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_1_第1页
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_1_第2页
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_1_第3页
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_1_第4页
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调研活动的通知 ,我们组成了包括市委办公厅、市人事局、市农委在内的市委调研组。从 6 月下旬开始,调研组深入我市三区四县及 10余家民营企业,采用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等方法,详细了解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谈到创业,不少人认为,开一家大公司或者建一家大工厂才是创业,外可以赢得社会认同,内可以获得成就感,其实不然。开发高科技产业是创业,开办小厂小店也是创业;立足城市打拼天下是创业,重返乡村养殖种植也是创业。更何况,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创业的机遇更多,创业的条件更好。安徽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到 XX 县小岗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大学生创业大有可为。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选择在农村基层创业成为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给当地带来了知识和技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自 xx 年以来,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人数共1159 人。从学历构成来看:本科以上学历 214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大专学历 511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中专学历 434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从专业分布来看,到农村创业的主要是农科、医科以及师范这三类毕业生:其中农科类毕业生共 53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师范类毕业生共 302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医科类毕业生共 106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由省、市统一安排,通过招录乡镇公务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 )的形式,选拔了一大批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 1999 年以来,我市把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吸引各类人才、培养年轻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和建设高素质队伍的战略举措,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在乡镇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的情况下,每年尽量拿出有限的空编用于高校生选拔。截止 xx 年,我市共选拔 399 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前三批有 142 名高校毕业生已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除 3 人直接录用到区县直机关外,其余 139 人全部录用在乡镇机关。(二)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xx年 XX 市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公告 ,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我市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非本地生源的本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从 xx 年起,每年输送 300 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力争用 3 到 5 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工作目标。今年是选拔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共有1023 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招聘活动,目前,选拔工作尚在进行之中。(三)自主创业类型,部分大学毕业生通过创办企业,成为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主,直接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从此次调研组走访的 7 位自主创业毕业生情况来看,他们具有以下共同点:、所学专业大多为农科类专业;、创办企业大多为茶叶加工或传统工艺类企业。、自主创业之前,大多具备相关领域的从业经历,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和经验积累。、在创业过程之中,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具体一定的技术支持。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子类型:1、企业改制,被动创业型。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国营企业,90 年代中期以后,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下了岗,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破釜沉舟,忍辱创业。如创办黄山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的程福寿,84 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当时的屯溪茶厂工作,95 年由于茶业企业的整体改制,不得不离开工作 11 年得茶厂,家人的埋怨、社会的压力和失败的挫折不但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创业的勇气。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创办了“一品茶行”和 XX 县流口茶业有限公司。2、求职碰壁,转而创业型。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已满足不了新增大学生的需求。有的毕业生在投了一份又一份简历,跑了一次又一次招聘会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回乡自主创业。如创办徽州竹艺轩有限公司的朱伟,xx 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合肥应聘了多家单位未果后回到家乡 XX 区,加入其弟弟开办的竹雕工艺厂并逐步将企业发展壮大,直至创办徽州竹艺轩有限公司。3、时机成熟,辞职创业型。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即找到了待遇优厚的理想工作,然而,他们胸怀创业抱负,在完成了创业启动资金积累和相关信息、经验积累之后,毅然辞去工作,回乡创业。如 XX区潜口镇二联竹编工艺厂厂长郑重,xx 年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就职于浙江安监局。在与浙商接触过程中看到了竹编工艺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因而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有了这一想法后,他一方面注意学习浙商的经商之道,另一方面开始市场调研和回乡考察。xx 年初,他辞去了月薪 4000 余元的工作,在潜口镇二联村创办了竹编工艺厂。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在农业,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近年来,XX 市高度重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工作,通过“三支一扶” 、选派大学生当“村官”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如 XX 县有 496 名村“两委”干部,过去仅有 2 人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如今已增加到 49 人,提升了村“两委”的工作水平。