写什么呀;有的孩子大声疾呼,不要写作文啊,写作文太痛苦了;有的孩子虽不言不语,却垂头丧气坐在座位上,那无精打采的样子,让你看了都觉得心疼而这些孩子日后交上来的日记可能少则一排未满,多则三五排。也可能是这次这么写,下次还是这么写,写来写去,我今天在家看电视,看了喜洋洋,看了神奇宝贝,今天真快乐。让改作的老师忍不住冒火:怎么永远这么干巴巴、空洞洞的流水帐啊!难道两天在家,你就没什么可以写的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样鼓励孩子把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达到“我手写我心”呢?我认为,关键是帮助孩子开发习作的资源,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3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要回归生活,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话想说,就能“我口说我心” 、 “我手写我心” 。1、品味生活,品出兴趣,写出“真”味生活即是作文,观察即成作文。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习作有恐惧心理,我就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多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让他们讲真话,抒真情,自由表达,写出他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种珍贵的体验,最好的形式就是通过日记记录下来。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孩子们很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他们每时每刻都置身于农村这个绿色的生活课堂里,平时感知的生活是很丰富的,但他们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味,从中获得乐趣。我就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并且在体验之后,及时地记录下来。这种方式非常实用,如:我在第一次提点孩子们去体验农村的快乐之后,有一位平时成绩比较糟糕的孩子回去就写了一篇关于捉鱼和捉螃蟹的日记,写的虽不是很通畅,但却真人真事,有“真”味。现就摘抄几句如下:“他们把我带到一个(条)很浅很浅的小河,我 们走到那里,我一看,有好多好多小鱼,我想捉,又怕摔了,我没去捉。他们让我抓螃蟹,我 说 我怕摔了, 还是你们去抓吧。我把我看见的螃蟹告诉了覃佳杰,覃佳杰就去抓。快要抓到了。这时,他弟弟也看见了,也用手去抓,把水弄黑了,看不见了,而且连螃蟹都没了,覃佳杰 骂 (数落)了他弟弟”他写的没什么优美的文笔,也没华丽的辞藻,甚至没有很准确地用词,只是以最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但就这“真”味,写出了那想捉小鱼又不敢捉的心态,以及那捉螃蟹时的紧张、好玩却没捉到的无奈这简简单单的“真”味,活灵活现的,不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班级里很多孩子的心。那次我真诚地表扬了他,他受到鼓舞后,现在各方面都有进步了,我很欣慰。回想起来,有多少孩子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摘摘抄抄,仿仿写写,最后却落得个不伦不类。真实地体验,并且在体验之后及时地记录下来,这也正是语文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这正是自由表达的意思。也就避免了造假,达到了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在另一个层次来说,也算写出了个性,写出了创意,写出了兴趣。2、爱上阅读,读中质疑,疑中寻“真”作4平时多引导孩子阅读,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知识,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人的一生毕竟有限,要想全都是自己亲身经历,不大现实。好在有媒体,有书籍。让孩子们在课余接受新知识后,进行思考、总结,拓宽积累素材的途径,激发习作兴趣,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是一位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对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所作的观察日记的一部分:我和爷爷在菜园里看了看,找了找,在草丛里寻了寻最后,我和爷爷在石板下面找到了一只身体黑黑的、长长 的滑溜溜的小东西。我 问爷爷 :“这是蜗牛吗, 爷爷?”爷爷回答说:“是的!”我惊讶地看着 这只身体又黑又长的小东西,说“爷爷,你不是耍我的吧?我在书上和电视上看到的蜗牛可都是有壳的呀!”爷爷看了看我,笑着说:“在我们这里的蜗牛大多是没壳的呀!有壳的在我们这里十分稀少。 ”太好了!我今天又收获了一条有关蜗牛的知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阅读中质疑,在实践中成长。正所谓:习作追求的是记录真实的儿童生活,实现真实的儿童语言的学习过程。这一读、一找、一写,体现的正是学习的过程。3、迷上听故事,恋上读故事,爱上抒“真”感我经常在课前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古今中外名著里的精彩故事。在我认为,好的故事,不仅引发他们听的兴趣,还会使他们爱上文学作品,更是他们习作的指路灯、启明星。因为在这一听、一读、一感中,不知不觉地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他们自己就忍不住想说,并且有话可说了。孩子们在听完故事后,往往会主动要求去阅读,而在听和读这两个过程后,对文学作品又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时之间会感动莫名,总觉得有话可说,却又表达不出。