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XX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一批)_第1页
重庆市XX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一批)_第2页
重庆市XX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一批)_第3页
重庆市XX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一批)_第4页
重庆市XX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一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 XX 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第一批)篇一: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渝府发XX24 号)渝府发XX24 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 XX 年重庆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要求,现就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简化程序、改进服务、加强监管,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健全企业投资由业主自主决策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科学引导民间投资。坚持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的要求,健全决策科学民主、审批透明合规、实施监督问效的政府投资机制,提高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二)最大限度地缩小企业投资的核准范围。根据国务院公布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及时修订我市目录,凡是企业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投资事项,以及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取消核准。凡是国家和市政府未明确要求由市级及以上核准的投资事项,一律下放到区县(自治县)政府核准。(三)事前告知企业禁止投资的行业或区域。结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建立差异化、特色化投资导向机制。分行业和区域制定产业投资禁投清单,加强规划、国土、环保、技术、安全等部门联动和监管,通过环境容量、资源节约、技术、安全标准等实行准入控制。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除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核准的新增产能项目外,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扩大产能。 (四)分类简化核准审查内容。根据企业投资项目属性,产业类项目主要核准是否符合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社会稳定等外部条件,基础公益类项目主要核准区域布局、资源平衡、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特许经营等内容,产品技术、经济效益、投资规模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修订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简化项目核准审查内容。 (五)完善企业投资备案管理。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外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由企业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备案管理仅是确认其投资行为、依法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服务性措施。按照就近、便捷原则,除国家有专门规定和少数需市级平衡资源的项目由市级备案外,其他项目一律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政府办理。对实行备案管理的项目,不得以任何名义变相审批。探索推行备案项目业主承诺制和失信清单制,加快推进网上备案。 (六)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按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和备案管理。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要求,修订完善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 案管理办法,加快推进企业设立和投资贸易便利化。外商投资项目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和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标准,符合国际资本项目管理和外债管理规定。除国家有专门规定外,企业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管理。(七)探索项目核准和前置要件审批分离的服务措施。对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作为项目核准前置条件的审批手续,一律放在核准后、开工前完成。对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作为项目核准前置条件的审批手续,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规范事前审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对本部门实施的多个审批事项进行简化合并。应项目单位要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在不以其他批准文件为前置的情况下为企业出具服务性咨询意见。积极推进核准前置要件清单制度,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加快同步审查,为项目核准和开工创造条件。 三、鼓励市场化投资创新 (八)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构建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广政府采购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和扩大在交通、能源、金融、水利、市政、电信、医疗、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投资。政府有关部门安排的财政性资金,要明确规划、统一标准,对包括民间投资主体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支持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 (九)创新市场化投入机制。围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新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促进有条件的企业整体上市。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市财政主管部门制定财政性资金出资的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市投资主管部门对具有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共资源开发项目研究推行项目法人招标。市价格主管部门要科学界定政府定价范围,发挥价格机制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十)大力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合理界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边界条件,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者依法取得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进行建设、经营。推行公私合营模式,合理界定各类资本投资收益。市投资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做好特许经营项目的实施方案审查和监督管理。四、发挥规划对投资的引导作用 (十一)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坚持把发展规划作为调控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其科学配置资金、土地、人力资源等投资相关要素和统筹五大功能区建设的引导作用。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为依据,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明确行业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项目建设库、投资规模等。涉及使用政府性资金的重大公益类和基础类项目(或专项) ,应编制项目建设行业规划,明确项目数量、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和要素平衡等。 (十二)实行规划衔接和审查制度。行业主管部门在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行业规划过程中,应征求投资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意见,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以及城乡规划、国土规划、环保规划的衔接。涉及全市重大生产力布局、重要资源平衡和安排市级政府投资的项目建设行业规划,需报市政府审批公布的行业发展规划,应会签市投资主管部门或联合报送。其他一般性行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行业规划经投资主管部门衔接平衡后,由行业主管部门公布。投资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调整。 五、改善政府类投资的管理 (十三)科学界定政府投资领域。政府投资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等领域。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投资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合理的边界条件、补偿机制或采购标准,采用合营、私营等方式吸引社会民间投资与管理。凡属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但市场机制暂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作为政府类投资项目由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与管理;待具备一定条件后,应当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受托管理或政府购买服务。(十四)严格管理政府类投资项目。按照统筹平衡、严控债务的要求,政府类投资项目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充分论证,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及标准,认真落实建设资金来源,切实管控政府性债务风险。凡是资金来源未落实的,不得新上项目。