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法律制度特点_第1页
隋朝法律制度特点_第2页
隋朝法律制度特点_第3页
隋朝法律制度特点_第4页
隋朝法律制度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朝法律制度特点篇一:隋朝法律制度概况隋朝法律制度概况 (公元 581公元 618) 一、隋初立法指导思想。 隋文帝杨坚汲取北周法度无常、导致“上下愁离” 、“内外离心” 、政治腐败而亡国的教训,深感执政必须宽简刑罚,以常法治国,才能笼络人心,稳定社会。因此,他即位后,本着“帝王作法,沿革不同,取适于时,故有损益”的精神,对法律进行改革,尤其是摈弃了各种残酷的死刑执行方法。他认为:“绞以致毙,斩则殊刑,除恶之体,于斯已极” 。所以, “枭首轘身,义无所取” 。鞭刑也是“残剥肤体,彻骨侵肌” 。因此,他主张“枭轘及鞭,并令去也” ,即废除各种酷刑。他还说:“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的条目甚多, “备于简束,宜班诸海内,为时轨范,杂格严科,并宜除削” 。他以行“仁政”相标榜,删除“苛惨之法”,在开皇律中第一次从法律上废除了除绞、斩以外的各种残酷的死刑执行方法。 二、隋朝主要立法活动 隋朝的立法活动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制定开皇律。鉴于北周法律“比于齐律,烦而不要” ,开皇元年(581年) ,隋文帝下令修律, “乃采魏、晋旧律,下至齐、梁,沿革重轻,取其折衷” 。同年十月, “始行新律”开皇三年,再行修订,史称开皇律 。第二次是制定大业律 。隋炀帝继位后, “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即认为开皇律刑罚过重,予以重修,于大业三年(607 年)完成,史称大业律 。 三、法律内容的发展变化 (一) 开皇律的主要内容 开皇律系统总结了汉魏两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篇章体例定型化。 开皇律斟酌法经以后历代法律篇章结构的演变,采用北齐律12 篇体例,但调整了篇目内容,并做了篇名改定。如把“禁卫”改为“卫禁” 、 “婚户”改为“户婚” ,强调对皇帝人身安全的法律保障和对户籍、田制和赋税制度的重视。把捕断分为“捕亡”和“断狱”两篇,并将其移置到最后。删去“毁损”一篇。确定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为各篇篇名。 隋书刑法志评价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 第二,五刑法定化。 开皇律规定了五种刑罚,从重到轻排列为死、流、徒、杖、笞,共分二十等。其中死刑分为斩、绞两等;流刑为流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三等,分别服役二年、二年半、三年;徒刑为一年至三年分五等;杖刑为六十至一百分五等;笞刑为十至五十分五等。此外, “蠲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轘裂之法” ,各等刑罚以铜赎罪明码标价。新五刑制度自此正式确立,并一直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第三,区分公罪与私罪。为保护和调动官吏为国效力的积极性, 开皇律首创“公罪”与“私罪”的区分,对犯公罪者免除处罚或从轻处罚。在以官当刑时,公罪比私罪每官当徒多一年,当流者各加一等。 第四,完善官僚贵族特权制度。 开皇律贯彻“礼有等差”的等级制原则,赋予贵族官僚以“八议” 、 “例减” 、“听赎” 、 “官当”等司法特权,对后世产生了直接影响。 第五,确立“十恶”制度。在北齐律“重罪十条”的基础上, 开皇律正式确立“十恶”制度,更加明确了刑律的重点打击对象。 “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比较“重罪十条” , “十恶”的变化有二:一是将叛、降两条合并为谋叛一条,同时增加不睦一条;二是将反逆、大逆、叛三条前分别加一“谋”字,改为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指预谋,即不待犯罪行为实施,在预谋阶段就予以严惩。这反映了统治阶级司法镇压经验更加成熟,术语更加严谨。 隋代两则案例:刑部侍郎辛 ,尝衣绯,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 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 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 。 ”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 ”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 ”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 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二) 大业律的主要内容 大业律将体例改为 18 篇,删除“十恶”之名,但仍保留其中的八条内容,并减轻对某些犯罪的处刑。不过,隋炀帝并不认真实施大业律 ,只是作为一种装扮而 已,甚至曾下令:“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 ”完全抛弃刑律规定,实行严刑重罚,且死刑无须奏报,杀戒大开。隋炀帝恣意横行,自毁法制,终于激化社会矛盾,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篇二:隋朝的地位及特点问题:隋朝的地位及特点。 答: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混乱局面,带来了统一与和平,虽然国祚不长,却开创了很多意义深远的制度,为后来唐朝的昌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们便来分析隋朝的历史地位。 一、创立科举制。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尤其重要。