于是我就提议孩子们复述这些故事,他们也往往能把自己独特的理解融汇进去,再创作一番,虽没原著精彩,但也是他们真心、真性、真实地表达,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语言、实践语言的过程呢?4、关注身边小事,体验“真”情,述说“真”心有所见,有所闻,才会有所感,有所感才会有所获,有所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习作与生活的关系。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小事,习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竭,写出的文章也会真实感人。如我班的一位很爱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有一次他写了这样一篇日记:我今天带着兴奋上了学校,因 为我妈妈要回来了,我想 顶( 多么形象地写出他当时的心5情呀!)过这一天,就能见到妈妈 了!我跟平常一样, 就是希望跟平常一 样,不受老师批评地回家。下午放学了,我妈妈接我回家,我非常非常高兴,因为我有两个多月没见妈妈了,我激动得差点流下眼泪,我扑进妈妈 的怀里, 有着许多温暖。晚上我吃到妈妈做的饭,感到很幸福 。(画线部分都是我个人觉得感动的地方)这是一个孩子切身的体验,日记就是他最“真”的情感流露、最“真”的心情宣泄。虽然文笔稚嫩,虽然有些不通顺,但正是这种稚拙让读者有种莫名的感动和心疼在心底流淌。习作资源的开发,绝不仅仅是这几种方式和方法,她需要我们教师用慧眼去捕捉,她需要我们教师用慧心去开发。在这慧眼和慧心的面前,我相信肯定有孩子们的“心”动、“口”动和“笔”动,而且动得有趣、真实、有个性。二、习得方法,提升“真”味。习作有了素材,能“真”实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还不够,我们还要写出个性,写出创意,要不拘形式地提升我们习作的“真”味。众所周知,一定数量的写作指导和训练,是学生轻松自由地作文的前提。指导与训练要注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在写“真”中提高习作能力,不要盲目地追求新颖和花哨。而指导孩子习作的起步阶段,仿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仿写却又有很多问题:怎么仿?怎么样仿更精彩?我也有着类似的困惑,我在这学期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时,让孩子们仿写荷花的第二小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其中有位孩子就这么写的:玫瑰已经开了不少了。玫瑰挨挨 挤挤的,象一个个火 红的大太阳 。红玫瑰在这些大太阳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红色的小莲蓬。有的看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 马上要破裂似的。这看起来似乎很优美(我故意写的病句,因 为我无法形容当 时看到这样的段落的感觉)的段落,让我哭笑不得:修辞方法是比喻、拟人、排比,比比皆是啊,但常识性的错误也是比比皆是啊!为什么会有如此“佳作”呢?这就是习作“真实性”的欠缺,是抄袭,是瞎仿,是生搬硬套,是小作者没仔细观察,没动脑筋,没进行再创造,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惰性。这种行为,我在我们班级里,把它称谓“亵渎佳作” 、 “侮辱佳作” ,而不是“模仿佳作” 。6真正的模仿,不是指把一篇别人的文章随便地仿写,而是:用心地去揣摩范文的构思、修辞、选材等一切优秀的、可以学的东西,并内化,为自己所用。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 ”这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多看、多写作为手段和途径的。我个人的理解是:“多看” ,包含着对社会、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以及对古今中外的书籍、报刊等一切有益的资料的阅读。只有这样,情感体验才会丰盈,才会真实,才会打动人心。而“多练”意即为:多写作。所谓“熟能生巧” ,在习作中同样适用,学生习作的次数多了,对那些尚且懵懂的字、词、句、段,甚或情感体验,甚或写作方法,都会渐渐变得清晰,模糊的理解也会渐渐变得明朗。如,教师强调:一个意思的表达,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自然段表示。而孩子在刚开始时,模糊不清,一知半解,什么是“一个意思的表达?” 、 “应该在哪里点上句号?” ,甚至连疑问都是稀里糊涂的。但在以后不断地阅读、不断地习作过程中,就会渐渐感悟,并且内化。1、 “多看” ,为更好地写“真”做准备“多看”课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习作教学活动。屏弃传统教学单一、枯燥、机械的训练模式,通过开展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引导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太平小学展示的考试习作,又如好玩的胖大海 、 鸡蛋摔不破 、 千姿百“笑” 等等习作教学,这些新颖的课堂实验习作教学,目的就是为习作准备鲜活的习作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孩子在吸引自己的课堂中关注着实验,关注着自己的情感,关注着别人的表情,关注着多记录一些自己的心情、同学的动作表情及言语等,好好观察一些别人不容易发觉的细微之处,能注意到别人不能注意到的东西,这不仅解决了孩子习作无话可说的尴尬问题,更会让孩子的习作与众不同。这一份“真实”就是特别之处,就是创新之作。在多次课堂上的仔细观察训练之后,孩子们会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并把这个好习惯延伸到课外,那我们的习作课就成功了一大半。“多看”生活在课堂上习得观察方法后,再在平时不断练习,不断强化,会使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更上一层楼。让孩子们养成观察整件事的习惯,同时,也养成让他们关注细节的习惯。