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个人所得税法1_第1页
第十三章个人所得税法1_第2页
第十三章个人所得税法1_第3页
第十三章个人所得税法1_第4页
第十三章个人所得税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 个人所得税法本章概述 本章作为收益税类的主要税种,也是税法考试的重点税种之一。各种题型在考题中均出现过,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税额计算,单选题、计算题、综合题中都是考点,而综合题常与税收征收管理法相联系。从历年情况看,出题量一般为 4-5 题,分值在 10 分左右。近三年考题评析: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单项选择题 2 题 2 分 1 题 1 分多项选择题 1 题 1 分 1 题 1.5 分 1 题 1 分计算题 1 题 6 分综合题 1 题 8 分 1 题 12 分合 计 4 题 11 分 2 题 7.5 分 3 题 14 分本章变化内容学习本章首先要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计税的办法。 即将应税所得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2个人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即以某项应税项目的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该项目费用减除标准(采用定额或定率扣除方法)后的余额,为该项应纳税所得额。23.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其所取得的应纳税所得,无论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中国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有可能与其他税种关联。例如在转让房产时会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甚至土地增值税等,取得房产租金会涉及营业税、房产税等。学员应学会通过企业所得税的理解进行正确判断。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二、个人所得税的发展1799 年产生于英国。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原理:以个人的纯所得为计税依据。四、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分类征收制,综合征收制和混合征收制。了解各种模式的含义及其优缺点。我国目前是分类征收制。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客观题常考)一、纳税义务人3税法规定,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下同)和港澳台同胞,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按照 住所和居住时间 两个标准 ,又划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纳税义务人 判定标准 征税对象范围1.居民纳税人:负无限纳税义务 (1)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临时离境”的不扣减天数。 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和境外的所得2.非居民纳税人:负有限纳税义务 (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来源于境内的所得住所是指 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指个人因学习、工作、探亲等原因消除后,没有理由在其他地方继续居留时,所要回到的地方,而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例如单位派某人去德国任财务总监,要常住三年,则三年期满后还是要回到中国,则中国为该人习惯性居住地。居住满 1 年是指 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 31 日止,下同)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 365 日。注意不是指连续居住满一年。临时离境 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 30 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 90日的离境。一个外籍人员首次来华,如果他在 1 月 1 日入境则可能成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如果在 1 月 3 日入境,当年则不可能成为当年居民纳税义务人;如果在 1月 1 日入境,在 12 月 10 日离境回国过圣诞节,直至次年 1 月 25 日才回中国4境内。虽然一次出境超过 30 天,但由于是在两个纳税年度里,所以每一纳税年度里,一次出境时间没有超过 30 天,所以该人仍然是当年居民纳税人。应用举例: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 )。(1999 年) 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 1 年的个人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 6 个月不满 1 年的个人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答案】AD注意:自 2004 年 7 月 1 日起,1、对在中国 境内无住所 的个人,需要计算确定其在中国境内居住天数时,均应以该个人实际在华逗留天数计算。上述个人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 按一天 计算其在华实际逗留天数2、在 中国境内、境外机构同时担任职务或仅在境外机构任职的境内无住所个人 ,对其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 按半天 计算为在华实际工作天数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也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范围目前共 11 项。 应会区分纳税人的 不同收入属于哪一个应税项目, 从而判断费用扣除标准和适用税率,正确计算应纳税额。以客观题为主。注意三大题型:1、个人取得综合收入;2、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3、 承包、承租经营者和承租、承包企业。5(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 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 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注意的问题:1.不予征税项目(4 项):独生子女补贴;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2.结合免税项目(有些工薪所得是不征税的,如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退休工资);3.了解内部退养人员工薪征税问题(1)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 应按 “工资 ,薪金所得 ”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例如某人月薪 1400,提前 5 年内退,取得一次性收入 60000,内退后仍保留原工资标准 1400,但不享受今后的涨薪,则一次性收入如何纳税?60000/5*12=10001000+1400-2000=400,税率为 5%,速算扣除数为 0当月应纳税=(60000+1400-2000)*5%以后每月 14004000 元:定率扣 20% (5)财产转让所得: 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指卖出财产时按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这三项无费用扣除,以每次收入为应纳税所得额。 从 2005 年 6 月 13 日起,个人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时减按 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对证券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分配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扣缴义务人在扣缴个人所得税时,减按计算应纳税所得额。2008 年单选题:王某持有某上市公司的股票 10000 股,该上市公司 200717年度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每 10 股送 3 股,并于 2008 年 6 月份实施,该股票的面值为每股 1 元。