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乒乓球》实践大课堂校本教材_第1页
小学《乒乓球》实践大课堂校本教材_第2页
小学《乒乓球》实践大课堂校本教材_第3页
小学《乒乓球》实践大课堂校本教材_第4页
小学《乒乓球》实践大课堂校本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实践大课堂课程2序言乒乓球是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它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作为一项全身运动,乒乓球所特有的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决定了参与者在以下方面均可受益:一、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组织得到活动,从而提高了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二、极有效地发展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其次由于该项运动极为明显的竞技特点和娱乐功能,又使其成为一项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等品质和保持青春活力,调节神经的有效运动。对于那些希望保持青春、健美、避免不幸事故发生的人,如果能够提高他们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将无疑是一件乐事。 ”乒乓球运动越来越多地被作为增强智力、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健、医疗和康复的极佳手段而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一位美国科学家这样说到:“如果时间允许,又有一位合适的对手作陪练,那么打乒乓球是提高手、眼配合的最好途径。该运动可使你获益匪浅,它需要敏捷、复杂的行动与当机立断的反应;它还有许多微妙之处,技术、整体配合、节奏感、计谋,对头脑及体能均有很高的要求。在期待和压力并存时,竞赛将充分反应出你非凡的自我完善及自律精神,打乒乓球是开动脑筋的好办法。 ”由于乒乓球运动的这些特点和锻炼价值,使得乒乓球运动员和该项运动的爱好者们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在其它某些方面超出常人。据心理学人士运用心理测验法对我国部分省市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普遍表现为智力水平较高,3操作能力优于普通学生,情绪稳定,自信心、自恃力、独立性、思维敏捷性均较强,智力因素与个性因素发展协调。总之,乒乓球运动的确具有其它运动所不曾有的某些独特功能,令参与者获益终身。因此,我校把乒乓球运动确定为一门实践大课题课程,相信会有很多的乒乓球爱好者加入到这个行列,成为一门学生喜欢的课程。4目 录一、乒乓球概述5二、乒乓球的国际大赛与国内主要赛事.6三、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口诀10四、乒乓球基本技术.121握拍方法2基本站位和基本姿势3基本步法4基本练习5发球五、技术提高篇281平挡球2正手近台攻球3并步移动和左推右攻4. 交叉步正手发下旋球和正、反手搓球5. 发、接侧上、下旋球6. 正手拉弧圈球5乒乓球概述乒乓球是由两名或两对选手,用球拍在中间隔放一个球网的球台两端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球用赛璐珞制成,直径 40 毫米,重 2.65-2.80 克。乒乓球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设备比较简单,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比较容易开展和普及。经常参加这项运动可以发展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改善心血管的机能,增强体质,并能培养人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品质。乒乓球的发展简况及发展方向乒乓球运动于 19 世纪末起源英国,流行欧洲,网球是乒乓球运动的前身。1900 年左右出现了赛璐珞制的球。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球拍工具不断革新,使球在速度和旋转之间相互竞争过程中向前推进的。1988 年,乒乓球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大大推动了世界乒乓球运动进一步发展。6乒乓球的国际大赛与国内主要赛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自 1926 年 12 月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始,1926-1939 年和 1947-1957 年,每年举行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40-1946 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 7 年,自 1957 年第 24 界世乒赛以后,每 2 您举行一届,第 45 届世乒赛因南斯拉夫大局势被迫延时异地,并且单项赛和团体赛在一起举行的世乒赛。从 46 届世乒赛成为最后一次单项赛和团体赛都在不同的国家举行,即以后每年都有世乒赛赛事。直到 2004 年共举行了 47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界锦标赛比赛项目共 7 各: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每项都设有专门的奖杯,名称分别是:(1)男子团体斯韦斯林杯。由前国际乒联主席、英国的蒙塔古先生的母亲斯韦斯林女士赠,故称“斯韦斯林杯” 。(2)女子团体考比伦杯。