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类项目,要按照行业属性大幅提高资本金比例标准(占总投资的 40%60%) 。市投资主管部门、市财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项目进度,编制下达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并及时拨付资金。确需市级举债建设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以及区县(自治县)政府举债修建未纳入政府性债务年度增减计划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需经市投资主管部门和市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定。 (十五)规范政府类投资项目管理。加快制定政府投资条例。进一步优化简化审批程序,纳入各级行业发展规划或项目建设行业规划的政府类投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则上只提供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影响等批准文件;需征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具审查意见。投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投资平衡和概算控制,探索聘请第三方机构全过程开展投资控制的机制。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原则上实行建设管理代理制,推行从设计到完工验收的项目建设全过程代理。 篇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渝府发XX50 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 定 (渝府发XX50 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市级部门管得过多过细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调动区县(自治县)的积极性,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来,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市政府决定取消、下放、委托一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共计 63 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 36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 21 项,委托区县(自治县)实施行政审批项目 6 项。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取消、下放、委托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衔接、监管工作,不得受理已决定取消、下放、委托的行政审批项目申请,也不得以其他形式变相审批。要依照法定程序,及时修订相关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依据,确保依法行政。要积极对接国家有关部委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及时跟进,严格执行。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进一步优化服务,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能,切实做到依法审批、高效审批、责任审批、廉洁审批。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研究承接下放事项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细化改革措施,落实改革责任。主动组织清理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力度向社会、市场、下级政府放权,着力取消和调整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削减审批项目。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此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内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附件:取消、下放、委托的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重庆市人民政府 XX 年 6 月 28 日篇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办法(试行) 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XX 年 8 月 16 日 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项目科学化、标准化、动态化管理,规范网上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网上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利用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不涉及国家秘密或危及公共安全等的行政审批业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是指全市统一开展网上行政审批业务的信息化平台,由业务办理和公众服务两个系统组成。业务办理系统是政府部门内部开展行政审批和业务监管的载体。公众服务系统是行政审批面向社会服务和公开的载体。 第四条 网上行政审批实施与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市政府电子政务办)是网上行政审批平台运行管理的主管机构,具体职责包括: (一)负责规划、建设、深化拓展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接国务院关于网上行政审批有关要求,统筹全市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对全市网上行政审批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二)负责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的日常管理、安全运行和更新维护,协调处理网上行政审批平台运行中的问题。 (三)负责协调、督促、指导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将行政审批项目纳入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运行,指导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做好本部门原有管理系统与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的对接工作,指导做好数据交换、系统管理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 (四)负责协调、督促、指导行政审批实施部门推动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与部门其他辅助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 (五)负责对全市网上行政审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六条 市政府各行政审批实施部门要在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上开展审批业务;按照职责分 工负责本部门网上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流程设置、审批权限设定、审批内容核定、办事指南编制等具体管理工作;负责网上行政审批项目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负责向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反馈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需求变更等;负责指导区县(自治县)对口部门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工作。 第七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明确相应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有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 第三章 行政审批项目管理 第八条 行政审批项目实行目录管理,市、区县(自治县)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建立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除涉及国家秘密或危及公共安全等的项目外,纳入目录管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必须纳入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实行统一管理。 第九条 网上行政审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市、区县(自治县)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当根据本级政府审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增加、取消和调整情况,及时更新网上行政审批项目。 第十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结合本部门审批工作实际,会同有关部门,按程序对网上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流程进行优化。 对跨部门的网上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优化,须有关部门协调一致后统一调整。 第十一条 网上行政审批项目“两清单、一图表”等信息应当完整并主动在公众服务系统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信息公开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办理流程(流程图) 、办理方式(网上申办) 、办理条件、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申报材料目录和样表、审批结果、责任清单、追责情形、咨询投诉电话等内容。如在办理过程中前述内容发生变化,应在 5 个工作日内告知申办人。 第十二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结合实际制作并公开网上行政审批申请书、受理决定书、不予受理决定书、申报资料补齐补正一次性告知书、审批决定书(证照、批文)等标准化模板。 第四章 平台运行管理 第十三条 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市政府电子政务办)负责全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的管理。市级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分别负责本级业务子系统和办理终端的维护、运行和管理。 第十四条 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权限管理采取分级管理、分层负责的模式。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可结合实际设置不同权限的管理员,负责统筹本部门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的权限管理等工作。 