上市公司应扣缴王某的个人所得税( )。 A.300 元 B.600 元C.1500 元 D.3000 元【参考答案】A 【解析】配股分红属于股息红利所得,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减按 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王某股息红利所得= 100001031=3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20%50%=300(元)【例题多选题】(2004 年)下列各项中,以取得的收入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有( )。 A.稿酬所得 B.偶然所得 C.股息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答案】BC【例题多选题】下列个人所得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月减除定额费用的有( )。A.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B.财产转让所得C.工资薪金所得D.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18【答案】AC二、附加减除费用的范围和标准(只是针对应税项目中的工资、薪金所得)。1.适用附加减除费用的纳税人可归纳为以下三类:(1)外籍人员;(2)境外任职中国公民;(3)华侨、港澳台同胞。(三)附加减除费用标准:每月减除 2800 元。(总共为 2000+2800=4800)(四)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1、个人将其所得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 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 农村义务教育的 捐赠,准予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例题单选题】(2007 年)2006 年 8 月,李某出版小说一本取得稿酬80000 元,从中拿出 20000 元通过国家机关捐赠给受灾地区。李某 8 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A.6160 元 B.6272 元C.8400 元 D.8960 元 【答案】B【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公益性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 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捐赠扣除限额80000(1-20%)30%19200 元,实际发生 20000 元,应扣除 19200 元。19本题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0(1-20%)-1920020%(1-30%)6272(元)2、个人的所得(不含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用于资助的,可以全额在下月(工资、薪金所得)或下次(按次计征的所得)或当年(按年计征的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不足抵扣的,不得结转抵扣。3、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第四节 应纳税额计算(掌握)个人所得税计算思路:1、居民?非居民?2、所得性质?类别?来源地?支付地?是否免税?3、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月?年?次?针对不同的应税所得项目,其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分别为: 应纳税额=(收入-费用扣除)*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收入-费用扣除)*税率应税项目 税 率 费用扣除(1)工资薪金所得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月扣除 2000 元(或 4800元)(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全年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及损失(3)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对经营成果拥有所有权:五级超累全年收入扣除必要费用(12*2000)20得 对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九级超累(4)劳务报酬所得20%比例税率;对一次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 20000 元以上有加成征收。(5)稿酬所得20%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 30%(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0%比例税率每次收入小于 4000 元:定额扣除 800 元每次收入大于 4000 元:定率扣除收入的 20%(7)财产租赁所得20%比例税率(房屋租赁按 10%)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修缮费用;800 元或 20%固定费用(8)财产转让所得 20%比例税率每次转让收入总额扣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它所得20%比例税率无费用扣除,收入即为应纳税所得额一、工资、薪金所得:21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2000 或 4800 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用举例:某职工 2008 年 5 月应发工资 2600 元,交纳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 14 元,失业保险 10 元(超过规定比例 2 元),单位代扣水电费 100 元,其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A.22.6 元 B.22.8 元 C.32.6 元 D.32.8 元【答案】D【解析】个人按规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但超标准缴付部分应计入工薪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2600-2000-14-10+2)10%-25=32.8(元)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一)对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征收的有关规定1、自8 年 3 月 1 日起,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为24000 元年。即每月 2000 元。2、其向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3、4、5、6、:工资附加费用、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利息支出的规定类同企业所得税。(职工教育经费超支不结转以后年度)7、个体户专营种植业等,要计征个人所得税。8、个体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取得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应税所得,应分别适用各应税项目的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三)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22第一种:查账征税:有关扣除项目及标准参见教材。原理同内资企业所得税。1. 自 2008 年 3 月 1 日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 费用扣除标准 统一确定为 24000 元/年,即 2000 元/月。投资者的 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2. 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3. 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者及其家庭生活共用的固定资产,难以划分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类型、规模等具体情况,核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折旧费用的数额或比例。