由原法国乒协主席马赛尔考比伦先生捐赠,故以他的名字命名。7(3)男子单打圣勃来德乒乓球俱乐部的名字命名。由原英格兰主席伍德科先生捐赠,以伦敦圣勃来德乒乓球俱乐部的名字命名。(4)女子单打吉盖斯特杯。由吉盖斯特先生捐赠,故以他的名字命名。(5)男子双打伊朗杯。由前伊朗国王捐赠,故以伊朗的国名命名。(6)女子双打波普杯。由前国际乒联名誉秘书长波普先生捐赠,故以他的名字命名。8(7)混合双打兹赫杜塞克杯。由前捷克斯洛伐乒协秘书赫杜塞克先生 捐赠,故以他的名字命名。以上七项奖杯都是流动的,各项冠军获 得者都可保存该项奖杯到下届世锦赛开始前。 并享受在奖杯上刻上名字的荣誉。男、女单打如果连续三次或者不连续四次获得冠军,则由国际乒联制作一个小于原奖杯一半的复制品,赠获奖者永久保存。我国优秀乒乓球选手庄则栋曾因连获 26、27 和 28届世乒赛男单打冠军而获此殊荣。世界杯乒乓球比赛为进一步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国际乒联 1980 年 8 月 29-31日在香港举行了由国际乒联指定 16 名选手参加的第 1 届世界杯乒乓球比赛,参赛者均是世界优秀选手和各大洲单打冠军及东道主 1 名选手。1990 年 5 月(日本东京) 、1991 年 11 月(韩国汉城)和 1992 年12 月(美国拉斯维加斯)开设了两届双打比赛。1996 年 9 月在香港举办了首届世界杯女子单打比赛,共 16 名选手,参赛名额确定及竞赛方法同男子选手。目前,世界杯每年举行一届女子单打比赛和一届。由于世界杯参赛人数少、比赛时间短、水平高、精彩场次多,很受观众欢迎。9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由国际乒联申请,1981 年在巴登召开的第 84 届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决定将乒乓球列入 1988 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那女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 4 块金牌。它是先通过预选赛产生 64名男选手和 32 名女选手,然后正式参加四个项目的比赛。乒乓球进入奥运会后,大大提高了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体坛的地位。许多国家反响强烈,对乒乓球运动项目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力地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10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口诀(各年级通用)一、头诀:口诀不能罗万象,仅把要点来提供,速度旋转多变化,有赖触类能旁通。二、准备姿势:立足肩宽微提踵,屈膝弯腰莫挺胸,拍置腹前眼注视,准备移动体放松。三、发球:伸掌抛球向上空,球落击法有多种,上下侧旋擦球面,长短轻急力不同。四、接发球:准备姿势接发球,来球旋转反向送,上旋推挡下旋搓,长抽短吊争抢攻。五、正手攻球:切忌抬肘握拍松,前臂向前向上动,左脚稍前体右转,倾拍一般击球中。六、反手攻球:前臂搁腹臂贴胸,肘为轴心臂腕动,左脚移后腰左转,倾拍斜击球上中。七、推挡球:推挡多用反手方,动作犹似反手攻,前臂发力向前下,倾拍推挡球上中。八、搓球:拍先稍仰后平送,向前摩擦球下中,手腕配合小臂动,球转不转腕动。九、削球:判断来球先移动,屈腿转体引拍送,先仰后平擦球底,向前下作弧形动。11十、弧圈球:挥拍力向前上冲,薄擦球面位上中,越薄越转成弧圈,擦面要宽力加重。十一、回击弧圈球:倾拍盖住球上中、及时调拍心放松,削击移拍上而下,短促截球位偏中。十二、放高球:离台抖切球下中,高抛物线前上送,远吊对方左右角,越高、远、转越成功。十三、杀高球:球弹高起莫着急,移位待落额上空,手臂环转向前压,亦可斜砍球侧中。十四、滑板球:拍向右前似击球,手腕突转向左送,斜擦球左侧力抽,声东击西奏奇功。十五、短球:对方离台宜短吊,貌似长拍宜轻送,拍平减力轻递球,竖板轻挡亦可用。十六、步法:练球切忌丢步法,击球应先步移动,先动后打是关键,步法混乱手法空。12乒乓球基本技术第一节 握拍方法乒乓球握拍方法分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两种,不同的握法各有其优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一、直拍握法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功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但反手击球时,因受身体妨碍而不易发力,调节拍形因受握法的限制亦较为困难,防守照顾面较小,目前,已有选手反手攻球时用另一面击球。亚洲选手(如中国、日本、韩国)普遍采用此种握法。(一)快攻型握法(图 1)图 1拍前以食指第 2 指节和大拇指的第 1 指节构成一个钳形,两指间距离适中(1-2 厘米左右) ,拍柄紧贴虎口,俗称中钳式握法。拍后 3指自然弯曲重叠,中指第 1 指节贴于拍的 1/3 上端。(二)弧圈型握法(图 2)13拍前拇指紧贴拍柄左侧,食指扣住派兵形成一个环状。拍后其它 3 指自然微曲,中指的第 1 节叮嘱拍后的中部。图 2(三)直拍削球型握法(图 3)拍前大拇指弯曲,紧贴拍柄左侧用力下压。拍后其它 4 指自然分开,把住球拍。攻球时,食指迅速移到拍前,以第 2 指节扣住拍柄,拍后 3 指仍弯曲贴于拍的上端。图 3二、横拍握拍法(图 4)横拍握拍法的恩典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正手攻台内球时较难掌握,处理追身球亦有一定的难度。国内、外许多优秀选手都是横握球拍者。横拍握法如同人们见面时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握住拍柄,虎口贴住拍肩,大拇指在球拍的正面位于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14图 4三. 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拍面角度是指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角度小于 90 称为前倾,等于 90 称为垂直,小于 90称为后仰。