XX 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 XX 区从事旅游产业的大学生达 175 人,其中,大学本科25 人,专科 150 人;从事导游服务的达到 112 人,占全部人数的 64,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人才支撑。二是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中锻炼成长。XX 县在农村机关、事业单位创业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中 98 年以后走上小学教师岗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成为教学骨干。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高管(副总及以上职务)有 15 人约占总数的 4%,中层干部约占75%,一般工作人员约占 20%。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更是成就喜人,有“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俞志荣、创办黄山诚鑫丝业公司的程学军、创办德平化工公司的周德平等。三是以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如 xx 年从安徽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郑重在市级贫困村潜口镇二联村创办竹编工艺厂,开发竹制产品近百种,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1984 年从安徽省农业大学茶业系毕业的程福寿,xx 年创办了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资产总额 1000 万元,员工 180 余人,年销售收入 2300万元,出口创汇 240 万美元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 xx 年度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感到,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三缺位” 。一是教育缺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普遍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信息。在校期间,多数大学生未参加过创业技能培训;在社会上,也没有一个培训机构,专门针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知识培训,使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知识储备不够。二是服务缺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关系到土地、信贷、税收、财政、农业、劳动保障等部门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创业资金来源渠道不宽。另外缺乏一个大学生创业综合指导部门,大学生刚毕业,人生地不熟,不知从哪里入门。三是政策缺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也是一个弱势群体,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目前,在土地流转、创业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还没有出台实实在在的倾斜政策,还缺乏代偿助学贷款、户档迁转、养老保险、创业扶持等事关的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大学生对到农村创业不成功存在后顾之忧。三、下一步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都出台了倾斜政策,大力扶持高校加强农科类人才培养和鼓励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而我国面对大学农科专业逐渐弱化和农村基层大学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的局面,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一是从高校层面来看,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农科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国无农不稳,民无食不宁。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培养农科类人才。现阶段,由于农业效益低,农业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农科生就业难度大等原因,农科类专业成了冷门,普遍存在着生源“垫底”和报到率不高的现象,加之农科类专业办学投入大、效益低,迫使农业院校弱化发展农科类专业而大力兴办“热门”专业。实际上农科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所以高校要重农科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一要有敢于创业的精神和勇于创业的激情,二要有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几年前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曾一度“红火” ,但如今在校大学生创业以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已很鲜见。高校要重视对创业大学生的支持。对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学校要继续给予关注与支持,以促进他们创业成功。二是从政府层面上看,要优化政策舆论导向,促进农科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办好农科类专业。目前,高校农科类专业因投入大、办学效益低,加上缺乏优质生源和就业形势严峻,处于较为艰难的办学境地,政府要重视高校中这一“弱势群体” ,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投入,支持高校办好农科类专业,防止农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萎缩。同时要大力鼓励考生报考农科类专业。针对高校农科专业优质生源严重不足的实际,应积极实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农科专业的招生政策。二要积极营造鼓励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社会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舆论导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业行动与热情。目前,虽然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从社会整体看,人们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与认同。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成立各类创业中心或创业孵化器,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指导;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和各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各种媒体有重点推出大学生创业典型,扩大社会宣传面,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积极营造全民支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三要提供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制度保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国土、金融部门在土地、融资方面,可向大学生创办或领办的企业倾斜,给予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中办发xx18 号)的文件精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财政部门对大学生创业兴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担保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相关手续、逐步推行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安全网的保护下走向非公单位、走向基层、走向自主创业。要想让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创业,就给他们一个崇高的名义,一个充足的理由,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空间,一个正常流动的退出机制。