纵观中国古代史,人才的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将三百多年来被世家大族所垄断仕途的九品中正制废除,把选拔用人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夺回,收归中央所有。 开始以分科考试的形式选拔有用之才。 隋朝设置明经科和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由此发端。秀才科和明经科都是在前朝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的,而进士科却是隋朝的独创,隋炀帝大业三年, “始建进士科” ,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试策。试策,即以策取士,隋朝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即通过一些有关国家政策的题目来考察考生对朝政问题的处理能力。进士一科影响较大,它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在一起,掀开了选拔人才史上的新一页。科举制作为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创设于隋朝,唐朝在继承隋朝科举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直至 1905 年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共存在了 1300 多年。这种以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 二、创立三省六部制。 隋朝之前,自西汉到魏晋时期的官制,基本上是继承和发展秦朝时期的官制。 但是其弊端日益显现,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六官制,然后在总结汉魏官制变化发展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官制, 即三省六部制。在继承和发展秦汉魏晋官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它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隋朝的统治。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避免了相权过大而危及王权,从而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第二,对历朝的中央政治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唐朝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使得贞观年间,社会稳定,促进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明朝罢黜宰相和中书省,不断提高六部的地位。 清朝灭亡之后,三省六部制才真正被废除,共延续了 1300 多年。第三,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古代中国中央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是我国封建社会长久存在的重要原因。 三、开凿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历时六年,其范围北至北京,南起杭州,贯通了海河、黄 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工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开万世之利,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首先,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南北交通,有利于隋王朝政权的巩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运河贯通几大水系,大大缩短了南北方的距离,南北往来交通便利,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大运河,大大加强和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其次,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繁荣。交通的便利使得粮食的供需及时,渔业和商业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南北两岸城市也迅速兴起,杭州、洛阳、北京等城市日益繁荣,成为闻名于世的大都会抑或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且经久不衰。再次,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方的草原文化,游牧文化传至南方。而南方的茶文化,水乡文化也传到北方各地文化彼此交融,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使得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而且在后代大放异彩。第四,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为后代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运河不仅使唐朝迎来了繁荣的贞观之治,而且孕育了唐朝的全盛时期,奠定了唐朝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显著地位。四、修建东都 洛阳地势险要,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从政治上看,洛阳便于对关东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从经济上来看,当时关中物资不足以供应统一后隋朝中央政府机构的需求,而洛阳位置适中,便于转运物资。