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_第1页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_第2页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_第3页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_第4页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人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关系 生产力 二是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 生产关系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关系:一是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一是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在这种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生产关系; 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不可能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因此必须用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和他人交换 交换关系; 产品生产需要投入生产资料和劳动,相应地产生生产成果的分配 分配关系; 产品进入消费过程 消费关系(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和消费都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 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从生产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角度说,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从产品的消费或再生产劳动力的角度讲,消费与生产也是同一的。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象、消费方式、 (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马克思说: “交换就其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是由生产决定。 ”1、生产对交换具有决定作用: ( 1)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 2)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的需求会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有两种分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的分配 1、在产品的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就分配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2、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3、分配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一)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另一方面人们之间的关系也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二)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 1、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2、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3、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三)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既包括生产资料分配中的关系,也包括产品分配过程中的关系(四)消费从其内容分,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方面; 消费按其主体分有个人消费、社会消费、集团消费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一)产权 对生产资料所有 所有权,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 占有 占有权,指人们直接掌握、实际控制和具体管理生产资料的关系; 支配、处分、转让 支配权、处分权、转让权,是指人们在安排、调度、决定生产资料使用方向和最终处置; 使用 使用权,人们对生产资料直接作用或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关系; 以上权利都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被称为财权权利或产权 (二)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 1、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2、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3、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三)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私人产权,但他所分析的产权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突出在两个方面的产权制度安排: 1、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益的权利,具有可转让的特征 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四)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中的权能结构可以合一,也可以分离。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权能结构的分离。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一)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 人和自然界之间 的关系。 生产力本身并不包含任何社会制度的属性,但它又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没有不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也没有不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二)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劳动: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通过消耗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改造客观物质,使其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的有目的地活动。 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生产工具(三)提高生产力 1、科学技术的进步 2、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 3、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意识的调节和监督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一)分工 1、分工的形式 ( 1)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包括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两种形式 ( 2)劳动职能的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直接的生产劳动与管理劳动 ( 3)机器体系中的分工:几种不同的而又相互补充的工具机集合起来,劳动对象通过各个阶段上的不同机器的不同操作,最后制成产品2、分工的作用 ( 1)分工使工人的劳动专门化 ( 2)分工使生产工具专门化3、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 ( 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 ( 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 ( 3)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 ( 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 ( 5)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为前提(二)协作1、协作 所谓协作,是指 “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 ”。2、协作的优越性:( 1)协作能使个人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 不管是一个人单独劳动,还是许多人联合劳动,都不会改变价值的性质。如 10个工人无论单独劳动 12小时还是在资本家指挥下联合劳动 12小时,其产品体现的总价值都是 120个劳动小时 如果把这 10个工人分别由 5个小业主所雇用,由于每个个别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有差别,因此他们的个别劳动时间可能会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高于这个平均数的个别资本家会吃亏,反之会占便宜;但是如果资本家同时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进行协作劳动,个别劳动和平均劳动的差异会抵消。( 2)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效用一种情况 :在生产中,个人使用的许多生产工具,有一些并不是经常使用,但在个体劳动中,每个人都必须配置一套,否则生产过程就会中断;而在协作中,几个人可以交替使用这一套工具,这样提高了生产工具的利用率。 同样一套生产工具,在个别劳动时,转移到少量的产品中;在协作劳动中转移到较多产品中,由于在转移过程中工具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因此,在协作劳动中,单位产品所转移的物化劳动较少,从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就会较少另一种情况 :生产资料价值的增加,其比例小于生产资料规模的增大 例如建造一座容纳 20个人的工房,比建造 10座各容纳两个人的工房,所耗费的劳动要少。大工房的规模扩大了,使用率提高了 10倍,但其造价却不需要增加 10倍。 协作劳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量相对地减少了,从而必须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物化劳动见到,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会降低。( 3)协作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例如: 一块大木头,一个人或许多人分别去搬,无论如何也搬不动的,但是如果许多人共同去抬,就可以搬动了; 一吨重的东西,一个人举不起来,十个人必须竭尽全力才能举起来,而一百个人就可以轻易的举起来了。( 4)协作由于是许多人在一起劳动,发生社会接触,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 人是社会的动物,有了社会接触,就会有竞争,就会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5)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为什么是劳动的连续性呢? 比如,建筑工人盖房子,要把砖瓦从地上搬到屋顶,如果由一个劳动者抱着砖瓦,一层一层的上去、下来,那肯定要花费很多的体力、消耗很多的时间。到那时如果许多人一起协作,排成一个长队,把砖瓦依次传递上去,可以节省很多劳力和时间的,这种组织形式,使劳动具有连续性。为什么是劳动的多面性呢? 比如,盖一所大楼,只要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动工,工程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人照顾。如果仅由一个劳动者去干,必然会顾此失彼。当许多劳动者协同劳动,虽然他们彼此不联系,但各人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工作,也就可以把各个方面照顾到。( 6)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 例如,抢收抢种。如果抢收的只是一两亩,那个别劳动者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但是如果抢收的是 100亩,就需要协作了。3、协作的不足 协作作为一种集体劳动也可能产生集体成员偷懒之类的负效应。协作所产生的新的生产力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统一的指挥和管理4、 分工和协作的关系 :(了解)分工与协作是劳动过程的两个侧面,有分工就有协作,分工越是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协作也就越加发展和密切。(三)机器大生产和生产的社会化1、一切发达的机器都是由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2、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 1)机器大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推进了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 ( 2)机器大生产创造了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促使生产的社会化 ( 3)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跳跃式的扩展能力:社会财富的积累、生产无限扩张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一)新科技革命出现 1、 18世纪 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 2、 19世纪 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 3、 20世纪 40年代末 50年代初,从美国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4、新科技革命 20世纪末,兴起于发达国家(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变化(与机器大工业时代相比):1、电脑代替人脑2、知识经济出现3、互联网是新的生产方式中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介4、主导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一)生产方式: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总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发展、变化的。 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为什么生产力起决定作用? 一方面,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国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当一种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作用全部发挥出来之前,它就不会灭亡;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成熟时,它不会出现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