要重点落实好代偿助学贷款、生活补贴、户档迁转、职称评定、权益保障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真正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四要引导企业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指导和资金支持。企业家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创办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机构和中介组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在 it 业迅猛发展的印度,能产生穆尔蒂这样的“偶像” ,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印度有非营利的“成熟的创业指导协助机构” ,如 tie 公司和维瓦尼基金会等。由印度知名企业家罗密什维瓦尼资助创建的维瓦尼基金会,致力于激励、教育和支持那些“新企业家” ,并创造可使他们成功的环境。“只做好事不求营利”的 tie 则是 1992 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专门帮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这几个国家的青年进行创业的公司。该公司的执行主任赛山莱摩汗告诉记者:“我们与大学、风险投资公司、律师、银行、企业都有着紧密且固定的联系,因为这些环节都是创业者白手起家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所做的,就是给青年企业家提供一个中间平台,帮助那些只有技术的 it 人才做好技术以外的其他环节。 ”在全球 it 业的摇篮美国硅谷,有 4%的公司是印度公司;其中,在对创业而言非常重要的风险投资公司中,有 24%由印度人创办。莱摩汗说,很多想创业的青年虽然条件很好,却不知如何从风险投资公司那里拿到钱,tie会出面来帮他们。tie 每年定期帮助几十家小公司联合组织人才市场,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员工。tie还与其他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当地组织有很多联系,以帮助自己的会员公司在建立国外分部时适应当地的情况。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有利于让广大高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民情,不断增强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政策优惠并真正得到落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创业。 /p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调研活动的通知 ,我们组成了包括市委办公厅、市人事局、市农委在内的市委调研组。从 6 月下旬开始,调研组深入我市三区四县及 10余家民营企业,采用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等方法,详细了解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谈到创业,不少人认为,开一家大公司或者建一家大工厂才是创业,外可以赢得社会认同,内可以获得成就感,其实不然。开发高科技产业是创业,开办小厂小店也是创业;立足城市打拼天下是创业,重返乡村养殖种植也是创业。更何况,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创业的机遇更多,创业的条件更好。安徽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到 XX 县小岗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大学生创业大有可为。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选择在农村基层创业成为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给当地带来了知识和技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自 xx 年以来,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人数共1159 人。从学历构成来看:本科以上学历 214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大专学历 511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中专学历 434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从专业分布来看,到农村创业的主要是农科、医科以及师范这三类毕业生:其中农科类毕业生共 53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师范类毕业生共 302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医科类毕业生共 106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由省、市统一安排,通过招录乡镇公务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 )的形式,选拔了一大批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 1999 年以来,我市把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吸引各类人才、培养年轻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和建设高素质队伍的战略举措,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在乡镇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的情况下,每年尽量拿出有限的空编用于高校生选拔。截止 xx 年,我市共选拔 399 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前三批有 142 名高校毕业生已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除 3 人直接录用到区县直机关外,其余 139 人全部录用在乡镇机关。(二)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xx年 XX 市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公告 ,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我市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非本地生源的本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从 xx 年起,每年输送 300 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力争用 3 到 5 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工作目标。今年是选拔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共有1023 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招聘活动,目前,选拔工作尚在进行之中。(三)自主创业类型,部分大学毕业生通过创办企业,成为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主,直接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从此次调研组走访的 7 位自主创业毕业生情况来看,他们具有以下共同点:、所学专业大多为农科类专业;、创办企业大多为茶叶加工或传统工艺类企业。、自主创业之前,大多具备相关领域的从业经历,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和经验积累。、在创业过程之中,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具体一定的技术支持。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子类型:1、企业改制,被动创业型。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国营企业,90 年代中期以后,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下了岗,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破釜沉舟,忍辱创业。如创办黄山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的程福寿,84 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当时的屯溪茶厂工作,95 年由于茶业企业的整体改制,不得不离开工作 11 年得茶厂,家人的埋怨、社会的压力和失败的挫折不但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创业的勇气。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创办了“一品茶行”和 XX 县流口茶业有限公司。