一般情况下,拍形越是后仰,触球后,球越容易向上飞。所以,接容易坠网的下旋球时,要后仰。拍形越是前倾,触球后,球越容易向下。所以,接容易向上飞的上旋球时,要前倾。拍面方向是指球拍左右偏转时,与球台端线所形成的角度。四. 击球部位 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具体位置,因为球是一个正圆形,球拍触球不是一个微小的点,而是一个范围。以击球者为参照体,球体可以分为正面(球面对着击球者的一面 )、背面、右侧面、左侧面15四个不同的面。而每个面又可以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个部分,因为一般不可能从球体背面击球,这样球体的正面、右侧面和左侧面可细分为十五个部位。五. 击球时间 击球时间是指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至回落的那段时间,可大致分为 5 个时期。 161.上升前期:球从台面弹起刚上升的阶段。2.上升后期:球弹起接近最高点的阶段。3.高点期:球弹起达到最高点的阶段。4.下降前期:球从最高点开始下降的最初阶段。5.下降后期:球下降到接近地面之前的这一阶段。第二节 基本站位和基本姿势一、基本站位基本站位是指击球者在击球前相对于球台所出的一个较为固定的位置,严格地讲,接发球时的站位尤为重要。站位应根据各自的不同类型打法及身体条件来决定,以利发挥其技术和特长。二、基本姿势基本姿势是指运动员在击球前经常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姿势,它有利于迅速移动,选择合理的击球位置,作出击球动作。每个人的基本姿势因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而有所不同。动作要点:两脚开立约与肩宽,两膝微屈稍内扣以前脚掌内侧着地,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上体微前倾 下颌微收,两眼注视来球,持拍手臂自然弯曲手腕放松,球拍自然后仰置于腹前,左手自然 弯曲抬起高于台面。 准备姿势的重点难点是两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屈膝提踵放松微动。17第三节 基本步法一、步法概述步法的重要性有人把击球时的手法和步法的关系形容为“乒乓球技术之父与乒乓球技术之母”的关系,或称“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生命” ,它是及时、准确地使用衔接各项技术动作的枢纽,亦是执行各项战术的有力保证。每一次击球,几乎都是从移动开始的,许多情况下,回球质量欠佳或者失误,就是因为人球关系未调整好,而人们却往往去追究手法的责任。步法不同于走路,他的关键在于运动员要能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移动方法,在击球瞬间保持最适宜的击球点。二、基本步法(一)单步1、移动方法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 (图 5)182、特点:移动简单、灵活,重心转换比较平稳。一般在来球角度不大的情况下采用。3、实际运用于接近网小球;削追身球;单步侧身攻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二)跨步1、移动方法: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登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动跨步脚上。 (图 8)2、特点:移动速度快,比单步移动范围大,适于打借力球,但19不适于自己发力。3、实际运用于: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三)举步1、移动方法: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2、特点:身体不腾空,重心较稳定;移动范围较单步大。3、实际运用于: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小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四)跳步1、移动方法: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 (图 9)2、特点:移动范围比跨不大,有利于发力。但有短暂的腾空时间,对于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有一定影响,可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缓冲来减少重心的起伏。203、实际运用于: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削球选手在接突击球时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五)交叉步1、移动方法: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 (图 10)图 102、特点:移动的幅度比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大,主要用来对付身体较远的来球。3、实际运用于: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挡,或从大角变反手击球;在走动中拉削球;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击球(六)小跳步小跳步是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步法之一,是乒乓球运动的基础。 技术要领:两脚前脚掌着地屈膝提踵一脚用力蹬地另一脚迅速向移动脚方向跳一小步蹬地脚随后跟上身体重心迅速移动到跳步脚上。 21(七)小碎步小碎步是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步法之一,是乒乓球运动的基础。 