第十五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须对每个审批事项审批流程中的各环节指定审批人员,明确审批权限。审批人员应按系统赋予的角色权限各负其责,严格按照审批系统工作流程履职。 第十六条 网上行政审批平台采用实名制身份认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参数和数据。如遇人员变动等确需修改时,经本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后由本单位管理员修改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维护、硬件配置、人员培训以及业务稳定运营等所需经费应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管理员和审批人员应先培训、后上岗。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加强培训,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在线服务能力。 第十八条 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市政府电子政务办)负责对全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建立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机制。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负责本部门网络和业务系统终端的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建立数据备份制度,制定数据灾难恢复策略和灾难恢复预案。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建立本行政区域信息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机制。 第五章 申请及受理 第十九条 申请人可通过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大厅实名注册后,按照办事指南进行网上申报。 由主办(或承办)部门在网上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若审查通过直接进入网上行政审批流程。第二十条 申请人也可前往在区县(自治县)行政服务中心以及市级部门设置的行政服务大厅(办事服务窗口)等申请办理。 由行政服务大厅(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服务窗口,以下统称行政服务大厅)直接受理相关材料并对照所需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及时按程序转入网上办理流程。第二十一条 鼓励申办人主动对申报所需要件进行电子化处理。 申办人没有条件进行电子化处理的,由行政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协助申办人进行电子化处理。 对于无法进行电子化处理的特殊要件,须在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中进行备注。 第二十二条 对不符合申请条件或者缺少要件的,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及时出具一次性补齐补正告知书给申办人。 申办人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大厅补齐补正材料的,由提出该补齐补正要求的部门审查。 申办人通过主办(或承办)部门行政服务大厅补齐补正材料的,由主办(或承办)部门行政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在网上行政审批平台进行材料补齐补正操作,并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通知协办部门再次进行材料审查。 第二十三条 行政审批申请符合受理条件的,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及时受理。行政服务大厅应出具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统一服务监管码的受理通知书,并及时送达申办人。 涉及单个部门的审批项目,可根据申办人的请求由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工作人员在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中登记并上传要件。 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项目,由主办部门统一接件,可根据申办人的请求由主办部门工作人员在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中登记并上传要件。 第二十四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依法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应向申办人出具电子或纸质的不予受理决定书,并在决定书上说明具体理由。 第六章 办理及协同共享 第二十五条 对在网上申办的行政审批申请,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验证个人信息,审批完成时通知申办人现场验证相关信息后发给审批决定文书等。 第二十六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按照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的原则对申办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并在规定时限内作出是否符合审批条件的结论或提出采取其他审查方式的意见。 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审查的,行政审批实施部门须如实记录审查结果,不得干预第三方审查过程。 第二十七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通过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行政审批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不得要求申办人提供其他部门已作出的审批结果材料。同时,按照“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维护网上行政审批校验核对所需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二十八条 审批所需要件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进行分发和共享。不能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分发和共享的实体要件或特殊附件,由主办部门粘贴该项目的统一服务监管码后分送协办部门,送达交接的信息须在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中登记。 审批过程中有现场踏勘、专家评审等特殊环节的,可在线下进行操作,其过程和结果应如实录入网上行政审批平台。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及时在网上签收其他部门流转的或需要协同审批的事项及材料,负责及时向主办部门反馈处理意见。 第二十九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协同审批项目实行目录管理。由主办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按职责在网上 行政审批平台实行协同审批,有关申请材料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实现关联和共享,有关部门不得要求申办人重复提交材料。对于情况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特殊审批项目,可由主办部门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向有关部门提出协办要求,协办部门应在规定时限内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反馈主办部门。 第三十条 需要市级部门和区县(自治县)协同办理的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牵头建立完善工作程序。 需要市级部门审批的事项,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将相关的信息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推送至市级对口部门,市级对口部门进行审批。需要市级其他部门协办的,由市级主办部门负责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协调办理,办理结果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回复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需要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协助审批的事项,由市级部门将相关信息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推送至区县(自治县)对口部门进行处理。需要区县(自治县)其他部门协办的,由区县(自治县)对口部门负责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协调办理,办理结果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反馈市级部门。 鼓励区县(自治县)参照市、区县(自治县)协同审批模式,开展部门、乡镇(街道) 、村(社区)协同和联审联办。 第七章 审批结果告知及公开 第三十一条 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结束后,由主办或承办部门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告知申办人审批结果。需要领取纸质证照的,由申办人携有效证件前往行政服务大厅领取;也可根据申办人的要求采取邮件方式送达;需要验证相关信息的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协同审批事项有多个部门颁发证照的,由主办部门督促催办,收集齐全后按上述规定向申办人一次性发放所有证照,发放时间不应超过该行政审批项目办理的承诺时限。同时,须将颁发的证照、审批意见文书等电子证照同步推送进入证照库。各行政审批实施部门核发的纸质证照、电子证照必须附加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统一生成的统一服务监管码和二维码,并可通过公众服务系统在线核验证照信息。 第三十二条 行政审批项目办理结束后,若需其他部门开展后续工作或监管的,主办部门应将审批事项信息通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抄告有关部门。 第三十三条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开辟网络、电话咨询等通道,安排专人办理相关咨询、建议和投诉事宜,并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或者行政审批实施部门承诺时限内答复。 第三十四条 网上行政审批实行全过程信息公开制度。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及时通过公众服务系统发布与网上行政审批相关的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 ,信息公开必须合法、完整、及时。 行政审批实施部门应通过公众服务系统提供网上免费查询行政审批项目相关信息的通道,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申办人可以在网上免费查询本人申办的行政审批项目服务信息。 网上行政审批流程公开情况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八章 效能监管 第三十五条 网上行政审批必须严格按照承诺时限办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