2、求职碰壁,转而创业型。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已满足不了新增大学生的需求。有的毕业生在投了一份又一份简历,跑了一次又一次招聘会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回乡自主创业。如创办徽州竹艺轩有限公司的朱伟,xx 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合肥应聘了多家单位未果后回到家乡 XX 区,加入其弟弟开办的竹雕工艺厂并逐步将企业发展壮大,直至创办徽州竹艺轩有限公司。3、时机成熟,辞职创业型。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即找到了待遇优厚的理想工作,然而,他们胸怀创业抱负,在完成了创业启动资金积累和相关信息、经验积累之后,毅然辞去工作,回乡创业。如 XX区潜口镇二联竹编工艺厂厂长郑重,xx 年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就职于浙江安监局。在与浙商接触过程中看到了竹编工艺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因而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有了这一想法后,他一方面注意学习浙商的经商之道,另一方面开始市场调研和回乡考察。xx 年初,他辞去了月薪 4000 余元的工作,在潜口镇二联村创办了竹编工艺厂。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在农业,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近年来,XX 市高度重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工作,通过“三支一扶” 、选派大学生当“村官”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如 XX 县有 496 名村“两委”干部,过去仅有 2 人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如今已增加到 49 人,提升了村“两委”的工作水平。XX 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 XX 区从事旅游产业的大学生达 175 人,其中,大学本科25 人,专科 150 人;从事导游服务的达到 112 人,占全部人数的 64,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人才支撑。二是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中锻炼成长。XX 县在农村机关、事业单位创业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中 98 年以后走上小学教师岗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成为教学骨干。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高管(副总及以上职务)有 15 人约占总数的 4%,中层干部约占75%,一般工作人员约占 20%。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更是成就喜人,有“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俞志荣、创办黄山诚鑫丝业公司的程学军、创办德平化工公司的周德平等。三是以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如 xx 年从安徽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郑重在市级贫困村潜口镇二联村创办竹编工艺厂,开发竹制产品近百种,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1984 年从安徽省农业大学茶业系毕业的程福寿,xx 年创办了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资产总额 1000 万元,员工 180 余人,年销售收入 2300万元,出口创汇 240 万美元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 xx 年度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感到,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三缺位” 。一是教育缺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普遍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信息。在校期间,多数大学生未参加过创业技能培训;在社会上,也没有一个培训机构,专门针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知识培训,使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知识储备不够。二是服务缺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关系到土地、信贷、税收、财政、农业、劳动保障等部门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创业资金来源渠道不宽。另外缺乏一个大学生创业综合指导部门,大学生刚毕业,人生地不熟,不知从哪里入门。三是政策缺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也是一个弱势群体,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目前,在土地流转、创业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还没有出台实实在在的倾斜政策,还缺乏代偿助学贷款、户档迁转、养老保险、创业扶持等事关的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大学生对到农村创业不成功存在后顾之忧。三、下一步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都出台了倾斜政策,大力扶持高校加强农科类人才培养和鼓励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而我国面对大学农科专业逐渐弱化和农村基层大学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的局面,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一是从高校层面来看,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农科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国无农不稳,民无食不宁。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培养农科类人才。现阶段,由于农业效益低,农业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农科生就业难度大等原因,农科类专业成了冷门,普遍存在着生源“垫底”和报到率不高的现象,加之农科类专业办学投入大、效益低,迫使农业院校弱化发展农科类专业而大力兴办“热门”专业。实际上农科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所以高校要重农科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一要有敢于创业的精神和勇于创业的激情,二要有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几年前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曾一度“红火” ,但如今在校大学生创业以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已很鲜见。高校要重视对创业大学生的支持。对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学校要继续给予关注与支持,以促进他们创业成功。二是从政府层面上看,要优化政策舆论导向,促进农科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办好农科类专业。目前,高校农科类专业因投入大、办学效益低,加上缺乏优质生源和就业形势严峻,处于较为艰难的办学境地,政府要重视高校中这一“弱势群体” ,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投入,支持高校办好农科类专业,防止农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萎缩。同时要大力鼓励考生报考农科类专业。针对高校农科专业优质生源严重不足的实际,应积极实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农科专业的招生政策。二要积极营造鼓励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社会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舆论导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业行动与热情。