技术要领:两脚前脚掌着地一脚先向另一脚方向并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 要求移动步幅小频率快。第四节 基本练习一、原地向上颠球原地向上颠球的技术动作: (1)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2)手握球拍拍面要平。 (3)眼睛是注视乒乓球注意力要集中。 (4)小臂和手腕同时发力将球向上颠起。球落下时用球拍再次将球向上颠起。 (5)注意颠球的节奏。 22(6)球拍的位置在身体的腰部不能向上举起。二、朝墙壁颠球朝墙壁颠球的技术动作:面向墙壁站好两脚开立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手持球拍球拍拍面向外倾斜将球向墙壁击打眼睛注视乒乓球判断球反弹的路线。球反弹回来后手持球拍移动将球拍正对着反弹回来的乒乓球连续将球击打向墙壁。对学生的朝墙壁颠球的连续性的要求:关键是注意力集中正确判断球反弹的方向学会使用球拍控制球的力度控制球的运行方向。提高颠球的连续性。 三、推挡球推挡的技术要领:推挡球近台中偏左站位右脚稍前击球时提起前臂上臂后收肘部贴近身体在上升时期或高点期击球中上部。击球时适当用伸髋转腰动作加大手腕发力并用中指顶住拍背向前用力。 推挡球的重点难点是正确的拍面身体的协调配合和准确的线路落点。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推挡球易犯手臂没有向前伸出的错误。 纠正方法强调击球后上臂和肘关节前送上体向左转动。 四、初步上球台对练23以右手持拍为例学生离台约 2040 厘米站在球台中间偏左的位置。上球台练习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基本姿势。 按“24 字的口诀”的要求保持基本姿势。学生学习简单的击球方法。 (1)以平挡球为主。 (2)结合朝墙壁颠球的动作以将球击到对方球台为目的。开始不宜过分强调动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球感和正确的身体姿势。 (3)注意纠正学生乱扣杀的现象。 将小跳步、小碎步的技术动作运用到上球台对练中并使之熟练运用。 学生击打一次球后注意动作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养成良好习惯。以便于处理下一个动作。第五节 发球一、常用的发球技术(一)正手发球奔球1、特点: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对对方威胁较大。2、方法:右脚稍后,身体稍向左转,右手持拍于身体右侧;球向上抛起后,持拍手随即向右后上方引拍,击球时前臂快速由后向左前方挥动,拇指压拍,拍面稍前倾并略向左偏斜,球拍沿球的右侧中部向中上部摩擦;击球后,前臂和手腕随势向前挥动。 (图 11)243、要点抛球不宜太高;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击球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图 11(二)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1、特点:球速快、弧线低、前冲大,迫使对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抢攻,常与发急下旋球配合使用。 (图 12)图 122、方法:右脚稍前,身体稍向左转,右手持拍于身体左侧;击球时,持拍手以肘关节为中心,前臂向前方横摆发力击球,拍面稍向前倾,击球的中上部;击球后,前臂和手腕随势向前挥动(图 13) 。发急下旋球时,大拇指用力压拍的左肩,使拍面稍后仰;触球前,稍向左后上方引拍;当球下降低于网时前臂快速向前下方用力,拍面触球的中下部;触球瞬间,手腕附加爆发式下切动作。25图 133 要点: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前侧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处;注意手腕的抖动发力;第 1 落点在本方台区的端线附近。(三)发短球1、特点: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 2 点跳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位、冲货抢攻。 (图 14)2、方法:主要靠手腕和前臂摩擦发力,控制向前的力量。3、要点:抛球不宜太高;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发球的第 1 落点在球台中区,不要离网太近;发球动作尽可能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四)正手发转与不转球1、特点: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的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图 15)26图 152、方法:右脚在后,身体稍向右转,前臂向后上方引拍与肩同高,拍柄朝下(手腕外展) ,拍面略后仰,击球时前臂快速向前下方挥动并略外旋,手腕内收发力,摩擦球的中下部。3 要点:抛球不宜太高;发转球时,拍面稍后仰,切球的中下部;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五)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1、特点: 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2、方法 右脚在后,持拍手向右上方引拍,手腕略外展,拍面稍向左;击球时,手腕和手臂迅速由右向左挥动。 (图 16)图 163、要点 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图 17)27图 17(六)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1、特点 右侧上(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