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则堂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熟读” “精思” (朱熹)教学目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学简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 ”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全书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今天,我们重读论语 (亦或初读) ,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 。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沉淀锻塑人格。教学过程:一、前准备,激趣热身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 、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 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 孔孟-黄仁宇、 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 孔子家语-王肃、 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 、走近论语 (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学情预估: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 ,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与“走进儒家传统文化”相比, “走进孔子” “走进论语 ”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搜索与分析。说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本节学深学透的基础,同时随阅读量的增加,疑点会呈波浪式出现,有些问题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点则会呈现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景。我们正是抓住这点点滴滴的疑,从而展开探究。二、文本导读质疑任务:依话题为导向,结合文本交流汇报资料,从而使资源共享达到最优化,依此激趣导活动:话题预设-“遨游儒家传统文化” 、 “感悟传统经典” “我心中的孔子” “我与孔子的心灵对白” “走进论语”依小组为单位,依据搜集资料的实际选择言之有物的话题,结合文本具体信息完成初读学习的生疑、质疑,进而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铺垫!学情预估:初一的学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可能不很主动,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题,这需要教师既要点燃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又要进行方向性极强的指导。说明:关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与创新是文言学习的主旨所在,依据资料生疑、质疑,进而围绕文本展开讨论,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重点参读南怀瑾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读赏析任务:圈点文言重点字词,训练句读,分类商译文本内涵活动:、抄读文本,删除标点,训练句读,自主探究、圈点字词,商译(商讨、翻译)文本,分类整理、交流异议,反复诵读、 论语成语、格言、警句集锦学情预估:学生可能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词义的演变以及文言文常识性问题的解决产生障碍,诸如“说”同“悦” ;“知”同“智” ;“女”同“汝”以及“三省” 、 “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这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正确诠释!同时,在进行句读训练时,注重语法,商译文本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说明:句读训练是文言学习的最基本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商译与诵读做好了铺垫。而商译与诵读的过程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探究研读。由文本归纳总结成语、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学活用文言文的标志,更容易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四、交流感悟,强化体验,自省笃行(实践)任务:沉浸文言经典体验感悟实践活动:1、诵读感受,体验经典2、交流感悟,结合所搜集资料,整体感悟孔子思想及论语、归纳大家的想法,进行类的升华、参照文本,强化自我体验,实践真知学情预估:关注学生的是实际情感体验,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内化文本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和人文素养。交流这个环节是最具开放性的,学生依据论语十则的文本信息,加之补充读物和所搜集资料,从而学生会更有可言之的话题,因此, “放之有度”的教学在这里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民主与开放,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因为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学生。说明:归纳是对共性的提炼,学生可能会发现都是气势很大的东西,类的升华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学习,新的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的规定值得我们仔细琢磨。情趣盎然品文言-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反思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文言文作为程内容,似乎已被反复固化,精确性、示范性的特征被反复强调,因此文言文的教学一味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将语法、文法讲深讲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意识”尤其突出,依赖教参的统一要求是教学活动变得极为机械,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整个过程忽视了学习主体,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整个教学的动态活动中,使整个教学丧失了主体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最终文言文教学被简单化的处理成了文言文诵记过程,并越来越呈现为单一化、模式化的过程,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烦、畏惧、排斥心理。论语十则作为传统文言教学名篇,知识点、考点以及文言文常识性问题是极其好把握的,但是,我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去教授,而是暂且“抛开”教学目标来与同学们谈论起了厚重却又富有情趣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涉及到很多颇富哲理的历史典故,同学们在这无拘无束自由畅谈的堂气氛中表现的异常活跃与兴奋,自然这一切都是在我的“阴谋”之中的,因为这一节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激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拨开他们心中一直以来存在的学习文言文的阴霾,告别他们一直恐惧的“之乎者也”的“古文”时代,同时我也没有忘记这节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于是,我和同学们在探讨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宗教和学派时,便将他们的注意力慢慢的迁移到了儒家学派,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学生文化积累沉淀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前的一段时间我和他们一直搜集和积累古典文化方面的知识,当然更偏重于儒家学派的知识积累,所以学生们谈起来可谓“头头是道” ,有的纷纷讲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奇闻轶事,有的讲“四书五经” ,有的讲到古代的典章制度,有的还讲到一些古代社会的文化常识和社会人情风貌我感觉这时时机已经到了,便直接切入我们的主题,让学生们来自主学习论语中的这十则,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的你一言我一语,所以学习起来就更有了劲头。但是接下来一系列的问题又来了:何以为“仁”?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恕”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儒家“贤人”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孔子的弟子有哪些呢?他们又有哪些思想主张呢?一系列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从学生们的脑瓜中涌了出来,诚然隐藏在古诗文中的微言大义,也在学生们的激烈讨论与研究学习中得以深入透彻的理解,很明显这其中有他们思想的痕迹,尽管有些想法显得那样稚嫩,但这确实是他们自己的所得,这一点一直是我所企求达到的效果。于是,我也很兴奋的加入到他们的合作探究学习之中,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提供资料,引导他们扩充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的深层次的理解。一节在我与学生们的交流探讨中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当然这其中充满的更多的则是疑惑与企盼得到挖掘的冲动,于是,我便安排了这一节的外作业:围绕本内容搜集相关知识,深层次的理解领悟其中的微言大义;搜集更多的论语资料依此解决你心中的疑惑;写写你学习后的点滴感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我不禁又对文言文教学多了一些思考:调动经验,缩小差距。文言文、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许多的语词、语句、语义是相同的,学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名言警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就会大大消除。同时,还应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历史与政治学科,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历史背景中”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作出研讨。(二)调动情感,关注体验。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体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的诗文似乎是与己无关,与情趣、精美无关的一堆符号。因此,调动经验之后,还需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的关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想象,让生活帮助他们来理解文本,促使他们的趣味、感情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以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感情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 (三)提高能力,激活堂。语文能力是人的心理文化结构表现于语言层面的品位、格局和发展的倾向,其核心是语感,语感的获得说到底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我们应该关注文言文的文本特点,凭借“注释” 、 “文言空白” ,凭借工具书来培养学生的文言思维能力,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入了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文言文阅读就是融入学生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