目前,虽然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从社会整体看,人们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与认同。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成立各类创业中心或创业孵化器,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指导;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和各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各种媒体有重点推出大学生创业典型,扩大社会宣传面,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积极营造全民支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三要提供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制度保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国土、金融部门在土地、融资方面,可向大学生创办或领办的企业倾斜,给予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中办发xx18 号)的文件精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财政部门对大学生创业兴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担保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相关手续、逐步推行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安全网的保护下走向非公单位、走向基层、走向自主创业。要想让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创业,就给他们一个崇高的名义,一个充足的理由,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空间,一个正常流动的退出机制。要重点落实好代偿助学贷款、生活补贴、户档迁转、职称评定、权益保障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真正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四要引导企业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指导和资金支持。企业家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创办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机构和中介组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在 it 业迅猛发展的印度,能产生穆尔蒂这样的“偶像” ,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印度有非营利的“成熟的创业指导协助机构” ,如 tie 公司和维瓦尼基金会等。由印度知名企业家罗密什维瓦尼资助创建的维瓦尼基金会,致力于激励、教育和支持那些“新企业家” ,并创造可使他们成功的环境。“只做好事不求营利”的 tie 则是 1992 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专门帮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这几个国家的青年进行创业的公司。该公司的执行主任赛山莱摩汗告诉记者:“我们与大学、风险投资公司、律师、银行、企业都有着紧密且固定的联系,因为这些环节都是创业者白手起家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所做的,就是给青年企业家提供一个中间平台,帮助那些只有技术的 it 人才做好技术以外的其他环节。 ”在全球 it 业的摇篮美国硅谷,有 4%的公司是印度公司;其中,在对创业而言非常重要的风险投资公司中,有 24%由印度人创办。莱摩汗说,很多想创业的青年虽然条件很好,却不知如何从风险投资公司那里拿到钱,tie会出面来帮他们。tie 每年定期帮助几十家小公司联合组织人才市场,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员工。tie还与其他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当地组织有很多联系,以帮助自己的会员公司在建立国外分部时适应当地的情况。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有利于让广大高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民情,不断增强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政策优惠并真正得到落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创业。 /p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调研活动的通知 ,我们组成了包括市委办公厅、市人事局、市农委在内的市委调研组。从 6 月下旬开始,调研组深入我市三区四县及 10余家民营企业,采用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等方法,详细了解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谈到创业,不少人认为,开一家大公司或者建一家大工厂才是创业,外可以赢得社会认同,内可以获得成就感,其实不然。开发高科技产业是创业,开办小厂小店也是创业;立足城市打拼天下是创业,重返乡村养殖种植也是创业。更何况,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创业的机遇更多,创业的条件更好。安徽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到 XX 县小岗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大学生创业大有可为。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选择在农村基层创业成为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给当地带来了知识和技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自 xx 年以来,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人数共1159 人。从学历构成来看:本科以上学历 214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大专学历 511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中专学历 434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从专业分布来看,到农村创业的主要是农科、医科以及师范这三类毕业生:其中农科类毕业生共 53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师范类毕业生共 302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医科类毕业生共 106 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由省、市统一安排,通过招录乡镇公务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 )的形式,选拔了一大批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 1999 年以来,我市把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吸引各类人才、培养年轻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和建设高素质队伍的战略举措,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在乡镇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的情况下,每年尽量拿出有限的空编用于高校生选拔。截止 xx 年,我市共选拔 399 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前三批有 142 名高校毕业生已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除 3 人直接录用到区县直机关外,其余 139 人全部录用在乡镇机关。(二)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xx年 XX 市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公告 ,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我市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非本地生源的本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从 xx 年起,每年输送 300 名高校毕业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