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_第1页
初中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_第2页
初中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_第3页
初中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_第4页
初中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蒋文灿摘要:时代的发展,更看重个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也要求教师要换一种角度去使用教学策略,从传统的应试、填充式教学,转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而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正是教师从事教育的意义所在,也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及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教师 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策略 意义反思教学经历,成绩优秀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 “接受知识”型,特点:好学,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我脑海中对这类学生的假设,就是当别人把钱递给他时,懂得装入口袋,满足于眼前的富有,却不知道如何让自己更富有。而另一类,属于“自主思考”型。这类学生,我对他的假设是当看见钱递过来时,会把钱装进口袋,还会思索如何让财富增值。特点:会接受知识,懂得运用知识,会去探索知识。对比就不难发现,培养“自主思考”型,也就是具有学习主体意识的学生更受社会欢迎与认可,也是众多教师期望达到的教育教学效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正确定位教师角色,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以学生为中心”模式推广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如果教师一味沉浸于“一把手”的角色,那么学生主体性将无法培养。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对此,我进行了教学策略的调整。首先,从鼓励发言开始,让课堂由单调走向多彩。我尝试改掉学生举手,教师点名发言的方式,实行“无需举手,自由发言”的课堂回答方式。起初,学生不习惯这种模式,还是会随大流,附和别人的看法。而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发言就多起来了,话匣子打开了!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越是疑问抛出的多,越是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深入,一堂课,几乎无需教师的预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慢慢的去接近知识的“根部”。在他们陷入思维困境或是初步了解了大概后,教师适时点拨或提升难度,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这项策-2-略尝试,初见成效。学生大多能在互相讨论和争论中得出比较正确的答案,甚至一些原先沉默寡言的学生受这种气氛的感染,也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发表意见。假设、证实、推敲课堂里,学生的思维涌动,教师倾听学生的讲解,循循善诱,把话语权归还给学生,何乐而不为呢!其次,题目讲解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让学生畅谈解题思路,实现“百花齐放”。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关于人大代表的权利知识时,会遇到这样的单项选择题,题目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这体现全国人大行使什么权利。首次遇到这样的题目,很多教师会急于将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的性质讲解给学生听,然后公布正确的选项。这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只会助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与学习的惰性。那么,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让学生洞察问题的关键,找到解题思路呢?我采用了设置悬疑的方法,引起他们对问题的强烈好胜与好奇心理。果然,答案公布,学生一片哗然,不是通过报告吗,为什么会选择监督权?开始出现好奇心理。继续思考,如果是监督权,那还需要审核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一系列的疑问纷纷涌现在学生脑海里,好胜心理出现,继续对问题穷追猛打,最后得出解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性质。这时候,教师顺势解析问题,让学生明确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 , 而报告的重心显在于审核下一季度的内容,所以最主要的权利应该是监督权。那么如果不问主要的权利呢,学生继续讨论,得出政府工作报告除了以监督权为主外,也有决定权,所以材料题如果出现哪些权利这样的设问时,应该将两者都写上去才完整。所以教师放手话语权,不再让学生思维定势,让他们自己畅谈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这种通过独立思考来探究问题的模式,可比教师的一味地讲解深刻、有趣多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 “难道这是绝对的吗”,“很不错”,“这个想法真棒”,“你已经将老师想说的以及没想到的都完整的表达了”等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看着学生们脸上浮现的那份骄傲、自信的表情,我深信教师只做学习的辅助者,让学生掌握课堂的话语权是完全正确、可行的。只有“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表现、质疑、争论,才能真正实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二、找准“最近发展区”,让教学内容对学生有价值-3-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则要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对学习内容的心理价值决定的。当他发现学习的内容与他的生活内容没有任何交集,知识对于他而言只是停留于理论水平,不实用的,那么他自然就将那部分知识划入 “应试,与我无关”的标准里去了。相应地,在课堂上,他会表现出两眼紧盯老师而思维游离的消极状态,听课就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显然这是无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求。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充分备课,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里需求相融合。思品课程的教学是细腻而又实际的,而如何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则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初中阶段的学生最爱聊的话题莫过于娱乐新闻了,是否可以巧妙利用娱乐新闻来联系知识,让他们想学、乐学呢!我尝试了,并且效果明显!在学习隐私与隐私权内容时,恰逢娱乐界大 S 结婚的消息,而在这则消息里我挖掘到了这样一个素材,那就是大 S 对自己的婚礼异常保密,在发给宾客的请柬上明确要求来宾不允许携带手机、摄影机、录像机等入场。这不正是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护嘛!于是,以这则新闻为“卖点”,我又搜索了与大 S有关的其它涉及隐私的新闻,如她控告私闯住宅的记者,在机场与跟踪其行踪的狗仔对峙等,然后将材料整合,设计了关爱心灵安宁之隐私与隐私权一课。实践证明,从贴近学生“最近”的材料入手去展开教学,是可以收获良好效果的。在课堂结束时,学生跑来和我交流:“老师,原来法律学习是这么有意思!”可见,兴趣是学生爱学的引导,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又岂会是长路漫漫。当然引用学生喜爱的材料,依然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如法律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修养,提高他们及对家人的法律保护意识,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争执,能指出正确理解及解决的途径,学以致用,为社会伸张正义。教师切不可重“花边”而忘本,让教学对学生失去实用的价值。所以,一堂让学生喜爱参与的课,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要让学生们感觉知识离他们是不远的,让教学内容流动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花结果了,那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三、灵活采用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接地气有灵气-4-在每一节课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可通过各种情景的创设,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推广下,必然还是有很多老师认为组织课堂活动难免会出现学生不愿参与的局面,或者总是担心新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否过于生涩、难懂,出现学生不会回答的现象。其实教师的不自信与教学环节设计的缺陷,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束缚。教师课堂上可以挑选一些本地特色的话题,让课堂教学接地气,组织别出心裁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有灵气,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想要开口的欲望。比如在学习九年级思品教材公民的政治权利一课时,我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以阅读“老师的博客”的方式展开教学。我分别将知识穿插入说说、照片、日志、视频四个模块,先而学习哪一模块,完全由学生自己定,这样一来,学生便愉快的忘记了政治学习枯燥这一回事,踊跃的参与到了新颖的活动中来,有的说老师我想看照片、有的说老师我要看日志,好不“热闹”!而在讲到选举权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权利的使用必须是合法的,我选取了义乌同年哥讲新闻中播出过的一段某村村长贿选的视频,让学生对此展开探究,该村村长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贿选的现象,村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选举权。再结合教师提供的素材明白不正确行使权利会带来的后果,明了权利的使用是我们身边的事,正确行使权利也是公民必备的素养。随后,利用实践活动来巩固课堂成果,通过“给市长的一封信”、“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方式实践公民的建议权与监督权,达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目的。当然,课堂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课堂类型,如安排“法官在现场”、“百家争鸣知识讲堂”等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与探究知识的平台与机会,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感受到实现任务目标的喜悦,通过自身体验来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知识的兴趣。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永远有喝不完的“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就好比教师不是给学生水喝,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永远有喝不完的水。如新课的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复习课的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让他们懂得对知识点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5-应教给学生多种的学习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达到我要学、我会学、我能学的效果。五、舍得给学生时间,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课堂上,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一般应占每节课的三分之二,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感知、消化。尤其是当教师抛出问题后,一定要耐心等待,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让他们有时间参与到学习中去。否则,教师的急躁,将会是抹杀学生主体意识的利刃。“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国际教育学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步伐,革故鼎新,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为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发展。没有合理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了解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制定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策略,以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