4、企业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5.企业 拨缴的工 会经费、发生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在其工资总额的 2%、14%、2.5%的标准内 据实扣除 。6.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 15%的部分 ,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7.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 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 5。8.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金不得扣除。9.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并且企业性质全部是独资的,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时,应纳税款的计算按以下方法进行:汇总其投资兴办的所有企业的经营所得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以此确定适用税率,计算出全年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再根据每个企业的经营所得占所有企业经营所得的比例,分别计算出每个企业的应纳税额和应补缴税额。计算公式如下:23(1)应纳税所得额= 各个企业的经营所得(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3)本企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本企业的经营所得 各企业的经营所得(4)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预缴的税额特别注意: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但投资者的个人生计费可参照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确定”;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支出可以扣除。应用举例:在计算个人独资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时,不得税前扣除的项目有( )。A.投资者的工资支出B.从业人员工资支出C.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D.财产保险支出【答案】AC(二)核定征收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应用举例:某个人独资企业 2001 年经营收入 48 万元,应税所得率为 10%,则全年应纳所得税为( )。A.4800 元 B.9600 元 24C.10150 元 D.14065 元【答案】C应纳税所得额=48 万10%=4.8 万,应纳税额=4800030%-4250=10150(元)注意:1、实行核定征收的投资者,不能享受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2、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改为核定征收方式后,亏损未弥补完的部分,不得再继续弥补。三、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或=(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包括承包经营的成果,还包括承包人每月取得的工资。必要费用是指全年 2000*12。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费用。在一个纳税年度中,承包经营或者承租经营期限不足一年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为纳税年度。(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三)被承包的单位,应该先交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分给承包人,然后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应交个人所得税。承包者的工资和福利费在计算个人所25得税时不能扣除,但在计算所承包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时可以按照规定的标准扣除。【例题判断题】(2007 年)张某承包经营一国有企业,每年上缴承包费用 5 万元,该承包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但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允许扣除。( )【答案】【例题计算题】2008 年 1 月,李某承包市区一家餐厅。合同规定承包期5 年,每年上交承包费 5 万元。2009 年 1 月 5 日该餐厅到地方税务局办理纳税申报,申报材料显示:餐厅全年营业收入 200 万元,成本费用 180 万元(其中包括李某工资每月 2000 元),营业税 100000 元,城建税 7000 元,教育费附加 3000 元,盈利 90000 元,申报缴纳和代交个人所得税为 0。2009 年 5 月税务检查时发现以下问题:(1)由李某签字对部分客户的餐饮费免收,全年累计 84 笔,共计 10000026元。(2)对部分供货的客户采取以客户餐饮费抵餐厅购货款方法,共抵扣餐饮收入 30000 元。以上二笔业务均未申报收入。(3)年均雇佣职工 15 人,支付年工资总额 25 万元,全年实际使用职工福利费 3 万、拨缴工会经费 0.5 万、实际支出教育经费 1 万元,上述支出全部计入成本费用。计算李某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答案】(1)补计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0000030000)5%(17%+3%)=7150(元)(2)应补交企业所得税额全年合理的工资支出总额=0.212+25=27.4(万元),可以全部扣除。三项经费:福利费扣除限额=27.414%=3.8363,可以扣除 3 万元。工会经费扣除限额=27.42%=0.5480.5,只能扣 0.5 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27.42.5%=0.6851 万,只能在本年度扣除0.685 万元。合计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685=0.315(万元)(3)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7=90000+100000+30000+3150-7150=216000(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1600020%=43200(元)(假设符合小型微利企业要求)李某承包经营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90000+100000+30000-7150-43200-50000+200012-16002-200010)35%-6750=35407.5(元)四、劳务报酬所得注意以下问题:1.定额或定率扣除费用;2.每次的规定;3.税率 20%,但有加成征收;4 如果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分别按不同的项目所得计税,不能合并。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表:28例 4:歌星刘某一次取得表演收入 40000 元,扣除 20%的费用后,应纳税所得额为 32000 元。请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40000(1-20%)30%-2000=7600(元)(四)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计算方法基本思路: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1.个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所得税的计算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 3360 元的:(1)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2.不含税收入超过 3360 元(1)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 1-税29率(1-20%)或(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当级换算系数(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速算扣除数超过 21000 的要减掉速算扣除数。级数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