所以在大业元年,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至大业二年初,建成了这座“东都大城” 。 五、科学文化成果丰富。 隋朝政治上主张统一,文化提倡融合。汉代“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统治者的基本指导思想、精神支柱和礼教准则。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各有信奉,佛教、道教互争地位,隋文帝统一天下后,对儒、佛、道三教并重。他每次出游,总有僧、尼、道士、女官随从。这一政策,不仅对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发展是个推动,而且直接影响到唐朝三教的斗争与融合。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在自然科学方面,隋朝也取得了显著成就。隋朝前,人们早已发现日、月的运动具有不匀速性,由此而涉及到朔、望和日、月食的推算与历法的编订。著名学者刘焯、张胄玄“在传统的日月五星和交食推算均开创了新局面” 。他们采用的等差级数法,特别是刘焯的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编制皇极历和大业历 , “使历法中运用的数学方法提高了一个层次” 。刘焯还提出采用定气方法代替旧时的平气方法,但制历时未采用,直到清朝才以定气入历法。隋朝的天文学成就,为唐朝获得天文历法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也有多项影响深远。大运河体系的形成,涉及建筑、 水利、造船、交通等多方面学问,获得新成果,为元明清京杭大运河的畅通遗留下历史借鉴。此外,开皇中期工匠李春在河北赵县洨河上造一大石拱桥,单孔敞肩,单空净跨度为米、桥长米、宽 9 米。此桥名安济桥,也称赵州桥,其单孔净跨度之大,为当时世界之最,其桥形敞肩式也是世界此类桥型的开端。此桥至今 1500 余年,仍秀美地横跨在洨河上。隋朝中央的土木工程建筑,主要由宇文恺规划设计,开皇二年修建大兴城时,宇文恺“用一分为一尺”(即 1:100)设计出了“名堂”图样,并做出了木制模型。画比例图,打造木模小样,这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突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们再来分析隋朝的特点: 一、承前启后,结束了几百年分裂割据的时代,在制度上多所创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公元 581 年,一个将结束天下纷争的隋朝建立。开国经营八年后,于 589 年灭掉了南朝陈,实现了南北统一的大业,结束了中国近三百年的分裂割剧局面。隋文帝统一了全国,在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动荡的局面的同时,也开创了隋唐 320 余年天下统一的时期,这来之不易的统一,让千万的黎民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和平日子,也让中国得以再一次傲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存在短促,隋炀帝横征暴敛,好大喜功,致使民怨鼎沸,揭竿而起,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农民起义,导致国家倾亡。暴政主要体现在滥用民力、严刑峻法、穷兵黩武、役赋繁重等方面。金宝祥在隋史新探一书中指出,隋朝的迅速灭亡是隋末农民起义斗争的结果,而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则是由于隋炀帝穷兵黩武。所以,书中认为隋炀帝对高丽的进攻,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周鼎初认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隋代的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造成隋王朝的彻底崩溃。 隋王朝虽然仅仅持续了 37 年,但它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它辉煌的成就和历史地位我们定当铭记。 篇三:史隋朝法律制度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一) 开皇律 开皇元年(公元 581 年) ,隋文帝下令制定开皇律 ,同年十月颁行,开皇三年(公元 583 年)再行修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皇律 ,其基本内容和篇章体例,较以往的封建法典有较大的改革。 (二) 大业律 隋炀帝继位后,认为开皇律刑罚过重,于大业三年(公元 607 年)修成大业律 。 大业律与开皇律相比较,体例由 12 篇增至 18 篇,内容上删除“十恶”条款,减轻某些犯罪的处刑。但隋炀帝并不认真实施大业律 ,只是作为一种装扮而已。甚至下令“民盗一钱以上皆弃市” ,完全抛弃文帝时期的法律规定,实行严刑峻法。隋炀帝恣意横行、自毁法制的结果,终于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二、 开皇律的主要成就 (一)体例 1十二篇体例。 开皇律总结以往的立法成果,以北齐律为基础,调整了篇目内容,确定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 12 篇体例。 2五百条律文。 开皇律制定了 500 条律文,体现了“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特点。 (二)内容 1封建制五刑正式形成。 开皇律删除了魏、晋、南北朝的残酷刑罚,把刑罚定型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其中笞刑从笞十至笞五十,杖刑从杖六十至杖一百,各分五等;徒刑从一年至三年五等,各以半年相差;流刑从一千里至二千里三等,各以五百里相差;死刑为绞、斩两种。封建五刑制度自此正式确立,并一直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2区分公罪与私罪。 开皇律规定,犯私罪者,五品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