特别是关注一些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这不仅是我们孩子习作训练中的一大亮点,即使在其他7方面,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能力锻炼。而这种观察能力的锻炼,在我个人认为也可以分为两种:无意注意中的锻炼和有意注意中的锻炼。无意注意中的锻炼,孩子往往是在课堂实验习作教学后,把在实验习作课中学到的技巧不自觉地就运用到了孩子自身感兴趣的物体上,在无形中就增强了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但教师的作用不明显。而有意注意中的锻炼,能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也更能体现出教师指导的必要性。教师在习作前后,指导孩子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后怎么及时记录下观察所得都非常必要。如教学习作“我熟悉的 ”,教师就要提前指导孩子观察的方法,这方法可以是结合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也可以回顾以前习作课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联系本次习作,看看哪些是别人注意不到的,哪些是自己以前不曾注意到的,想别人想不到的,想自己以前想不到的,都是进步,都是亮点,这些“真”实的表达,都是习作的成功之处,都是创新。“多看”书籍、报刊课外阅读:平时,孩子们接触社会不多,经历有限,对生活的理解难免存在片面性,也就是所谓的失“真” 。这就需要阅读书籍、观看资料等来弥补,不说 “书中自有颜如玉” ,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起码书籍确实可以很大程度上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盈他们的情感体验,才不至于使他们犯一些低级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积累词汇、加强语感,增强他们实践语言的能力。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多注意注意引导孩子们发现文题与内容的联系,体会文章选材的独特、新颖,感悟修辞的精彩巧妙等等,为孩子们更好地、更“真”地习作打好基础。佳作欣赏:在习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建议孩子们欣赏一些好的作品,学习其中独巨匠心的构思、新颖别致的叙事、优美迷人的修辞等等。而我们的教材就是其中的一篇,当然一篇参考文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限制习作的思路,束缚作者的联想,导致扼杀了灵性创意的迸发。而多篇佳作呈现眼前的好处就是:看到结构特别的模仿作者的叙述手法,看到文笔优美的模仿其中的修辞、创意,仔细揣摩如何选材凡此种种,激发灵感,扩散想象。2、多模仿,表达更“真”的个性好的作文应该是“规则写作”与“自由写作”的完美结合体。习作的过程就应该是教给孩子写作方法,尤其习作的起步阶段,引导孩子“我手写我心” ,用最佳的方式写出自己的“真”心,从而提升他们的习作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回归“真”我,并不反对研磨好文章,并不排斥模仿好文章,而是要多学别人的“良” ,屏弃自我的“莠” ,以自己最好的8表现方式去表达自己最真实、最特别的想法,这样的文章才是最有创新精神、最具个性闪亮的文章。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孩子们结合以上两个“多看” ,尤其是那些微妙的写作手法可能会让习作者叹为观止,浮想连篇,进而把自己平时对生活、对社会的仔细观察所得,通过所学到方法,巧妙地表达出来,这就产生了有创新、个性,更是有灵性的文章。如,在我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的小练笔时,先让孩子们潜心会文,习得写作方法,再欣赏佳作,激发灵感,然后展示多种花卉的美丽英姿,并让孩子们联系自己平时的实际生活展开想象,再当场动笔习作。孩子们大部分写得都很精彩,其中有一篇独具特色:桃花我家后院的园子里,种了一棵桃树。那桃花已 经开了不少了,挨挨挤挤的。桃花在这些粗壮的树枝中冒出来。有的用花瓣遮住了自己的脸蛋,不 让别 人看见自己美丽的容颜,真是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桃花像个大大咧咧的小男生,为了让眼前的人入迷,就把自己英俊的面容尽情地让别人观赏,真帅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像是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五彩缤纷的世界。虽然只是这短短地一段话,但精彩之笔却不断映入眼帘,让人赏心悦目。他不仅有模仿,更有创新。自古以来,可能他是第一个把美丽妖娆的桃花那竞相开放的样子比作帅气的小男生吧!在平时的写话练习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模仿课文经典佳句,用心写句段,也会有很多精妙之笔,如:把自己当作荷花,想象下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孩子们就写出了许多生花妙笔:小鸟飞过来,告诉我蓝天的辽阔;青蛙跳过来,告诉我助人的快乐;蝴蝶飞过来,告 诉我蜂蜜的香甜;白云从 头上飘过,告 诉我天空的蔚蓝;蜜蜂从我旁边飞过,告诉我勤快 劳动的成果;早晨的露珠滚 啊滚,告 诉我清晨的空气多么新鲜这些应该都是孩子们平时仔细观察生活、认真阅读积累之后的厚积薄发吧!三、自评、他评,让“真”味更浓郁作文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而且是对写作经验的总结,它连接着本次作文和下次作文,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深化。包括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两个环节。1、习作批改。习作批改不仅仅由教师批改,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批改。教给学生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